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元末之爭霸天下

第511章 終章
上章 目錄 下章

元末之爭霸天下第511章 終章

第514章:終章

潼關城終於破了,在歷時長達七十餘天的激烈交鋒中,最終被吳將常遇春和徐達抓住機會,一舉攻破了這座險關重地。

潼關一破也標緻著朱子明分而治之的北伐策略正式生效,元軍就此被吳軍分割開來,再也無法聯合一起對抗吳軍,滅亡也成了早晚的事。

拿下潼關的時候已經是八月了,後方的麥子、稻穀全都熟了,也到該收穫的季節。

為了保障自身的糧食安全,朱子明不得不放大量的民夫歸鄉忙活秋收,而吳軍的攻勢也因此放緩了許多。

但吳軍已佔據潼關、洛陽、開封等中原要地,相當於把察罕帖木兒鎖死在關中動彈不得,因此前線也沒有必要維持超高的軍事壓力。

只需讓常遇春率領十萬人馬守在潼關窺視關中長安等地,就能保證察罕帖木兒一兵一卒也別想動彈。

接下來就是按照預定計劃那般,由徐達領著十萬人馬前去山東支援東線的馮國用,爭取拿下濟南重鎮,為後續的北伐奠定勝局。

……

十月,

濟南城下,

馮國用和孛羅帖木兒糾纏了都快五個月了吧,可雙方誰也拿誰沒太多辦法。

不過隨著徐達十萬援軍的到來,戰場形勢一下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因為馮國用加上徐達的人馬有近二十六萬,已經遠遠超過城中防守的元軍,帶給孛羅帖木兒的壓力巨大。

而感受到壓力大的遠不止這一點,孛羅帖木兒還接到了皇帝妥歡帖睦兒傳來旨令。

旨令中命令他儘快回援大都,因為吳軍水師載著五萬人馬在溏沽登陸,目標直指大都,大都防守壓力巨大,需要他的支援!

還好孛羅帖木兒先前有所防備,沒把人馬全部集中在濟南,不然大都現在怕不是都被吳軍給攻破了。

只是孛羅帖木兒有點不太明白,騎兵數量不多的吳軍怎麼敢往大都方向靠,難道就不怕他留在大都的六萬精騎嗎?

然而現實會告訴他為何吳軍不害怕騎兵,因為吳軍的火器實在太兇殘,元軍的輕騎兵在有效射程最少三百步的吳軍火銃面前,那就真跟送人頭的差不多。

雙方在大都城郊打了一仗,那一仗元廷蒙古騎兵發動集體衝鋒,想用他們祖先曾用過的戰術打垮對手。

然而迎接他們的並非對手惹逃跑和呼喊聲,而是連綿不絕的槍炮聲。

吳軍神機營的將士只用最為簡單的排隊槍斃戰術,輕輕鬆鬆就化解了元軍最大的騎兵優勢。

那一戰下來,六萬蒙古精騎戰死將近三萬人,結果對神機營造成的傷害卻是極其有限,只有僅僅不到三千人。

十比一的戰損比例,把元軍騎兵徹底打怕了。

看到吳軍端著黑黢黢的火槍,看到那冒著死神火光的槍口,在每次槍響之際都會有一人倒下並最終失去生命時,誰會不怕,誰能不膽寒?

吳軍神機營高歌猛進直逼元廷大都城下,在濟南城的孛羅帖木兒真的是要多難受就有多難受,因為皇帝又派人來催他回援了。

甚至使者都明著告訴他,皇帝妥歡帖睦爾已經擔心好幾宿都沒睡覺了,如果再不回援就別怪皇帝不客氣了。

畢竟每每聽到吳軍夜半炮聲,妥歡帖睦兒就會從夢中驚醒,然後整宿整宿的失眠、擔驚受怕。

能讓天下權力最大的皇帝不好受,那麼誰也別想好受。

可是元軍又打不過吳軍,面對吳軍的欺壓,元順帝妥歡帖睦爾也只能忍著。

但他能忍得了吳軍,並不代表他能忍得了孛羅帖木兒。

所以,就只能對孛羅帖木兒說聲抱歉了,必須做一下元順帝妥歡帖睦兒的出氣筒。

後方不停的在追自己回去,前方又面臨吳軍的高壓態勢,孛羅帖木兒想了想最終決定乾脆回去算了。

反正是皇帝叫他回去的,又不是兵敗恥辱而歸,誰還能拿他丟掉濟南重鎮說事不成?

可要是敢不回去,朝中政敵和皇帝妥歡帖睦兒就要拿他開刀了。

另外迫使孛羅帖木兒想要回去的另一個理由是察罕帖木兒十萬人守衛地勢險要的潼關都沒能守住,反而落了個全軍覆沒只餘百十騎逃脫的下場。

現在攻破潼關的徐達來了,他這同樣只有十萬人馬守衛的濟南城只怕也抗不住兩人進攻。

所以要撤趕緊撤,不然被圍困在濟南城中,那他可就成了孤軍孤城,在大都人馬被吳軍神機營牽制的情況下,他多半也得落個全軍覆沒的下場。

一想到這點,孛羅帖木兒後背就不住的泛涼,可不能再被打個全軍覆滅了,不然大元就真的完了。

撤退,撤退吧!

趁著徐達大軍還沒完全到達,他還可以領著十萬人馬安然撤退。

好!

就這麼辦了!

……

孛羅帖木兒帶著大軍往大都方向撤退離去,馮國用也不追趕。

因為他手底下騎兵不多,面對手裡還有四萬騎兵的孛羅帖木兒,貿然追上去恐怕會中埋伏,所以還是美美的按照預期佔領了濟南再說吧!

另一邊,大都城下的馮國勝接到大哥傳來孛羅帖木兒退兵的訊息後,也不再做絲毫的留念,當即就帶著神機營一眾將士退到了溏沽城下。

退到塘沽後馮國勝並沒立即選擇登船離去,而是就把五萬大軍擺在溏沽牽制元軍人馬,順便吸引一下元順帝妥歡帖睦兒的注意力,好給正面的北伐大軍創造進攻的機會。

這招搞得是真滴壞,一通來回拉扯把孛羅帖木兒都快拉扯哭了,心裡有一萬個MMP,只是不知當講不當講!

正面戰場上是啥情況就不用多做廢話了吧?

在二十六萬大軍的進攻下,吳軍一路勢如破竹,追趕得孛羅帖木兒就跟《舉起手來》裡騎豬的鬼子軍官一樣,跑得老尼瑪快了!

一追一逃,吳軍很輕鬆就把人馬開到了距離大都城南三十裡的郊外,然後這時候馮國勝又從溏沽趕來和大軍會合。

吳軍將近三十萬人馬兵臨城下,元順帝妥歡帖睦兒和手下大將孛羅帖木兒也只能棄城而逃,率領極少數人馬往北方草原的上都奔去,將大都拱手讓給了三十萬北伐大軍。

至此,闊別華夏大地四百年之久的幽燕大地再一次重歸華夏漢人政權手中,又將再一次擔當起它保護華夏文明的歷史重任。

……

吳軍三十萬人馬進入大都輕輕鬆鬆就站穩了腳跟,利用海運、漕運送三十萬大軍的給養,對吳軍而言也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困擾和負擔。

不過戰事打到現在基本也就告一段落了,山西和關中之敵也跑不了,所以吳軍並不著急。

屆時等吳軍休整完畢,想往扁了搓就往扁了搓,想往圓了搓就往圓了搓,一切全看吳軍自個意思。

再者,前前後後打了大半年的仗,大家也都挺累的,消耗也很大,是該歇歇緩口氣了。

有鑑於北伐形勢一片大好,甚至已經基本可以宣告北伐的勝利。

因此在金陵城中,眾人都在商議一件事,那便是擁立朱子明為帝。

不過朱子明眼下還在開封並未返回金陵,所以一群人也只能是乾著急。

要被手下人擁立稱帝的訊息自然是逃不過朱子明的耳目,在接到龍七送來的訊息後,朱子明也是第一時間找來劉伯溫商議稱帝的一些事宜。

……

“劉先生,你看看吧!”

朱子明將奏報遞給劉伯溫,儘管沒有明說,但從臉上不錯的表情劉伯溫就能感受到絕對是一件好事。

一開啟奏報看了兩眼,發現果不其然是件大好事,都要稱帝了,可不是一件天大的大好事嗎?

“恭賀陛下,恭賀陛下!”

劉伯溫看完奏報二話不說就直接跪在地上向朱子明磕頭表示恭喜,而且要聽清楚他喊的是陛下而不是大王,這變臉也未免變得太快了吧?

朱子明心頭一陣無語,看著面前稱呼自己陛下的劉伯溫,嘴角不由得狠狠抽搐了兩下,心想劉大學士你的節操呢?你的臉皮呢?怎麼一下子全沒了?

果然,文人的節操真就跟那啥似的一碰就破了,沒啥鳥勁啊!

朱子明暗暗腹誹,龍七則有點懵了,主要是他不知道該怎麼做,是學著劉伯溫一起跪下喊陛下,還是……

嗚嗚嗚,誰能告訴咱一下,咱到底該怎麼做才好嘛?

“好了,龍七你先下去,記住今日之事別透露出去,明白嗎?”

“屬下遵命!”

龍七退去,屋子裡只剩下朱子明和劉伯溫兩人,看著仍跪在地上的劉伯溫,朱子明撇了撇嘴:“劉先生,還不起來嗎?”

“老臣遵命!”

劉伯溫緩緩起身,此刻卻是連頭也不抬起來了,一直低著頭,目光從來就沒在朱子明脖子以上停留過,真是一個講禮的讀書人啊!

“劉先生,別的本王就不多說了,先生既然都叫本王陛下了,這皇帝看來不做也得做了,先生以為然否?”

“陛下明鑑!”

“劉先生,別這般拘束,本王還沒稱帝你就搞得這般嚴肅,將來稱了帝莫不是得把本王供到那高高的神臺之上?”

“陛下本就是真龍天子,與天上神明何異,自當受天下人尊敬瞻仰!”

“好了,神的鬼的別扯了,本王問你兩件事,本王若稱帝,當立國號為何,立年號為何?”

朱子明實在懶得跟劉伯溫糾纏,這群腦殼不太正常的讀書人的思想壓根不是他能夠理解的。

沒稱帝或者不具備稱帝條件前,他們多少還能在你面前大膽放肆一點。

可一旦稱了帝“君為臣綱”“天地君親師”的三綱五常就出來了,態度保管對你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恭敬得不行不行。

沒辦法,誰讓你是真龍天子,還是開朝的太祖皇帝,那權力絕對是天下最最牛逼的那個人。

人們很多時候迷信的根本不是人,而是那份無上的權力。

廢話有點多了,話說面對朱子明的提問,劉伯溫不由得陷入了長考之中。

一般來說開國皇帝立國號,多數都會根據自己之前的王號命名。

比如劉邦建立的大漢帝國之所以稱做大漢,是因為他一開始做的漢中王,後來又稱漢王,最終打敗項羽後,稱帝建立了漢朝。

再比如隋朝楊堅也是一樣,唐朝李淵也是如此,都是按照自己之前的爵位給帝國冠名的。

但朱子明似乎不太樂意用“吳”或者“大吳”這個國號,畢竟“吳”音同“無”聽起來有點怪怪的。

當然,這只能說是朱子明自個的心理作用,國號起得好不好其實跟國家國祚等關系不大。

但他既然不太願意用“吳”“大吳”這個國號,劉伯溫也只好替他在重新想一個國號。

最後思來想去,劉伯溫覺得不如按照宋朝的地域命名法,而朱子明出生穎州之地,春秋戰國時期屬於楚國,或可稱國號為大楚!

楚國乃是春秋戰國時期一等一的諸侯國,並且國祚綿長,用來做新王朝的國號倒也不算太差。

只是“大楚”相比較歷史上的“大明”總感覺差了一點味道。

一個“大明”的國號多好,一者應印流傳五百年之久的明王出世的預言,證明他朱子明就是那個轉世明王。

二者吳軍麾下將士幾乎過半屬於明教徒,若立國號“大明”也算是對他們功勞的肯定,還有對無數為新帝國奠基奉獻生命者的悼念。

三者也有朱子明自個的喜好,看他把自己嫡長子取名為朱棣就知道了他是啥心意,多半還是想立國號為大明啊!

日月當空,星河永照,多麼美好的寓意啊!

何況他的名字也有一個“明”字,要是能把自己的名字命名到自己建立的帝國之中,那種感覺想想就叫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知陛下之意為何也?”

見自己說了“大吳”、“大楚”兩個國號都不符合朱子明的意思,劉伯溫乾脆也不去多想了,轉而問起了朱子明的意思。

“本王的意思嗎?”

朱子明聞言喃喃唸叨了一句,方道:“本王欲立國號為大明,不知劉先生以為如何?”

“大明…大明…大明!”

劉伯溫唸叨起了“大明”二字,同時心裡也開始揣測起了朱子明的心思。

國號大明,明者日月也,暗合天道乾坤之意。

朱者紅也,其色屬火,亦通光明之意也。

並且按照五德始終說,大明亦是十分契合朱子明建立的帝國屬性。

蒙元帝國崛起之地其實相對是偏西北方向的,按照先天八卦的區位屬水,而朱子明崛起於東南地區,按照先天八卦的區位屬火。

水火不相容,也預示著雙方的爭鬥將不死不休。

好吧,事實好像還真是如此,從歷史上大明建國到亡國,期間基本上一直在針對蒙古草原的蒙古政權。

甚至為了針對蒙古帝國,朱棣把首都搬到了北京,確實不死不休的格局。

“劉先生,如何?”

見劉伯溫都唸叨了半天,也沒給個準話,朱子明不由得著急問道。

“回稟陛下,大明之名,千秋無雙,陛下之才情,老臣佩服萬分,佩服萬分吶!”

“哈哈哈哈……好,好!那國號就叫大明了……哈哈哈哈!”

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帝國國號,隨後又聽朱子明問到:“年號呢,先生可有好的年號?”

“回陛下,開國皇帝莫不以武為號,乃是彪炳武功於史冊也……”

劉伯溫款款而談,

“……而今陛下由南自北一統天下,驅逐胡虜,恢復中華,其武之隆,亙古未有,其功之洪,千古罕見,不若取名隆武?”

“隆武?”

朱子明聞言眉頭一皺,取名隆武還不如叫洪武呢?

“陛下,可有何不妥?”

“依本王之意,隆武未必有洪武之寓意深遠也!”

“陛下明鑑,倒是臣一葉障目了!”

劉伯溫恭敬的一拱手,又把頭埋的很低了,見他如此朱子明忽然有種掉進對方陷阱的感覺。

該死的,你個劉伯溫肯定是想說洪武的,可偏偏不說引導本王去說,你滴良心大大滴壞了!

“好了,那就這樣吧!國號叫大明,年號叫洪武,讓金陵……不!以後就叫南京準備祭天登基大典吧!”

“諾!”

劉伯溫說完又抬頭請示到:“陛下,不知小明王該如何處置?”

“你不說本王還忘了!”

朱子明微眯著雙眼思考了起來,心想要不要乾脆找個人把小明王做掉,畢竟留著始終是個禍患。

可想了想還是決定算了,自個都做皇帝了,還怕區區一個小明王不成?

“你去告訴小明王讓他去帝號,並宣佈向本王投降,以後史書上別記載本王曾經是他臣子就行,只說本王崛起於穎州,曾為劉福通帳下為將效忠,後遭人嫉恨無奈南逃,可能做到?”

“這個……”

“怎麼,不行嗎?”

朱子明聲音一冷,他這是要把自己擺在一個受害者的角色上,讓自個無論面子裡子都有得賺。

“老臣遵命!”

“嗯~”

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後又看向劉伯溫說道:“劉先生,你現在可比以前似乎要恭謙多了!”

“陛下說笑了,老臣一向如此,對陛下之忠心亦從未曾變過!”

“哈哈哈哈……好好好,多的就不說了,劉先生下去安排吧!”

“諾!”

……

元至正二十年,大明洪武元年,正月初四,太祖皇帝正式於南京城外祭天宣佈登基即皇帝位。

立國號大明,取號洪武,立吳王妃王氏為後……

一個嶄新的帝國從朱子明的手中冉冉升起,綻放出屬於它的最耀眼的光芒。

洪武元年三月,上命大將軍馮國用為帥、後將軍徐達為副,領兵二十萬大軍自大同一路往南攻略山西。

大軍所到之處無人能敵,元軍望風而降者不計其數,五月軍至潼關處,與常遇春所部合而為一。

其後兵進關中之地,察罕帖木兒部不戰自潰,率殘部退至甘隴地區。

七月吳軍盡收關中之地,而後吳軍分一部由徐達統領追擊,不克,九月退回長安!

十月北方戰事稍息,大軍處於休養狀態,常遇春、馮國用、徐達三人進京述職受封。

洪武二年,四月,上命傅友德率領大軍十萬伐蜀,六月,明夏政權覆滅,至此大明政權完成初步一統,天下稍安!

洪武三年,帝治內政,施行攤丁入畝政策,建立保甲鄉制度,遷山西之民於河南河北,遷江西之民與湖廣,三年不動干戈,國庫大豐。

洪武七年,遣徐達、常遇春北伐,徐達自長安而出,攻察罕帖木兒部,親斬察罕帖木兒,大勝而歸。

常遇春自北平而出,覆滅上都,北驅元帝,俘虜牛羊馬匹無算,大勝而歸!

上大喜,欲封二人為王,眾臣勸阻乃罷!

洪武八年,楚國公馮國用卒,享年四十五歲,上悼念用功,封王以彰其德,命子馮誠襲爵,稱王!

馮誠上書,以年幼無寸功,無以襲王爵也,自降楚國公,三請乃許!

其後上封楚國公馮城於臺灣府南,准許其建封國,以大明屬國自居。

自此之後,大明拉開大明分封海外之序幕,文武百官無不動容,封國之眾,不下於百!

上有感西南吐司眾多,關山難越,遂大封功臣於西南之地,期以百年自治之權,後自西南半島延伸,封國兩百年乃止!

洪武十五年,山西巡撫上書,言北方胡虜又有犯邊之意。

上乃命徐達、常玉春徐達北掃蒙古之地,驅逐蒙元於漠北之地,蒙元勢力再遭重創,再無力威脅大明安危也。

其後命草原施行分封定居之策,鼓勵漢民往來草原,交易牲畜牛羊馬匹。

洪武二十年,羊毛紡織織物問世,深受貴族及普通百姓喜愛,北方草原綿羊大行其道,時人謂之羊吃人也!

至此,北方草原再無大患!

洪武二十三年,上巡視天下,有感南北經濟發展差距,欲遷都北平,眾臣勸說無用,洪武二十五年遷都北平,稱北京,施行南北兩京制!

洪武二十七年,後王氏薨,帝慟哭不止,罷朝三日。

洪武三十一年,上命皇家研究院研製蒸汽機車問世,於北京城郊建蒸汽機車製造廠,其後大修馳道聯通南北,開發遼東之地,以為大明糧倉!

洪武三十四年,長子秦王朱松謀反不成,上貶之為庶人,圈禁宗人府,其母閻貴妃憂憤而亡。

洪武三十八年,上病,病癒重,六月詔令太子自南京還京。

七月初三帝崩於大明宮,享年六十八歲,廟號太祖,諡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高皇帝!

七月初六,太子朱棣即皇帝位,年號永樂!

太祖駕崩,時有流星墜與西北皇陵之郊,驚天動地,毀林數畝。

太宗聞之震驚不已,以己孝行不夠,觸怒太祖,遂齋戒三月,祈福禱告,望太祖在天之靈諒解!

……(全書完)(未完待續)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真不是魔神諸天新時代劍仙三千萬宇宙級寵愛都市國術女神女配她天生好命特種兵之戰狼崛起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相關推薦
我為櫻木笑傲灌籃高手愛在大不列顛九龍抬棺三國之開局投奔曹操都市奇門醫仙都市奇門神醫明左重生神醫嬌妻:陸少,寵翻天我的卡牌無限強化災變:我能鍊金無限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