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相寶

第652章 大家都忙
上章 目錄 下章

相寶第652章 大家都忙

從別墅迎出來的人是戴靜賢,他笑容滿面。

“怎麼樣,戴哥?”盧燦下車後,與他抱抱。

“我們虎園博物館,應該給伍廷芳先生,還有瑪麗亞女士,立雕像!”他的回答,很有創意!

盧燦目光徵詢剛下車的趙太來。後者撓撓頭,給這兩位立雕像,貌似也不錯,只不過……他心底還是不期望“露富”。

“這只是一種想法,即便不立雕像,她在我們心目中,同樣也是豐碑。”

對於這兩位,尤其是瑪麗亞女士,盧燦很佩服。她的出現,讓現代人對清末民初那一黑暗的階段時期外國人的表現認知中,出現一抹亮色。

唾棄她所在的國家,但不能否認她這個人!

戴靜賢聳聳肩,然後又對下車的阿欣揮手招呼,四人走進別墅區。

巴尼特趙家別墅,佔地範圍非常廣,加上叢林,足有五畝。盧燦跺跺翠綠的草坪,誰能想到,這些草坪下竟然被挖空?掩藏了如此之多來自中國的寶貝?

“老爺子身體還好吧?”盧燦問道。

“好著呢!天天搬這挪那,比我還精神,晚上睡覺呼嚕震天響。”

一句話逗得大家呵呵直樂。

附近沒賓館,整個鑑定和修繕團隊,全部入住在這棟別墅中,房屋有些緊張,李老爺子和戴靜賢算是“領導”,兩人住在一間臥室。

屋外還搭建兩排行軍帳篷,作為修繕工作間。金屬修繕是有異味的,放在別墅內肯定不行,好在這裡空曠,只要不放炮,沒人會管,有點異味風一吹就散。

別墅另一邊的空曠地界,堆滿了木板和刨花,有幾位安保隊員,正在裝釘簡易木箱。

盧燦和門口的安保們擺擺手,低頭鑽入第一間帳篷。

裡面有七八人,都在明亮的燈光下忙忙碌碌,一撥人在張澤潤帶領下,修繕紙質和絲帛類文物。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張叔,忙得過來嗎?”張潤澤是香江修繕大師張鼎辰的長子,一手紙質古籍修繕裝幀水平,頗為高超,他是虎園開館後,盧燦高薪挖過來的,現在擔任修繕部的經理,隨他一同進園的還有墨博軒的幾名夥計。

他抬抬頭,見盧燦進來,忙將手頭工作交給旁人,迎上來,“阿燦和阿欣來了?”

握握手後,他有些無奈的笑道,“其實大家都在搶救,不是修繕。”

這話盧燦懂。物館的修繕,無論是那一品類,都必須遵循“以古修古”,那就是一個細工慢活。此時大家所做的,就是封存現狀,使之不再惡化。

像各類古籍的搶救性真空封裝,字畫卷軸類文物的原裝幀抽底,絲帛類文物的覆面塗裝等等。然後將這些物件,儘快送到虎博,未來會慢慢修繕,恢復文物的本來面貌。

見他的表情,盧燦心中沉了沉,“情況很嚴重?”

“你稍後下倉庫看看就知道。所有的物件……都是用大紙箱包裝,英國氣候潮溼,這裡基本沒有乾燥設施,那些紙箱本身就是破壞源,所以……””他攤攤手。

他稍一描述,盧燦就明白過來,頭皮發麻。

瑪麗亞女士,不懂中國文物,更不懂如何保管,恐怕買來後就直接塞進紙箱中。這些紙箱子,可不是牛皮紙,而是化學造紙,裡面含有許多化學藥劑成份。

倫敦潮溼,這些化學用紙腐爛,很容易整箱貨品的二次汙染。

戴靜賢在旁邊笑笑,也很無奈,“這次我們僅訂購裝箱木版,就將巴尼特周邊的兩家木材加工廠所有存貨買空,就連刨花都掃得乾乾淨淨。”

文物的最佳運輸和短時間封存方式,就是木箱內塞滿刨花。

不能打攪大家工作,盧燦很快離開,來到第二間帳篷,這裡是金屬件的急救處。

金屬類文物的修復工作,更漫長。

舉一個例子。

1980年發掘出土的秦始皇陵銅車馬,由於原有木槨早年腐朽、上部填土塌陷,致使兩輛銅車馬損壞嚴重:一號車出土時全車共破碎成15片;二號車出土時全車共破碎成1685片,斷口44個,破洞16處,裂縫55處(以上資料來自《秦始皇陵銅車馬發掘報告》)。

兩輛製作精細、構件繁多、形制複雜的殘破銅車馬的修復工作,從1980年1月至1988年4月,歷經八年,才清理修復完成!

當然,這種工作很有價值,它們是研究秦代冶金、鑄造、機械、車輿、鞁具及系駕方式至為珍貴的重要文物。

再給大家說說,一件殘破的鼎器修復,需要多少工序:需要拼合、整形、翻模、補配、修補、紋飾對接、焊接、鋼鏨鐫刻、做舊、填鋅、沙洗等等。

整個工作絕對比新鑄一件青銅鼎器麻煩太多!

所以,這裡是金屬件的急救處而不是修繕間。

急救有兩種方式,主要都是針對氧化嚴重的高危部位,其一自然是要用到萬能的保鮮膜(有大師說過,保鮮膜是古董修繕發展史上一次偉大發明),將其捆綁密封,運回虎博再慢慢修繕;另一種方式就是植物膠覆蓋——將一種調配好的速幹植物膠,快速塗抹在高危部位,能很好的隔絕氧化、去鏽蝕,等回到虎博後,再揭開這層植物膠。

金屬修復大師,來的是張心如!

對,沒錯,就是主持修復四羊方尊的那位內陸金屬文物修復大師,張心如!

抗戰期間,四羊方尊在隨湘南省銀行內遷沅陵的途中,車隊遭到日機轟炸,運載四羊方尊的車輛不幸中彈,四羊方尊被炸成了0多塊。之後這些碎片就一直被丟棄在湘南省銀行倉庫的一隻木箱內,十幾年無人問津。

1954年4月,張心如調至湘南省文管會,當年5月,便接到任務修復四羊方尊。

他修復這尊四羊方尊花了多長時間?

兩個月!僅僅只用了兩個月!四羊方尊修復成功,再次展現出三千多年前的瑰麗身影。

這件事震驚業界!

因此在張博駒張老得知虎園缺少金屬件修繕大師後,第一時間向盧燦推薦張心如大師!

福伯安排奎榮北上,請來張大師,不僅請到他,還捎帶著將他的恩師文物修復專家張振茂、王長青的另外六名弟子,收入囊中。

這些師兄弟當時在幹嘛呢?

他們沒有張心如師兄那樣運氣,能在湘南博物館有份正經工作,當時他們正籌謀著開設一家青銅器鑄造作坊。嘿嘿,是不是耳熟?沒錯,如果不是虎博邀請,又一家青銅贗品製作中心將會誕生在中原大地。

這七人的加入,讓虎園金屬件的修繕工作,一舉踏入一流博物館的行列。

盧燦走進帳篷時,張心如師傅和一名叫做彭敏的師弟,正帶領一幫人為一件銅爐穿衣。

“張大師,彭師傅,忙呢?”

張心如1919年出生,六十出頭,彭師傅五十五,張心如在虎園享受一級工程師待遇,稱呼為大師;彭敏幾位師兄弟則是二級,稱之為師傅。

“盧先生到了。”張心如抬頭笑笑,手沒停,繼續往案几上面的物品上塗植物膠。

他手中是一件香爐,盧燦側身看過去,這件香爐,非常漂亮、精緻、華麗。

“這是行宮內的銅鎏金香爐?”盧燦驚歎一聲。

“盧先生目光果然厲害!”說這話的是彭敏,他給香爐的塔頂上木膠。

通體以銅鎏金為框架,嵌青白玉、碧玉、珊瑚,華麗異常。

一共分為三層,典型的清代宮廷造型。

爐蓋造型奇特,呈塔形,頂部為寶珠鈕,頂嵌珊瑚。

上層六面出沿,以碧玉為屋頂裝飾,終端點綴紅珊瑚,上有龍形吻獸,並墜銅鎏金鈴鐺,屋簷下勾花迴廊,上下呼應,松石與珊瑚點綴其間,皇家氣派可見一斑。

下層與上層相呼應,以灰白玉、福壽雙全紋樣勾勒門飾,圍廊以立柱間隔,輔以卷草紋飾,與香爐的主題紋樣相得益彰。

爐身在珍珠地上鑲嵌綠松石和珊瑚等寶石,形成纏枝西番蓮的紋飾。

獸首爐足亦採用鑲嵌工藝裝飾。全器紋飾華麗,工藝精細規整,為乾隆朝少見之嵌寶石製品,極為珍罕。

為什麼說這是行宮香爐而不是大殿香爐?

這就是風格問題。

清代正殿香爐,講究端莊、厚重、雄厚,氣魄感十足,一般不會鑲金綴玉。而行宮或非正殿使用的香爐,則講究華麗,風格中稍顯活潑。

如果大家有興趣對比故宮三大殿和頤和園中的香爐,就能發現兩者的明顯差別。

這件香爐因為造型原因,不好直接用保鮮膜封裝,再加上本身珍貴異常,所以,兩位大師親手為其塗裝。

盧燦站在旁邊看了十分鐘,大家都很忙,沒時間搭理自己這位“浪/蕩富家子”——八十年代的這些文博界大師們,品德真心沒話說,個頂個的工作極其認真。

他只得對阿欣聳聳肩,對抬頭看過來的彭敏擺擺手告別。

在第三間帳篷中,盧燦遇到李林燦老爺子。

他正拿著放大鏡,趴在一捆黑糊糊的竹木簡上,一點點察看,這些竹木簡都已經被保鮮膜封好。

“老爺子!老爺子!”盧燦輕聲喊了幾聲。

老頭子支起身子,放下放大鏡,見到盧燦,皺皺眉,“你來幹嘛?幫忙幹活嗎?不幹活別搗亂!”

呃!盧燦被噎得說不出話來。

小丫頭噗哧一笑,從盧燦身後閃出來,摟著李林燦的胳膊,跳跳,“李爺爺!我和阿燦來看你了!”

“阿欣啊!你和那混賬結婚了?可惜爺爺沒趕上!”說完還憐愛的摸摸她的腦袋。

盧燦想吐血,這……前後態度,差別太大了吧!

算了,不和他計較!他將目光投向案几上那些封存好的竹簡!

這一堆,足有一百根多根,最標準的一根竹簡,長度約有五十五釐米,只是,上面的字跡已經模糊不清。

“老爺子,這是經書簡?!”顧不上老家夥的態度,盧燦指指這些竹簡問道。(未完待續)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真不是魔神諸天新時代劍仙三千萬宇宙級寵愛都市國術女神女配她天生好命特種兵之戰狼崛起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相關推薦
洪荒:我能複製萬千法寶渡娘之後封神時代仙都世家重生世家子大明世家子鑽石世家我的大不列顛帝國重生大不列顛做大公人族第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