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我真是萬億大佬

第428章 一群人幹不過一個
上章 目錄 下章

我真是萬億大佬第428章 一群人幹不過一個

“萬家茶企,為何利潤不及一個立頓?”

沈鋒看著人民日報今天的標題,笑道:“連國家都忍不了了?”

“咱們是全球最大的茶葉生產與消費國,貢獻茶葉總產量的44.7%,堪稱半壁江山。但是國內16家上市茶企中年營收過億的不過區區7家。”

李南君道:“即使號稱“茶葉第一股”的天福茗茶,去年營收亦僅18億,尚且包括天福旗下酒店、旅遊、餐飲等收入……”

“刨去這些之後,茶葉銷售僅為11億,在整個茶葉市場佔比不過千分之五。領導品牌尚且如此,遑論其他,90%以上的茶企年銷售額不足500萬。”

沈鋒搖搖頭,跟人家立頓年銷售300億的體量比起來?

七萬茶企真不如一個立頓!

更何況人家出身的英國還並非茶葉生產大國!

靠的是從斯里蘭卡、印度、國內進口茶葉原料,居然變成全球僅次於可口和百事的第三大非酒精飲料品牌?

誰也不傻,面對這樣的市場現狀,十年前就有人發現打造茶葉品牌變成當務之急。而一談到茶品牌打造,很多業內人士的觀點就變成了茶葉的推廣不能停留在色香味上,而是要透過茶文化的塑造打動消費者,感染消費者形成茶消費的習慣。

什麼不侷限於產品的物理層面,而是透過精神和文化來塑造品牌,這本是打造品牌的標準做法。但問題是現狀往往是越講茶文化,消費者就離茶消費越遠,越發對茶品牌敬而遠之。

說白了還是忘記打造品牌的初心。品牌的意義就在於簡化消費者的決策路徑,讓消費者方便地進行指名購買。首先就意味著一個產品選擇標準,做品牌就是要給消費者這個標準。

比如選茶葉,首先你會看品類,喝紅茶還是綠茶,鐵觀音還是大紅袍。決定了品類再看價格,是買幾十塊一斤的,還是幾百塊一斤的。

最後挑產品和品牌,當然價格要由產品力和品牌力支撐,否則高價變成空中樓閣,成了智商稅。

“哎,很多人甚至連綠茶、紅茶、烏龍茶都分不清。這就導致兩個問題。”

李南君分析道:“第一茶行業缺乏產品選擇標準,沒有一套社會通行的、消費者公認的產品引數和參考。第二缺乏清晰、透明的價格體系,沒有標準分辨產品好壞,商家當然可以隨意定價。”

“沒有兩者支撐,當然也無法誕生消費者公認的茶葉品牌。茶葉只能基於品類出現產地品牌,如西湖龍井、安溪鐵觀音、信陽毛尖等,變成選擇茶葉的唯一標準。”

這有點像紅酒,得益於這些年紅酒品牌的科普、影視劇的教育滲透,很多人都知道喝紅酒要用高腳杯,喝紅酒前要醒酒、要喝前搖一搖,包括紅葡萄酒配紅肉、白葡萄酒配白肉的佐餐搭配……

聽起來挺裝逼,但為什麼沒有成為酒市場的主流呢?

這不是因為消費者沒文化,而是因為消費者缺乏如何選購紅酒的知識,紅酒缺乏產品標準。

你走進一間酒行,或一間超市的紅酒區,左手拿上一支幾十塊的紅酒,右手拿上一支上千塊的紅酒,怎麼區分這兩支酒的價格差別?

既看不懂這兩支酒的產品標籤,又喝不出口味上的細微差別。

如何選?

紅酒基於年份、葡萄品種、酒莊來甄別產品的那一套複雜體系,對普通消費者的購買決策來說,是障礙,而不是幫助。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消費者缺乏產品知識,缺乏產品選擇標準,才進而導致紅酒價格體系的混亂。

所謂拉菲法國原產地一年24萬瓶,光國內一年喝掉200萬瓶!

82年的拉菲完全淪為一個段子。

口岸均價十幾元的進口紅酒,國內零售幾百元,說到底不過是因為消費者不懂罷了。

既然不懂,又怕被收智商稅,乾脆不如不喝。

假如我請你吃飯,我拿出一瓶2000塊的紅酒請你喝,你卻以為它只值幾十塊,那我這2000塊豈不是白花了?

這就是紅酒很難成為主流社交用酒的原因所在,它缺乏一套消費者公認的價格體系和產品標準。

你選茅臺試試!

立頓能在全球被廣泛接受,靠的不是在好茶上做文章,而是以便利性為核心,提供始終如一的口味和產品品質。

消費者買立頓,就是衝著便捷的產品體驗,可以預期的口味和品質,大眾化、透明的價格體系,這就方便了消費者做出選擇和購買決策。

國內大部分茶企一味強調茶文化,動不動就引經據典講歷史,推廣的重心放在茶葉的歷史地位和包裝上,這不僅讓消費者更加不知道如何挑選產品,而且也不易建立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信任。

會讓消費者產生懷疑:我怎麼知道這個產品值多少錢?

我被忽悠了嗎?

想到這裡,沈鋒道:“其實小罐茶的思路還是對的,核心就是在簡化消費者的選擇過程。”

“一盒產品中有多個口味組合,消費者無需糾結、研究到底要買哪種茶葉。一方面給消費者提供便捷的使用體驗,另一方面給人以精緻高階之感。”

“再透過大規模廣告投放,提高品牌知名度,透過大師作背書產品價值,品牌知名了,價格也就立得住腳了。”

李南君笑著點頭,不過小罐茶成功的核心還是禮品市場打法。對於送禮這件事,最重要的是什麼?

那就是送禮者和收禮者對於禮品價值的共同認知。

雙方都認為這個禮品值這個錢,這個禮品才值得送對嗎?

所以小罐茶的打法說白了還是鋪天蓋地的廣告投放,用“大師”和“小罐”托起品牌的檔次感、面子、高價,方便消費者進行選擇。

畢竟飲料行業有句話是很中肯:既飲不強,送禮不長。

不專注在產品本身,一味走高檔面子的路線,最後才鬧出小罐茶的大師全年無休一年炒8萬斤茶的笑話!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女配她天生好命我真不是魔神都市國術女神宇宙級寵愛諸天新時代劍仙三千萬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本书作者其他书
港綜從巡警開始 影帝從高考開始 神豪UP主 配音天王 肌肉影帝 舌尖上的神豪
相關推薦
蠻獸騎兵1255再鑄鼎畫皮風水師領主大人的異世界新娘BOSS來襲:甜妻一胎雙寶老一輩兒的愛情我家小屋會穿越星宇世界傳奇公會每秒都在升級山風微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