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學霸的科技樹

第288章 新材料新技術
上章 目錄 下章

學霸的科技樹第288章 新材料新技術

星火科技建造核力工廠之後,新材料提供給項目組,促使他們研發出新技術。

中微子通訊實驗室,趙照看著從核力工廠送來的材料。

他吩咐道:“現在開始用新材料加工中微子捕捉調制器。”

科研人員開始看著圖紙,加工成型的中微子捕捉調制器只有黃豆大小,它和以前直徑5米的大圓球相差太遠。

實驗室的研究員,擔憂的向趙照詢問道:“趙主管,我瞭解到公司現在製造出一種叫做高密度材料的材料。

這個材料會不會是高密度材料,如果它是高密度材料,應該能把數噸重的裝置,壓縮到黃豆大小。

但它的質量沒有變化,如果真是高密度材料製造,這種裝置根本無法讓個人使用。

它依然無法快速推廣,對現在中微子通訊網路的發展,基本沒有任何作用。”

趙照笑著點點頭道:“你說的很對,如果是高密度材料,它確實無法應用在我們的技術上。

但這個材料不是高密度材料,它是簡併態實驗室研究出的新型材料,體積和質量都不大,只是利用材料產生的核力,束縛住空間中無處不在的中微子。”

中微子實驗室的科研人員也很震驚,他們都想象不出來技術的跨度可以這麼大。

直接把非常龐大的中微子捕捉偵錯程式,製造的這麼小。

這不是幾倍幾十倍的壓縮體積,而是把中微子捕捉調制器體積壓縮數萬倍。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就是高階材料和理論技術取得突破後,對現有技術的促進作用。

中微子捕捉偵錯程式,它以前靠重粒子強大的弱相互作用力捕捉中微子。

現在四大基本力統一成核力,完全可以靠核力來捕捉中微子,它變得更加高效,耗費的能源也變得更低。

科研人員很快讓智慧工業機器人,加工出黃豆大小的中微子捕捉調制器,並把它安裝在新設計的星星眼鏡裡面。

趙照使用之後,感慨的說道:“這才是真正的中微子通訊硬體,我們現在終於可以改進中微子通訊編碼,讓它傳遞複雜資訊更加快速準確。

智慧裝置連線中微子通信衛星,可以高效的傳輸數據。

沒有中微子通信衛星,智慧裝置可以自己捕捉調製少量中微子,它也可以向周圍傳遞緊急資訊。

中微子通訊只需要留下天上的通信衛星,再也不需要地面上的服務器進行信息處理。

只要功率足夠,任何一個智慧裝置都可以變身成中微子通訊網路的小型基站。”

這項技術成功之後,趙照立刻把它應用在中微子通信衛星上,小巧的中微子捕捉調制器,可以讓中微子通信衛星體積更小,攜帶更多的能源,開發一些重要的輔助功能。

中微子實驗室抓緊時間測試衛星,他們要趕在質量投射器投入使用之前,把中微子通信衛星做好。

人機智能互動實驗室,實驗室主管呂秦嶺正看著一個新型材料,這是高密度氯化鉀。

材料研究院主任馮雲德交給他的資料上寫明,這種材料可以把電信號轉化成神經快速識別的生物電信號。

它也能把神經末梢的生物電信號,快速轉化成正常的電信號。

呂秦嶺很快指導科研人員,研究這種高密度氯化鉀材料。

馮雲德用耳骨做的實驗,他認為耳朵離大腦較近,痛覺神經又不密集,還有敏感的神經系統。

呂秦嶺考慮的更多,需要全面驗證這種材料的效能。

他不只是在耳骨上面做實驗,額頭、頸椎、手臂、眼眶等身體上神經敏感的地方,他都開始做實驗。

開始是用動物進行實驗,確保實驗安全之後,招募志願者進行人體實驗。

基因實驗室製造的人造器官,可以保證志願者生命安全,只不過實驗的過程有些痛苦。

呂秦嶺經過細緻的實驗,他瞭解到高密度氯化鉀的特性。

這種材料確實可以轉化生物電信號,只要它接入到神經末梢中,就能發揮作用。

神經末梢必須要直接連通大腦,如果透過脊柱中轉,這個材料的特性幾乎不會起作用。

這也就要求它放置的位置必須在頭部。綜合頭部各個地方,依然是耳朵軟骨最為方便。

呂秦嶺研發出生物電信號傳導裝置,它的形狀很像是一個耳釘。

裝置直接穿透耳骨,裡面的高密度氯化鉀材料會在智慧裝置的控制下,自動與神經末梢連線。

氯化鉀材料只有50微米粗三毫米長,裝置總質量只有100克,裝置其他大部分模組是電能供應與通訊模組。

呂秦嶺給自己扣一個耳釘型的生物電信號傳導裝置,嘗試操作智慧機器人。

他閉上眼睛集中精神,給機器人發出正步走的指令。

結果智慧機器人卻紋絲不動,根本沒有執行呂秦嶺下達的指令。

旁邊的研究員一直在觀察資料,它看到裝置輸出一組亂碼,詫異的詢問道:“呂主管,這是怎麼回事,其他人的簡單命令都能識別,你下達命令,裝置怎麼無法識別。

是不是生物電信號傳導裝置出現問題。

還好發現了這個問題,又可以解決一個潛在的隱患。”

呂秦嶺擺擺手說道:“裝置沒有毛病,它依然把神經傳遞的生物電信號,轉換成儀器設備可識別的電信號。

出現這種下達命令智慧機器人卻無法識別的原因,那是我的大腦現在還沒有建立新的神經通道,無法把準確的命令透過裝置傳遞出去。”

大腦與生物電信號傳導裝置建立新的神經通道,這不是從無到有組建一個新的神經網絡。

而是利用原有的神經網絡,傳遞複雜訊號。

人的組織器官對環境適應性很強。

人的血管堵塞之後,會從旁邊長出幾個分枝,直接聯通到前方的血管中。

血管都是這個樣子,更複雜的大腦神經,適應性更強。

大腦神經網路完全是用進廢退。

一個手臂肌肉受損的人,在傷勢沒有好之前,總也不用自己的手。

哪怕採用星火科技先進療法,治好自己的手,長時間不使用,也需要複雜的康復訓練,才能恢復手臂的功能。

一個長久失明的人,他的耳朵一定比正常人靈敏。這就是用進廢退的道理。

神經通道依然是耳骨附近原先的神經,只不過以前只是傳遞和接收很簡單的訊號。

現在接收到的生物電信號非常復雜,大腦還沒有適應這個神經通道,哪怕是主動下達命令,都不會透過這個神經通道傳遞訊號。

正是這些綜合原因,每一個人適應這項技術的時間都不一樣。

呂秦嶺經過多次實驗,他可以讓智慧機器人開始走正步。

正式研發出先進的人機智能交互技術,可以向智慧裝置實時傳達人大腦的命令。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真不是魔神都市國術女神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女配她天生好命宇宙級寵愛劍仙三千萬諸天新時代
相關推薦
帶著祖符穿越鬥破種田:西遊之我是紅孩兒人在港綜,你管這叫臥底?漫威的拉格納羅斯我有一本萬世書龍蛇誌異從1979年開始我在時代大潮裡三生喬小和尚的女總裁菩提追夫:和尚,你別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