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重歸黃金年代

第五百四十三章 新廠
上章 目錄 下章

重歸黃金年代第五百四十三章 新廠

除了張敏敏外,就是羅琳的唱片發售了。

早在春節聯歡晚會之後,全國上下就在翹首以盼羅琳的第二張唱片。

這張唱片在國內是三月初上市的,短短不到一個月裡銷售量就創下了新高,哪怕羅陽早就有所準備依舊被全國各地要貨的數量給驚到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羅琳這張唱片銷售量超過第一張唱片是鐵板釘釘的。

除去國內發行外,香江公司也在打造羅琳在香江的第一張唱片。

羅琳去年在國內大紅大紫,尤其是今年年初上了春晚後,更成了全國家喻戶曉的人物。

但在香江,羅琳卻是一個徹頭徹尾沒人知道的新人,而且羅陽在國內銷售的第一張唱片中除了宋援朝寫的兩首歌外,其餘的歌曲都是翻唱。

這樣的模式在國內沒任何問題,可在香江就不行了。香江對歌曲有著嚴格版權,如果直接把羅琳在國內銷售的唱片改頭換面拿到香江發售,那麼羅陽的公司包括羅琳本人就會面對無休無止的法律訴訟。

所以這一次在香江的唱片發行除去前兩首歌外,把國內銷售第二張唱片同樣也是宋援朝寫的另外兩首歌放了進去。但這樣加起來還是少了,僅僅四首歌根本不足以一張唱片。

還是宋援朝指點了羅陽,他上次去香江後就拜訪了香江當地的幾位著名作詞作曲家,從他們手裡拿到了幾首適合羅琳演繹的歌曲版權,然後再加上原本的四首歌總算湊足了一張唱片的發行數量。

這張唱片已經錄製完了,錄製的地方是在滬海,母帶完成後羅陽已經送到了香江,前些天,也就是羅陽趕回燕京參加畢業典禮的那天,正式在香江發行。

羅琳的歌能在香江歌壇有多少反應,這誰都無法知曉。

香江歌壇是一個相對比較封閉的環境,最早香江歌壇也是由國語歌曲作為主流。但在七十年代開始到八十年代初期,粵語歌曲逐漸取代了本地國語歌,這個時代基本是粵語和本地英語歌曲大流行的時代。

等到八十年代中後期,本地英語歌曲逐漸退出香江市場,成了小眾,粵語歌曲基本佔領了香江歌壇90%的份額。

九十年代後,國語歌曲才漸漸再一次開始流行,九十年代末隨著國內迅勐的發展和香江本地歌壇市場的疲軟,國語和粵語才有了相對抗衡的實力。二千年後,國語歌曲數量逐漸超過了粵語歌,但就算這樣粵語歌曲依舊有著很大市場,這是香江特殊環境所決定的。

羅琳當然不會粵語,她連一句粵語都說不來,她唱的全是國語歌。

雖然宋援朝給她的幾首歌都是經典中經典,但能否對得上這個時代的香江人胃口,這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羅陽並沒在乎這些,他在香江開公司其實沒有太大在香江發展的想法。香江是一個排外很厲害的地方,羅陽去了幾次後能很明顯地感覺出來。再加上香江娛樂界魚龍混雜,外來資本、本地資本,還有那些不屬於白道的資本大大小小都有。

在這種情況想要出頭是很難的,再加上羅陽也不想和當地一些勢力同流合汙,所以羅陽的公司說白了主要業務還是在內地,香江只是一個對外視窗而已,其目的是為了做事便利,再加上香江的娛樂界發達,羅陽意圖透過這家公司為自己打下基礎,積累實力。

羅琳在香江的第一張唱片充其量是有棗沒棗打三竿,看看市場的反應。再加上有了在香江發行唱片的資歷,羅琳在國內的地位也更加穩固。羅陽的算盤打的不錯,宋援朝也認可羅陽的這樣操作方式,走出去再回來,從而鍍上一層金,這種模式在八十年代非常常見。

既然回到了滬海,宋援朝處理完張勇的事後就忙碌起滬海工廠和分公司的事來。

經過這些日子趕工,滬海公司已經差不多完成了,廠房已經落成,裝置也已到位,金陵那邊派了些核心員工過來一方面是進行裝置安裝除錯和試生產技術指導,第二方面也是為了即將到來的開工做準備。

滬海這邊的工人招收還算順利,畢竟知青回城直到今年還有陸陸續續沒徹底結束,這些回城的知青不是像宋援朝他們有能力考上大學,也不像李大琪他們那樣有能力靠自己創業的。

許多人都是普通人,他們離開家鄉短的三四年,時間久都十來年了,走的時候是十七八歲的小夥子,回來的時候卻已經是二十多近三十的成年人了。還有不少還已經結了婚,老婆孩子好幾個,拖家帶口。

這些人大多數家庭條件不好,生活相對困難,能解決工作問題的只是一部分,大部分人的工作問題是一個老大難,他們這些群體除知青的稱呼外,也有了一個新的名詞,這個名詞就是“待業青年”。

這些人沒工作沒收入,為了養家湖口有些人不免得就動起了歪腦筋走上了邪路,這也是近幾年來社會治安不怎麼樣,今年又來一場大風暴的原因。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國家為了解決他們的工作問題也是絞盡腦汁,想了許多辦法卻見效甚微。這一次宋援朝他們司特公司在滬海設廠招收工人,恰好為地方解決了一個大難題。

宋援朝透過羅陽和區裡達成了意見,同意從這些知青群體中接受部分人員作為職工。

當然司特公司這邊也不是無條件接受,有道是醜話說在前頭,一方面需要人員多少由司特公司給出數字,超過這個數字司特公司就無法滿足。

第二方面,所有人員必須要透過司特公司的面試考核,不是阿狗阿貓隨隨便便就能進來的,雖然新廠子需要人可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寧缺母濫。那些知青中良莠不齊,宋援朝總不可能抓到籃子裡就是菜,隨隨便便進人吧。

至於第三點,就是和地方開設技校(中專)班的事了,宋援朝在配合地方同志的情況下也利用這件事提出了司特公司方面的條件,這算起來也算是一種利益交換。

就這樣,司特公司滬海工廠這邊第一期招收了64個員工,這些員工大多數都是知青,當然也有幾個關係戶在其中,對此宋援朝只當是不知道,只要人沒問題,肯認真工作,他管對方什麼關係戶不關係戶呢。

不僅是滬海工廠,燕京、山城那邊的操作基本也是如此,而且看下來效果很好。

宋援朝來到新廠的所在地,看著和上次見到完全不一樣的景色。

新的廠房已經拔地而起,當初空蕩蕩的地方已經被建築和平整的地面所取代,就連原本門口的那二層平房也早就拆掉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的門房裝置。

本來生鏽的大鐵門已經沒了,圍牆也是重建的,比原來的圍牆更高更厚些。

大門用了最新式的伸縮門,這種門在後世是很常見的,大多數企業基本都在使用,很是便利。

但在這個時代卻是個新鮮東西,要說起伸縮門倒也不是絕對沒有,這種門的原理並不難,有些單位會在普通的大門外做一層鐵質的伸縮門作為第二道門防護,不過這種門通常都很小,也就是一開或者兩開的體積,而且用料大多都是三角鐵的那種料,笨重不說還容易生鏽,開啟非常費力。

新廠的伸縮門是宋援朝從南方定製的,材料輕便外觀美觀,雖然目前還沒能達到後世的自動型伸縮門的程度,開啟還是需要人力,可放在廠門口人們走過瞧見目光無不為之吸引。

廠房有四層,一層面積在2000多平米左右,再加上配套的兩幢小樓,組成了整個廠區。

四層廠房,一樓是中轉倉庫和操作區域,二樓至四樓是車間,目前已經在試運行的是位於二樓的飲料車間,而三樓和四樓裝置還沒全部到位,三四樓的車間未來是作為泡麵生產車間使用的。

兩幢小樓,一幢是裝置樓,包括鍋爐房、食堂、浴室、更衣室等等,另一幢就是辦公樓了。

辦公室的面積並不大,畢竟這裡只是分廠和分公司,司特公司的總部如今還是在金陵,所以這邊不需要太多的辦公區域。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廠區裡轉了一圈,宋援朝對於目前的進度頗為滿意,抽時間和在場的技術人員和一些從總部調來的管理人員開了個會,聽了聽工作進展,指出了一些目前存在的問題等,忙碌了一天後這才離開。

回到家天已經黑了,林燕她們也早就回來了。

正好是吃飯時間,宋援朝洗了手和大家在餐廳用了晚飯,吃完後宋援朝正要去書房打個電話卻被林燕給叫住了。

“援朝,和你說點事兒……。”

宋援朝重新坐了下來,問林燕什麼事。

林燕告訴他,昨天媽來電話了,說這麼多天沒見到孩子心裡想了,想讓她們去金陵住幾天,順便和羅琳一起把孩子帶過去。

“這是應該的,媽去了金陵後好幾個月都沒見著孩子了,這事也怪我,一忙起來就忘了。”宋援朝拍拍自己的額頭,責怪自己道:“怪我怪我,這樣吧,這個週末我們就和孩子一起過去?對了,羅琳那邊應該沒什麼問題,你單位能抽出時間麼?”

林燕笑著告訴宋援朝這沒問題,時間久了不行,三四天的假還是可以的,如果宋援朝沒意見的話,這週五就去金陵,住上幾天等下週二再回來。

宋援朝當然沒問題,隨口問了她是不是和羅琳已經商量好了?林燕一聽就笑了,點頭告訴他的確是商量好了,就是擔心宋援朝抽不出時間來,所以提前和他說一聲。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真不是魔神女配她天生好命諸天新時代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宇宙級寵愛食物鏈頂端的猛獸都市國術女神劍仙三千萬
相關推薦
神級鴻蒙系統我!開局就建一所冒牌大學萬僵之祖農門小王妃:帶個靈寵好致富玄幻:我家老祖超無敵海賊之爆炸藝術籃球高手在校園大唐小侯爺大唐小侯爺絕世唐門之日月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