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舟行諸天

第217章 劉備之仁
上章 目錄 下章

舟行諸天第217章 劉備之仁

晚上,封舟躺在床上,想象自己白天的情景,知道自己三年蟄伏,終於在蜀漢集團當中邁出了第一步,想想心裡還是有點小激動。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儘管他做過紅色資本家,也做過一人鎮一國的大將軍,但是對於自己的便宜老子劉備,有著極深的敬仰和欽佩之心。

當封舟穿越到大明朝的時候,他開始對正德皇帝是十分欣賞的,以為他一心重建武勳,遏制文官,加強君權,重振大明。

但是他錯了,正德皇帝打贏應州一戰之後,就更加肆意玩樂,對文官體系就沒有做任何遏制動作,後來折騰寧王的那一幕,完全是一個頑童皇帝的做派,徹底寒了封舟的心,。

他當初承諾嶽不鳴壯大華山派,其實內心深處就是不相信嶽不群真的是一個偽君子怎麼可能裝了幾十年,連枕邊人都騙得過的偽君子?

但是封舟資助華山派強大之後,卻發現嶽不群雖然不算偽君子,但也是小格局,只會待在一畝三分地裡,完全是小家子氣。

不到晚年,也不肯將那幾本經書傳給來幾個心腹弟子。

封舟經歷了這麼多世界,一心只想和英雄豪傑相處,但看到華山派所重非人之後,便隱居金陵,絕足不去華山。

到了這個世界,封舟用了三年時間,徹底認清了劉備的真面目真正的當世豪傑,真正的胸懷天下,真正的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的雄才。

不僅如此,他還深受百姓擁戴,萬眾敬仰,豪傑歸心。

劉備最大的品質就是從小胸懷大志,而且為了這個志向百折不撓。

少年時因為他人嘲弄便唾棄起兒時夢想的人,不會理解一個織蓆販履的女人的兒子,竟然敢說出“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

青年時任由他人欺壓而不敢反抗,自己漸漸磨去稜角任由熱血冷卻的人,不會理解世上有人竟會衝冠一怒鞭打上司,然後掛印而去。

及到中年,啤酒肚後的那顆心早已死去,開口只剩下人情世故,偶然在酒桌上的故事中得知曾有人為髀肉復生而落淚,不禁嗤笑他是傻子,年過半百的人了,吃吃喝喝多好。

白髮蒼蒼的老人躺在病床上,回想起不得意的一生,攥著兒女的手,告訴他們只有自私自利才能生存;腦海裡不禁意回憶起那句“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呵,說這句話的人一定很虛偽吧?

因為自私,所以不相信有人會拒絕他人拱手送上的偌大基業。

因為自利,所以不相信有人在生死存亡之際依舊對追隨他的“累贅”們不忍相棄。

因為生在太平世,所以聽不見徐州數十萬冤魂的哀嚎,不懂得“寧為太平犬,莫作亂離人”的辛酸。

因為生是太平人,所以認為見多識廣的自己若逢亂世,定然會是“橫槊賦詩”的豪傑,而不是虎豹騎鐵蹄下的無名白骨。

說到底,只是他們做不到罷了,翻開史書看到上面已然身故的英雄,第一反應永遠是“那怎麼可能是真的?”

只有這樣才能寬慰自己“反正天下烏鴉一般黑”“大家都一樣”,來麻醉那顆日漸鄙陋的心。

他們不會承認有的人至死仍是少年,因為那是夜空中最閃亮的星星,耀眼到會讓本就晦暗的他們完全湮滅。

劉備不僅百折不撓,而且真的擁有人主應該具備的寬仁之心。

有人評價《三國演義》寫的一個疏失是:“欲顯劉備之長厚而近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但畢竟《三國演義》是小說,面向讀者是老百姓。

羅貫中無法在小說裡描述諸葛亮用心平而勸誡明、撫民之幹、理戎之才,只好讓諸葛亮沒事放個火、禳個星、借個東風,玩個錦囊。

這類似於我朝教育,無法讓普羅大眾明白總理折衝樽俎的大才,只好描述睡衣補丁、機智地回答外國記者。

同理,羅貫中很難描述劉備之仁,只好讓他到處哭鼻子,丟孩子,打仗靠兄弟,沒事裝孫子。

所以就錯了。

《三國志先主傳》裡,只有一處描寫他哭泣:

乃駐馬呼琮,琮懼不能起。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典略曰:備過辭表墓,遂涕泣而去。〉比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里,別遣關羽乘船數百艘,使會江陵。

前因後果:曹操南來,劉表已死,劉琮要投降;諸葛亮認為劉備唯一的法子是襲取荊州,劉備卻不肯。

劉備去找劉琮(不是偷襲),劉琮不敢見他,劉琮手下許多人跟劉備而去;劉備去辭別了劉表墳墓,走了;到當陽,十餘萬人跟著他走,日行十來裡。

這就是所謂攜民渡江。

劉備在劉表麾下數年,劉表對他不算壞,但也不算好;他不欠劉琮什麼,諸葛亮勸他直接打劉琮奪荊州,劉備說:“不忍心。”

生死之際,劉備還是沒對劉琮下手。還去辭別劉表墓,流了眼淚。是真正的感懷。

荊州即將歸屬曹操,十餘萬人願意背井離鄉跟劉備走;古代人安土重遷,為什麼肯跟劉備走?因為他仁。

劉備回饋了大家對他的信任:他沒逃命,而是跟著大家一起走,日行十餘里。即便曹操在背後虎豹騎追殺他。

這就是仁。善良,敦厚,質樸的心。

多說一點仁。

劉備的身份,許多人誤會了。彭後來勸馬超鬧事前後說過劉備:

老革荒悖,可復道邪

老革是什麼?老兵油子是也。

劉備不是個讀書人,而喜歡結交豪俠那會兒的豪俠,就是現在所謂“混社會的”。關張都是社會熱血男兒。相比起孫權有張昭可以團結士人,曹操有荀可以團結士人,劉備麾下,關張趙都是豪俠出身,黃魏出於行伍,馬超是邊地軍閥,說穿了,劉備就是支土土的豪俠隊伍。

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

劉備骨子裡,是個老兵。他沒有什麼大戰略規劃才能,但區域性戰場,非常能打。

先前沒有自己的班底基業,依然縱橫中原。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劉表都希望他當僱傭兵。

後來有了自己的基業,那就厲害了。赤壁和漢中,曹操沒再能佔他便宜。夷陵也是以多打少,開場佔便宜的。

所以劉備不是一個溫文爾雅的讀書人,而是那麼個脾氣:

“我的的盧和雙股劍呢?拿來!我他媽來幹他一炮!”

理解了這一點,就能明白了。劉備不是個好脾氣的乖孩子,他也打人,比如著名的鞭打督郵,其實是他幹的;比如他也殺人,彭要謀反,他乾脆就殺了,沒給面子。

但劉備大體是仁的,換言之,講義氣,待人好。

實際上,劉備前期,簡直就是個活**:

袁紹打公孫瓚,他和田楷去幫熟人公孫瓚站臺。

曹操打徐州搞大屠殺,諸侯都看熱鬧,劉備身邊只有千餘兵,以及一些蠻族騎兵,來幫忙了。陶謙要把徐州給他,他是真讓過的。

所以後來曹操袁紹都喜歡他,不為了他是漢室宗親那會兒漢室宗親遍地爬,劉曄都是漢室宗親,還不是給曹操當個小秘書而是因為劉備這人真講義氣,真給勁,而且確實挺能打。

劉備先後歸附過許多人。除了逃離曹操之外,沒有回頭對誰捅過刀子。在亂世,這就很難得了,許多人就做不到比如呂布。

這是對舊人,劉備很仁義。

劉備先後打過許多仗,但沒屠過城。在亂世,這就很難得了,許多人就做不到比如曹操。所以劉備到哪裡,老百姓跟到哪裡。

這是對百姓,劉備很仁義。

袁紹殺田豐,逼沮授等不提。曹操那邊荀是怎麼死的天下皆知,崔琰們我們就不說了。孫權那裡陸遜是被活活羞辱死的,張昭當年扶孫權上馬背,之後怎麼被孫權折騰的,我們也知道了。

劉備對關羽什麼態度?關羽死,舉國去徵。

劉備對張飛趙雲簡雍孫乾等什麼態度?跟我的老哥們,我不讓你們吃虧。

馬超流離一生,最後傾心將馬岱託付給了劉備。

黃權跟劉備傾心相知,降了魏國都在誇劉備好,曹丕用反間計都沒用,說明黃權太瞭解劉備的善良了:劉備也確實沒有辜負黃權的一家老小,“他也是無奈才降的,沒關係。”

糜芳出賣了關羽。糜竺自縛去請罪,劉備放了他,說沒事,是你弟弟犯罪,不關你的事。

最後,劉備對諸葛亮什麼態度?

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諸葛亮後來鞠躬盡瘁,一口一個先帝,那也是赤誠的真愛啊。

劉備對下屬,沒得挑了吧?

哪怕是小人物呢?

劉璋投降後,劉備沒殺他,送他去了公安,給他將軍印信,給他財物。這就完美了。

孫權取荊州,劉璋被孫權逮住了。劉璋的兒子劉循還在蜀漢。

猜劉備怎麼對劉循的?蜀地得了,你爸爸都走了,留你何用?

而劉備封了劉循做奉車中郎將。

而當初攜民渡江那事。

劉備不乘機襲荊州,是放棄了最好的求生之路。

他帶著百姓慢慢走,是自己跌進了大危險。

他的最好方略,是急行到江陵自保,但劉備卻說:

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還是不忍。

劉備是個倔強有脾氣的老兵油子,但他不是個殘忍的人。在你死我活的亂世,不殘忍,就是仁了。

而且劉備的心理素質是真的好不是好在聽見曹操說“使君與操”時丟了筷子而是他在生死之際,還是堅持自己的善良原則。

習鑿齒說:

“先主雖顛沛險難而信義愈明,勢事危而言不失道。”

平時吧,看不出真君子還是偽君子。

但生死之際,許多人都會慫,都會覺得“生死之際了,道德有鳥用,還是要先活命才好”,但劉備依然是個仁人君子。

生死之際考驗出來的,那就是真君子,不是偽君子了。

對於封舟來說,既然在不明白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那就既來之則安之,協助劉備,繼承劉備,將季漢扶起來,重新傲立世間。

我是阿斗,我來扶季漢。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宇宙級寵愛特種兵之戰狼崛起諸天新時代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都市國術女神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女配她天生好命劍仙三千萬我真不是魔神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相關推薦
帝少追愛:女王別想逃從紅月開始神秘復甦:開局遇見鬼三國之召喚猛將混在港綜世界當大佬豐碑楊門大宋:神級選擇系統開局當皇帝大宋楊門大宋:八歲皇叔做史官從屬性加點開始的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