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修仙,從長生不死開始

第379章用間寧國
上章 目錄 下章

修仙,從長生不死開始第379章用間寧國

確定了主從合作關係之後,陸淵和玄成子之間的關係,就緩和不少了。

於是關於各進一步的合作,便可以商談了。

念及自己剛剛投靠此前,甚至還和楚國為敵,算是有過劣跡。

所以此時進入楚國,玄成子便開始主動出謀獻計,想要立下功勞,站穩自己的位置。

“大王,現如今我門中四位護法神將,皆在寧人軍中擔任大將,各自統帥大軍不等,合計約有十三萬餘眾,大部駐紮在臨海郡東南方向。

若大王需要,我可傳信此四人,令他們舉兵倒戈,放開關卡,引楚軍入境,奪取臨海郡東域。

大王以為如何?”

玄成子望向陸淵,滿含期待。

紫雲道一共派了四位護法神將出仕寧國,分別名玄魚、玄音、玄儀、玄溪。

此四人,玄魚原本在江北戰場,前不久隨著楊景逃回了京師金陵。目前統管著萬餘寧人江北殘部,屯駐在金陵城外。

玄音、玄儀原本奉命領兵、攻打楚國的衡陽、廬陽二府,結果被李雄攻豫章廬陵,被抄了後路,打的大敗,最終孤身逃回寧國。

後因為項端、李道、白義安等臨海世家先天的接連戰死,寧國頂層戰力一下緊缺,無人可用。

於是兩人被重新任命,各領兵五萬,分別駐紮在寧國臨海郡南部的新安、東陽二府,以防備臨海郡南部方向的楚軍。

玄溪則是隨著上官明入嶺南援助南海國,最終因為不敵青雲子,於是和南海國的殘部乘船逃離,撤回了國內。

回國之後,玄溪便跟著上官明一起,領軍屯紮在臨海郡東南的永嘉、臨海一帶,其負責靠後方臨海府,統兵兩萬餘人。

所以說,此紫雲道四位神將,共領四路兵馬,合計約有十三萬人。

其中玄音、玄儀兩人還單獨負責一個方向的防線,大權獨攬。

玄成子敢獻出此策,可不是空口白牙,而是有著相當信心的。

“不急。”

陸淵看了下有些熱切的玄成子,擺了擺手:“如今我大楚新勝,拓地近三萬裡,增民上千萬,已經擴張的有些快了。

此時各地官府官吏短缺,國中正緊急調撥;地方民眾惶恐,也要安撫人心;兵馬也才整編完成,尚需磨練。

孤此時,尚無繼續出兵,攻滅寧國之念。

且先放過兩三年,待我大楚消化了此次戰果,再動兵統一江東不遲。”

陸淵否決了立刻動兵的提議。

現在楚國新佔領土上,各地的官吏都還沒配備完全,官府的運作都成問題。

不將這些空缺官位填補完全,楚國都沒法將自己的政策推行下去,也沒法在基層維持自己的統治。

而且江東還有兩郡,宋國也有兩郡,此四郡之地,若全都打下來,又將有六千官員的缺口。

現有的地盤,楚國都沒有那麼多官吏去填坑。

再打下如此多地盤,除非陸淵全盤接收寧國和宋國的原有官吏,否則也別想著對新領土進行治理了。

可宋國、寧國的官員,陸淵全部敢接收嗎?

真接收過來,新打的地方是姓陸的,還是姓臨海世家的?

此外,此戰陸淵吞併五郡,楚國增加了一千三百萬人口,人口翻了一倍有餘。

這麼多新增人口,此前可全都是敵國之民,其中還夾雜了大量的敵國士族豪強,他們在地方盤根錯節,構成了大量的利益網路。

這些地方勢力,如果不能梳理掌控的話,那麼楚國地方也永遠別想安寧。

今後此起彼伏的叛亂,或者陽奉陰違,基本是跑不了了。

所以除了官員缺口外,這些地方上的民心,也需進行拉攏安定。

針對原先寧、蘇、南海等國強大的地方豪強士族,楚國需要進行打壓清理,以保證對地方的掌控力。

同時針對那些普通民眾,則需減稅減負,進行拉攏。

如此地方才可民心安定,保證楚國對基層的掌控力。

而在這個過程之中,地方上的騷亂是免不了的,需時刻保持大軍鎮壓,以穩定局面。

同時陸淵大軍一下從原本的七十萬,擴編到一百一十二萬,一下增加六成兵馬。

從表面上看,大軍的人數雖然增加了,楚國聲勢愈發浩大。

可實際上,各支部隊混入了大量降兵,彼此間的信任磨合大為降低,士氣方面也有所削減,戰力實際上是反向降低了的。

在沒有培養出足夠的信任磨合之前,這百餘萬的大軍,戰力可能還不如原先的七十萬人。

故而為了恢復戰力,楚國也需兩三年時間進行磨合,才能使各部大軍戰力恢復到巔峰。

而楚國此時對地方進行梳理,肯定會引起不少騷亂反叛,正好讓這些兵馬進行征討,用以加深磨合。

這也算相互增益了。

因此基於以上種種原因,剛剛體量翻了一倍的楚國,是真的沒有餘力進行新的擴張。

此時就算東征打下了寧國,也沒法對打下地盤進行治理,頂多是地圖上看起來大了些,可大而無用,虛胖罷了。

陸淵又沒想去爭這些虛名,他只要實際利益。

而且如今翻了一倍體量的楚國,所聚攏的氣運也夠他修煉所用,這就更沒動力進行擴張了。

先緩個兩三年。

等他修為更進一步,仙道武道,雙雙突破,而楚國也消化戰果,積蓄出足夠底蘊。

那時擴張,才是最好、也最不留隱患的。

“大王穩重,思慮深遠,不為虛名所累,不以利益所迷,貧道佩服。”

玄成子見陸淵沒有採納自己的提議,不由略微失望,但還是道:“既如此,便聽大王的吧。”

陸淵見此,想著對方剛來,也不好過於打擊對方信心,於是又笑道:“雖此時不動兵,但卿回去之後,可讓投效寧國的那四位護法神將,進一步滲透寧軍,掌握更多兵馬權力。

如此等我大楚數年後,揮軍來攻,再行歸義,便能給予寧人更大重創。”

說到此,陸淵沉吟一下,又道:“為使寧人更加信任,道友或可效彷飛霜道,先暫時帶領門眾東投寧國。

原先卿答應出仕我楚國的兩位貴門長老,也可以襄助之名,先行入仕寧國,以掌其權。

如此,貴門對寧國掌控更深,日後反正,對我大楚幫助也更大。”

如今隨著戰事停歇,寧國的各方力量,也陸續撤回了國內。

經過幾個月的收攏整編,經過皇城司和臨海世家一些內奸的探查通傳,關於寧國如今的具體實力、地方防務,楚國已經有了不少瞭解。

現在的寧國,國中兵馬,大概由四部分組成,

第一,西征之戰中,各部逃回的殘兵。

其中,江北戰場上,楊景、玄魚二人,帶回約兩萬步騎兵馬、六萬餘水師。

嶺南戰場,上官明帶回兩萬餘寧軍殘兵、上萬水師,以及近萬南海國步卒、五六千水師。

以上合計約五萬步騎,八萬水師。

第二,臨海、廣陵二郡原本駐兵。

其中,臨海郡有五萬步騎,廣陵郡有五萬步騎,另處於金陵城上游的蕪湖水寨,還有四萬水師屯駐。

以上合計十萬步騎、四萬水師。

第三,寧國在臨海、廣陵兩郡新募的新兵,合計約有二十萬人。

第四,駐防金陵的國都皇宮宿衛,約有三萬人。

這四部兵馬全部加起來,此時寧國大致有四十萬步騎、十二萬水師,共五十二萬兵馬,實力可謂依舊雄厚。

當然,只是紙面資料。

實際上,如果去掉那二十萬才招募沒兩月,基本等同於民夫,沒什麼戰力的新兵。

寧軍也就只剩下了三十二萬兵馬,軍力基本和雍州西涼國一個檔次,掉到了大國行列。

而就這三十二萬老兵之中,紫雲道的四位神將,就控制了十三萬人,超過四成兵馬。

照這趨勢,如果紫雲道再派兩位先天長老出仕寧國,那麼以寧國如今的窘迫局面,無疑會對紫雲道伸來的橄欖枝,加以重用。

到時候,紫雲道所控制的寧國兵馬,無疑會更多。

陸淵也不需要紫雲道徹底架空寧國,只要對方能掌控寧國二十萬兵馬,就是天大幫助。

想想看,寧軍如今總兵力,也不過五十二萬人。紫雲道卻控制了其中二十萬,這是什麼概念。

這意味著,只要未來楚國東征寧國,紫雲道一聲令下,寧國四成的兵馬就會倒戈相向,投降楚國。

這種情況之下,寧國拿什麼和楚國打。

怕是不用兩月,此國就滅亡了。

不過以上這些推演,只是理想狀態下,最好的情況。

實際寧國會不會這樣重用紫雲道,還很難說。

不過陸淵認為,以楚國如今明面上的實力,舉國直屬的先天十六位,附屬國的先天三位,合計有十九位先天。

這些先天之中,實力在先天第二境以上者,便有四位。

而反觀寧國,在接連戰敗之後,原本十四位先天死了三位,僅餘十一位。

其中先天第二境,僅有沉丘一人。

此等實力對比,楚國在先天層面的力量,算上第二境宗師與第一境宗師的差距,幾乎已經是三比一了。

差距如此懸殊,寧國那邊,怎麼可能不惶恐?

此時如果紫雲道投來,被寧國重用,幾乎是肯定的。

不然如今紫雲道在寧國之中的四位先天神將,也不可能掌兵十三萬,還負責一方面的防線了。

只是這種局面,也只是暫時的。

隨著天羅山被楚國納入境內,紫雲道處在陸淵治下,在宗門受到威脅的情況下。

很難讓人不懷疑,紫雲道的立場和忠心,是否已受到動搖?

眼前眼巴巴趕來投靠的玄成子,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紫雲道在現實中,已經投靠楚國了。

只是訊息遮掩的好,寧國那邊,還不清楚這一點罷了。

可隨著時間過去,看著紫雲道在楚國境內依舊安穩,兩邊關係融洽,哪怕再怎麼遮掩,也瞞不了多久。

寧國終會懷疑紫雲道的立場。

所以這個時候,就必須做出一些安排舉動,以此來穩定寧國的信任了。

那麼什麼安排舉動,能讓寧國信任?

其實答桉,已經擺在面前了。

前兩年,飛霜道決定投靠楚國,為表決心,同時也是為了避免寧國打壓,直接舉派遷移,搬到了楚國境內,最終在天守山重新安家。

那麼此時紫雲道,只需效彷飛霜道之事,把宗門弟子遷移到寧國境內,自然就可以安定寧國之心。

讓那些臨海世家,相信紫雲道與他們同進退的決心。

“只要卿遷移宗門,必可安寧國之心,屆時趁此機會滲透寧國,掌握兵馬。

且忍耐個兩三年,待孤穩定國內,再提百萬之師東進,卿則舉二十萬兵,獻土歸降。

如此寧人防線大開,我軍長驅直入,不需一二月,便可滅亡寧國。”

陸淵跟玄成子講述著自己的計劃,然後目光灼灼的盯著對方,語氣蠱惑道:“屆時卿立下如此不世之功,我大楚國中,將無人能及也。

孤也將賜重賞,與紫雲道與飛霜道同等地位,並以國教尊之。”

飛霜道投靠楚國,已經有兩年多的時間了。

而且作為第一個投靠楚國的仙門,告訴陸淵四極將廢,九州飛昇這等秘事,令楚國能及早調整戰略佈局,以應對接下來的九州大變革。

可以說,這當是首功。

後面又資助了陸淵千枚靈丹,三位護法神將,幫楚國在這場五國大戰中,取得了勝利。

飛霜道對於楚國的貢獻,可謂極大。

所以從常理上來說,如今陸淵取得勝利,自當重用飛霜道,以償還當初對方投資之情。

可以上這些,也僅是常理而已。

除了對楚國有幫助外,飛霜道那邊,也不是什麼好人。

在去年,九州修士準備渡海而出的時候,飛霜道的那些賊道,竟然暗戳戳的開始挖起了楚國牆角。

尤其是縉雲那老家夥,更是親自跑去漢中,找到黃玄,想勸說楚國的這位西三郡總管棄官而走,與他飛霜道一起乘船出海,飛昇仙界。

青雲子這邊,也有飛霜道的人前來勸說。

結果自不必說,陸淵的兩個分身,怎麼可能拋棄自己本體,跑去跟他們玩飛昇。

所以勸說結果,自然是不歡而散。

而縉雲那邊,自以為自己這些事情做的隱蔽,兩個分身也沒做出像楚王稟報的舉動,覺得事情就這樣過去了。

可陸淵這邊,心裡可是一直記著這筆賬的。

若非黃玄與青雲子乃是他的分身,不可能背叛。

不然真像外面宣傳的一樣,此二人乃是散修,因仙道無望,所以才來投靠楚國,博一個世俗富貴。

那飛霜道這次挖牆角的行為,說不定還真讓他給做成了。

畢竟飛昇仙界的誘惑,對於修士而言,那真的不是一般的大。

君不見整個九州修士,此時都聚在一起,決定舉界飛昇了嗎?

而到時楚國少了兩位先天第二境的修士,頂層戰力幾乎一下減少三分之一。

這其中的損失,可不是飛霜道區區三位神將,一千靈丹能夠彌補的。

所以對於飛霜道的用心不純,陸淵自然深恨之。

只是因為先前五國大戰將起,有著大敵在前,楚國必須依仗飛霜道的力量,所以他也不得不忍下這口氣,當做一切沒發生過。

還囑咐兩個分身,對外作出私下隱瞞此事,以迷惑飛霜道,安定對方的心。

可這麼做,不過緩兵之計罷了。

今後有機會,陸淵自然會報復回去的。

現在既然紫雲道投了過來,這個仙門與飛霜道一樣,對楚國而言,都不是什麼好東西。

那陸淵自然沒什麼顧忌了。

今後便直接把紫雲道抬上去,跟飛霜道一樣,共同冊封為國教,讓他們兩邊狗咬狗去。

至於當初對飛霜道尊為國教的承諾……

誰也沒規定,國教就只能有一家了不是?

而且飛霜道一家獨大,於國來說,也並非好事。

能有一個紫雲道進行牽制制衡,對楚國來說也不錯。

同時也能讓兩家在爭鬥中,不斷進行自我削弱,等他們鬥得精疲力盡之後,陸淵再來收拾,就簡單輕鬆的多了。

‘哼哼,這兩家賊道,先鬥著吧。等我統一天下,再收拾你們。’

陸淵心裡面,已經想好十七八種手段,將來可以慢慢炮製紫雲道與飛霜道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不過他心中想法,眼前玄成子自然是不清楚的。

但是先前陸淵提的計劃,還有那國教誘惑,玄成子思考過後,卻是眼神大亮。

此計劃可行性確實很高。

而且成功之後,立下如此之功,紫雲道必能在楚國境內站穩腳跟。

到時陸淵履行承諾,冊封紫雲道為國教。

‘有了國教之名,處在同樣尊榮位置,區區飛霜小道,拿什麼與我鬥?’

玄成子心中想到此,立刻道:“大王妙計,我紫雲道願從之。”

……

神武十一年十月。

揚州第一道門,紫雲道以楚國暴虐為由,舉宗潛逃寧國,誓不為楚臣。

入寧之後,紫雲道主玄成子,命門中長老玄弈、玄玉二人,入仕寧國。

寧帝沉丘聞知,大喜。

然後特賜原飛霜道山門,汨羅山於紫雲道,令歸國義士落腳。

至於玄弈、玄玉二人,皆封武侯,各令統兵馬數萬不等,駐紮國內邊疆,以防楚人。

寧國頹喪之勢,隨著紫雲道來投,復振不少。

臨海世家之心稍安。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劍仙三千萬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女配她天生好命食物鏈頂端的猛獸諸天新時代我真不是魔神宇宙級寵愛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都市國術女神
相關推薦
我可能是個假天師我可能是個假道士穿越在兩個時空隧道的她超級複製我有數百萬道具步步驚心之木蘭之戀小道士轉生異世界成就最強天才召喚師智慧密碼智慧狂潮瘋狂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