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幸福的小農民

081-080.過年了(求收藏)
上章 目錄 下章

幸福的小農民081-080.過年了(求收藏)

趁著過年前兩天,孫剛去了縣城一趟,給兩位叔叔家送點兒菜、雞子、魚和肉,雞子和魚都是收拾好的,家裡來客了直接可以用,蔬菜有很多是爺爺院子裡種的。然後孫剛又去了趟趙涵家裡,也送了很多東西,這樣她家過年除了幾樣反季節蔬菜,其他都齊活了。

大年三十上午,孫剛就打好糨子,和哥哥就開始貼對子和門畫,家裡能貼的地方都貼了,包括果園裡的門上。還有大伯和幾個叔叔在村子裡的老房子,雖然已經多年沒人住,差不多快塌了的,緊鎖的大門上也貼上了紅紅的對子和門畫,顯得也喜慶。豬圈、羊圈還有雞鴨棚子都少不了。

忙活完後,幫爺爺家也貼上,這活前幾年孫剛不在家的時候都是孫爸和孫鵬來幹。

孫媽和王燕在廚房洗菜、擇菜,晚上吃飯的人比較多,所以從上午就得準備。

中午飯吃的很簡單,也很早。農村過大年那天,一般都是兩頓飯,早中飯連頓燒,大概在上午10點,年夜飯做的比較早,一般下午4-5點開飯。

吃罷中午飯,孫剛的幾個叔伯一家家的陸續到來,嬸子們就開始幫忙準備,幾個大人們就圍在一起打撲克。

最後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加起來一共25口人,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家庭,孫剛還沒算那些出嫁的姐姐。

年夜飯還是孫剛掌勺,他使出渾身解數,把能用到的食材都用上了,張羅出兩桌好菜。有葷有素,材料大部分都是空間產的。

我們延續傳承了五千年的整個農業文明,理所當然在人們辛苦勞作一年後,闔家團聚團團圍坐享受最豐盛的收成和勞動成果,這才是年夜飯飯的核心內容和精神所在。

年夜飯,不單單只是在吃飯,同時還體現著對過去一年的深切感恩和對未來一年的殷切期盼,同時也是告別過去一年的現實和迎接未來一年的希望的儀式。那麼,這一頓飯耗費如此多的時間和精力,不厭其精不厭其煩也就不足為怪了。

其實,年夜飯對普通百姓來說,有比吃飯本身更加看重的東西,那就是“團圓”。

從古至今,年三十兒守歲,多是全家人圍在一起的,這一天,人們是根本不會外出的,尤其是年夜飯,人們是根本不會隨便到外面去吃的。為什麼?為的就是那全家人圍爐夜話其樂融融的團圓氣氛,和那種能夠讓人暖到心窩子裡的親情。

但曾幾何時,年味兒首先在“城裡人”圈子裡越來越淡,他們還美其名為享受生活。他們本來日常的生活就是人情淡薄,小國寡民老死不相往來的那種狀態,甚至可以忘記那種大家庭的溫暖和歡樂,他們要享受的只是二人世界,只是一個比較長而且比較特別的假日,要享受的只是他們羨慕已就西方人的那種自由自在得到出現光不用幹活兒的度假方式(有人說這就是“小資情調”)。

於是在這些人的圈子裡,“年夜飯”也就失去了它本來應該有的團圓、守家、祈福的意義,在他們的眼裡最終也只是一頓需要鋪張一點豐盛一點的飯菜了。

他們不再願意跟家裡人一起自己動手做,於是就有商家、飯店看到商機,搞出了“年夜飯特餐”之類的東西,這也就是近幾年的事情吧。

再以後,在這個圈子的帶動和發展下,人們也跟風也趕時髦,越來越多的人去捧這些“年夜飯特餐”的場,反正年味兒已經平淡如此,又何爭這一頓飯呢?於是再到後來人們甚至放棄了春節期間走親訪友聯絡感情的習俗,改做去旅遊度假了。

固然,在緊張的工作之餘,人們勞累辛苦,懶得再自己動手,想要爭取多一點時間來享受春節假期,這無可厚非,但是這個由飯店商家搞出來的“年夜飯”真的能夠算是“年夜飯”嗎?而且這些由飯店商家搞出來的“年夜飯”越來越變味兒,本來一桌寓意著團圓、幸福、感恩、親情的年夜飯,成了擺闊、鬥富、鋪張、冒傻氣的奢侈消費。如何去找尋本來的溫馨和溫情?

孫剛前兩年都是在城裡過的春節,年味兒確實很淡,孫剛都沒感覺出來是過年。除了給親人打電話拜年才有那種“年”的感覺,那時特別思念、特別的想家。

年夜飯就是年夜飯,年夜飯不止是用來吃的,更是用來感受的。只有全家一起動手自己去做,才能細細體味細細感受到這一頓飯中飽含的深意和濃濃的情感。

“噼噼啪啪,噼噼啪啪”,一陣又一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從村裡傳來,看來村裡也有開飯早的。

桌子擺好後,孫爸點燃院子的鞭炮,聽著噼裡啪啦的鞭炮聲,孫剛的大侄子歡叫著“吃年夜飯了!吃年夜飯了!”。

在吃年夜飯前放一串大紅的鞭炮是孫剛家鄉的習俗,以求一年的吉祥如意。爺爺奶奶坐上“上席”後,大伯叔叔們也相繼入座,嬸子們和幾個小點兒的孩子就坐另外一桌,吃起了豐盛的年夜飯。雖然有點兒擠,但是大家都不在乎,小孩子端著碗站旁邊吃。一家人有說有笑,飯桌上熱鬧極了。爺爺斟了一杯酒,舉杯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幸福如意。

席上,爺爺和叔叔伯伯給孫剛這些沒結婚的,每人一個紅包,並囑咐這些幾個小不點兒,讓他們把紅包放在枕頭底下,他們沒再問什麼,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吃完了年夜飯,院子裡多了幾個小娃子。

地上“鋪”滿了火紅的爆竹屑,就像給大地鋪上了一塊紅地毯,看起來既典雅又喜慶。

“周洋,你小子吃飯了嗎?就跑出來撿炮。”孫剛看著領頭的那個孩子,他是周海生的小兒子。

撿炮是村子裡小孩子一貫的傳統,就是吃完年夜飯,去各家各戶轉轉,剛放完鞭炮,會有一些沒有燃的炮被炸飛,有炮引的話就點著放了,沒有引得話,就拆開要裡面的炮藥,嗤花玩兒。孫剛兒時也是這樣,年夜飯一丟碗就慌慌張張的和夥伴們一起去撿炮,他們那個時候是沒錢買,也沒有現在的種類多。現在的孩子們,家長給買的煙花、摔炮、擦炮等等,很多種類。

“剛哥,吃了的。”幾個小家夥頭都不抬,在一堆鞭炮碎屑裡面扒拉著,找到一個就驚呼一聲。

幾個小孩子一會兒就把鞭炮碎屑翻了個遍,再沒有發現完整的鞭炮後,迅速的離去,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孫媽她們收拾完桌子、洗碗後,就開始和麵包餃子,分工明確,一個人擀皮,其他幾個嬸子包。

餃子是北方過年必不可少的主食,一般都是吃完年夜飯開始包。

餃子餡是孫剛剁的,一個是大蔥豬肉,一個是粉條豆腐雞蛋餡的。

孫剛手機上不時有祝福簡訊發來,大家的祝福現在都用簡訊來傳送了。

此時此刻,千家萬戶都溫馨美滿,暖暖和和地享受著親情、友情。

院子外面的夜空正當繁華,老遠就看到別人放的煙花,美麗極了。

孫剛幾個弟弟找出孫爸買的煙花放了起來,太好玩了!“嗖!啪!”哇噻!一個花苞變成了上百個五彩的小花苞,有紅的、藍的、綠的、紫的……遠處一個散花又從天而降,藍色與紫色相間,足足有一間教室那麼大,映亮了天空……一朵朵彩花在黝黑的夜空中散開,夜空被渲染得五彩繽紛,綺麗奪目……

大家臉上洋溢著喜悅,寫滿了幸福,正如一首歌兒唱的“今兒咱老百姓呀,真呀真高興……”由衷地祝福……

就在這此起彼伏的祝福聲中,在漸漸稀少了的炮竹聲中,大年也漸漸地遠去了……

把孫剛的爺爺奶奶送回家後,大人們在堂屋打著牌,一圈人圍觀。還有看春晚的,烤火嘮嗑的。

聽到電視裡傳來春晚幾位主持人倒計時的報數,孫爸就已經在院子裡等著了。在電視裡的話音剛落,就點燃一串鞭炮,噼裡啪啦響起時,孫剛和幾個弟弟在旁邊點燃了6個大煙花筒,新的一年已經開始了。這叫“出天荒”。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一時間,本來已經平靜的村子一下子像被煮開的一鍋粥,爆竹長時間的一串接著一串的響,煙花在空中一顆接著一顆的綻,村人們在這熱烈的氛圍當中進一步感受到了春節喜慶,感到了新年開始第一天就有了這麼一個紅紅火火,人人臉上掛滿笑,這就是每年正月初一的“出天荒”。

出天荒,是農村風俗傳統。這傳統起源於古老的淳樸底蘊,至今仍被人傳承,仍被人延續,乃至仍被人發揚,仍被人光大。儘管說燃放煙花禮炮的過程中有些人可能有炫耀自己想表達富有,有點想壓倒別人想出點風頭不可取,但是不管怎麼說,大年初一每年只有一個,又是新一年的開始日,誰人不想顯擺顯擺,爭個人家刮目相看,爭個吉利。

現在的年輕人都大部分出去打一年到頭辛辛苦苦地掙工,平日裡難得見上一面,就是說錢,在這一日搞點鋪張和浪費,也是無可非議。能夠極大程度地隆重表達熱鬧春節之喜慶,大年初一到來那一瞬間,就出了這麼一個紅紅火火的好“荒”,為新的一年日子奠定好了一個開場喜,也是心花怒放,躊躇滿志,鼓人信心,所以是值得的。

孫剛玩到一點多,才去果園睡覺,那幾個弟弟都不困,就幹坐著看大人打牌。

大清早6點多,孫剛就起來了,這次是被鬧鐘鬧醒的,早上要去給祖宗拜年,也就是上墳。

回到家中,幾個弟弟還精神奕奕的在客廳等著呢,打電話叫上孫剛的大哥,然後叫孫陽起床,等人到齊後,開了兩輛車,裝上鞭炮和火紙(冥幣),往北邊開去。

以前孫爸他們幾兄弟還會去,現在孫剛這一輩兒已經長大了,可以獨當一面了,所以他們老一輩兒這幾年都沒有去了。

來回用了一個多小時,回到家天已經大亮了。

一大家子人歡聚一堂,吃餃子,賀新年。都穿戴得嶄新而漂亮,喜氣洋洋,互道祝福。

孫剛也打電話給趙涵爸媽,還有外地的親戚拜年。

村子裡的一些小孩子漸漸上門來拜年了,孫媽和王燕在家看門,如果小孩子來拜年就給拿糖果之類的吃食。

孫爸幾兄弟就在村子裡挨家串門拜年,孫剛卻不得閒,拿起酒和白糖要走親戚,村子裡的幾家親戚要拎著東西去,比如:姥爺家、大舅還有幾個是堂舅,這些都要帶著禮物去。

最能體現鄉村喜慶、歡樂、溫馨,而且最具代表性、最帶文化味的活動,莫過於正月初一的大拜年了。

這天,各家各戶的大門都是敞開的,紅紅的對聯映著門楣,卻擋不住噴湧而出的喜慶,和魚貫而入的歡樂。

拜年時,最興奮的恐怕就是兒童了,女孩子一個個花枝招展,男孩子邊跑邊叫,放著鞭炮,走東家、進西家,兜裡總是裝著或多或少的壓歲錢,還有拜年時大人們塞在他們兜裡大把大把的水果和糖塊。

年紀大的人在家等著人們來拜年,一邊等,一邊會盤算一下誰來了,誰還沒來,等人都到齊了,他們也會走出門,給年齡更大或者輩分更高的人去拜年,村子裡幾位關係好的老人見了總會來上這麼一句:“過完年了,看樣子一年又挺過去了。”(年齡大的人更忌諱不吉利的話,意思是又多活了一年)。

過年了,相互拜年,討個吉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大家喜氣洋洋,見面互道“過年好!”。

孫陽初二就到縣城了,婚後第一年屬於“拜新年”,有好幾家親戚要走,所以要住丈人家兩三天。

孫剛也打算初三去趙涵家拜個年,雖然沒結婚,但是禮節要到,省得人詬病。

——————————————————————————————

感謝老實人888的打賞,謝謝你!!!

希望大大多多支援胖子,收藏!!!!!!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宇宙級寵愛我有一座天地當鋪諸天新時代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特種兵之戰狼崛起食物鏈頂端的猛獸都市國術女神劍仙三千萬我真不是魔神女配她天生好命
相關推薦
聖光騎士區聖職者的綜漫幻想鄉嫡女重生:我傍上了前夫的皇叔狂女重生:紈絝七皇妃我有一座隨身農場毒妻惑國:重生之嫡女禍妃最強玄門相師地球上線清穿大福晉獨裁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