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終宋

第641章 使者
上章 目錄 下章

終宋第641章 使者

“見過李閫帥閣下,在下耶律有尚,小字伯強。”

“伯強不必多禮。”

李瑕看眼前的年輕人彬彬有禮,遂也客氣兩句,問道:“你姓耶律,是遼朝後裔?”

“遼東丹王十世孫,家祖在金時曾仕官於東平,故在下曾授學於東平學館,後師從魯齋先生。”

“姚燧、閻復,與你是同窗?”

“曾與閻子靖同窗。”耶律有尚道:“子靖早歿,可惜了。”

“可惜了。”李瑕道。

當年閻復的屍體被掛上開封重陽觀時,他還未離開,曾去看過一眼。

說不上愧疚,但北地培養一個讀書人不容易,確實覺得可惜了。

兩人又寒暄了幾句。

耶律有尚年方二十五,雖是契丹後裔,但儀容辭令文雅,竟比一般的讀書人還講禮儀規矩。

李瑕語氣隨意,問道:“你師從許衡,卻是奉廉希憲之命而來?”

“是,廉公在京兆府,常與恩師討論治世之道,也正是廉公懇請恩師出任京兆府國子祭酒,提舉文教之事。”

“看來,你們那邊,學術氣氛很融洽?”李瑕漫不經心問道。

耶律有尚以前沒注意過這問題,疑惑道:“閣下以為有何不妥?”

說到這裡,他隱隱有些焦急,道:“恩師以‘謳誦之聲聞戶外如金石’,廉公言‘文教為國家根本大計’,自當融洽。”

聊到這裡,李瑕眯眼看去,已能體會到耶律有尚對北方文教的憂切。

近年所見,北人之間,不論是漢、契丹、女真、沙陀、鮮卑後裔,不論文武,只要通儒學者,都是在互相救贖。

如當年張文靜所言,她父親救了一個一個大儒,元好問、趙復、郝經、王鄂、敬鉉……這些大儒也努力保留著戰火中那一點可憐的文脈。

這點文脈太可憐,容不下北人勾心鬥角。

看過廉希憲與許衡之間,再看賈似道與吳潛之間,已到白刃不相饒的地步。

“既是廉希憲讓你來的,若是為招降我,就請回吧。”

“並非是為招降閣下而來,而是……”

李瑕不給他作說客的機會,打斷道:“那是來向我求降?”

耶律有尚聞言微微一滯,道:“閣下兵入隴西,與民間秋毫無犯,可謂仁義之師。廉公深受感觸,欲與閣下約法三章。”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戰又不戰,他未免囉嗦了。”

耶律有尚彷若未聞,道:“今雙方既以仁義之師戰於隴西,可否作個約定,萬一甘州、吐蕃等地蒙古叛軍來犯,宜立即停戰,共克外寇。”

李瑕問道:“阿里不哥?那到底是‘叛軍’還是‘外寇’?”

“於我等而言,阿里不哥是叛軍。與閣下而言,則是外寇。”

“廉希憲打得好算盤。”李瑕澹澹道:“怕阿里不哥由涇河而下,使關中不能全力對敵於我?但阿里不哥是你們的大敵,不是我的。”

“不錯。”耶律有尚坦然承認,道:“今閣下取隴西,廉公雖憂,然不怒。所慮者,阿里不哥也。”

“我何必管你們這些?”

“隴西以北,地勢平闊,閣下亦不可不防。”耶律有尚道:“在下斗膽多說一句,閣下嘗言‘阿里不哥誠慕漢家威儀’,此語極傷北人之心。”

“何必較真?阿里不哥既與忽必烈為敵,敵人的敵人也許就是我的朋友……”

“朋友?”耶律有尚長揖到地,道:“閣下怕是不瞭解阿里不哥,此人深恨漢制,視中原百姓為牛羊牲畜,任意屠宰。若放其兵馬入隴西,今日他擊敗你我,明日便調轉屠刀,教關隴百姓十不存一。”

他上前一步,目光真誠而懇切。

“蒙古內鬥素來激烈,早在滅金時已有固守蒙古傳統或習漢法之爭。而何謂蒙古傳統?大掠而已。阿里不哥以為天下之廣袤永遠搶擄不盡,並不需治理,他將所到之處之人口屠戮殆盡,將所到之處化為草原牧場,供蒙人放牧。廉公肺腑直言,阿里不哥絕不會是閣下之朋友……”

李瑕抬手打斷,道:“你不必多言,我明白你的意思。”

“只怕閣下尚且以為阿里不哥不足為懼……”

“放心,我明白。”

李瑕再次打斷了耶律有尚的話,道:“我遠比你們有原則。”

……

在李瑕看來,宋蒙之戰若潦草地分,大概可分為孟共、餘玠、呂文德三個階段。

孟共大敗蒙軍多次,尚還能存恢復之志。餘玠守蜀時,只能山城固守。

餘玠比孟共的區別在何處?

川蜀元氣大傷了。

在餘玠上任之前,川蜀一千二百萬人已遭屠一千萬。

餘玠便是神仙,也打不出孟共的戰果。至於他李瑕,則是趕上蒙古大變,時機不同。

別的條件都能創造,唯有人口,沒有百年之功,川蜀都不可能再恢復。

這,就是放任“固守傳統”的蒙軍入境的後果。

再看蒙古內鬥,阿里不哥遠不如忽必烈雄才大略。

但這並不是說李瑕幫阿里不哥打敗忽必烈,再對付阿里不哥就會更簡單。

相反,若是忽必烈爭贏了,李瑕也許還有勝忽必烈的機會;但若是阿里不哥勝,李瑕更難抵擋蒙古。

因為,忽必烈若勝,代表著蒙古鐵蹄得停下腳步,一邊治理一邊征服。而停下,就得坐地分財,就得分裂。

北地漢人花了二十餘年心血,恰好促成蒙古漢化派有了五分之一的勢,與傳統派內鬥,進而,偌大的帝國四分五裂。

若讓阿里不哥勝,就是在阻止、延緩這個分裂。

當蒙古的“傳統”勝利,蒙古人繼續認為廣袤天地永遠搶擄不盡,那便是繼續搶擄,蒙古鐵蹄不停。

這道理是錯的,但屠刀不問對錯。

李瑕沒有長城、沒有燕雲十六州,只要讓蒙軍長驅直入一次,中原生靈塗炭,也就失去了百年元氣,失去了求勝的可能。

他得利用好北人二十餘年的心血,再從忽必烈手上搶奪北人的支援。

而非寄望於一個喪心病狂的屠夫來施予幫助。

簡單來說,李瑕嫌忽必烈壞,但阿里不哥更壞。

忽必烈在個人能力上能贏過阿里不哥爭得汗位、阿里不哥的特點卻是能以屠殺摧毀李瑕、李瑕唯有透過搶奪中原人心才能勝過忽必烈。

強弱不是簡單的數值,強弱之勢是流動的。

政治和戰爭是很微妙的一件事,不是簡單的一加一等於二。

所以現在,不是阿里不哥在幫忙抵擋忽必烈,而是忽必烈在幫忙抵擋阿里不哥。

前者是私心,稱王稱帝的私心;後者才是公心,保全天下的公心。

這不是矯情,而是政治與戰爭中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敵我關係,誰才是真正的敵人,誰才是真正可以拉攏的物件。

……

“我明白廉希憲想告訴我什麼。”

李瑕看向耶律有尚,看清了對方眼神中帶著些焦慮,不急不徐地開口。

“我與你們交手過很多次,打了很多場戰,結了很多私怨,彷佛我們之間才是敵人。而我與阿里不哥並未接觸過,渾都海曾邀我共擊汪良臣,他們彷佛是我的朋友。”

耶律有尚急道:“渾都海絕非真心與閣下……”

“你別急,聽我說。”李瑕道:“是敵是友,不是看私怨有多少,該看……文化形態。只會燒殺搶擄的人永遠做不成我的朋友,我知道。反而是你們,有朝一日能夠支援我。”

“支援閣下?”耶律有尚微微一愣,道:“閣下恐不足保四海安定。”

語罷,他意識到自己因李瑕的狂言而失態了,又道:“廉公派在下來,想告訴閣下,時局至此,陛下正阻擋阿里不哥殘暴之軍,已危如累卵。閣下若火上添油,恐引火燒身、萬劫不復。”

“放心,我明白。”李瑕道:“我說過,我要做的比忽必烈好,而不是比他差。忽必烈尚且敢背叛蒙古傳統。我若還聯盟阿里不哥,那就太傷北人之心了。”

“正是此理。”耶律有尚大喜,長揖到地,道:“閣下未與渾都海合兵,廉公非常敬佩閣下。”

“他不配。”

耶律有尚一愣,再次亂了些分寸。

李瑕道:“他一邊說著慕漢化,一邊屈服於蒙古屠刀,那就不配就此事敬我。但我希望,有朝一日,他能真正行漢法。那時,我會敬佩他。”

“閣下……未免太……”

“因為我不虧心。”李瑕道。

耶律有尚一時已把握不住談話的方向,遂直言道:“閣下答應廉公所請了?”

“我只是說我明白他的意思。但我認為忽必烈還可以再被逼一逼,我拿下關中,忽必烈正好勉強能勝阿里不哥。”

耶律有尚一滯,想了想,應道:“那好,廉公願與閣下各施所長,看閣下有無能耐奪關中。”

“好。若蒙軍自吐蕃、甘州來犯隴西,爾等須與我休戰;若蒙軍自涇原攻關中,我亦不趁人之危。”

“多謝李帥!”

耶律有尚再次長揖一禮,之後,抬頭看向李瑕,似在認真觀察他的神色,並緩緩說了一句。

“既是仁義之師相爭,閣下若取關中,還請繼續秋毫無犯;而我等若取漢中,亦然也。”

李瑕神色絲毫不變。

~~

直到送走了耶律有尚之後,李瑕才翻出了漢中地圖,皺眉沉思起來。

他寧可只帶八千人來隴西,也沒有抽調更多蜀中兵力,為的便是後方安穩。

確實,林子曾領漢中三千人,與許魁在大散關的兵力去堵了劉黑馬,但只有十日,如今三千兵力已回駐漢中了,各關隘駐軍也在。

廉希憲取漢中?

走哪裡?

必須經過隴西的祁山道不必擔心,其餘道路一共四條——

陳倉道最好走,但有許魁領三千兵力駐守大散關;

褒斜道破敗,唐宋以來雖有修繕,不復當年好走,且有斜谷關,宋禾領兩千兵力駐守;

儻駱道最險,幾不可通行,但考慮到完顏亮曾分道攻宋時便兵出儻駱道,也在駱谷關佈置了一千守軍。

子午道最長,亦是艱險難行,楊奔領兩千人駐守於子午關。

李瑕思來想去,廉希憲無論如何出兵都過於行險。

“你拿什麼取漢中?這是在試探?是威脅?或是為亂我心神?”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都市國術女神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女配她天生好命食物鏈頂端的猛獸特種兵之戰狼崛起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劍仙三千萬諸天新時代宇宙級寵愛
相關推薦
我主法蘭西法蘭西之花法蘭西第一帝國榮耀法蘭西法蘭西1789狐妖之浪慢大師狐妖之劍斬天下諸天仗劍行紐約超級警貓德州撲克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