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終宋

第831章 口號
上章 目錄 下章

終宋第831章 口號

堂上有股子麵湯和臊子的氣味。

“忽必烈定國號,論功行賞;宋廷趁我們兵力空虛,遣兵溯江而來,打著支援川蜀的名義。他們皆佔了名份,唯獨我們……”

楊果總結到這裡,正色道:“敢問,大部分中原人可知我們與宋廷有何區別?可知我們的抱負與志向?”

李瑕搖了搖頭,道:“他們不知。”

當然不知,李瑕雖不忌憚於表露野心,但這依舊屬於私下裡說的話,有幾個或幾十個世侯明白李瑕想當皇帝,但一千萬中原人從來沒聽到過李瑕的公開宣稱。

沒有公然表達,那就只是個人野心,算不上任何名份。

“一個中原王朝馬上要建立了,它比南邊的小小宋國更可能一統天下,且它的法理比宋國正統……”

楊果說到這裡,抬手,止住想說話的林子。

“老夫知道你想說什麼,不必說,你心裡認為宋國有正統,但老夫尚且不屑一顧,中原更不會有一人承認你宋國的正統。”

林子不服,還是:“大宋……”

“你們宋人怎麼想無用,現在老夫是在談論中原人如何看待。”

“是,在中原人看來,元朝比宋朝正統。”

李瑕一句話阻止林子再插嘴,示意楊果繼續說。

楊果有些詫異李瑕順口就說“元朝”,但這點細枝末節他暫時也沒理會。

“中原人有了大元,而我們只是宋國的一個藩鎮,這一對比,開春那一場戰事帶來的影響就會被降到最低。”

“而我們再與忽必烈打政治仗,就處在下風了。”

“不錯,原本是一方諸侯立志驅逐蒙虜,如今成了敵國藩鎮在攻打大元,忽必烈定會如此宣揚。”

“我們也可作出宣揚。”

“以何名義宣揚?此時談的,便是這名義。”楊果嘆道,“再說宋廷,這次宋廷看我們兵力北移,怕是敢於開戰、也很可能開戰了。”

“是,宋廷不會錯過這個拿下夔門的良機,眼下只是還在準備,且希望我能示弱,主動讓出夔門。”

“夔門若不肯讓,那便要打了。到時宋廷必稱我們是叛臣賊子,那與其被動,不如主動。但此時自立,郡王麾下只怕還有大量的宋臣不會支援,將造成動盪。如今河西未穩,夔門受敵,不能生亂。”

楊果話到最後,皺眉道:“讓人兩相為難啊。”

“楊公可有法教我?”

“分寸。”楊果道:“為政最講究火候,所謂‘治大國若烹小鮮’,油鹽醬醋不能過多,亦不能缺位……”

政治戰不同於真刀真槍的戰爭,攻的是各方的心態,得不停試探,故而分寸很重要。

李瑕自是明白這些,他從延安回來的一路上都在考慮這分寸要如何把握。

談到這裡,楊果漸感吃力,表情踟躇,道:“不得不說,這方面我們金國遺民不如宋廷這些士大夫擅長,吳履齋若是還在,這是他最拿手的……”

~~

夜幕才降下,長安大街上的胡記面攤外便掛起了燈籠。

暮春三月還有些冷,大鍋裡騰起的煙氣便顯得猶為暖心。

一隊人牽馬走來,有人道:“小郎君,天也晚了,吃碗臊子面再回吧?”

“也好。”

遂有護衛大聲喊道:“老胡!老陝咥面,鍘刀伺候!”

“好哩!”

隨著這兩聲呼喊,麵攤上“啪”的一聲,一團面被甩在案板上壓薄,老胡拿起一把大菜刀就鍘,鍘得很薄,薄得像能透風。

有常來吃麵的老者就形容他鍘的面“長如線而柔韌、細如絲而不斷”。

如此,才能與臊子和湯入味。

一邊煮麵,一邊唱,唱的是秦腔。

“煮在鍋裡蓮花轉,挑在筷子打鞦韆,撈在碗裡一條線……”

食客們系了馬,坐在那默默聽著,好一會,老胡回頭瞥了一眼,見這隊人都披麻戴孝,不由一驚。

再定眼一看,卻是偶爾有來吃麵的主顧,雖不算認識,但也面熟。

“小郎君家中……節哀順變。”

吳澤應道:“家祖……壽終正寢了。”

“那是喜喪,喜喪。”

老胡其實不知那位吳老是多大年歲,一直以為有八旬,擦了擦手,又問道:“那小郎君守孝,可還吃肉?臊子還放……嗎?”

吳澤閉上眼,道:“放。吃飽了還有許多事。”

“好,好。”

老胡是個木訥寡言的,不再多說,只是盛面時給他們每人多加了些臊子……

吳澤從藍關歸來也是餓慘了,風捲殘雲般吃過面,便讓親隨去會帳。

卻聽那攤主老胡推了錢,道:“今日這面,額請諸位客官。”

一句話,這邊一行人都愣了愣,以為這攤主是看他們戴著孝、可憐他們,反倒有些不悅。

老胡連忙道:“額是看諸位客官好像是軍爺吧?前陣子不是說長安要打仗了嗎?那個……”

他撓了撓鬢角,實在是拙於口舌。

“長安城能平平安安,額請客官們吃碗麵,應該的。”

吳澤上前,親手把錢推到老胡手裡,道:“多謝你,今日回長安,聽到你這番話……值了。但面錢得給,這是軍法。”

說完,他轉頭又回看了這面攤一眼,吸了吸鼻子,走了出去。

他本是兩浙湖州人,這夜回到長安,聞著這裡麵湯和臊子的氣味,想到祖父臨終前“守住了關中”的遺言……這一切讓他也變成了長安人。

一路回到府邸,只見門前掛著大白燈籠。

進門不久,家中管事便迎上來,低聲稟報著。

“郡王回長安了,剛進城便來祭拜了相公……”

吳澤抬頭看了看天色,到靈堂磕了頭,見過妻兒之後顧不得坐下,換了身衣服便向衙署走去。

衙役都認得他,遠遠見到他便上前寬慰。

吳澤一一謝了,行禮道:“我想求見郡王,還請通傳……”

~~

寒暄之後,吳澤發現李瑕很懂吳潛,當聽到李瑕說要宋廷為吳潛平反時,他才明白吳潛當時那又遺憾又欣喜的神情是何意。

之後是漫長的沉默。

沉默之後,吳澤很自然便加入了對局勢的商議。

“祖父說,這一戰若能擋住蒙虜攻勢,基業便算立住了,立業,當先立志……”

隨吳潛赴援藍關這一趟,吳澤聽了很多,但直到最後才明白那些慢吞吞的語句其實指點了許多往後的形勢。

詩云“好收吾骨瘴江邊”,吳澤收的不是吳潛的屍骸,而是政治理念。

如楊果所言,南邊的士大夫對政戰更擅長。吳澤雖很年輕,但談論起來很有條理。

“不論是‘伐無道,誅暴秦’,還是‘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哪怕是一句‘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都是教天下人知道,我們要做什麼。”

李瑕沒有猶豫,道:“掃蕩胡塵,天下一統。”

再想了想,他又加了八個字。

“治世安民,振興華夏。”

十六個字。

之前不論怎麼想怎麼做,李瑕這次是明確、正式地提出了他的政治主張。

吳澤眼神激盪起來。

楊果則起身,提筆寫下了這句話,之後道:“還是那個問題,該以何名義宣揚?”

“秦王。”

吳澤徑直應道。

他是有備而來,整理了衣冠,雙手一合,向李瑕長揖一禮到地。

“請王上自封為秦王。”

李瑕沒馬上答應,坦然受了這一禮。

林子原本聽楊果分析了良久,都有些迷糊了,被吳澤帶著振奮起來,也跟著行了一禮。

不同於老成持重的楊果考慮問題時處處周全,年輕的吳澤一來,提出建議便是乾脆果決。

或者說,這是勸進。

“再答楊公疑問,便以秦王之名諭告天下。”

楊果撫須問道:“為何是秦王?”

“一國之君稱王,王上據秦國,自該稱秦王。”

吳澤語速很快,又道:“待掃蕩胡塵、一統天下,則天下之君稱帝,豈非名正言順?稱帝之後,治世安民、振興華夏,豈非天下士庶之盼?如此,簡明了當,世人皆可知王上之志向。”

“治下宋臣如何處置?”

“正是顧忌治下宋臣,故而請王上稱國,而非稱帝。”吳澤道:“既留有這一份體面,不信宋廷敢撕破臉。”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的態度與吳潛大不相同,這口口聲聲的“宋廷”,以及堅決表露出的隨李瑕造反的態度,讓堂上其他人都有些不習慣。

楊果又看了李瑕一眼,撫須沉吟道:“這次,宋廷一定敢趁機開戰。”

“開戰也未必就是撕破臉。”

吳澤剛才並非鎮定,而是有些太激動,此時才意識到楊果是長輩,聲音小了許多。

他向楊果行了一禮,這才繼續提出意見。

“自封秦王,宣揚北伐一統,本就是與宋廷撕破臉了。但晚輩自幼常去樞密院,瞭解宋廷袞袞諸公,他們只要打了敗仗,那臉皮就夠厚,撕也撕不破。”

“何以確定我們一定能勝?”

“簡單,算時間蒙軍退兵不過十日,訊息根本都還未傳到臨安,說明宋廷根本想不到我們能這麼快擊退蒙軍。多算擊少算,我們必勝。”

楊果指了指吳澤,嘆息道:“你啊,像履齋公,但又不像履齋公。”

“我繼承的正是祖父遺願,掃蕩胡塵,天下一統,治世安民,振興華夏,這既是王上的志向,也是祖父與我的願望……”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都市國術女神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女配她天生好命食物鏈頂端的猛獸特種兵之戰狼崛起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劍仙三千萬諸天新時代宇宙級寵愛
相關推薦
我主法蘭西法蘭西之花法蘭西第一帝國榮耀法蘭西法蘭西1789狐妖之浪慢大師狐妖之劍斬天下諸天仗劍行紐約超級警貓德州撲克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