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郅玄

第283章 第二百八十三章
上章 目錄 下章

郅玄第283章 第二百八十三章

趙顥清理心懷叵測的舊氏, 對南遷氏族予以威懾,不代表會放慢對外擴張的腳步。

南趙侯歸國不到一月,六家氏族及附著勢力被清掃一空, 新土地政策開始試行, 向南探索的隊伍整裝待發。

舊氏族和南遷氏族頭腦清醒, 儘可能避免無謂爭執,遵照國君的意圖, 集中全力辦實事。

預料中的動盪沒有出現,舊氏族被嚇破了膽,哪怕利益縮減,也不敢對趙顥指手畫腳, 更不敢有任何非議。

舊氏族變得知情識趣,處處緊跟國君腳步,南遷氏族缺少目標發力, 不好沒事找事, 只能按下心來腳踏實地, 在國君分派的任務上發光發熱。

氏族之間形成默契, 無論主動還是被動,都不敢做出頭的椽子。

趙顥鐵血無情, 誰敢蹦高對著幹, 百分百用刀削, 絕無二話。

體會到國君的冷血,沒人敢隨意挑事。

氏族不冒頭,國人庶人對新政策接受良好。部分表現出色的奴隸得到實惠, 一時間不敢置信, 睡覺都要抱著象徵分地的木牌, 唯恐是黃粱一夢, 醒來就會落空。

威懾也好,懼怕也罷,總之,在趙顥的鐵腕之下,南都城的風氣為之一新,各種流言煙消雲散,關於土地政策的解讀取而代之。

鑑於南地的特殊性,郅玄擬定的土地政策試行良好。

尤其是新圈佔的地盤,無需趙顥發威,氏族陸續見識到分地的好處,不用強按頭,紛紛主動著手實行。

圈佔的土地越多,人力越是不夠用。

哪怕是大氏族,走出去一段時間,勞動力也會變得捉襟見肘。

對抗瘴癘的藥物源源不斷,對外探索的隊伍越走越遠,土地和資源唾手可得,偏偏缺少開荒和採礦的條件。

氏族們遭遇相同的難題,基本上是有田沒人耕,有木無人伐,有礦採不了。

明明有寶山在前,知其門不能入,換成任何人都要捶胸頓足。

趙顥頒佈的改革政策看似削弱氏族,實際上能最大程度調動奴隸的積極性。付出的是尚未到手的利益,換來的是實實在在的好處。只要有腦袋,都能算清這筆賬。

陸續有氏族品出味道,將圈佔的荒地劃出一部分,分給手中的奴隸。

這樣做的好處是奴隸擁有部分私產,愈發積極幹活,還對壓榨自己的奴隸主感恩戴德。

用郅玄的話說,氏族們的心黑透了,黑得冒油,處處閃爍黑光。

可在當下,這種做法卻最受肯定。

如果趙顥不改章程,按照郅玄擬定的條令執行,改革未必能順利進行。想有今日局面,必然受到相當大的阻力。

不提氏族反對,奴隸也未必相信。

狼突然不吃肉,還要把肉分給兔子,可能嗎?

想想都存在問題。

哪怕狼拍著胸脯保證,從今日起改吃素,兔子也絕不會相信,更大可能是蹬狼一腳轉身就跑。

分明是不懷好意,想騙獵物自投羅網,沒那麼容易!

在給郅玄的書信中,趙顥寫明改革進展,對發現的問題不做隱瞞,處理辦法也和盤托出。

接到南來的信件,郅玄總是會再三琢磨,最終得出結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凡事想當然不可取,切合實際才是根本。

參照南趙國經驗,郅玄在草原劃出部分土地,試行新的土地政策。

彼時,西原國氏族大批走出去,沿著狐商和茂商探索出的道路,或揮師北上,或策馬西行。

隨著氏族們集中行動,西原國的版圖迅速擴張。不到半年時間,國土面積增加一倍。疆域之廣前所未有,即使大部分是荒地,也令國人心潮澎湃,欣喜不已。

每拿下一片土地,氏族必詳細繪制地圖,並按郅玄要求打下界碑,設立驛站。

最初的界碑是木製,形狀類似栓馬樁,刻在上面的文字也十分簡單。之所以如此,全因氏族們未發現君旨深意,大多應付了事,不打算費更多心思。

改變的契機在於一場衝突,衝突的源頭是一條河道的歸屬權。

當時,西原國和北安國的探索隊伍不期而遇,雙方背後都站著大氏族,對河兩岸肥沃的土地勢在必得。

彼此勢均力敵,都不肯讓步,衝突一觸即發。

中途有第三支隊伍出現,和一方同屬西原國,背後是六卿之一的駱肥。

查明爭執緣由,駱氏領隊呵呵一笑,請衝突雙方同往河道上游,一塊界碑赫然在此。從表面斑駁的痕跡能夠看出,界碑不是倉促擺設,早在河畔多日。

界碑上的文字明確表示,早在數日之前,駱氏隊伍就發現此處,並策馬劃出地盤。依照先到先得的規矩,北安國和另一支西原國隊伍主動退出,不能再涉足此地。

透過這件事,西原國氏族恍然大悟,終於明白郅玄堅持立界碑的原因。

有此憑證,無論遇到誰,亮出界碑就是“無主先得”,就是“有理有據”。子孫後代遇到挑釁,同樣可以拍拍界碑,一句“先祖開拓”,再一句“自古以來”,字字句句都是道理。

不講理也沒關係,以西原氏族的戰鬥力,相信會讓對方明白講理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不講理就只能我好你不好,被錘死也沒處喊冤。

事實上,大多數西原氏族更希望對方不講理。偏偏願望很難實現,只能嘆息一聲,高手寂寞啊!

基於界碑的重要性,材料由木頭改為石料,體積越來越大,由半米增至一米、兩米乃至五米。

西原國氏族內部比拼,甚至出現高達十米的界碑。遠遠望去,如定海神針移到山前,令人歎為觀止。

西原氏族的做法帶動鄰國,北安氏族吃過虧,最先效仿,南趙國和東梁國緊隨其後,大小諸侯國紛紛跟進。

製作界碑的材料五花八門,木材石料應有盡有。

有富裕的氏族突發奇想,竟然用整塊玉石雕刻界碑。

郅玄知曉此事,無語之極。炫富也不必如此,當真不擔心夜半無人,界碑被人扛走?

這樣的疑惑持續到他親眼看到那塊界碑。

長五米,寬三米,高也接近三米,哪裡是界碑,分明是一截城牆。這樣的體積,重量可想而知。

氏族拘於禮儀,不會冒著萬夫所指的風險來動這塊界碑。其他人縱使見財起意,也沒辦法在不驚動驛卒的情況下,悄無聲息弄走這塊龐然大物。

這塊界碑足夠特殊,特殊到能動的人不敢動,敢動的人沒法動。

立碑的氏族的確有炫富的心思,卻不是無腦炫。炫富同時更能邀名,僅憑一塊界碑,家族即被天下人所知。

郅玄頗感複雜。

中原各國人才濟濟,千萬不要小看任何人。在諸侯林立的時代留名,絕不會有一個簡單之輩。

諸侯對外開拓,漠北之地也不再荒涼。

原鶯就封整整一年,封地內的一切都是從無到有。

大興土木條件不足,在家臣的建議下,她主動學習驛站經驗,在封地內搭建帳篷,挖掘地窩,以實用和保暖為上。

為行動方便,原鶯換下華服,改穿男子袍服。

她出行不再坐車,而是學會了騎馬。短短兩月時間,就能和家臣護衛策馬揚鞭,巡視整片封地。遇到危險還能開弓射箭,揮舞長刀衝鋒。

草原的風吹過四季,原鶯的皮膚不再白嫩,雙手也長出繭子。如今的她猶如脫胎換骨,和之前判若兩人。

原鶯偶爾也會捫心自問,是否感到後悔。

答案是否定的。

真正走出藩籬,見識到天地之廣,她才意識到年少的自己是何等狹隘。

她不再是嬌弱的女公子,而是能率領騎兵馳騁草原的女家主。

她的封地尚不富裕,但是生機勃勃。

開墾的荒地陸續出產,密林中有豐富的資源,在封地邊緣還發現礦藏,一切都在變好,一切都是欣欣向榮。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然而,她同樣面臨嚴峻問題。

巡視過封地,原鶯策馬返回住處。

走進夏日搭建的帳篷,她再三猶豫,到底一咬牙,提筆給郅玄寫信。

封地面臨極大的勞動力缺口,她需要更多奴隸。連續數月搜尋野人,始終一無所獲。不是沒有,而是旁人下手太快,她落後一步,想抓都抓不著。

漠北曾有狄戎部落,如今要麼主動投誠,要麼撒丫子跑得無影無蹤。

原鶯受封地和人口限制,暫時無法對外擴張,更不能離開太遠。封地發展越快,人力的缺乏就越是明顯。

她實在沒有辦法,只能向郅玄求助。

在書信中,原鶯希望用森林出產換取奴隸,價格比中原高三成。後續還會用礦石填補,她絕不賴賬。

“能用盡可。”

原鶯十分明確,自己沒有挑揀的餘地。郅玄願意交換,什麼樣的奴隸都沒問題。

她身在漠北,訊息不曾斷絕,深知國內人力緊張,各處都在嗷嗷待哺。

她不想郅玄為難,可實在沒有辦法。不求助就不能繼續開荒,沒法開荒,封地的發展就會被迫擱置。

接到原鶯的書信,郅玄有些吃驚,卻不感到為難。

人手他的確有,而且還有不少。

茂商帶隊西行,送回的野人越來越多。不知是否和地域有關,這些野人一批比一批高大,身上的味道也越來越重,無論怎麼洗都洗不掉。

最初一批,監工堵著鼻子還能湊和。最近這兩三批,距離近一些,多年的鼻疾都能不藥而癒。

幾百野人聚在一起,威力堪比生-化-武-器。

中原地界沒法用,只能送去漠北。

那裡地廣人稀,亂跑肯定沒命。監工不用靠近,只要在視野範圍內,同樣能監督幹活,還不用受氣味折磨。

郅玄嘗試送出一批,原鶯的反饋很快送到。

信中對郅玄很是感謝,並且表示有味不要緊,她能克服。只要能幹活,有多少她要多少!

不就是味兒一點嗎?

最冷的時候她都抱著羊睡,沒關係,頂得住!

郅玄翻閱書信,發現原鶯和之前相比有了極大變化,說是翻天覆地也不為過。

少女變得生機勃勃,正拋開往日,猶如掙脫束縛,向無比彪悍的道路發展,一去不回頭。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有一座天地當鋪特種兵之戰狼崛起我真不是魔神女配她天生好命劍仙三千萬食物鏈頂端的猛獸諸天新時代宇宙級寵愛都市國術女神
本书作者其他书
帝師 重生之蘇晨的幸福生活 清和 重生成獵豹 異世大領主 黃粱客棧 謹言
相關推薦
鄉村小河神河伯證道迷失羅布泊躍入羅布泊一拳打爆你的詭頭穿到明朝考科舉農家考霸(科舉)鴻蒙小莊主抗日 狼煙萬里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