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香港大亨

第72章 萬丈光芒的新藝城
上章 目錄 下章

香港大亨第72章 萬丈光芒的新藝城

第72章 萬丈光芒的新藝城

《泰坦尼克號》完整沒有刪節的版本在9月份正式在中國內地主要城市的1萬多多電影院放映,張畢玄驚奇的發現連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首長都親自到電影院看了這部影片,並給出:“很感人!”三個字的簡短評價。

1988年6月,鄧首長第一次提出“我們在內地還要造幾個’香港’”。香港這塊殖民地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大陸的話語體系中被賦予了無上榮耀的榜樣地位。這直接引起許多內地沿海城市政府派出專員到香港進行考察。

而在看過《泰坦尼克號》幾天後,《人民日報》在9月份又刊登了鄧首長的講話:“內地電影工作者需要加強和香港電影交流與合作,豐富和提高百姓精神文化需求!”

並在一次講話中提出:“要多拍幾部像《泰坦尼克號》一樣感人的電影!”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頓時,許多單位和學校開始組織員工或者師生去電影院觀看《泰坦尼克號》。雖然內地電影票才2元一張,但這時候內地電影市場並沒有像90年代之後那樣不斷萎縮。內地院線並不規範,票房統計起來比較困難,但是粗略的統計下都創下4億票房,超過張畢玄記憶中《泰坦尼克號》在內地取得的3.6億票房。要知道,上輩子97年《泰坦尼克號》在內地上映的時候,電影票普遍漲到10元以上,大城市電影院甚至是上百元的票價,才取得3.6億票房。而此時,全國電影票票價被固定限制在2元,也就是說電影票至少售出2億張以上!

而內地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領導們稍微一揣摩,就知道國內的電影大多內容太單調了,讓首長有點不滿了。不過,中國內地電影市場每年批准引進的外國電影只有10部左右,這是政策,而香港電影被內地一視同仁和外國電影的待遇相同,就算引進的香港電影也會被國家廣電總局把內容刪掉許多,一部經典的影片刪來刪去就成了個爛片。

國家電影局局長秦長紅對廣電總局局長道:“每年國內只能批准10來部的外片啊,這個大的政策是不能變的!那怎麼樣和香港電影加強交流與合作?”

廣電總局局長局長魏陽笑道:“那簡單,合作麻當然是和香港電影公司和拍電影,交流嘛我們可以派導演和演員到香港電影公司實習、學習經驗,香港電影公司也能派人到內地的戲劇學院學習理論知識!”

秦長紅馬上領會到了,松了口氣道:“就怎麼辦吧。要合作,但是不能合作過深。恩,對!我們的電影理論確實是強項,美國好萊塢每年都派導演到中國學習最高層次的電影理論。哎,可是地內硬體裝置和觀眾欣賞能力一直沒跟上來。空有一堆先進的理論,一到實際拍電影的時候,總是不能發揮出來!”

...

“香港電影金像獎”於1982年由《電影雙週刊》創辦。這是從《電影雙週刊》每年邀請影評人評選十大電影的擴大和延續。目的是透過評選與頒獎形式,對表現優異的電影工作者加以表揚,同時亦檢討過去一年電影的成績,亦希望藉此促進香港電影的繁榮,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

隨著時間推移,“香港電影金像獎”漸漸成了華語電影最有影響力的獎項評選。不管是臺灣的金馬獎還是中國內地的百花獎都被金像獎超越。

88年第七屆香港金像獎,龍騰電影公司僅有一部《七小福》獲得兩項獎盃,洪金寶獲得最佳男主角,鍾志文獲得最佳攝影獎。而《七小福》在臺灣的金像獎的評選中卻橫掃群雄,拿到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原著音樂6個大獎。張畢玄逢人就抱怨說:“龍騰電影公司的電影在票房上和藝術上都強,可惜金像獎的評委眼光太差。”

票房問題,今年香港本地票房前三甲全是龍騰電影公司出品的電影,如《泰坦尼克號》、《八星報喜》、《七小福》,部部在香港本地票房都超過3000萬港元。其中《泰坦尼克號》最終票房還沒有統計出來,但是估計在香港本地票房不會少於3億港元的。

當然,實際上《八星報喜》原本應該也是新藝城投資的電影,上輩子《八星報喜》是黃百鳴監製、編劇、主演,杜琪峰導演以三千七百萬票房打破全港中西影片最高票房記錄。而現在變成張畢玄編劇的,杜琪峰導演的作品。原本新藝城在80年代就是一個神話,要是沒有龍騰就會顯得更神了。

龍騰電影公司和大多數電影公司一樣並沒嚴格限制旗下簽約藝人去接別的電影公司的片約,但前提是完成龍騰電影公司的片約。在張畢玄挖了本應該屬於新藝城的高票房電影,也嚐到苦果,因為今年競爭對手的公司獲獎的電影大多是龍騰電影公司旗下的巨星周潤發主演的。

新藝城的《龍虎風雲》、中國香港洲立影視的《秋天的童話》都因為龍騰電影公司簽約的巨星周潤發的參與,成為拿獎最多的兩部電影。像洲立影視這樣拍一兩部電影就關門的電影公司張畢玄也不予理會。而新藝城母公司金公主娛樂發行的《人民英雄》也分別給梁朝偉、金燕玲帶來了最佳男女配角的榮譽。《倩女幽魂》為新藝城奪取最佳音樂和最佳美術指導。這一屆香港金像獎,新藝城力壓群雄,讓包括龍騰電影公司在內的香港電影霸主們全部顯得黯然失色。

龍騰電影公司一百多部電影僅得到兩個獎盃,不得不讓人惋惜。不過看到嘉禾出品的電影中也只有《a計劃2》得到一個最佳動作指導,張畢玄心理上道是得意了起來。起碼龍騰得到兩個獎,而像嘉禾這樣的老牌巨頭也只獲得一個雞肋的最佳動作指導,或者者還是整個成家班。張畢玄惡意的想,一群武術指導去指導一部電影才得到最佳動作指導嘉禾真是太遜了。

不過,香港金像獎的舉辦方《電影雙週刊》中《八星報喜》、《七小福》、《遺心緣》都被評為1988年十大華語片,《泰坦尼克號》也被評為十大外語片。《電影雙週刊》的這兩個評選雖然沒有金像獎那麼有影響力,但也為龍騰電影公司添了幾分光彩。《電影雙週刊》的十華語片和十大外語片的評選是由影評人士投票選出,評選範圍是在香港地區放映的影片。不過到96年後,這兩個評獎被納入“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這時《電影雙週刊》每期賣出高達十三四萬,單計外銷日本便每期5000本。這時的《電影雙週刊》不怕得罪人,出於十足的書生意氣,因一篇影評得罪了《英雄本色》、《倩女幽魂》的出品公司新藝城,差點遭封殺。不過,由於張畢玄的存在,龍騰電影對《電影雙週刊》進行了維護,《電影雙週刊》和新藝城關係很快就從表面上緩解。而同時,香港電影“新浪潮”的定義首次出現在《電影雙週刊》之上,概念從法國電影新浪潮而來,這亦是書生意氣作祟,卻推動了譚家明、徐克、許鞍華等一批香港新浪潮導演的湧現。

上輩子,香港電影全面衰退後,全港娛樂新聞都是挖掘明星八卦新聞而《電影雙週刊》還是將內容的重點放在對電影幕後工作人員的訪問上,講解拍攝手法和藝術理念,。而不是像《壹週刊》那樣靠揭人**,製造明星緋聞而生存。《電影雙週刊》的出版人施求一說:“我們很少做明星,所以徐克、吳鎮宇都可做封面,一做銷量就跌!”2007年1月《電影雙週刊》的最後一期,他們專訪了大陸第六代導演張揚,說明其反明星立場一直沒有改變,幾乎有點殉道精神。2006年的時候51部港產片,《電影雙週刊》訪問了其中31個導演。

“爭明星,不夠你們爭。我真的不懂搞八卦新聞,有*都不懂得用。”“《壹週刊》若請我做老總,我都不會做。”

《電影雙週刊》在商業時代依然堅持了闖刊的宗旨,就算停刊後,許多編輯們還在奔走尋求一點能讓《電影雙週刊》復刊的資金。處於對《電影雙週刊》的敬佩心理,張畢玄每期《電影雙週刊》的廣告位置張畢玄都花大價錢爭投,從不考慮《電影雙週刊》的銷量問題。2007年1月《電影雙週刊》悲哀的停刊也是因為最後一期雜誌只有三個廣告,每個廣告收幾千元。

不過,《電影雙週刊》可並沒有因為張畢玄的維護,而對龍騰電影公司出品的電影有偏向性的評價,罵龍騰電影公司爛片最兇的就是報刊就是《電影雙週刊》了。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劍仙三千萬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宇宙級寵愛都市國術女神諸天新時代特種兵之戰狼崛起我真不是魔神女配她天生好命
本书作者其他书
大國文娛 1895 軟體帝國 香港小亨 娛樂王座 龍翼蒼穹
相關推薦
無限恐怖之輪迴真相無限恐怖之我的恐怖[綜]玩翻好感度!師弟太會刷好感度啦香港小亨我用美食征服萬界保護我方族長仙吏大仙官九品靈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