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香江大亨傳奇

第五九五章 妖魔鬼怪
上章 目錄 下章

香江大亨傳奇第五九五章 妖魔鬼怪

香江房地產業在經濟中的地位舉足輕重。該業佔香江固定財產的三分之二。

以物業交易與物業收租所創的生產值,在地產高峰期的1980年佔本地生產總值的22. 7%,低潮的1983年佔19.5%。

官地收入是港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1961年至1979年的18年間,港府賣地收入共一百八十九億港元,佔同期財政收入的10%。

1980年至1981年比例竟高達35%。除賣地,港府還直接或間接向土地、物業徵收多種稅項,另外,港府還有物業及投資收入。

故有人說,港府之所以能實行低稅制,是有土地這座“金礦”為資金後盾。

地產與建築業並肩發展,1975至1982年間,地產市場興旺,建式業持續8年繁榮發展,建築總開支從四十億港元增加到二百四十八億港元,增長5倍以上。

房地產業與金融資本互相溶合和互為依賴。在金融業貸款業務中。

地產、建築業所佔比重很高。1981 至 1989年,地產發展、建築業貸款以及樓字按揭貸款的總額,佔“在香江使用之放款額”30%至35%,地產興旺,金融業景氣。

反之,地產市道下滑,就會出現大量呆帳,甚至觸發銀行危機。

房地產業與股市關係非常密切。1989年,在股票上市的二百九十八家公司中,地產建築業一百零三家,即34.56%。該年地產建築股總市值為一千八百四十七億港元,佔股市總值六千零七十七億港元的30%以上,在各類股票中比重最大。

在不屬房地產的上市公司中,亦有不少兼營地產。

因此,每當地產市道高漲,地產股市值上升,便帶動整個股市興旺,上市地產公司趁機發行新股,進一步推動股市“牛氣沖天”。

反之,股市熊市到來,地產盈利減少,股價下跌,就會拖低大市,形成“股地拉扯”的特殊現象。

房地產對香江製造業有直接影響。該業為製造業中的水泥、石材、油漆、玻璃、五金、木材、鋁材、修飾材料等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地價、樓價的高低又直接影響製造業各部門的成本,從而影響香江產品的國際競爭條件。

粵省三角洲的粵省人,很少有不知道華夏大酒店和羊深珠高速公路的。

這兩項大型工程,便是香江臺和實業胡英相的傑作。

胡英相祖籍羊城花都市。父親胡忠曾是香江計程車大王。

胡忠共有5子4女,胡英相在兄弟中排行老三。

老大胡文瀚,8歲考上計程車司機執照,是當時香江最年幼的的上司機。

他一邊開車協助父業,一面讀書,他先後就讀於兩所大學一香江大學和中文大學才完成學業。

大學畢業後,一直協助父親打理計程車公司業務。

老二胡應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博士、心臟病專家,一直不參與家族事業的管理。

胡英相從小就喜歡建築玩具,中學畢業後,赴美國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學土木工程,1958年學成回港,做了5年建築工程師,後又進港府工務局任職。

1967年,胡忠擁有三百七十八輛計程車和一百二十多輛紅牌車。

年初,政府准許私人自購計程車經營,計程車公司的競爭力大力削弱。

入夏,香江事件爆發,市景蕭條,計程車生意清淡。在這種情況下,胡忠毅然解散車隊,將所有計程車及車牌賣給司機,分期收款。

胡忠嘔心瀝血建立的中央計程車公司名存實亡。

胡忠另組一間公司——中央建業,作為家族地產業的發端。

因欠款一時難收回,在最初兩年,中央建業作為不大。

1969年,胡忠退休,家族事業由胡文瀚、胡英相打理。

這一年,胡英相得父親邀集友人擔保,獲得匯豐銀行一千五百萬港元的貸款。

胡英相即成立一間合和實業公司,父親任董事局主席,自己任董事總經理。

胡忠另擔任中央建業主席,總經理則是胡文瀚。

平心而論,胡文瀚在地產建築業不及弟弟胡英相,但他在政界的名氣甚過胡英相,先後擔任過香江工業總會主席、市政局和立法局議員。

胡忠的另兩個兒子,老四胡應光,賓夕法尼亞大學電機碩士,留美工作,1988年駕私人小飛機墜機身亡;老五胡應濱,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理工學院建築碩士、註冊建築師,回港後創立大寶地產公司,任董事局主席。

在地產業名氣最盛、起伏最大的,仍是胡英相。

臺和初創,勢頭洶湧,加上胡英相是地產商中少有的科班專才,令人景仰,合和於1972年8月21日順利上市,據當時傳媒報道:臺和實收股本為一億五千萬港元,分為七千五百萬股,每股面值2元。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上市時將兩千五百萬股新股公開發

售,每股認購價為5港元,即升水3港元;這次上市集資一億兩千五百萬港元,但因名聲日隆,發行股數增至1億股。

這一年,共有五家華資地產公司上市:胡忠的合和實業(指持牌入)、郭得盛的新鴻基地產、李佳成的長江實業、陳曾喜的恆隆地產、鄭語桐的新世界。當時媒介稱其為“華資五虎將”,或“華資五虎上市”。

這五虎,在八九十年代,都先後進入香江百億超級富豪榜。

合和是五虎中的帥虎——最早上市,在1972年秋至1973年春,合和股價高凌於另四虎之上。然而,一場意想不到的災難從天而降。

正是這場災難,使合和喪失了帥虎的至尊地位。

福兮禍所倚——合和遭此罹難,是因為合和的信譽頗佳,業績不俗,且掌權人是地產界畢業於美國名校的專才。另外,胡英相在港府工務局任過官員,在港府有頗多關係。

合和股價高於另四家華資地產公司股,緣由就在這裡。

眾所周知,假冒商品的假冒物件,無不是名優商品或暢銷商品。

在香江,圖案精美、且採取了防偽技術印製的美元、英鎊、港市都有人仿造得出,若要盜印“維妙維肖”的股票,還不是小菜一碟。

1973年開春,持續攀升的股市牛氣沖天,股價被炒到極不合理的高位,恆生指數攀升到一千七百點,每天交投達五六億港元。

股民如癲如狂,一個訊息卻如晴天霹靂在股市炸響:

此時,面值2港元的合和股,已被炒到三十港元,升值二十八港元!怎不令假股製售團伙心矽搖盪,垂涎欲滴?然而,受損的卻是合和實業。

合和遭致“停止交易以便徹查”的厄運。其後,還發現幾種熱門股的假股票。假股事件成為這次香江股市崩潰的導火線。

“臺和假股”事發,一些準備人市的投資者望而卻步,而另一些炒股老手預感到大禍降臨,急忙大量拋售股票,股價狂瀉。恆生指數從3月9日的一千七百七十五點的峰值急速下滑,到7月11日,暴跌至四百九十五點。

一些不請股市深淺的投資者,損失慘重,高價購入的股票現在賤如廢紙!股民遷怒合和,胡英相有苦難言,合和無端受累,手中更有大把股票未趁高丟擲。

而其他華資上市公司大都從趁高丟擲中斬獲頗巨。自此,合和失去五虎將的領先優勢。

港府借“合和事件”整頓股市,對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上市公司進行清查。

合和本身並無弄虛做假,不”獲准重新掛牌上市。而合和參股的保利建築公司清盤破產,董事局主席李保羅在1973年被捕入獄,合和又一次受累!

保利建築公司創始人李保羅是一位建築奇才。他承建的工程質量好,信用佳,業務發展很快。

六十年代後期,獲香江工務局評定為“C級”承包商,即可承接無限量價值的工程。

合和旗下有一間全資的合和建築公司,該公司擅長樓宇建築,卻不擅長土木工程——而保利兩者都擅長。臺和為彌補自身的不足,以估價九百九十萬港元的兩處物業向保利購得四百五十萬股的股權,佔保利全部發行股票的25%。

合和董事總經理胡英相,成為保利的董事。

李保羅雖是個建築奇才,卻不善理財,不諳上市公司的責任及義務,尤對投資證券風險認識不足,許多事情交有關人士處理。

1972年公司上市熱,保利資產不足,本不能上市發行股票。保利做假帳,使其在保華、金門、新昌之後,成為第四家上市的本地建築公司。

保利售股集資後,馬上拿九百萬港元集資款去炒股,其中七百萬港元透過胡英相購入合和股票。

合和出事,保利損失慘重。不久,保利在承接公共工程時,向政府有關人士行賄的“牛扒費”一案,被新成立的廉政公署查獲。

李保羅人獄,審訊時,對造假帳、賄賂等指控無法反駁。

保利破產清盤,持有保利股份的合和亦鎩羽折翼,九百九十萬港元全部泡湯。

合和受損的豈止金錢?還有金錢難買的信譽!

正因為合和“信譽不佳”,遭受的損失更慘重。到1974年12月,面值2港元的合和股票暴跌至可憐兮兮的0.62—0.65港元,與三十港元的峰值比,縮水四十多倍!同期,另四種華資地產股也跌幅頗大,但跌幅不似合和這麼驚人。

商界人士通常都相信命運,受挫之人尤甚。

我們設想,如果假股事件未落在合和頭上,合和就下會“停止交易以便徹查”。

同時,胡英相擔任董事的保利公司,也就不會成為清查重點。保利破產清盤,說到底是“命該如此”——那時股市管理混亂,zz人員貪汙嚴重,公司造假帳矇混獲准上市,向人員行賄以謀求政府合同的商界人士,亦不算太少,他們最終安然無恙。

胡忠曾勸兒於放棄合和,家族還有中央建業。胡英相也曾有過這種念頭。但他終未退縮,而是固守合和,向命運抗爭!

所幸的是,合和遭此重大挫折,主要不是經營不善、決策”失誤,而是命途多舛。

因此,銀行並未拋棄合和,而是給予必要的資助。

合和穩往陣腳,緩慢拓展。1976年,地產復甦,樓價攀升,合和的盈利也不斷攀升,到1979年,終於超過歷史最高水平,年盈利達七千六百三十八萬港元。

這一時期,合和購人或開發的地盤、物業有:荃威花園、協威園、康麗園、東威大廈、山光苑、雲景臺、健威花園、德福花園、合和中心,等等。

位於九龍灣的德福花園,共有四十多幢住宅大廈,近五千個住宅單位,1977年開始發售,為合和帶來滾滾盈利。

七十年代後期,港府頒佈“擴大租金管制法”.增收業主租金收入稅。香港的一位資深經濟評論家刊文指出:“綜合而言,目前在港地產公司的盈利前景,雖然因為‘擴大租金管制怯’的實施,而打了大折扣,但合和尚可在不斷發展的香江取得越來越多的利潤。

以現在的部署來看,臺和可以在兩三年內,變成一家每年有淨祖金收入達八千萬—九千萬港元,以及另有數千萬至1億多港元的售樓利潤的公司,前景惹人憧憬。”

此時,合和的招牌大廈——臺和中心正在建設中。

土木工程系畢業的地產商胡英相,念念不忘自己的專業。臺和中心為胡氏親自設計與建設,這座非凡建築,使胡氏飲譽海內外,成為一代建築大師。

合和中心位於灣仔大道東,橫跨大道東、堅尼地道和春園街,佔地五萬四千平方英尺,高達六十六層,是當時香江最大的商業大廈。

臺和中心造型別緻,為圓筒形建築,包括三個內筒牆和一個直徑一百五十英尺的外筒牆。主樓的流線形狀,可抗禦五千年一遇的特大風暴。

主樓施工採用滑模技術,每4天完成一層,創下亞洲建築速度紀錄。

合和中心的地底和地下是商場及停車場;中、低層是寫字樓,頂層是旋轉餐廳,可飽覽香江街景及海景。

在開張初期,臺和中心的年租金收入逾七千萬港元。

八十年代,香江不少大富豪連在香江投資物業都瞻前顧後,裹足不前,一有風吹草動,便走資國外。

而胡英相逆流而上,大舉在內地投資,並且多是投資見效慢的大型土木工程。

不少友人為胡氏捏一把汗,而胡氏對內地前景總是持樂觀態度。

胡英相在內地的第一項招牌專案是華夏大酒店。

這座四星級酒店離羊城火車站不遠,與廣交會展館隔街對望。

有人說這座酒店的意義還不在於改善廣州高檔賓館不足的矛盾,而是在施工中挖掘出南粵土遺址,轟動中外考古界。

酒店因此而遷址一百米。酒店總設計師為胡英相。

與今日胡氏在內地的工程比,這家酒店只算是小兒科了。

另幾項大型工程,有虎門沙角電廠,為籌集資金,胡英相拉了十多家地產大公司臺股,並四處奔波,動員了四十五家銀行聯合貸款。

工程分B廠、C廠,電力主要供羊城和深城兩地。

胡英相頻頻往返省港,對公路的落後狀況感觸尤深。

1981年、1984年,胡英相兩次提出在內地建高速公路的設想。

指出內地至少得

修三條高速公路:京津線、羊深線、沈大線。

如今三條高速公路已變成現實,其中羊深珠高速公路力合和牽頭興建,工程耗資十五億美元,於1993年全線貫通。

胡英相還於1989年4月提出綜合開發珠江口計劃,計劃包括跨海大橋、海底隧道、深水港等特大型工程,需耗資三十五億美元。

胡英相已建和擬建的工程,都是工期長、見效慢、風險大、耗資巨的長線專案。

而眾多的港商來內地投資,多是短平快的加工業。

因此,友人說胡英相不只是個地產鉅商,還是個建築大師,香江空間大小,他只能去內地實現他的抱負。

1988年,六十七歲的胡英相在接受傳媒採訪時說:

“21世紀時,香江與珠江三角洲能構成亞大經濟區的一個中堅分子。我加強在粵省投資發電廠、公路、海港,正是基於這個看法。”

1992年度,胡英相尚未進入香江百億富豪榜。到1994年度,據1995年1月1日香江《快報》,胡英相家族列富豪榜第9名,

公司市值為三百四十億港元。據同月的香江《信報》,胡英相家族在十大富豪金榜中,排行第8位。同月的香江《資本》雜誌,選出香江華人百億富豪二十七人,

胡英相與霍英東並列為第11位,家族自有資產均力二百億港元。

曾一度瀕於絕境的老虎將合和,今日再現虎威。

而李志文既做地產,又做酒店,就連輕工業領域都不放過。

如果做的一般的話,不會有這麼多人來加入到反李聯盟,畢竟與這樣一個龐然大物為敵,實在不是一個什麼好事。

但是很可惜,香江這個小泥潭誰太淺了,都說水淺王八多,現在遇到了危機,自然妖魔鬼怪都找出來了。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劍仙三千萬都市國術女神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有一座天地當鋪特種兵之戰狼崛起諸天新時代宇宙級寵愛我真不是魔神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女配她天生好命
相關推薦
天后女兒養成計劃我的聲望能加點萬古最強老祖從淘金開始的財閥明末大財閥我無敵了十萬年我無敵了億萬年聯盟:在IG,我說了算樓蘭王子拜師九叔,開局加入聊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