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五代群英

187徽宗即位
上章 目錄 下章

五代群英187徽宗即位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端午節,古時候的這一天,全國家家戶戶都要貼上鍾馗像,掛上艾葉菖蒲,飲雄黃酒,這一切其實不是為了紀念屈原或者伍子胥,而是出於迷信的目的——避邪。因為在先秦時代,民間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這天出生的人一定是個晦氣的人。從科學來說端午節是毒月惡日的說法純屬胡扯,但有位皇帝端午節出生,他的一生卻真的很倒黴,這個皇帝就是宋徽宗趙佶。

據明人《良齋雜說》記載:宋神宗有一次去秘書省,看到南唐後主李煜的畫像,畫中人物文采風流 ,儒雅俊俏,神宗皇帝再三驚訝。這期間後宮的一位嬪妃懷孕,神宗皇帝夢到李後主來參謁。後來這位嬪妃生下的孩子就是端王,也就是之後的宋徽宗。所以人們就說,宋徽宗是南唐後主李煜投胎轉世,因為李煜的南唐被宋太祖所滅,於是就投胎為宋太祖的子孫,也把宋朝搞亡。徽宗皇帝被金人俘虜後,金人對他就像當年宋太祖對李後主一樣。這個故事根本就是無稽之談!如果宋徽宗真的是李後主轉世,他還要二次受辱嗎?他真的轉世報仇也轉到金國遼國呀!轉你宋國來當仇人的後代嗎?

宋徽宗出生的時候因為是五月初五,宋神宗為了趕走晦氣,就把他送到宮外寄養。哄自己入睡的不是親孃,教自己說話的不是親爹,宋徽宗的童年可想而知是多麼痛苦。等到長大一些的時候,他才被接回宮裡。先後被封為遂寧王、端王。

徽宗自幼愛好筆墨、丹青、騎馬、射箭、蹴鞠,對奇花異石、飛禽走獸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在書法繪畫方面,更是表現出非凡的天賦。後人這樣寫他:

善寫墨君竹,能揮薛稷書;通三教之書,曉九流之法。朝歡暮樂,依稀似劍閣孟蜀王;愛色貪杯,彷佛如金陵陳後主。

宋神宗留下許多子嗣,向太後為什麼偏偏看上趙佶,並全力扶持他登上皇位呢?原來趙佶從小聰慧,諸事皆通,學識出眾,很有才華。加之少時起便留連花叢,很會得女人歡心。各藩王就藩之後,他不同於其他藩王安靜地待在家裡,而是時常進宮陪向太後說話,逗得向太後很是開心。做一件事不難,但要堅持做一件事就不容易了。長此以往,向太後心裡就覺得這孩子孝順,懂事。而且趙佶喜好書畫,喜歡“搞藝術”,向太後也善書行草。兩人有共同愛好。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宋哲宗病入膏肓後,向太後悄悄讓小黃人去泰州天慶觀找徐半仙測字,徐半仙給了一個蠟丸讓小黃人帶回來,向太後開啟一看,上書:趙佶,吉人也。其實趙佶一點都不吉,徐半仙完全是胡說。

還有一個原因說是趙佶與向太後身邊的一位侍俾鄭氏有染。向太後在思考皇位繼承人的時候,鄭氏在一旁為趙佶說了許多好話,因此趙佶這位藝術家才當上了皇帝,不知道九泉之下的向太後,看到自己親手選定的繼承人最後將宋朝帶入另一種境地,心裡該是一種什麼樣的滋味?

不過宋徽宗的藝術成就還是不錯的,他自創一種書法字型,筆勢勁逸,意度天成,自號瘦金書,他的花鳥畫自成“院體”,《宋史會要》評價說:“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編寫《宋史》的史官感慨地說,如果當初章惇的意見被採納,北宋也許是另一種結局。

卻說徽宗系神宗第十一子,系陳美人所生,神宗崩,陳氏亡。徽宗追尊為皇太妃,尊先帝後劉氏為元符皇后,立夫人王氏為皇后,特進章惇為申國公。向太後“權同處分軍國事”。太后在神宗時即是守舊派,當政後隨即任命守舊派、韓琦長子韓忠彥為執政,不久又升任右相,左相章惇、執政蔡卞等相繼受攻擊,蔡卞被貶任知府。徽宗同時恢復被貶逐的守舊派官員的名位,守舊派官員接著相繼上臺。當年七月,向太後還政後不久,反對立徽宗為帝的左相章惇被罷相,韓忠彥升任左相,曾布升任右相。

趙佶是個屬狗的皇帝。大臣範致虛是個諫(賤)官。有次範致虛寫信給趙佶說你是個狗皇帝,而開封人喜歡吃狗肉,您應該下令禁止屠狗。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也是對您最起碼的尊重。趙佶一聽立即准奏!於是禁止屠狗的方桉很快在京城得到實施,各級政府機構設立舉報箱,實名舉報屠狗賣狗的行為,舉報者賞錢兩萬。

激進的太學生們私下發洩情緒:你屬狗就禁止屠狗,你爹屬老鼠怎麼不禁止養貓呢?

有位太學生偏好吃狗肉,可他到肉店裡只看見羊頭沒有狗頭,他轉身想走。屠夫從櫃檯下邊拿出一塊肉說:我這裡有轉基因羊肉,你要嗎?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我要的就是它。到了除夕,巡防隊下來檢查,屠夫叫娘子把肉撤下來。娘子問:為什麼呢?屠夫道:應付檢查唄,因為狗肉不能上席面。這就是掛羊頭賣狗肉的由來。不是弄虛作假以次充好,而是不許賣狗肉!

除了不許賣狗肉,趙佶還睜著眼睛說瞎話,硬說他是十月十日出生的。他也不怕後人說他是怪胎,在孃胎裡呆了十五個月。

隨著年齡的增長,趙佶迷戀聲色犬馬,遊戲踢球更是他的拿手好戲。趙佶身邊有一名叫春蘭的侍女,花容月貌,又精通文墨,是向太後特意送給他的,後來逐漸變成了他的玩物。但趙佶並不滿足,他以親王之尊,經常微服遊幸青樓歌館,尋花問柳,凡是京城中有名的妓女,幾乎都與他有染,有時他還將喜歡的妓女喬裝打扮帶入王府中,長期據為己有。當上皇帝以後,徽宗稟性難移,無心於政務,繼續過著糜爛生活。內侍楊戩在徽宗面前誇耀劉氏有傾國傾城之貌,不亞於王昭君,徽宗將其召入宮中。劉氏本是酒家之女,出身卑賤,但長得光豔風流。徽宗一見魂不守舍,對劉氏大加寵愛,與她形影不離,若離了她,竟是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劉氏天資穎悟,善於逢迎徽宗。還極善塗飾,每制一衣,款式新穎,裝扮起來勝似天仙。不但徽宗喜歡,就連京城內外也競相彷效。在徽宗看來,劉氏回眸一笑,六宮粉黛盡無顏色。道士林靈素見劉氏如此得寵,便曲意奉承,稱劉氏為“九華玉真安妃”,繪其像供奉於神霄帝君之左。

劉豔名遠播天上人間,趙佶夜夜專寵,功夫不負有心人,小劉接連給趙佶生下三個皇子一個女兒。小劉累壞了,亦或和老公趙佶情深緣淺,竟然一病不起,她拼盡氣力把對人生的卷戀和對老公的熱愛寫在一張絹上,吩咐小宮女等她氣絕之後,讓趙佶自她的脖頸間解下絹巾。小劉走了,趙佶攤開絹巾,只見上面寫著:在分離的那一瞬間,讓我再看你一眼。不知來生能否相見,也不知何時能回到你身邊。

徽宗17歲成婚,娶德州刺史王藻之女,即位後,冊王氏為皇后。王皇後相貌平平,生性儉約,不會取悅徽宗,雖為正宮,但並不得寵。此時,徽宗寵幸的是鄭、王二貴妃,二人本是向太後宮中的押班(內侍官名),生得眉清目秀,又善言辭。徽宗為藩王時,每到慈德宮請安,向太後總是命鄭、王二人陪侍。二人小心謹慎,又善於奉承,頗得徽宗好感,時間一長,向太後有所覺察,及徽宗即位,便把二人賜給他。徽宗如願以償,甚為歡喜。據記載,鄭氏“自入宮,好觀書,章奏能自制,帝愛其才”。顯而易見,鄭氏不僅姿色出眾,而且還能幫助徽宗處理奏章。因此徽宗更偏愛鄭氏。徽宗多次賜給鄭氏情詞豔曲,後來傳出宮禁廣為流傳。王皇後去世後,徽宗於政和元年冊封鄭氏為皇后。

除了鄭、王二氏之外,受寵愛的還有兩個劉貴妃、喬貴妃、韋貴妃等人。劉貴妃出身寒微,卻花容月貌,入宮即得到趙佶寵幸,由才人連升7級而至貴妃。劉貴妃曾親手在庭院中種植了幾株芭蕉,當時她說:“等這些芭蕉長大,恐怕我也看不著了。”在旁的侍從聞言慌忙上奏徽宗,徽宗很不在意。誰知過了兩天劉貴妃真的撒手西去。徽宗悲痛不已。

宋徽宗喜歡微服私訪,不是訪貧問苦而是尋花問柳獵豔獵奇。有次趙佶在路上遇上一個寒酸的書生,自號落魄子,恰巧與趙佶同年同月同日生,連時辰都一樣,趙佶動了惻隱之心,就寫了封推薦信給四川領導,領導一看是皇上的親筆信,不敢怠慢妥善幫他安排工作,並且讓他住上政府的房子,落魄子不再落魄,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然而這種生活僅僅過了兩天,落魄子就死了。四川領導不敢怠慢,連忙把落魄子死去的訊息飛報給趙佶。趙佶十分吃驚,把落魄子的生辰八字報給風水館,風水先生說他命太硬,把自己剋死了。

徽宗雖然政治上昏庸無能,但在藝術方面,卻是中國古代帝王中最富藝術氣質的皇帝,他廣泛涉獵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在書畫方面的造詣更是無與倫比。

徽宗十六七歲時就成為知名度極高的藝術家。即位前徽宗經常和駙馬都尉王詵、宗室趙大年(趙令穰)以及黃庭堅、吳元瑜等人交往。這些人都是當時頗有成就的書畫高手,對徽宗藝術修養產生了重要影響。史稱徽宗“能書擅畫,名重當朝”,評價之高不難想見。

宋徽宗還親自出題,留下了“踏花歸來馬蹄香”的佳話:一日趙佶踏春而歸,雅興正濃,便以“踏花歸來馬蹄香”為題,在御花園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畫考。這裡“花”、“歸來”、“馬蹄”都好表現,唯有“香”是無形的東西,用畫很難表現。許多畫師雖有丹青妙手之譽,卻面面相覷無從下筆。有的畫是騎馬人踏春歸來,手裡捏一枝花;有的還在馬蹄上面沾著幾片花瓣,但都表現不出“香”字來。獨有一青年畫匠奇思傑構欣然命筆。畫的構思很巧妙:幾隻蝴蝶飛舞在奔走的馬蹄周圍,這就形象地表現了踏花歸來,馬蹄還留有濃郁的馨香。宋徽宗俯身細覽撫掌大讚:“妙!妙!妙!”接著評道,“此畫之妙,妙在立意妙而意境深。把無形的花‘香’,有形的躍然於紙上,令人感到香氣撲鼻 !” 眾畫師一聽莫不驚服,皆自愧不如。

趙佶曾用“深山藏古寺”為題來考畫院學生。第一個學生畫了整個寺院,以及寺院四周的崇山峻嶺。第二個學生畫了古寺的一角,背景上畫了山巒起伏的密林。第三個學生沒有畫古寺,只畫了深山陰谷中的一條石徑,盡頭一個和尚在溪邊打水,大樹掩沒不知寺院在何處。“深山藏古寺”著意在“藏”字上做文章,給人以“畫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享受。“善藏者,未始不露,善露者未始不藏”,繪畫講究藏得自然,藏得巧妙,藏得有詩情畫意的意境。

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也和這位書畫皇帝不無干係。張擇端完成這幅歌頌太平盛世的歷史長卷後,首先將它呈獻給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為此畫的第一位收藏者。作為中國歷史上書畫大家的宋徽宗酷愛此畫,用他著名的"瘦金體"書法親筆在圖上題寫了"清明上河圖"五個字,並鈐上了雙龍小印。

宋徽宗對花、對鳥都有極為精細的觀察。有一次,一群孔雀在宣和殿前的荔枝樹下啄食荔枝果,趙佶心血來潮,叫畫師們每人畫一幅荔枝孔雀圖給他評賞。他看完畫師的作品後不滿地說:“你們雖畫得不錯,可惜都畫錯了,孔雀上土堆,往往是先舉左腳,而你們卻畫成了先抬右腳。”起初畫師們不信,反覆觀察後,果如趙佶所言。

宋徽宗如果不當皇帝,一定是個相當不錯的藝術家。他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詩詞歌賦無所不精,花鳥魚蟲無所不愛。他的書法自成一格,後世稱為"瘦金書",他的水墨丹青,追朔起來,竟是國畫寫意的開山祖。

只可惜他屁股下坐的偏偏是龍椅!

宋徽宗在位期間,重用蔡京、童貫、高求、楊戩等奸臣主持朝政,大肆搜刮民財,窮奢極侈荒淫無度。建立專供皇室享用的物品造作局。又四處搜刮奇花異石,用船運至開封,稱為“花石綱”,以營造延福宮和艮嶽。他信奉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大建宮觀,並設道官二十六階,發給道士俸祿。

蔡京、童貫等人在把國內搞得混亂無比之時,又極力慫恿徽宗收復燕雲十六州。自宋朝建立後,收復燕雲地區一直是宋太祖以來歷代大宋帝王的夢想。徽宗好大喜功,更想完成祖宗未竟之業,以建立“不朽功勳”。

早在政和元年(1111)九月,徽宗派童貫出使遼國以窺探虛實。童貫返程途經燕京時,結識了燕人馬植。此人品行惡劣,但他聲稱有滅遼的良策。童貫將他帶回,改其姓名為李良嗣。在童貫的舉薦下,李良嗣向徽宗全面介紹了遼國危機和金國的崛起,建議宋金聯合滅遼。在李良嗣看來,遼朝肯定會滅亡,宋朝應該抓住這千載難逢的良機,出兵收復中原王朝以前喪失的疆土。徽宗大喜,當即賜李良嗣國姓趙,授以官職。徽宗不僅花天酒地,而且好大喜功,虛榮心極強。如果僥倖滅遼,列祖列宗夢寐以求的燕雲之地就可以收復了,而他就是彪炳千秋的一代明君了。從此宋朝開始了聯金滅遼、光復燕雲之舉。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宇宙級寵愛我真不是魔神食物鏈頂端的猛獸特種兵之戰狼崛起都市國術女神劍仙三千萬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女配她天生好命諸天新時代
相關推薦
遮天仙王宋朝提刑官首領大人有被害妄想症極品醫仙永恆之書五代興唐八零:瘋了!剛穿書就生崽我的委託人都不是人狙擊從亮劍逃殺期開始權傾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