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武廟至聖

第一百三零章 論“秦政”(二)
上章 目錄 下章

武廟至聖第一百三零章 論“秦政”(二)

拜月文魁之爭,本身就是拜月文會的重要看點。

原本,世人以為,此次拜月文會的文魁,多半會是三大文魁之一。

誰知,拜月文會還未正式開啟,還在暖場階段,張良張子房就異軍突起,一篇《愛蓮說》基本鎖定了拜月文魁。

按道理,任何文會,出現類似的作品之後,文魁就再也沒有絲毫懸念。

如若張良原本就是負有盛名的文士,那麼,此次文會也就塵埃落定了。

但是,張良只是一個道童!

這就讓人很不服氣了。

尤其是三大文魁,本身就是衝拜月文魁來的,哪怕是面臨巨大壓力,他們三人也要鼓起勇氣,鬥上一斗。

正常情況下,文魁之爭,會在文會第三階段,也就是拜月文會之時才會真正爆發。

但這次,因為張良異軍突起的關係,文魁之爭從第二階段,也就是論秦政就已經開始。

三大老文魁竟然聯起手來,逼迫張良張子房迎戰。

二層文魁臺,充滿了火藥味。

拜月文魁之爭,正式拉開了序幕。

每一個吃瓜群眾,甚至是核心會場擔任點評的幾位大儒,此時都面帶微笑,饒有興趣地看著這幾位唇槍舌劍,展開爭鬥。

酈食其率先出場,大開大合,開始針對時政,展開議論。

這傢伙不愧是歷史上的強辯人物,這一開始,就是激情昂揚,極為煽情:“強秦一統六國,車同軌,書同文,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的混亂局面,此乃大勢所趨,為天下人所認同,然……”

看著場中激情昂揚、侃侃而談的酈食其,張靚心中讚歎,這歷史上的名人,果然都很有學問和思想,這位的很多觀點,相當中肯,不過,也很大膽啊!

酈食其並沒有抹殺始皇帝的功勞,也承認了大秦一統六國乃大勢所趨。

但是,他表示,今日論秦政,不說優點,但說其不足,也就是,他希望,自己的意見能得到始皇帝的重視,能讓大秦採用,避免出現更大、更多的錯誤。

這個歷史時期,始皇帝還相當尊敬諸子百家,還未對儒家下手,儒家儒生們學聖人言,讀聖人書,以聖人之浩然正氣,直抒胸懷,堪稱是膽大包天。

酈食其說得比較委婉,但其意思卻很是大膽。

他認為始皇帝“兩大不該,一不該南征百越,六國之戰,中原大地,青壯死傷慘重,當修養生息,補充民本;二不該修建長城,大戰之後,國力本就不足,長城之工程浩大,皇帝好大喜功,民眾必然經受橫徵暴斂……”

這兩件大事,都是始皇帝剛剛推行的新政。

酈食其表示,這就是兩大暴政,書生建言,慷慨激昂,希望能直達天聽,及時叫停。

酈食其出自縱橫家,口若懸河,又引經據典,極其具有說服力。

不得不說,他真的說到點子上了。

始皇帝南征和修建長城,的確會加重大秦的內部矛盾,造成事實上的橫徵暴斂。

其直接結果就是,竭天下知資財以奉其政。

酈食其攻擊這一點,正中要害。

把酈食其攻擊的這個點,再結合前一個說封禪結合起來,張靚發現,這簡直就是在大罵始皇帝好大喜功,不顧民眾之死活。

酈食其膽子大,而且有兩把刷子。

拜月文會會場大多都是熱血沸騰的年輕人,儒生還居多。

酈食其一番慷慨激昂頓時引起了全場共鳴,整個會場一片熱烈的掌聲。

酈食其結束自己的陳述,在掌聲之中,面對張良、李慕白和司馬欣微微欠身說道:“區區淺薄見識,不成體系,還請三位文友點評指教。”

場上三位,都是文魁的競爭者。

真要是就事論事,跟酈食其爭論這個話題的話,那就是落入下沉了。

司馬欣笑著說道:“酈兄高見,怎敢指點,不過,區區也有一些淺薄見識,且也說來聽聽,但博得名家一笑……”

說完,司馬欣臉色一正,肅然說道:“剛剛酈兄曰,大秦一統六國,車同軌,書同文,乃大勢所趨,吾亦覺如是,然有一點,吾覺大秦之政頗有偏差……”

司馬欣的認為,大秦國策裡邊的書同文,過於嚴苛,不利於諸子百家的發展,箝制了民眾思想。

司馬欣覺得,六國文字,各有特點,一下子都被滅了,簡直就是文化的損失,相當不利於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家不分不富,要想達到文化的繁榮,那就需要解放書同文。

這是司馬欣的觀點。

聽了司馬欣這個觀點之後,張靚心中產生了一個相當怪誕的想法,那就是,中華大地的大一統格局和歐洲世界的小國林立,這兩種文化模式,到底誰好誰壞的問題。

過去,張靚其實並沒有深刻地去思考這個問題。

張靚只是本能覺得,泱泱華夏,五千年文明傳承不斷絕,泱泱大國氣象,世上無雙。

但今日,張靚卻從司馬欣這兒聽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觀點。

雖然說,司馬欣的這個觀點還很不成熟,也很值得斟酌,但事實上,他的這個觀點如果拿到前世的二十一世紀去討論的話,很可能就是一個哲學觀點了。

那就是,到底是大一統的好,還是百花齊放的好。

歐洲各國,各有各的文明特點,各有各的語言文字,各有各的民族風情,但是,他們就是不能大一統。

泱泱華夏,語言雖然千姿百態,但文字統一,人心也是統一的,跟歐洲有著極大的區別。

回想華夏百年恥辱歷史時期,張靚突然想起,那時,一大批有志青年,一大批愛國志士,曾經一度極度地否定華夏文化,一度失去了文化自信,甚至是,魯迅都曾經說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當然,魯迅先生說的漢字,指那種書寫極為麻煩,只有真正讀書人才會寫的繁體字。

但他說的,真的只是漢字嗎?還是漢字後面代表的文化。

思來想去,張靚覺得,司馬欣的這個觀點,過於理想化,而且,或許跟他的性格有關,他這不是百花齊放,而是四面開花,想左右逢源。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如果說,酈食其的風格是激情昂揚的話,那麼,司馬欣的風格就是娓娓道來。

這兩位,都不愧是曾經的老文魁,說古論今,那是一套一套的,都很有其說服力和感染力。

張靚覺得,如若自己沒有前世的歷史經驗,絕對搞不定這兩尊大神。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女配她天生好命諸天新時代宇宙級寵愛食物鏈頂端的猛獸都市國術女神劍仙三千萬特種兵之戰狼崛起我真不是魔神
相關推薦
挽明挽明鬥魚之頂級主播陰符道主山海道主黑暗紀元太易女總裁的桃運兵王三國外科風雲變強,從癌細胞無限分裂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