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五代群英

165蕭太后與韓德讓
上章 目錄 下章

五代群英165蕭太后與韓德讓

公元953年,述律平走完了她75年的人生旅程,寂然去世了。但緊接著她的孃家又傳來一個女嬰響亮的啼哭聲,這位女嬰就是日後契丹政壇上叱吒風雲的承天太后蕭燕燕。

一死一生,契丹族的兩個重量級女人,在歷史上擦肩而過。

說起蕭燕燕的出身,那可真是不一般。她的家族便是遼代最顯赫的蕭阿古只家族。在遼朝9位皇帝統治的209年當中,這個家族出了5位皇后、17名北府宰相、21位駙馬,因此有著“國舅帳”的美稱。

蕭燕燕的父親蕭思溫是“斷腕太后”述律平的族侄,他長期擔任南京留守,卻從來沒有依靠自己的本事打過一場勝仗。唯一的一次“大勝”,也不過是後周世宗柴榮在戰事中途病重,讓他揀了個現成的大便宜。不久因功被召回京城做了侍中。

蕭燕燕的母親是太宗耶律德光的女兒,蕭思溫娶了這位燕國公主後,一連生了三個女兒。長女名叫蕭胡輦,二女名字不詳,三女就是蕭燕燕。據說,“燕燕”之名,就是來源於她母親有燕國公主的封號,而其父也曾在燕地做官的緣故。

燕國公主沒有為蕭思溫生下傳宗接代的兒子,但蕭思溫並不像別的契丹貴族那樣納妾生子,只是過繼了自己的族侄為子。夫妻倆鶼鰈情深,蕭思溫經常親手給妻子梳頭畫眉,這樣的家庭,對於蕭燕燕的成長自然是極有好處。

三個女兒被蕭思溫視若掌上明珠,從小就讓她們接受良好的教育。尤其是美麗聰慧的蕭燕燕,更是深得父親喜愛。《遼史》上誇她“早慧”,並記載了一件很有趣的小事:蕭燕燕小的時候,有一天,漫天風沙過後,蕭思溫故意叫三個女兒去打掃庭院。兩個姐姐敷衍了事,馬馬虎虎,僅僅做個樣子。唯有蕭燕燕非常認真,把庭院的每個角落都打掃得乾乾淨淨。蕭思溫見狀,暗暗點頭:“此女必能為蕭家立下功業!”

耶律璟是遼太宗耶律德光的兒子,父親南征滅後晉時,他沒有跟隨在側,陰差陽錯,皇冠落到了堂兄耶律阮的頭上。公元951年,耶律阮被叛亂者所殺,帝國的忠臣們決定還他一個公道,將他推上了皇帝的寶座。可誰也沒有想到,這個表面英武的傢伙對治國、對開疆拓土,甚至對女人,一概都不感興趣。唯一能吸引他的只有酒精。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因為嗜酒,穆宗大多數時候都處於非清醒的狀態,經常喝得爛醉如泥。要是喝醉了乖乖睡覺還好,可他喝了酒之後常常醉話連篇,看見誰就殺誰!於是一批又一批的人死在這個醉皇帝的“嘴”下,最後連他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了,便下詔給大臣,說他喝醉酒後所下的命令,暫時可以不執行。

但是別人可以不執行他的命令,可他自己常常親自殺人啊!這樣枉死的人數還是沒有減少。穆宗身邊的近侍常年生活在恐懼之中,難免會想出極端的辦法保全自己。

公元969年2月,穆宗皇帝帶著蕭思溫等大臣前往黑山,回到行帳後又喝多了。順嘴說了句要殺掉某某侍者,然後就昏睡過去了。早被嚇破了膽的侍者們決定徹底給自己一個解脫。於是幾個人合力將穆宗皇帝送上了黃泉路。

穆宗嗜酒、好殺,更不喜歡女色。到38歲連個子嗣都沒有留下來。蕭思溫與遼世宗的次子耶律賢來往甚密,他決定做個大大的投機,一面封鎖消息一面連夜報訊給耶律賢。

耶律賢聞訊立即帶著千餘名鐵甲騎兵奔赴黑山。抵達時正是穆宗遇刺的次日黎明。他立刻在穆宗的靈柩前舉行了繼位之禮,當上了遼國的皇帝。是為遼景宗,年號“保寧”。

為了表示感激,耶律賢一回上京就晉封蕭思溫為北院樞密使、北府宰相、尚書令、魏王,並且下詔徵選自己仰慕已久、早慧聰明、美麗動人的蕭燕燕為妃。

蕭思溫看人很有準頭。 16歲的蕭燕燕嫁給耶律賢后,很快就從貴妃晉升為皇后。

為了徹底改變穆宗留下的混亂局面,耶律賢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契丹帝國的政治開始顯現出一派清明氣象,可惜天不遂人願,耶律賢身體不好。

當年他的父親耶律阮被耶律察割殺害時,耶律賢年僅4歲,他目睹了父母被殺的場面後,精神受到很大的刺激。做了皇帝後又患上了風疾,身體非常虛弱,嚴重的時候連馬都騎不住,更別提處理軍國大政了。

就這樣蕭燕燕適時地走到了前臺,每逢耶律賢犯病時,蕭燕燕都代他上朝處理國事。耶律賢發現妻子的才幹後,乾脆放心地將朝政交給她,自己以養病為由開始了休閒娛樂。

蕭燕燕大權在握後,父親蕭思溫也迅速成為朝中的重要人物。然而樹大招風,這種顯赫引來不少人的妒恨。公元970年5月,蕭思溫隨景宗出外行獵時遭到政敵的刺殺,猝不及防一命歸西。沒有了父親的幫助,但還有丈夫的支援。在景宗的支援下,她不僅得到盡顯才能的機會,也得到群臣由衷的欽佩和效忠。

兩年之後,19歲的蕭燕燕在治理國家的同時,為遼景宗生下了長子耶律隆緒。景宗後繼有人,對蕭燕燕更是寵愛無比。

公元982年9月,遼景宗遊獵於祥古山時得了重病,最後死在了焦山行宮。

當時,蕭燕燕剛剛30歲,太子耶律隆緒12歲。諸王宗室二百餘人擁兵握政,虎視眈眈地盯著皇位,局勢馬上變得險惡起來。

蕭燕燕手握一紙“長子隆緒繼位”的遺詔,牽著12歲的兒子,召來景宗臨終前委託後事的大臣韓德讓和耶律斜軫,問道:“母寡子弱,族屬雄壯(指契丹皇族勢力),邊防未靖(宋軍威脅),你們說我該怎麼辦?”

韓德讓、耶律斜軫兩位股肱之臣忙跪地表忠心,“只要您信任我們,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韓德讓建議蕭燕燕下詔讓各諸侯王回到自己的領地,相互之間不得互通訊息和見面。在解除了宮廷政變的危險之後,蕭燕燕宣佈景宗遺詔,立太子耶律隆緒為皇帝,是為遼聖宗。蕭燕燕則被尊為“承天皇太后”。

他,堪稱史上第一權臣。平日不用上朝,上朝不用跪拜皇帝,可以在皇帝附近設立單獨座位上朝,擁有與皇帝一樣的衛隊。這種待遇可謂亙古未有。他,就是遼國大丞相,晉國王韓德讓。

韓德讓,出身於玉田韓氏。唐朝末年,韓德讓的祖父韓知古在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南下攻打薊州(今天津)時,被述律平的哥哥述律欲穩所擒,帶回草原。當時,韓知古年僅6歲。

後來,述律平嫁給耶律阿保機,韓知古作為陪嫁家奴也跟了過去,正式成為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宮分人”,即家奴。

對於很多人來說,成為家奴也就代表著永無翻身之日了。但韓知古攤上了個好兒子,並遇上了契丹統治者積極推行漢化的好時候,這預示著這個家奴的命運會不一樣。

別看韓知古年歲不大,但是能說會道,很快就得到了耶律阿保機的賞識,被提拔為中書令。

當時,中原正處於五代十國亂世,耶律阿保機趁機擴張國土。隨著契丹國面積不斷擴大,出現了同一地區內混雜著漢人和契丹人兩種族群的情況。由於生活習慣不同,契丹人要放牧,漢人要種地,難免會發生族群磨擦。為維持社會穩定,耶律阿保機首創南北“兩院制”,以漢人擔任南院官員,負責管治國境內的漢人族群;以契丹人擔任北院官員,負責調和契丹族群矛盾。而頗得重用的韓知古則被任命為南院總知漢兒司事,成為具體統轄漢人事務的最高官員。

到了韓德讓的父親韓匡嗣不僅知識豐富能言善辯,而且還精通醫道,很多皇室成員都願意找他看病。憑藉良好的人際關係,韓匡嗣很快被提拔為領導幹部,直至南京留守一職。

韓德讓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不僅學識淵博,熟讀兵書戰策,而且武藝超群,膽略過人。在領兵治軍方面也獨樹一幟,深得景宗皇帝的賞識和信任。

宋朝在開國之初就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收復燕雲十六州。當年石敬瑭將這塊北方屏障割讓給遼國,後來一直成為大宋王朝永遠的痛。

公元978年,宋軍揮師北上滅了北漢,接著將主攻方向對準遼國。979年6月,宋太宗御駕親征,一路勢如破竹,相繼攻下涿州、易州,很快攻到幽州城下。守衛幽州城的正是遼國大將韓德讓。宋軍一開始就受到了韓德讓迎頭痛擊,不過仗著人多勢眾,將幽州城層層包圍起來。

韓德讓臨危不亂,親自登上城樓,鎮定自若,沉著指揮。6月底,遼國南院大王耶律斜軫率援軍趕到,與韓德讓裡應外合,將宋軍殺退。在高粱河,韓德讓巧布奇兵,殺得宋軍一敗塗地,宋太宗坐著驢車一路狂奔,才得以生還。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高粱河之戰”。

統和四年,宋朝派遣曹彬等率幾路大軍攻打遼國,韓德讓沉著應戰,再次獲勝。統和二十二年,韓德讓隨蕭太后對宋朝進行大反攻,一直打到澶州城下,與宋朝簽訂《澶淵之盟》,宋遼邊境才換來一百多年的和平。

在野史中,說韓德讓與蕭太后青梅竹馬,後來被遼景宗耶律賢橫刀奪愛。耶律賢去世後,蕭太后與韓德讓舊情復燃,就像作者親眼看見的一樣。那麼,韓德讓與蕭太后真的有過風流韻事嗎?

首先,青梅竹馬應該是“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年齡相彷的男孩女孩玩伴才可以這樣稱呼。而韓德讓出生於公元941年,而蕭太后蕭生於公元953年,韓德讓比蕭太后足足大了12歲,他們小時候能玩到一起嗎?

有說法稱蕭太后自幼許給韓德讓,這個說法也站不住腳。遼國法律明文規定,耶律姓與蕭姓為永久姻親關係,屬於王族與後族。王族顯貴“不得與卑小帳族為婚”。蕭太后從小聰慧過人,難道她甘於放棄母儀天下的機會,嫁給低人一等的奴隸韓德讓?

封建社會等級森嚴,奴隸身份低人一等,韓德讓直到坐上大丞相的位子,遼聖宗才免除了他的奴隸身份。

至於後來韓德讓與蕭太后私通,那到有可能。 縱觀歷史,與太后私通的大臣也不少。從秦朝的嫪毒到北魏的李奕,再到唐朝的張昌宗……不過遼人不是漢人,韓德讓與蕭太后成雙入對出入宮闈,遼聖宗在他死後 “自挽靈車哭送”,還將韓德讓安葬在“乾陵乙地”。

蕭太后原名蕭綽,17歲時成為皇后。她的丈夫遼景宗,史書稱其“自幼得疾,沉痾連年”。原來,景宗四歲時,隨父母出遊玩樂,過程中父母慘遭殺害,耶律賢僥倖死裡逃生,卻受到了驚嚇,患上了“嬰風疾”,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羊角風”。

夫君重病纏身,這給了蕭綽走出後宮深院、參與軍國大政提供了機會。契丹族不同於漢族,艱苦的生存環境和尊母的社會習俗賦予契丹女性自由而寬闊的天地,也讓她們可以狩獵放牧、治國征戰,在遼國的疆域中大展自身才華。

蕭綽在輔左丈夫的過程中,提拔能人,排兵佈陣,政治才幹不斷顯現。到了後期,蕭綽被委以國政,按照《契丹國志》的描述,則是“國事一決於其手”。景宗多是“臥床榻間,拱手而已。”

韓德讓坐上南院樞密使還不到一年,遼景宗耶律賢便在前往焦山行宮狩獵後,一病不起。臨終前,指定韓德讓和皇族名將耶律斜軫為新皇帝的顧命大臣,遺命時年11歲的梁王耶律隆緒繼承皇位,軍國大事皆聽皇后命。

自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駕崩後,從遼太宗耶律德光開始,世宗耶律阮、穆宗耶律璟、景宗耶律賢,遼國皇位的繼承沒有哪一次是一帆風順的。每一次皇位傳承,背後必然是權鬥、陰謀,甚至是一場流血變故。

因此,如何保證年幼的皇子順利即位,也就成了韓德讓需要面對的難題。接到任命後,韓德讓立即意識到,此時正是行宮與皇宮之間資訊傳播不對稱的時候。在沒有接到下一步明確指令前,他直接率領親信趕往行宮,守衛皇帝安全。同時,告知皇后封鎖消息,命令宗室諸王各自歸家,不得私下議論主上病情,並更換掉一批並不可靠的大臣,讓親信執掌兵權。隨後,再將之前政變未遂的趙王一家召入宮中,控制起來。

待各方徹底安定後,韓德讓、耶律斜軫等才對外宣佈景宗皇帝死訊,召集文武百官,擁立太子登基。

正是在韓德讓果斷機警、沉著冷靜的處理下,才有效避免了一場可能顛覆朝堂,使遼國陷入內亂的政變發生。

乾亨五年(983年)十月初一,梁王耶律隆緒正式登基,尊遼景宗皇後蕭綽為太后,韓德讓以擁立之功總理宿衛事,參議朝政。

蕭綽是遼聖宗耶律隆緒生母。

蕭太后曾對韓德讓說:“吾子當國,亦汝子也。”蕭太后與韓德讓之間若有私情,新皇帝耶律隆緒也就相當於是他們共同的孩子了。

翻閱南宋人所寫的《契丹國志》發現,書中有如下記載:“太后有闢陽之幸……景宗崩,太后臨朝,隆運(韓德讓)私事之。”“闢陽”即西漢初闢陽侯審食其,代指審食其與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呂雉之間的那段“婚外情”,意即蕭太后與韓德讓之間也有私情。

韓德讓當然接受蕭太后的示好,自此“德讓出入幃幕無間然矣”。承天太后和韓德讓之間暗生情愫,後來逐漸發展成長期的私情。

蕭綽和韓德讓之間的情感和遼人本身相對開放的兩性觀念有聯絡,契丹素有“納庶母”“妻寡嫂”的傳統婚俗,身為一國太后喜歡一個成年男子,這樣的做法也沒什麼過錯,秦始皇不肯那是他的事。

遼聖宗對於蕭綽和韓德讓間的特殊關係也有芥蒂,史書上說他“亦惡其事,畏不敢發”。

不過在韓德讓等一眾大臣的盡心輔弼之下,大契丹日漸富強。

鑑於韓德讓對遼國的巨大貢獻,蕭太后對他青睞有加。兩人不僅同桉而食,並排而坐,遼聖宗拜其為大丞相,總領知南北院樞密使府事,賜名“德昌”,改姓耶律,隸屬太祖耶律阿保機的支系。

韓德讓成為遼國僅次於太后和皇帝的第三號實權人物。

在蕭太后的支援下,遼聖宗加封同樣支援漢化改革的韓德讓為開府儀同三司兼政事令,參決國策。

針對存在已久的契丹奴隸制問題,在韓德讓的協助下,遼聖宗以身作則,廢除了奴隸的身份,將原先隸屬於各個宮帳的奴隸改編為部民。對已降服的外族,也不再編為宮帳奴隸,直接放置在各個部落裡,由部落族長統一管理。對於因饑荒等其他非罪因素淪為奴僕的人,一概允許其以勞動所得作價贖身,不再歸奴隸主所有。

這一改革,不僅促進了契丹國封建體制的真正確立,也極大地解放了社會生產力,使國家稅收得以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

針對契丹國普遍存在的漢、契民族矛盾問題,韓德讓建議蕭太后“一等科之”,即取消漢、契分罪治之,採取同一法律制裁,一視同仁。即不管是漢人犯罪還是契丹人犯罪,一律適用《唐律》.

韓德讓在深思熟慮之後,又建議蕭太后學習隋、唐的科舉考試傳統,在遼國境內重新開科取士,旨在“任賢去邪”。

經過一連串的改革,契丹國力迅勐提升,出現了興盛繁榮的局面,史稱“景聖中興”。

統和二十七年(1009年),澶淵之盟簽訂後四年,遼國一代女政治家、執掌國政長達27年的蕭太后病逝於行宮中,享年57歲。

蕭太后去世後,韓德讓被賜名為“耶律隆運”,聖宗名隆緒,而賜名“隆運”,這擺明了要把他從父輩的尊位拉扯到自己“兄弟”的排位上。不過這不影響聖宗對韓德讓的敬重。聖宗對待韓德讓,“見則盡敬, 至父事之”,允許他如皇帝、皇后般設定宮衛,賜鐵券几杖,入朝不拜,上殿不趨,其權勢並未受到影響,反而更加熾盛。

僅僅兩年後,一生服侍遼國兩代君主、間接促成“景聖中興”的柱國之臣韓德讓,在隨遼聖宗東征高麗時病逝。

韓德讓臨終前,遼聖宗親自守在床頭,親侍湯藥。去世後,遼聖宗下旨贈韓德讓尚書令,諡“文忠”,由政府主持喪葬事宜。

有人評價韓德讓是漢奸,其實這都是枉顧史實的“憤青”想法,評價一個人必須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韓德讓雖然是漢族人,但是他爺爺小時候就來到契丹王朝,從他的爺爺、父親以及他本人,一直得到遼國皇帝的信任和器重,此時還能要求他忠於大宋顛覆大遼嗎?他都沒有見過趙匡胤呢!

《遼史》記載,統和四年,韓德讓發現山西有四個州百姓因戰亂而流離失所,還趕上災年,收成也不好。他上書朝廷減免賦稅,很快得到批准。統和九年,韓德讓又建議給燕京地區減免賦稅,還建議朝廷委派官員督辦此事。韓德讓去世後,宋朝皇帝都覺得惋惜。由此看來,韓德讓雖然為契丹辦事,但他考慮的是天下蒼生,有點象《天龍八部》中大俠蕭峰。

縱觀韓德讓一生,雖有“蕭太后情夫”緋聞之名,但在一千年前的遼、宋對峙時期,他堪稱民族融合的頭號功臣,為兩國的百年和平作出了傑出貢獻。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宇宙級寵愛我真不是魔神食物鏈頂端的猛獸特種兵之戰狼崛起都市國術女神劍仙三千萬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女配她天生好命諸天新時代
相關推薦
遮天仙王宋朝提刑官首領大人有被害妄想症極品醫仙永恆之書五代興唐八零:瘋了!剛穿書就生崽我的委託人都不是人狙擊從亮劍逃殺期開始權傾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