首頁
返回

我欲揚明

第二十章 平南大計
上章 目錄 下章

我欲揚明第二十章 平南大計

第二十章 平南大計

(你的輕輕一點,點亮我碼字的人生,支援數字,支援正版,跪求訂閱。)

朱厚熜能聽得出來,楊博這麼說完全是發自內心,不是隨口說出的阿諛奉承,想想自己這些年裡一直在千夫所指中苦苦堅持,所承受的巨大壓力和遭受的種種磨難,就心安理得地坦然接受了楊博這樣的讚譽,笑道:“朕身為皇朝帝君、萬民君父,當然該為家國社稷、天下蒼生做萬世之謀。但要說是全仰賴朕一人之力,卻未免言過其實了。朕非聖賢,更非神仙,套用百姓家的俗話來說,縱然渾身是鐵,又能打得幾顆釘?朕的決策固然重要,卻少不了你們這些臣子忠勤王事、身體力行;更少不了我大明百萬將士效死用命、保家衛國啊!好了,這樣的話就不必再說了,你再說說別處。”

楊博將充作教鞭的玉如意從《皇輿萬國圖》上東北一帶向下移動,最終指向了東南亞:“經薊、遼兩鎮連年征剿,兀良哈三衛及東北土蠻各部均已遠遁漠北極遠之地,不復為患我大明邊塞。自山東至浙直、福建、廣東諸省的東南廣袤海域,原本為倭寇長年禍亂,阻隔海路、襲掠沿海州縣。經東海艦隊數年征剿,如今已幾近銷聲匿跡,些許殘渣餘孽蝸居海外孤島,不敢再侵擾我大明萬里海疆,亦不足為患。目下唯一可慮者,便是南洋那邊的戰事。上託皇上齊天洪福,下賴全軍將士效死用命,我大明遠征軍旗開得勝,高拱、戚繼光率東海艦隊主力盡殲佛郎機艦隊於蘇比克灣,呂宋國認罪請降;汪宗翰率南路巡防分艦隊南下滿刺加,拔除佛郎機人巢穴,麓內柔佛王朝得以復國。如今兩軍分別駐守呂宋和滿刺加休整,一俟海上風候轉向,兩軍便可結束休整,分別由呂宋、滿刺加揚帆西進,會師暹羅。略施懲戒之後,再揮師北上,問罪安南。據鎮撫司密報,暹羅、安南兩國並無強大水師可與我遠征軍爭鋒,這一情報已得諸多海商及僑居兩國的大明百姓證實無誤。南洋海上針路,又有諸多海商客旅行走多年,海情天候知之甚詳。是故,臣與總參謀部其他同僚一致認定,遠征軍有九成以上的勝算,至遲不過明年年中,便可凱歌而還、獻俘闕下。”

誠如楊博所分析的那樣,除了北虜南倭之外,大明周邊還沒有什麼勢力能威脅到國家的安危。至於南洋平夷之戰,大明遠征軍有兩大作戰任務,一是驅逐葡萄牙人勢力,維護大明王朝在亞洲的勢力範圍。遠征軍在蘇比克灣殲滅了葡萄牙艦隊,又攻克了馬六甲城,這一作戰任務已經圓滿完成。二是懲戒呂宋、暹羅和安南等幾個對大明王朝離心離德、殺戮大明僑胞的藩屬之國。如今呂宋已經臣服,對於中南半島兩大強國暹羅和安南,由於大明王朝並無領土述求,也並不打算將其亡國滅種,按照總參謀部和遠征軍擬定的作戰方略,遠征軍只需攻打他們的沿海各大港口、城市,以強大的軍事力量迫使其服威認罪,並震懾其他藩屬之國不敢再違逆天朝盛威。同時,根據皇上的聖諭,對於暹羅和安南這兩個國家,大明王朝將要採取不同的處置之法——

暹羅原本是兩個國家,一是湄公河上游的暹國,二是湄公河下游的羅斛國。元朝時期,兩個國家都與中國修好,貢使不絕,交流頻繁。至14世紀中葉,羅斛國勢力日漸強大,吞併暹國,合為暹羅。明朝開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遣使入暹羅,通報大明取代元朝為中國之主,與暹羅確立封貢關係,約定三年一貢。明朝前期,暹羅對明朝的朝貢次數為各國之冠,貢品也最為豐富。由於明朝素來奉行“薄來厚往”的外交政策,藩屬之國來朝進貢,都要饋贈豐厚的賞賜以懷柔遠人,國家財政不堪重負;加之仁宣以降,明朝歷代皇帝都沒有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那樣的“四夷賓服、萬邦來朝”的雄心壯志,因此,自鄭和下西洋之後,明朝便不再遣使巡閱藩屬之國,在東南亞一帶更無軍事存在,等若自動放鬆了對諸多藩屬之國的控制。暹羅也就日漸背離中國,先是不如期朝貢,繼而不遵明武宗正德皇帝命其出兵協助馬六甲王國抗擊葡萄牙侵略者的欽命,按兵不動,坐視馬六甲王國被葡萄牙人滅亡。在這一次的南洋變亂中,又懾服於葡萄牙人的兵威,驅逐被貶謫到暹羅的大明藩王宗親和僑居於此的大明百姓。好在他們還算心存顧慮,只是把大明藩王和百姓驅逐出境了事,並沒有多造殺孽。為此,大明王朝決定對其略施薄懲。由於暹羅並不與大明接壤,且其國都曼谷距離沿海不足百里,遠征軍大軍壓境,勢必能迫使其俯首請降,服威認罪。暹羅雖不與大明接壤,但其國都曼谷距離近海不足百里之遙,以遠征軍之海陸作戰能力,完成這一近乎“耀兵異域、宣中華之國威”的任務綽綽有餘,或許用不了三兩個月便能結束軍事行動。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至於安南,與中國的關係更要追溯到戰國時期,從那時候起,便依附中國。秦朝設象郡,漢朝設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唐初設安南都尉府,一直置於中央政府的直接統治之下。宋朝以後獨立,歷朝君主都接受中國冊封為安南國王。明朝開國之初,該國陳朝君主陳氏亦接受了明朝的冊封。到了永樂初年,陳朝權臣黎氏篡權弒君、奪位自立,向南侵略大明藩屬之國占城,向北侵佔廣西思明府、雲南寧遠州。明成祖朱棣大為震怒,遂遣成國公朱能為大將軍,西平侯沐晟、新城侯張輔為左右副將軍,統軍八十萬討伐安南,滅黎氏。因前朝陳氏已被黎氏殺盡,無可繼者,遂改安南為交趾,設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和按察使司等三司,並設定府州縣等地方衙門,實行直接統治,前後歷時二十年。後因明朝在安南橫徵暴斂,大索境內珍寶;駐守安南的官吏又貪婪暴戾,致使安南各地民變蜂起,降而復叛,明朝駐軍疲於奔命,耗費數以千萬計的軍費開支,還搭上了數十萬遠征將士的性命,卻未能完全平定此起彼伏的暴亂。到了宣德年間,明宣宗遂朝議放棄安南,撤軍而回。

明朝放棄了對安南的直接統治之後,後黎朝興起,國勢日益強盛,一方面積極謀求明朝的承認和冊封,一方面加速對外擴張。同時,隨著國力進一步強大,黎朝便不再對明朝定期朝貢,並先後征服周邊的寮國和佔城等國,迫使其納貢稱臣,在中南半島建立起了自己的封貢體系。

占城和安南一樣,都屬於大明藩屬之國,不但向明朝納貢稱臣,還採用明朝的年號和曆法,具有很強的政治隸屬性。安南卻屢屢興兵攻打占城,甚至還將佔城國**為佔城、華英、南蟠三個國家,任命國王,使其完全淪為附庸。如此欺凌弱小、公然蔑視天朝上國的威嚴,作為宗主國的明朝居然置若罔聞,難怪諸多藩屬之國對大明日漸離心離德!

嘉靖六年,黎朝權臣莫登庸在東京(即現在的河內)自立為帝,建立莫氏王朝;嘉靖十二年,黎朝大將阮淦以“中興黎朝”為名,在清化假立黎朝皇室後裔為帝,重建黎朝,但朝政大權均操控於阮氏家族之手。正所謂天無二日,莫氏王朝和黎朝之間爆發了激烈的戰爭。明朝得知安南南北紛爭的訊息之後,認定清化黎朝為安南正朔,於朱厚熜穿越回到明朝兩年前的嘉靖十九年出兵安南,助黎討莫,莫登庸聞風而降,莫氏政權被明朝置為都統使司,許由莫氏襲任安南統使。雖說對黎朝叛臣莫氏手下留情,卻也算是幫助黎朝平定了內亂。誰曾想,黎朝竟然毫不領情,在此次南洋劇變之中,把持朝政大權的阮淦之子阮福映主動勾結葡萄牙人,大肆殺戮、驅逐大明僑胞,犯下了滔天罪行。

安南黎朝如此翻臉無情、背信棄義之舉,令大明朝野內外無不憤慨之至;更何況,如今的大明王朝最高統治者、嘉靖帝朱厚熜在另一個時空可是聽著《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風采》長大的,深知越南猴子一貫厚顏無恥、忘恩負義,既然他們在這個時空仍不思悔改,膽敢明犯大明天威,那就休怪寡人手下無情了!

根據這一聖諭,總參謀部為遠征軍擬定了討伐安南的兩大作戰目標,一是幫助占城復國;二是迫使黎朝交出阮福映。雖說黎朝國都清化和暹羅國都曼谷一樣,距離近海不足百里,但把持朝政的阮福映勢必不會束手就擒,定要挾持國主、負隅頑抗。因而遠征軍討伐安南的作戰任務當然比懲戒暹羅艱鉅的多。為此,兵部已密令廣西都指揮使司和鎮守雲南的沐王府集結兵馬,屯兵邊塞,隨時準備進入安南,策應遠征軍作戰;並遣使入安南,責令莫登庸之子、現任安南統使莫籍牙做好接應、配合天朝大軍進擊黎朝的準備。莫籍牙情知這是與黎朝爭奪安南的天賜良機,欣然受命,在治下大肆擴充兵馬,時刻準備南下。楊博方才奏陳,總參謀部認為南洋平夷之戰將持續到嘉靖三十一年年中,便是把陸路進攻安南的時間也估算了進去……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都市國術女神劍仙三千萬諸天新時代我真不是魔神女配她天生好命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宇宙級寵愛我有一座天地當鋪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相關推薦
穿越忍界之旗木黑音求生種陰商人陰陽商人我是陰陽先生終極追兇超級光環系統我的屬性右手超級純潔(頂級流氓)我真的不想這麼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