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修仙,從長生不死開始

第388章江東問題
上章 目錄 下章

修仙,從長生不死開始第388章江東問題

自從西征之戰敗北後,沉丘領著一干殘兵敗將返回國內,就一直沒過上什麼安生日子。

這一年來。

先是拼命的擴徵兵馬,在國內到處拉丁,臨海各世家也是出錢出糧,如此拼盡全力,好不容易是將全國兵馬,重新恢復到了戰前八十萬之眾。

可兵馬雖然恢復了,但也只是數目罷了。

恢復過後的寧軍,不管是兵源素質,還是訓練時間,都遠不及戰前那些寧國花了十年,才養訓而出的精銳。

唯一讓寧國安心的一點是,雖然常備兵馬的實力大為衰退,但他國內的頂層戰力,先天宗師的人數,在得到了紫雲道的全力幫助下,還保持著十三人的規模。

這等先天數量,放在天下之中,都已經是不落的了。

要知道,北邊徐州,那個坐擁六郡的徐國,先天宗師也才十二人。

冀州的趙國,先天也只有十六人。

寧國卻有十三位先天,再加八十萬兵馬,只從紙面的武力上來看,根本與當世的霸國無異。

唯一有些弱的,也就是地盤有點小,人口有點少罷了。

寧國如今只掌握了兩郡十七府,其中廣陵郡有三百萬人口,臨海郡有五百萬人口,兩者合計,人口不過八百萬而已,疆域面積也不過堪堪萬里之土。

從底蘊上來看,寧國無疑是跌落了霸國之位。

但從武力上看,卻依舊可以被稱作霸國。

靠著十三位先天和八十萬大軍,如今偏居江東一隅,龜縮在金陵城中的寧國,倒也足以維持霸國體面。

而天下各國,也因為寧國的武力,倒也沒太過看輕他。

依舊認為對方算是個霸國,給予了相應的認可和地位。

畢竟從如今形勢來看,雖然楚國統一江東,已經是大勢所趨。

可寧國掌握的兵馬和先天宗師,依舊是極為可觀的。

有八十萬大軍和十三位先天坐鎮寧國,只是全力防守的話,就算楚國傾國之力來攻打,怕也沒那麼容易吃下。

只要寧國不犯錯誤,出現什麼太大紕漏,那麼這場楚寧之間的戰事,註定是一個殘酷無比的血肉磨坊。

打個一二十年,甚至三五十年,都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若是再有外國的力量插手,楚國甚至都沒可能統一江東。

當然,以上這些,都只是理想情況下的局面。

實際上以寧國八百萬的人口,想要供養如今八十萬大軍,註定是一個極其艱難,甚至難以為繼的負擔。

事實上也是如此。

寧國國內的八十萬兵馬,除了三十萬老兵組成的精銳,給予的是常備戰兵的待遇。

其他五十萬新募的新兵,都是按照府縣兵,甚至屯田兵的待遇來安置的。

這五十萬新兵,平時生產耕種,戰時徵募為兵,其中戰力就可想而知了。

這種屯田兵根本打不了硬仗,也就只能守守城,維持一下治安罷了。

不過以寧國如今面臨的惡劣局面,向外開拓基本是不可能了,他要做的也就是防守而已。

所以以三十萬精銳為骨幹,再搭配上五十萬屯田兵作為羽翼,倒也確實能支撐起寧國的防禦體系了。

這也算是一種物盡其用。

可即便是採用了屯田兵制,以舉國之力供養八十萬大軍,依舊壓得寧國的財政,透不過氣來。

不僅是財政。

因為大量男丁被徵募為軍的緣故,寧國境內三分之一的成年壯丁脫離了生產,地方上的手工業、商業、以及農業,無不受到嚴重影響。

地方上的農田,或多或少都出現了拋荒現象,就算一些有人耕種的農田,也因為缺少足夠勞力,無法精心侍弄,導致糧產減少。

如今的寧國境內,雖然得益於土地的富庶,出產的糧食能勉強自給自足,還沒出現糧荒。

但只要與楚國的戰爭一開始,隨著更多的百姓被徵發為勞役,後方生產人口的進一步減少,寧國出現饑荒是肯定的。

可能戰爭維持個半年一載,頂多兩三年,寧國就會因為缺糧導致的饑荒,最終不戰自潰。

所以寧國如今就處於一個很尷尬的地位。

足夠的士兵和強大的武力,讓寧國能與楚國的戰爭中自保,可它淺薄的底蘊,卻又無法維持這份武力,難以支撐戰爭長時間化。

滅國的危機,始終籠罩在其頭上。

而也正是在這個時候,來自北方的朋友,那個統一了青州,成為當世第一強國的梁國,向金陵派出了使臣。

“按照玄成子傳來的訊息,梁國向寧國派出使臣,不僅簽訂了結盟互助的協議,還對寧國展開了大量援助。

每年願意給寧國提供兩千萬兩銀子,以及一千萬石糧食的援助。

這些錢糧,足夠讓寧國再武裝起三十萬常備戰兵,如果換成府縣兵的話,寧國那五十萬屯田兵都能安置了。

這樣有三十萬戰兵,五十萬府縣兵,正常情況下,只要我不親自出手,楚國想吞下寧國,還真的棘手無比。

不碰個頭破血流,花個十幾年時間,死個百萬人,恐怕還真拿不下它。”

陸淵回想著近些時日來,梁國在寧國的活動,不由冷哼一聲,心中頗為憤怒。

很顯然,隨著楚國擊敗寧國,漸漸開始統一揚州,北方那個雄霸中州半域的梁國,已經開始對南方正在崛起的楚國感到忌憚。

這是對寧國的資助,便就是如此。

有了梁國的援助寧國,不僅可以加如今的八十萬兵馬維持下去,可能將其訓練到一個較為精銳的程度。

將來兩國開戰了,梁國也會資助大量錢糧,幫助寧國維持大軍,將這場戰爭不斷打下去。

甚至梁國也可能直接出兵,幫助寧國抵禦楚國,或者直接攻打楚國本土,從其它戰線牽制楚國力量。

以梁國的實力,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據陸淵所知,或者說梁國明面上擺出的力量,便有三百萬常備兵馬,其中大半都為戰兵,皆是天下精銳。

此外,梁國還得到了其國內兩大仙門,丹鼎道與蒼龍道的全力扶持,這幾年來培養出的先天宗師,極其之多。

算上其往年底蘊,如今梁國先天人數,已有四十三人之多。

其暗地裡,還不知是否有所隱藏。

而且丹鼎道與蒼龍道中,應該也還有十名左右的先天留守宗門,沒有出仕梁國。

這些都可算作梁國的高手底蘊。

所以梁國境內的先天數量,或許有六十之多,甚至七十也不一定。

以這份實力,就算扣除國內地方留守,以及必要的防備邊境各國的人手,梁國都可輕易抽調出一二十位先天,上百萬兵馬,用來發動針對楚國的戰事。

對方如今之所以沒有對楚國用兵,一是忌憚楚國實力強大,如今擺在明面上的實力,便有百餘萬常備兵馬,以及直屬的二十二位先天。

另外楚國還有十一個藩國,也可動員出五六十萬兵馬,十一位先天。

以這等實力,梁國就算發兵來攻,也不一定能贏,倒是損失慘重是可以肯定的。

二是因為如今攻打中州之外的疆土,完全就是賠本買賣,打下來了,也守不住幾年。

所以冒著耗費以億計的錢糧,承受以百萬計的兵馬損失,以及很可能多達數位、甚至上十位的先天隕落的代價,發動一場對楚國的戰爭。

最終所能奪得的利益,只不過是僅能使用個幾十年的土地,還是被戰爭打爛了,完全荒廢的那種。

面對這麼個結果,梁國上下的君臣,腦子就是再抽筋,也不可能去做這種賠本買賣啊。

而且那還是打贏了的結果。

要是戰爭打輸了,梁國在南線損失百萬大軍,死傷十餘位先天,一下丟了三分之一的軍事力量,幾乎可以說是國本動搖了。

沒了這些武力,不僅其境內統治會出問題,周邊各國,怕也會像是聞到腥味的鯊魚,跟著楚國一起撲上來,來分食梁國這個美味的大餐。

已經差不多統一了揚州的楚國,不管是實力上,還是潛力上,都已經和梁國處在差不多相等的地位了。

面對這樣一個可怕敵人,梁國就算再是忌憚,也不可能貿然擅起邊釁,發起一場國戰。

就算陸淵也知道梁國可怕,卻也沒立刻對梁國北伐一樣。

兩國都知道彼此必有一戰,但兩國也都在避免開戰。

免得兩敗俱傷,給他人做嫁衣。

所以陸淵在等,想先統一揚州,然後等北方諸如魏、周、趙、徐等,被寒潮逼迫的各國不斷南下,先發起對梁國的戰爭。

到時等這些梁家吸引了梁國的火力,消耗了梁國的兵馬後,那才是楚國北伐的時機。

反正四極將廢也是講順序的。

先是北冥幽都的寒潮,然後才是西邊的地震,南邊的毒火,東邊的風暴。

這場天地大劫,得是北方人先渡了,然後才輪到南邊揚州的楚國人。

時間是站在陸淵這邊的,他完全不用著急,去當那個出頭鳥。

而梁國那邊也是。

他知道自己和楚國短期內,並沒有什麼生死矛盾,楚國就算想打自己,那也是數十上百年後。

等梁國和北方各個強敵打的精疲力盡,才是楚國來撿便宜的最好時候。

眼下兩家完全沒必要拼個你死我活。

因為楚國就算拼死了梁國,佔據了青州,可是緊接著就得面對不斷南下的各國,乃至各部落。

那連綿起伏的戰爭,持續上百年的生死之戰,足以讓任何一個帝國看的都頭皮發麻。

楚國現在消滅了梁國,那就得接替梁國,去應對這些麻煩。

與其這樣,那還不如先讓梁國頂著,等打的差不多了,楚國再上呢。

所以楚梁二國,在短期內,在近幾十年內,在寒潮徹底降臨前,是真的沒什麼大的矛盾。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陸淵先前也沒想過,統一揚州後,就立刻北伐。

他原本的打算,也是先休養生息個幾十年,慢慢觀望觀望北方的局勢再說。

不過梁國雖然也知道,楚國不會和他立刻打起來,但出於以防萬一,卻也打算在江南拉寧國一把,給揚州立下一個釘子。

這樣,將來楚國就算想要趁著,梁國跟其他各國打的精疲力盡的時候,北伐梁國。

有一個寧國擋在這裡,怎麼著也能給梁國爭取一些緩衝時間。

不用多,能拖個一兩年即可。

有一兩年時間,梁國就能慢慢調整戰略,抽掉足夠兵馬佈置在南線,用以防備楚國。

這就是寧國的價值,也是梁國針對楚國的戰略。

很保守,也很妥協。

但這就是一個中央帝國的無奈。

身處天下之中,周邊盡是敵國,而且每一個都還那麼強,梁國又能怎麼辦?

他就像陸淵前世的北宋,佔據天下最為富庶之地,但周邊全都是強國,沒一個是好對付的。

甚至梁國的形勢還要更惡劣些。

因為圍在他周邊的楚、周、魏、趙、徐等國,每一個都很強大,國力幾乎等同於宋國面對的金遼二國,而非西夏、大理、吐蕃這些小國弱國。

想想吧。

宋國一下子面對五個遼國,或者五個金國,這些國度從四面八方包圍宋國,而且都對其虎視眈眈,恨不能殺入其國境,打破其國都,再分而食之。

面對這種險惡環境,梁國可以說危機重重,隨時都有傾覆滅亡的可能。

每一步稍有走錯,就是亡國之危。

在此情況下,他選擇謹慎保守策略,也就合情合理了。

不過就算是梁國的這種保守策略,對於陸淵來說,也是難以接受的。

“寧國之事,必須儘快解決,不然真等他在梁國的扶持下,發展壯大了,江東局面,怕就是真的要脫離我的掌控了。”

陸淵深吸一口氣,對於江東未來局勢,生出濃重憂慮。

紫雲道對他的投靠,是建立在楚國有著絕對的優勢,將來寧國註定無法儲存的前提下的。

所以為了從寧國這條破船上脫離,並搭著楚國這條未來的希望之船上岸,才選擇投靠楚國,做了在寧國的間諜。

但這種投靠,僅是在無奈之下的選擇。

紫雲道就算加入了寧國,也只是國教之一,根本無法壟斷楚國的信仰。

但如果在寧國,以寧國對紫雲道的依賴,還有紫雲到對其的滲透,日後完全掌控這個國家,也是大有可能的。

到時說不定一個地上道國,便能出現在這世上了。

而且紫雲道在寧國的投入也太多,沉沒成本太大,對方就真的甘心這樣捨棄一切,轉頭楚國嗎?

現在有了梁國幫助,寧國有了跟楚國長久對抗下去的希望,國祚說不定就能延續下去了。

只要能撐到數十上百年後,等到南極的毒火蔓延到揚州,那麼楚國就算再是不願,也不得不選擇和寧國聯手,一起北上去中州找條活路了。

這樣寧國的死局,瞬間就盤活了。

而有了一個盤活的寧國,紫雲道自然也沒必要,再低聲下氣的討好楚國,去換取那區區的國教地位了。

正是有著這份未來可見的利益在,所以使得原本已經投靠楚國,並正在承擔著內奸角色的紫雲道,出現了那麼一分不可靠的變數。

對方在寧國扮著忠臣角色,扮著與楚國勢不兩立的角色,說不定扮著扮著,就成真了。

到那時候,面對一個一心扶著寧國,想跟楚國死磕,再有梁國幫助的寧國,陸淵該怎麼辦?

直接親自動手,用斬首戰術,將他們殺光嗎?

這樣殺了一遍後,自己要耗費多少法力?

同樣,九州其它各國,見了寧國下場之後,又該會怎麼看待楚國,看待陸淵?

是結成聯盟,群起而攻之。

還是死守頑抗,化整為零,跟陸淵來個不死不休的遊擊破壞戰。

這兩種,不論是哪個,都不是他想看到的。

那樣不僅會令陸淵不斷的耗費法力,浪費本就所剩不多的寶貴靈氣,讓自己日後仙路潛力變短。

更會將整個九州打成廢墟,連楚國都有可能成為斷壁殘垣。

一個荒廢的九州,可不是陸淵想要的,也無法給他提供足夠氣運。

“所以江東之事,不能拖了,必須儘快解決。”

陸淵想到這,立刻下定決心:“要馬上傳信玄成子,讓他紫雲道的先天,帶著麾下將士反正。

趁著寧梁兩國合作還沒正式展開,寧國還沒養肥之前,先廢了寧國。

雖然有些倉促,楚國的消化也還沒全部完成,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我倒要看看,那些臨海世家,在國中半數先天和半數兵馬全都投敵的情況下,最後會怎麼選?”

陸淵想起自楚國崛起以來,尤其是擊敗了寧國之後,臨海世家就從未斷過的聯絡信。

又看了看紫雲道暗中通報的江東佈防圖,還有嶺南自己準備放棄的那幾個郡,臉上就露出一絲笑意。

若是各家能有半個郡的封國,保證他們的財產名位,想來那些家大業大,富貴慣了的臨海世家,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沒幾個願意死拼到底吧?

這樣,楚國或許能一邊收編臨海世家的力量,一邊又藉助他們維持在嶺南的統治。

就跟西南三國一樣,來個不戰而屈人之兵,完美解決江東問題。

“先回幾封信,試探一下再說吧。”陸淵自語。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女配她天生好命都市國術女神劍仙三千萬宇宙級寵愛我真不是魔神我有一座天地當鋪諸天新時代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相關推薦
我可能是個假天師我可能是個假道士穿越在兩個時空隧道的她超級複製我有數百萬道具步步驚心之木蘭之戀小道士轉生異世界成就最強天才召喚師智慧密碼智慧狂潮瘋狂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