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五代群英

第一百三十九章 趙匡胤黃袍加身
上章 目錄 下章

五代群英第一百三十九章 趙匡胤黃袍加身

公元960年的正月初三,趙匡胤帶著部隊向北進發,晚上,大軍駐紮在距離開封四十裡的“陳橋驛”(當時的陳橋驛位於黃河南岸).此時,慕容延釗的軍隊已經渡過黃河北上,因而不在兵變現場,同時又有黃河的阻擋,無法成為兵變的阻力,擁立趙匡胤成為皇帝的計劃到了可以正式實施的時候了。

當晚,軍士屯聚於驛門之外,忽然高懷德對眾人道:“今主上新立,更兼年幼,我等出力,誰人知之?不如立點檢為天子,然後北征。諸公以為何如?”都衛李處耘道:“此事不宜預傳,可與匡義議之。”匡義道:“吾兄素以忠義為心,恐其不從,如之奈何?”正言間,忽趙普來到,眾人以欲立之事告之。趙普道:“吾來正是與諸公商議此事。方今主少國疑,點檢令名素著,中外歸心,一入汴粱,天下定矣。”

第二天早晨,軍營呼聲一片,趙光義叫醒趙匡胤,趙匡胤未穿戴好便披衣出去,看到一幹將校們手握刀劍高聲叫道:“諸軍無主,願奉點檢為天子!”眾將士不待趙匡胤說話,便拿出一件象徵皇帝登基用的黃袍披在他的身上,接著跪下高呼“萬歲”,“聲聞數十裡”。兵變的帷幕正式拉開。趙匡胤表現出被迫的模樣說道::“汝等謂我為天子,若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為也!”眾皆曰:“願受命令!”匡胤曰:“少帝及太后我曾北面事之,不得驚犯。公卿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市府庫不得擄掠。用命則重賞,不然則族誅矣!”眾皆喏喏連聲。匡胤號令已定,遂整隊而回【與郭威如出一轍】。

陳橋驛在陳橋和封丘之間。趙匡胤兵變時,陳橋守門官閉門防守,不放趙匡胤軍透過。趙匡胤只得轉道封丘,封丘守門官馬上開門放行。趙匡胤即帝位後,晉升陳橋守門官的官職,稱讚他忠於職守;斥責封丘守門官臨危失職,將他斬首【他是皇帝,想殺誰就殺誰,反正都有理】。

殿前都指揮石守信,都虞侯王審琦,已接匡義密報,具知大略。他兩人與匡胤兄弟,素來莫逆,有心推戴匡胤。便暗中傳令禁軍,放匡胤全軍入城,禁軍樂得攀龍附鳳,不生異言。匡胤等竟安安穩穩趨入大梁。甫抵都城,先遣屬吏楚昭輔,入慰匡胤家屬。

時匡胤父弘殷已歿,獨老母杜氏在堂,聞報驚喜道:“我兒素有大志,今果然如此!”正是:

七歲君王寡婦兒,

黃袍著處是相欺。

兵權有急歸帷幄,

哪見遼兵犯帝畿?

及匡胤入城,已是正月五日上午。時早朝未散,太后聞陳橋兵變,大驚不迭,退入宮中。範質對王溥道:“舉奏遣將,而致反亂,吾輩之罪也。”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韓通自禁中而出,急來與範質議道:“彼軍初入,民心未定,吾當統領親兵禁軍以敵之。二公快請太后懿旨,佈告天下,必有忠義勤王者響應,則叛逆之徒一鼓可擒矣。”範質依言入宮見太后請旨。韓通歸至府中,召集守禦禁軍、親隨將校,以備對敵。

忽遇禁軍教頭王彥升,對韓通朗聲呼道:“韓侍衛快去接駕,新天子到了!”

韓通大怒道:“天子自在禁中,何物叛徒,敢思篡竊!汝等貪圖富貴,去順助逆,更屬可恨!速即回頭,免致夷族!”

彥升不待說畢,已是怒不可遏,便即拔刀相向。韓通手無寸鐵,怎能與敵?沒奈何回身急奔。彥升緊緊追捕,韓通跑入家門,未及闔戶,已被彥升闖入。彥升手下又有數十名騎兵一擁進去,韓通赤身空拳無從趨避,竟被王彥升手起刀落砍翻地上,又一刀梟了他的首級。

彥升已殺韓通,索性闖將進去,將其妻妾、次子全部殺死,惟長子天祿逃脫,奔入遼邦而去。有詩為證:

忠於王事見韓通,

世宗親臣有幾同?

欲御逆謀志未遂,

階前冤血至今紅。

匡胤入城後,命將士一律歸營,自己退居公署。不到半日,由軍校羅彥瓌等,將範質、王溥等人,擁入署門。匡胤流涕與語道:“我受世宗厚恩,被六軍脅迫至此,慚負天地,奈何奈何!”

範質等面面相覷,倉猝不敢答言。彥瓌厲聲道:“我輩無主,今日願奉點檢為天子,如有人不肯從命,請試我劍!” 說至此,即拔劍出鞘,露刃相向,嚇得王溥面如土色,降階下拜。範質不得已亦拜。匡胤忙下階扶住,導令入座,與商即位事宜。掌書記趙普在旁,便提出法堯禪舜四字作為證據,範質等只好唯唯相從。遂請匡胤詣崇元殿行受禪禮。一面宣召百官,待至日晡,始見百官齊集。倉猝中未得禪詔,偏翰林學士陶谷早已預備,從袖中取出一紙,充作禪位詔書。制曰:

天生庶民,樹之司牧,二帝推公而禪位,三王乘時而革命,其極一也。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天命有歸。諮爾歸德軍節度使、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稟上聖之資,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格於皇天,逮事世宗,功存納簏,東征西怨,厥績懋焉!天地鬼神,享於有德,謳歌訟獄,歸於至仁。應天順人,法堯禪舜,如釋重負,予其作賓。嗚呼欽哉,只畏天命。

讀詔已畢,宣徽使引匡胤就庭,北面聽受,宰相掖升崇元殿,服袞冕,即皇帝位,群臣朝賀。改周顯德七年為建隆元年,因為所領鎮為宋州歸德軍,國號曰宋。奉周恭帝為鄭王,封弟光義為殿前都虞侯,封趙普為樞密直學士。立太廟,追其祖考為帝,尊母杜氏為皇太后。所有內外官吏,均加官進爵有差。追贈韓通為中書令,並且按照禮節厚葬了韓通。並擬加王彥升罪狀,經百官代為乞恩,方得宥免。【擅殺一家,尚堪恩宥麼?說不定就是受其指使。後來趙匡胤巡幸開寶寺的時候,見到寺廟裡的牆壁上有韓通及其兒子的畫像後令人將其抹去。從這裡可以看出趙匡胤對韓通還是耿耿於懷的】。

越日,即命範質等入內,脅遷周主宗訓及太后符氏移居西宮。宗訓衝齡踐阼,曉得甚麼保國保家的法兒?而且周主繼後符氏,又是初入宮中,才為國母,【周世宗納符彥卿女為後,後殂,復納其妹,入宮才十日。】所有宮廷大事,全然不曾接洽,陡然遇著大喪,整日裡把淚洗面,恨不得隨世宗同去。你想七歲的小周王,二十多歲的周太後,無拳無勇,如何抵敵得住?眼見得由他播弄驅往西宮,好好的半壁江山,霎時間被趙氏奪去。還說是甚麼禪讓,甚麼歷數,甚麼保全故主,甚麼坐鎮太平,彼歌功,此頌德,差不多似舜、禹復出,湯、文再生。後人有詩嘆曰:

幼主無知社稷休,

臨危俯首作降囚。

一朝帝業歸於宋,

忍恥含羞入鄭州。

遼、漢合兵入寇,明明是匡胤部下訛造出來。陳橋之變,黃袍加身,早已預備妥當。烏有匡胤未曾與聞,而倉猝生變者乎?即如點檢作天子之讖,亦未始不由人謀,明眼人豈被瞞過。當時為周殉節者,止一韓通。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而宋太祖之得國不正,於此可見矣。後人又有詩嘆曰: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兔走鳥飛疾若馳,

百年世事總依稀。

累朝富貴三更夢,

歷代君王一局棋。

禹定九州湯受業。

秦吞六國漢登基。

百年光景無多日,

晝夜追歡還是遲。

柴榮去世之前將幼主託付給趙匡胤,趙匡胤卻趁機奪了他的江山,這在當時看來是非常不地道的,一旦處理不好就會引起天下人的仇視,到時候再來一場十八路諸侯共伐叛賊的鬧劇,恐怕趙匡胤也支撐不了。趙匡胤為了安撫人心,發動兵變之後,對滿朝文武大臣並無加害之意【韓通除外】,對幼主和皇太后也非常善待,因此贏得了天下人的同情,反抗的聲音自然很小。

陳橋兵變的時候趙匡胤的官職是禁軍殿前司都點檢,是禁軍最高統帥。而後周的小皇帝柴宗訓只有七歲。小皇帝生母已死,但外祖父天雄軍節度使、魏王符彥卿還在。

符彥卿應該是趙匡胤面前最大的障礙,但問題是符彥卿雖是後周外戚,也同樣和趙家是姻親,符彥卿還有個女兒,就在年前嫁給了趙光義。趙光義邂逅彥卿女,是故意是巧合,現在也不得而知。兩方都有姻親關係,符彥卿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做任何表示。

其實,陳橋兵變已不是第一次上演,後周的建立者郭威,就是被手下弟兄們黃袍加身的,郭威的兒子被後漢的皇帝殺光了,死後把皇位傳給了內侄兼養子柴榮。柴榮也有私心,後周太祖是郭威,柴榮是郭威的養子,已經改姓郭,叫郭榮。郭威死後,順利當上後周皇帝的柴榮就把姓改了回來,這是很不地道的做法,所以柴榮39歲英年早逝,兒子的皇位被趙匡胤搶了,也是報應。

根據《新五代史》記載,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的時候,周世宗有四個兒子在世。周世宗柴榮一共有七個兒子,前面三個都死在後漢政權手裡,成為後周恭帝的柴宗訓是老四。柴宗訓下面還有三個弟弟,名為熙讓、熙謹、熙誨。

趙匡胤玩的是“禪讓”把戲,所以他要學曹丕,不能殺掉前朝皇帝,更何況人家老爸對他有大恩。所以呢,柴宗訓被趙匡胤冊封為鄭王,遷徙到房州生活。對於年輕貌美如花似玉的小符氏,趙匡胤也遵守自己的承諾,尊其為“周太後”,將她供養在西宮,讓她繼續過尊貴的生活。

過了十三年,年輕的柴宗訓也去世了,死時才20歲。聽到柴宗訓去世的訊息,周太後傷心過度,頓時看破紅塵,於是出家修行。

符氏姐妹還有一個妹妹,嫁給了趙光義。不過在趙光義當皇帝之前就去世了,被追封為懿德皇后。

符氏一門三皇后,於是被傳為佳話。

對於柴榮的其他兒子,趙匡胤就沒有這麼客氣了。

根據記載,趙匡胤初入宮時,見宮嬪抱一小兒,問之,曰:“世宗子也”。時範質與趙普、潘美等侍側,趙匡胤對他們說:‘去之!’也就是殺掉的意思。

文中所說的潘美,就是《楊家將》裡的潘仁美,其實人家並不是什麼奸臣,而是趙匡胤創業時代的重要人物,趙宋王朝的開國重臣。

範質與趙普不敢回答。潘美說出心裡話:“臣與陛下北面事世宗,勸陛下殺之,即負世宗;勸陛下不殺,則陛下必疑臣等。”

趙匡胤於是想出了一個解決方案:“與爾為侄。世宗子不可為爾子也。”

於是乎,潘美就收養了周世宗的一位皇子為侄子,起名叫潘惟吉。

潘惟吉究竟是老五老六還是老七,已經無從得知。其他兩位皇子,究竟是什麼結局,也無人知曉了。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未完待續)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宇宙級寵愛我真不是魔神食物鏈頂端的猛獸特種兵之戰狼崛起都市國術女神劍仙三千萬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女配她天生好命諸天新時代
相關推薦
遮天仙王宋朝提刑官首領大人有被害妄想症極品醫仙永恆之書五代興唐八零:瘋了!剛穿書就生崽我的委託人都不是人狙擊從亮劍逃殺期開始權傾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