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星光戰場

271 電影節
上章 目錄 下章

星光戰場271 電影節

一直到特納結束通話了電話,蘇鉞還有些暈暈乎乎的。

平心而論,蘇鉞想要在文化領域“幹大事兒”,國際獎項肯定是避不開的一個坎兒。儘管隨著國際市場的不斷開拓,票房收益遠比獎項收益的要實惠得多,但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名譽”這種事情,總是最好的名頭。也別說只有中國人好面子,“面子”的問題不管放到哪個國度,大家其實都差不多。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類的需求階梯狀按層次分為五層,當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這樣的生理性需求得到滿足的時候,就會主動去追求心理性的需求。中國古人也說過,“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可見不管是中外還是東西,對於心理需求的認知都是同樣存在並一致認為,是在絕大部分情況下存在於生理需求之上的。

放到文化圈子裡面,你的專輯賣得再好、歌曲的傳唱度再高,也不一定有一個“某某獎獲獎歌手”的榮譽來的有面子。同樣的道理,你的電影票房成績再高,也抵不過人家一個“影后”、“影帝”、“最佳導演”的頭銜。

另一個世界同樣存在不少電影節或者金像獎之類的電影藝術的頒獎典禮。比較有名的當屬威尼斯電影節、柏林電影節、戛納電影節這三大歐洲電影節以及美國的奧斯卡金像獎。不過大部分情況下,國內的觀眾比較認奧斯卡,但電影圈的專業人士更認可歐洲的三大電影節。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講,奧斯卡金像獎原本只是一個美國本土的電影獎項,原本連最佳外語片獎都沒有的奧斯卡說白了原本和另一個世界的中國的金像獎也差不到哪裡去。只是隨著另一個世界美國電影工業的長足發展,這項獎項某些時候更能代表票房成績和電影藝術的視覺震撼感受,這才逐漸被世界所認可,並成為一項國際性的電影獎項。而歐洲三大電影節則更加重視“電影藝術”這個相對核心的東西,這才是另一個世界專業電影人心目中的電影藝術的最高殿堂。其實說白了,奧斯卡更像是一個經過運營和包裝的東西,而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則最起碼從名頭上更加重視“藝術性”這個標籤。

而這個世界的“義大利藝術節電影藝術盛典”則完全和另一個世界的任何一項電影節以及頒獎典禮都不是一個概念的東西。如果說另一個世界的電影節和頒獎典禮從上到下排個名次,大概第一集團應該被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以及美國奧斯卡包攬。而在這個世界,則是義大利藝術節電影藝術盛典獨佔第一陣營,完全沒有對手。完全沒有可比性。

義大利藝術節也不是單純的電影藝術節,而是包括音樂、美術、舞蹈等等許多項藝術展示和評頒獎為一體的國際性藝術盛事,而其中的任何一個單項獎拿出來都是國際獎項中絕對第一陣營的獎項。所以,劉炆當時喝多了,說他最大的夢想是在義大利藝術節上面放聲高歌,這個理想不得不說,非常遠大。

義大利藝術節創辦的時間其實並不久遠。這個世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永遠是大獨裁者最好的盟友和最好的扯腿夥伴的意大利人在戰敗投降的陰影下,將浪漫和文藝的性子發揮到了極致。當他們的德國盟友正在為國土的分裂和經濟、工業的重創撓破頭皮的時候,天性樂觀的意大利人在同盟國的監視下,搞起了自己的祖先最擅長的“文藝復興”。不過和歷史上的文藝復興不同,十四到十七世紀,意大利人認為,歐洲文明在古希臘和羅馬時期極度繁榮,但在中世紀的黑暗中沉寂湮滅,直到十四世紀重新復興繁盛,並孕育了一大批久負盛名的文藝巨匠。而二戰之後歐洲百廢俱興,在這樣的情況下,應該讓人的思維和心理先富裕起來,為家園的建設和興盛積蓄力量。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之下,意大利人辦了二戰之後的第一次全世界範圍內的國際音樂節、第一次國際美術展、第一次國際電影節……最終,這些東西彙集成了一個巨大的怪物,就是如今的“義大利藝術節”。

每年的十一月開始,義大利的羅馬、米蘭、威尼斯等大大小小的城市就成為了一片歡樂的海洋。在這些城市中,大大小小的畫展、音樂會、電影展、戲劇演出一直持續到新的一年的到來。在兩個月的時間內,義大利將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的數量佔全年總數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不僅僅繁盛了義大利的藝術,還為義大利的旅遊收益和財政貢獻大量的金錢。

在蘇鉞查到的資訊中,義大利藝術節中每一個單項獎的獲獎者如今都是鼎鼎大名的文藝大拿,他們有音樂家、畫家、雕塑家、作家、電影導演、演員……原本名不見經傳的人物在義大利藝術節上捧得獎盃後立刻就變得熾手可熱起來。在網路上記載了一個很好玩的事情,上世紀的八十年代末期,一位法國的年輕畫家,原本的作品被人棄若敝履。在當年的義大利藝術節舉辦期間,年輕人抱著學習的態度來到義大利,看畫展的間隙在街頭擺攤給遊客畫肖像。但過於藝術化的處理方式讓他的顧客完全接受不了,在兩天的時間內這個畫家就因為犀利的畫風被人打了好幾頓。而三年之後,這個畫家的作品終於進入了藝術節的正式展覽中,最終竟然走了狗屎運拿到了金獎,於是一時間名聲鵲起。三年前他在街頭留下的那些肖像畫中有一副被機緣巧合之下存留了下來,隨後即被拍出了天價。而當記者在拍賣會後採訪畫作的原主人的時候,那個胖胖的中年婦女很不好意思地對記者說:“我最想說的話是要跟畫家道歉。要知道,當時看到他給我畫的這幅畫像的時候,我用指甲狠狠撓了他的臉……”

不過即使被鬧了滿臉花,在蘇鉞看來,這個年輕的畫家已經比絕大多數的拿畫筆的人要幸運多了,儘管蘇鉞也欣賞不來這個畫家的作品。可是要知道,許多畫家的畫作確實能被拍出天價,但很遺憾的是,這部分人中有很大的一批活著的時候都貧困潦倒。像另一個世界的畢加索這樣的人畢竟是極少數的。

看完這些有的沒的,蘇鉞繼續把注意力放在了“電影藝術盛典”上面。這個所謂的盛典,是將電影的展映、評獎、頒獎以及電影人的交流合作甚至交易放到了一起的一個活動,其實和另一個世界的歐洲三大電影節也差不了多少。在歷年獲獎者的列表中,蘇鉞發現特納說的那些確實是真的。在七十年多的時間內,獲得“義大利藝術節電影藝術盛典最佳影片獎”這個名頭最大的獎項中,最多的是歐洲人的影片,大部分來自法國和義大利本土,其次是德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再然後才能數到美國。亞洲電影在這個獎項中僅有一席之地,是上世界九十年代日本人的一部影片。而個人獎中的大頭則比較奇怪,像“最佳攝像”、“最佳音樂”甚至“最佳導演”等獎項基本上和“最佳影片”差不多,但演員的單項獎就相對比較奇怪了,獲得“最佳男/女主演”獎項的演員中,美國演員超越歐洲演員佔據了大頭。蘇鉞想了半天才明白,這幫獲獎的演員基本上都是成名前混歐洲,然後拿了獎之後就跑到美國混票房去了……

另一個世界的國際電影節絕對算是中國電影人和中國電影觀眾心中的痛。與這個世界相比,另一個世界的中國電影獲獎的次數可能要比這個世界多,但看看另一個世界的評價和穿越小說中的調侃大概就明白了,你真在國際電影節中拿了獎,回到國內也不一定受到認可,不光是政府層面和監管層的看法,就連普通觀眾都有些看不過去。甚至在另一個世界有這樣的一種調侃:上世紀**十年代,年輕導演拍了電影,不用稽核,抱著母帶往電影節的大門口一蹲,人家問你的時候就說在中國國內沒法過審。電影節的主辦方和評審委員會就會好吃好喝供著,然後大小給個獎項安慰一下。

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國際電影同行的支援行為!在那個年代,國外的電影同行普遍認為,中國是封閉的、愚昧的、獨裁的。一部電影在國內過不了審,那就是揭露了中國封閉、愚昧、落後、獨裁的本質。這樣的行為自然會受到所謂的“國際電影藝術屆同仁”的“支援和鼓勵”。至於這些電影到底為什麼過不了審,呵呵,說出來就沒意思了不是?難道我會告訴你為了參加你的電影節,我根本沒往上面申請稽核?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平心而論,別管另一個世界的這些電影人到底抱著什麼樣的心態去蹲國際電影節的大門,看看另一個世界的那些**十年代的獲獎影片就明白,也許像《鬼子來了》這樣的影片確實在藝術性和批判性的同時,踩到了某些人的痛點,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這個時期的獲獎影片中,絕大部分都是帶著濃重的“黃土味兒”的東西。這些東西不一定有什麼藝術性,但在國外的評審看來,最起碼它“真實”。就像《舌尖上的中國》和央視的合作搞出來的那件事情一樣,中國的文化圈子和國外的眼光是有局限性的,“我不敢拿出來給你看”和“我就當沒看見”這都是病。

在這個世界最牛的電影國際獎項中,還沒有一個中國籍的導演、演員拿過單人獎,也沒有任何一部國產影片拿到集體獎。最好的成績就是在08年,一部港區電影拿到了“最佳攝像”這個獎項。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宇宙級寵愛我真不是魔神諸天新時代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女配她天生好命都市國術女神劍仙三千萬我有一座天地當鋪食物鏈頂端的猛獸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相關推薦
我的詭異小姐全民穿越之只有我知道劇情重生北魏末年全民創世神:開局打造洪荒世界超級火力系統制霸戰場絕地求生之絕望戰場我的功法,正版授權!聯盟:我就是傳奇夜朦朧月玲瓏玲瓏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