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五代爭鼎

第十章 新軍之策
上章 目錄 下章

五代爭鼎第十章 新軍之策

劉陟在韋宅被那父子二人消遣、奚落了一番後,心中憤恨不已,卻一時之間想不出回敬的法子;無奈之下只得按原來的打算回府,將事情一五一十地稟明兄長。

他入了節度使署辦公的前院,來到正廳堂門前;剛要入內,卻被門口當值的兩個押衙攔下。

原來劉隱正與一干幕府僚佐在堂內議事,並下了命令:沒有其准許,任何人不得擅自入內。

雖然劉陟胸中鬱結,但也知道破壞兄長的權威可是個大禁忌;他只得讓其中一個押衙入內通傳自己有要事上報,而後靜靜地在門外候著;沒過多久,進去的那個押衙出來覆命,放了劉陟入堂。

正廳堂之中,劉隱坐於主位之上,對下首坐著的四人其中之一道:

“王記室,你侄王翊聖,實屬大才;多虧你舉薦,如此英傑方能助我。”

這個翊聖,自然是劉陟那天遇到的王定保;而那位被喚作王記室的,乃是幕府中的記室參軍,名叫王渙。

王渙向主位一揖,回道:“節使言重了,‘世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節使有識人之明,下官才能舉人而不避親。”

王定保則面露愧色,一併回道:“不瞞節下,定保南來之前,曾去拜詣過那武平軍的馬殷;其人傲慢無禮,因此定保棄之而去;而節下禮賢下士......”

“兄長,我有要事要向你彙報!”

他話還沒說完,就被風風火火闖入的劉陟打斷,劉隱微皺眉頭,剛要開口,卻被下首一人搶先訓道:

“在這政堂之中大聲呼喚,成何體統。”

開口之人是清海鎮的節度判官楊洞潛,他亦是劉隱之師,搶在劉隱之前教訓其弟,倒也合情合理。

劉陟自忖失禮,因而連忙討饒:“楊判官,是小子唐突了,還望各位長輩多多擔待。”

既沒發生什麼嚴重後果,劉隱便地揭過了這一頁;而後向弟弟介紹在座的王氏叔侄、以及另一位節度判官倪曙。

劉陟不敢造次,一一見禮;看到王定保時,與他使了個眼色,兩人相視一笑。

劉隱賜了弟弟座位,待他落定之後就問:“你如此匆忙趕過來,說有要事稟明,到底是什麼事情,說來聽聽;正好幕府之中身擔要職的都在此處,可以一道參議謀劃。”

早已打好腹稿的劉陟立即回應:“下官請求節使革新兵制,以授田代餉招募新軍,用來制衡藩鎮的驕兵悍將,減輕百姓之負擔。”為表鄭重,他不但改了自稱,連對兄長的稱呼也換了。

此言一出,在場的其餘五人神態各異;王渙、王定保叔侄竊竊私語,兩位節度判官則是面面相覷,主位之上的劉隱輕捻鬚髯,心中若有所思。

既然已經點破,劉陟也不再掖著藏著,接著道:“其餘諸事,我都已經準備妥當;如今的難處,便是沒有田地可授......”

“我近日剛誇了你幾句辦事穩妥,思慮周全;你便又犯了那好高騖遠的毛病。”劉隱瞧見弟弟不但不收斂些,還得寸進尺,心中生出頗多不虞。

“不說那些被取了田的豪富人家有什麼反應,也不考慮此策是否會造成藩鎮兵的動亂;就說這最基礎的土地與戶口,這兩點能否支撐你的謀劃,你可曾做過詳盡的瞭解?”

這次的劉陟早有準備,自然不會像在書房那回一樣唯唯諾諾,他自信滿滿地回道:

“下官早已調查妥當,廣州人口最眾的南海番禺二縣,共有農戶兩萬九千餘戶。”

“而其中有土地的主戶,只有萬餘戶,且這萬餘戶所有的土地之和,不過一萬一千頃。”

“其餘的五萬多頃良田,大都被官宦世家、豪族大姓以及少量的富農把持,這些無地、少地之民就是此策的基礎。”

劉隱聽罷這番說辭,卻絲毫不為所動,“我當你知道什麼,僅僅弄清了人口、土地,怕是遠遠不夠!”

一旁的楊洞潛對此也相當認同,正色道:“二郎,我姑且認了你這數字;可你提出此策,總得先擬定個周全的方案罷,只做了調查,如何令人信服。”

“節使與楊判官說的是極,”倪曙對劉陟冒失的進入本就頗有微詞,現在又聽了他的打算,意見更是不少,“諮議參軍總得告訴我等:該募多少軍士,一名軍士授多少土地,又如何確保授田代餉的軍士,不會如藩鎮兵那般忤逆。”

當然也不是人人都向劉陟發難,王定保就好整以暇地望向劉陟,想看看此人這次能帶給他什麼驚喜。

像是已經猜到了會遇到諸多難題,劉陟顏色不變,從腰間革帶的囊中,取了一沓疊地方正的紙。然後輕輕展開,走至兄長跟前,呈了上去。

下面四位幕府僚佐,眼神都或多或少飄向了上首;像是有些好奇,想知道劉陟的紙上寫了些什麼東西。

手握弟弟呈書的劉隱,剛看了一眼,按開始按搓兩眼之間的睛明穴;倒不是其中內容說看得他頭疼,而是覺得劉陟的字還是一如既往的醜陋。

劉陟的這份報告,主要內容就是,分析歷朝世兵制的優劣,取眾家之長形成新的兵役制度。

大唐以及之前的歷代,主要的世兵制有兩種,一種是晉朝集前代大成者計程車家制,另一種是唐朝集前代大成者的府兵制。

士家制的“士”,可不是指士子,而是指士兵;這種制度把當兵的人世代劃為兵戶,然後外出作戰之時,士兵外派,剩餘的兵戶全部作為人質。

但凡有軍士敢逃跑或者於戰場之上投降,國家便將其全家都處死;這種嚴苛的法律的控制下,士卒別說造反了,連投降都少有。

不過凡事有利便有弊端,士家制的反人道性,直接摧毀了自炎漢傳承下來的煌煌武德;兵戶成為一種低賤的身份,願意從軍的人也越來越少,一定程度上埋下了五胡亂華的影子。

而大唐的府兵制,則是以均田為基礎、的偏向貴族兵役制度的兵農合一。首先府兵不但不是強制世襲罔替的,還要考察資財、丁口、能力等諸多方面,不是想當便能當上的。

並且出任府兵之後,出征打仗一旦立功,便可以得授勳官,並按照勳官的高低加封土地;還有蔭子孫入仕、免除徭役等好處。

府兵制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是均田制,而一旦土地兼併嚴重,府兵的兵源自然枯竭。

所以恢復世兵制的優勢很明顯,對兵士的掌控程度前所未有的高;且只要不制定那種殺逃兵、降兵全家的律法,就不用擔心平民對從軍產生極大的牴觸,一定程度維持了兵源。

再從比大唐府兵制勳爵更完善的軍功制度——秦漢軍功勳爵名田宅制中去蕪存菁,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如此就可以很好地激發士兵的作戰積極性。

至於土地兼併,劉陟到沒有好的辦法,只能嚴令禁止土地交易,然後一旦發現這種行為,就同時處罰買方和賣方。

此外,新軍制還廢除了府兵制那種自籌糧餉的規矩,汲取了明朝的衛所制的優點——不收稅,將授予田地的所有產出收上來,再統一調撥。

幾大頁分析之後,便是劉陟的具體章程:

分田時,官府以戶為單位徵兆平民從軍,每徵一丁,便將五十畝田分給此戶人家耕種;收成之時,所有所獲統一彙總,再按兵一年八石、男子一年六石、女子一年四石、小兒老人一年兩石的標準給兵戶發放口糧,剩餘則全部歸官府所有。

這種方法,有三大好處:

一是可以將損耗歸公,降低老百姓交稅的損失;

二是徹底限制了單個士兵的收入,他們想要更高的報酬,只得在戰場上奮勇殺敵;

三是保障了其家人的溫飽,讓士卒少了後顧之憂;反過來還能透過限制其家屬保證士卒的服從性。

至於服役期限,新軍制規定的是十五歲以上可應徵入伍,強制服役到五十歲,為脫產士兵;但是軍戶身份可以消除,現役士卒除籍之後,歸還所授土地,即可重回普通民戶身份。

這樣的半靈活的准入準出制度,既可以保證軍隊成分的相對穩定,又因為沒有完全限死軍戶自由,在給與合理的收入的情況下,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證士卒階層的社會地位不會下沉。

此外,雖然對土地兼併這個問題劉陟沒有很好的辦法,但他也制定了一定的措施: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首先,絕對禁止軍戶得授的土地買賣,軍戶、軍田由單獨的機構管轄;

其次,發現買賣軍田的軍戶,沒收其賣地的收益,並按照收益數額,以盜竊治罪、刑罰其全家;

當然,俗話說“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對應買地之人,不但要沒收其購買的土地,還要處以與買地金額相當的罰款,以彰其咎;

最後還拿出類似漢武帝“告緡令”的舉報獎勵手段,凡是舉報買賣軍田屬實的,賞賜其罰沒金額的一半。

數管齊下,雖然制度施行上肯定要打折扣,但在一定時間之內還是可以比較有效的遏制土地兼併的。

後面劉陟還列舉了建軍的徵兵、束伍、軍紀、賞罰等細則,劉隱看了皆是不住地點頭,表現得相當滿意。

但他看到最後一頁時,卻臉色陡變,直接將那紙撕爛、團成一團:

“你要徵兩萬人入伍?我姑且算兩萬人脫產不會影響田地耕種、賦稅徵收;那兩萬頃田你要從何處弄來,你難道敢把他們五萬多頃的地,一下子拿走四成?”

劉陟訕笑了一下,他最近《衛公兵法》看地不少,對李靖的不少軍事理念都奉為圭臬;所以一軍之規模,也按照李靖核准的兩萬人來定了。

“節帥要是嫌多,可以裁剪一些......”

看著這兄弟倆討價還價,周圍四人都或多或少面露訝色;因為這說明,劉隱對一個十四歲的少年制定的軍制基本認可。

楊洞潛首先耐不住性子,向前幾步,問上位討要那沓記載著新軍制度的紙;劉隱隨即放手,讓諸人依次傳看。

如果說剛剛見到劉隱那類似認可的態度,幾位僚佐只是訝異的話;那看過這份報告後,四人都是目瞪口呆。

因為即使不論制度的合理性,光劉陟能面面俱到地構建完整的制度框架這一點,就已經殊為不易了;畢竟大部分為政十餘年的老道官吏,都做不到這一點。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就像一個十幾歲的青少年能獨立完成一份公司併購企劃,雖然有可能做得不如專業人士,但比那些連企劃都看不懂的成年職員,可高出太多。

這就是穿越者劉陟的優勢所在,以資訊大爆炸時代易於獲取知識為基礎,建立的知識廣度;歸納歷代制度之得失,而獲得的知識深度;將兩者相結合形成的資訊差,就成了今人對古人的降維打擊。

更何況,這個策略的可實施性,相當之高!

王定保第一個回過神來,他反而率先提出了意見:“諮議參軍的謀劃堪稱完美,但有一點沒不甚周全,就是之前節使說暫不考慮的藩鎮兵動亂問題。”

“這個問題,怎能忽略!”

成竹在胸的劉陟顏色不變,隨即給出了解答:

“藩鎮是否會動亂,我寫在了募軍規模那一頁;既然被節帥撕了,那我便口述一遍罷。”

“經我調查,藩鎮兵無甚憂愁,衣暖食足,處在一個……”

“用我自創的詞,便是處在一個“舒適圈”中,這種特點就決定了他們對於危機到來,較為遲鈍;只要在訓練新軍之時對他們發放原餉,問題即可迎刃而解。”

“即使有人能識出新軍對其危害,也很難說動他人謀反;這些被養廢的蟊賊們,見識短淺、只會顧及眼前利益。”

“我不能保證藩鎮士卒不會動亂,因為變法之事,本就風險機遇一體;但清海鎮若是再不做改變,必然會被驕兵悍將拖累致死。”

話畢,堂中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良久之後,劉隱突然發聲。

“我意已決,按諮議參軍之策,著手實行新軍之制的準備!”

此言一出,堂下再無一人反對,革新軍制,已成定局。

“不過募得軍士多少,還要從長計議,畢竟能籌集多少田地,還未可知。”劉隱悠悠道出最後一句,面色反而更加嚴峻。

因為他知道:怎麼要從那幫貪得無厭的地主中獲得田地,清海軍必然要做出極大地讓步;甚至有可能,要分出軍權!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諸天新時代劍仙三千萬女配她天生好命宇宙級寵愛我有一座天地當鋪都市國術女神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真不是魔神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相關推薦
血色浪漫的青春終極一家之夏渡終極一班之汪誠終極一班之我是武屍平凡的城堡定鼎大明九鼎風雲志我的女友總想讓我吃軟飯前女友又上門了我租來的女友過分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