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燭行錄

第十章 濟顛覺醒,諸界之會
上章 目錄 下章

燭行錄第十章 濟顛覺醒,諸界之會

鷲嶺鬱岧嶢,龍宮鎖寂寥。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

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

待入天台路,看餘度石橋。

......

靈隱寺背靠北高峰,依山而建,寺內建築呈階梯狀分佈。

光濟帶著李修緣入了山門,穿過天王殿,一路向上,於大雄寶殿之前轉右而行,來到了方丈廳所在之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又因本寺方丈法名元空,號遠瞎堂,是以這方丈廳亦以此為名,喚作“佛海瞎堂”。

到了禪房之外,光濟先入室拜見,正見元空長老在閉目修禪,於是笑道:

“光濟見過老和尚,老和尚修禪數日,未知有何領會?”

元空長老聞言睜眼,喟嘆道:“老僧不會禪,只是識病。所謂見不徹、透不過、動若有礙罷了。”

光濟不覺點頭,知道老和尚佛法果然又有精深,身為禪宗僧人,卻是勘破了“禪機”與“禪病”之別,涉有而不迷,處有而不染,不滯於空。

他也不作進一步深究,只是將自家來意道了出來:

“我歸山時,見有人在山門外盤桓不去,一心出家。只是看山弟子認為他塵緣不盡,故而不予放行。我見如此,特意帶他入寺,請老和尚處理。”

元空長老緩聲道:“既是如此,便請他進來罷。”

於是光濟折出門外,帶李修緣入了禪房。

李修緣現年不過十八,自幼過目不忘,能目讀十行,才學出眾。更兼他素近釋道,喜看經書,諸子百家,背誦極熟。

於是進了禪房與老和尚一番對答,頗得元空長老喜愛。

而老和尚心頭一縷佛性有感之下,也知李修緣與光濟一般,皆是與佛門大有干係之人,不可錯過。

於是當即命光濟通知全寺上下,言說老和尚今日又收了一個徒弟,法名喚作道濟。

又讓光濟領著道濟在寺中各處走上一遭,熟悉靈隱寺環境。

光濟聞言應了一聲,又帶著道濟向寺中各處而行。

於是出了佛海瞎堂,折回天王殿,從彌勒、韋陀開始,經由大雄寶殿、藥師殿,一路拜去。

每至一殿,先由光濟介紹內中佛陀名號,本殿沿革,再是讓道濟隨他參拜一番,末了還要見過內中僧人,為他們介紹元空長老新收的這名弟子。

一路見佛拜佛,見僧拜僧,待到了羅漢堂時,道濟已是有些氣喘吁吁,而光濟依舊是氣定神閒,連掌中所託燭盞都穩穩當當,不動不搖。

對於他這副神異表現,道濟雖然看在眼裡,但並未出口發問,因為他少時在家時,也曾見過一些神鬼之事,只是不曾涉入其中罷了。

更兼當世叢林凋弊,邪師頗多,不少人打著禪宗名號,故作招搖,還美名其名曰“參禪”。

對此等行為,道濟不知為何,心底卻是有一種說不出的反感。

就如家中長輩看見了不肖子孫一般,古怪卻又清晰。

立在羅漢堂前,光濟回首看了道濟一眼,心中一動,故意留下空暇讓其人休息一會。

直到半炷香過去,見道濟精神頭上來,於是招呼一聲,帶他入堂去見那五百羅漢。

所謂五百羅漢,皆是佛祖在世時隨佛祖一併修行的五百弟子,其中多有佛陀、菩薩垂跡顯化之身,雖是阿羅漢之名,但也不可小覷。

畢竟就連如來十號之“應供”,亦是在指代阿羅漢。

入得堂來,只見五百羅漢造像位於壁上,有莊嚴肅穆者,有詼諧微笑者,有講經辯法者,有垂首冥思者,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就連這些造像形制也是不一,有掛軸畫像,有木偶泥塑,也有銅像金身,似乎蘊有某種禪機在其中。

光濟向著道濟知會了一聲,便自顧自走到了一尊姿成靜坐,左手託寶珠,右手籠袖置於膝上,滿面皺紋,神情悲苦的尊者面前,拈香參拜了一番。

此羅漢名為聞聲得果尊者,是五百羅漢第六尊,也是修聲聞乘法而成就的一位尊者,與光濟同屬小乘教派,算是一位前賢。是以他為表敬意,拜了一拜。

一旁的道濟見他這幅舉動,心有所悟,也抓起桌案上的供香,準備參拜一番。

他看了看,便懵懵懂懂地向著一幅掛在壁上的羅漢像走去。

這幅羅漢像中所繪羅漢坐於石上,左腿蜷起,右腿自然垂下,右手握有一龍,龍身伏於羅漢右腿上,龍首昂起,一副擇人而噬的兇惡模樣。

而羅漢左臂高舉,作拈花狀,面成忿怒相。

畫像極為逼真,如繪者親眼所見,正是十八羅漢之中的降龍羅漢!

道濟站在尊者像前,拿著供香拜了三拜,正準備去參拜下一尊羅漢,忽然眼前一黑,卻是這幅繪有降龍羅漢像的掛軸不知怎地掉了下來。

那軸杆好巧不巧,正正地砸在了道濟天靈之上,而後摔落在地,發出一聲悶響。

撲通——!

正在法燈尊者造像前靜立的光濟聽聞異響,不見驚訝地轉身回首,先是好整以暇地將降龍羅漢像重新掛起,而後又扶著道濟到一旁歇息。

道濟扶著頭連聲呼痛,半晌才睜開雙眼,一抹徹悟閃過,眼中青白分明,似蘊琉璃。

而那幅降龍羅漢像卻是黯淡了不少,內中受香火供奉多年的一縷佛性無故消失,不再似以往那般靈動,一看就非凡品。

“道濟師弟,你感覺如何?可要我找人來看看?”見道濟安靜下來,光濟出言問道。

“不必了,我感覺很好。”道濟看了光濟一眼,忽然笑了起來,“多謝師兄看護,道濟在此謝過了。”

話語溫和,彬彬有禮,再不似最初那般傲人。

光濟見此心中微沉,疑問道:“敢問師弟,你是道濟,還是李修緣?”

道濟聞言雙掌合十,唱了個喏:“師弟幼生宦室,長入空門,宿慧神通三昧,今修語具辨才。理參無上,妙用不窮。道濟是我,修緣也是我,師兄著相了。”

光濟默然片刻,嘆了一聲:“如此最好。”

......

見道濟已然通曉前塵,明了此身使命,日後大名鼎鼎的濟顛僧即將面世,光濟隨便交代了幾句,便回到了自家禪院。

他的禪院坐落於靈隱寺後山上,離著寺中最北的華嚴殿還有一段距離,離普通僧人起居之所更是相隔甚遠,隱隱顯示出他在靈隱寺中的特殊地位。

畢竟靈隱寺是大乘禪宗,而光濟身為方丈親傳,修的卻是緣覺小乘,他對此又不藏著掖著,有人來問便如實以告。

在一眾僧人看來,卻是自甘墮落,入了下乘。

院中遍植竹柏,蔥翠盎然,三間禪房掩映在婆娑枝影間,無端的有一股幽深禪意蘊含。

光濟進入院子,便在禪房中坐定,細細參悟已經有所領會的“念念不忘,妄求追取”一境,不覺沉迷其間,待從定中醒來時,已是日頭偏西,夜色初降了。

出了禪房,光濟並未隨意走動,他之所以要趕在此時回山,為的便是今天晚上的一場約會。

本月十五之夜,月上中天,皓影遍地,流銀溢輝之時,便是約定好的時間。

於是光濟在院中靜候一陣,見天際玉盤漸移,不知何時禪院外面卻是有淡薄霧氣悄然浮起,將小院籠罩其中,似乎與世隔絕。

隨著霧氣逐漸瀰漫,山中的蟲鳴鳥噪之聲頓時隱沒無蹤,禪院外的霧氣濃密得如水一般,翻湧之間,一條縫隙正巧顯露在禪院門口,似是一條通往未知之地的甬道。

見到如此異象,光濟知道時機已至,於是長身而起,將青銅古燈揣入袖中,大踏步向前走去,步入了霧氣內部。

不知過去了多久,許是一瞬,許是永恆。

光濟眼前一亮,發覺自己已是從霧氣中脫離出來,如今正站在一片氣勢恢宏的廢墟面前,周遭乳白色霧氣如水流淌,天幕昏暗陰沉,點綴著三兩顆閃目的星子。

這片廢墟似是某座神廟被毀滅後的殘存,但卻充滿了異域風情,與漢家所奉神廟大不相同。

碎石散落在斷裂的臺階上,容貌各異的雕像身體殘缺,斜躺在地。

石板鋪就的地面上蒙著厚厚的灰塵,不見光源的光線從神廟頂部的破損處灑進來,石柱反射白光,將廢墟映得透徹明亮。

與陰沉黯淡的天幕相對比,給人一種不真實的虛幻之感。

光濟見狀挑了挑眉,低語了一句:“又換主題了?上次來還不是這個風格的。”

繞過甬道中散落著的大大小小的石塊,光濟走入了神廟大廳之中。

大廳內部,如林的石柱散佈其間,但都斷裂了大半,並不遮擋視線。

環繞著大廳的水池清泉奔湧,水質透明澄澈,與充滿歷史感的遺蹟形成了鮮明對比。

此時在大廳之中,已經有三道身影在此等候了。

主位上坐著的是一尊渾身都被莫名霧氣覆蓋住的人影,眼下雙手抱在胸前,垂首俯視著廳中景象,沒有言語。

而在此人左側下手邊,一名白衣男子抱劍而立,背靠石柱,正昏昏欲睡。其人面容亦是被霧氣掩蓋,不見真容。

與他位置相對的則是一個嬌小可愛的少女,同樣是隱藏了面貌,一身月白色長袍,腰若紈素,頭佩璫珥,正坐在半截石柱上,垂下一雙小腿,不安分地前後晃動。

見到光濟走入廳中,她立刻招呼起來:

“和尚你來了!瞧瞧這個主題風格怎麼樣?這可是我好不容易構思出來的。”

光濟嘆了口氣,搖頭道:“畫風不對。”

少女聞言正要反駁,那抱劍的男子打了個哈欠,插嘴道:

“你看,我就知道除你以外,沒人覺得這個畫風正常。好好的仙家洞天勝景不要,偏偏搞什麼科林斯、帕特農風格,怪不怪?”

少女吸了口氣,努力微笑起來:“不和你們這群夯貨計較。”

光濟見此上前一步,找了個高度適中的石階拂去上面灰塵,坐了下來:“這次人倒是來齊了,上次可沒見你啊!”

末了半句話,卻是對怒視抱劍男子的少女所說。

被一打岔,少女晃了晃腦袋,回答起光濟的問題:“上次有事騰不出身,因此沒能參加。不過最近倒是無事可幹,空閒時間一大把。”

光濟瞭然地點了點頭,他們這個聚會本就十分鬆散,來去隨意。

若非按主持人所言,他們幾人之間因果牽連深重,無法斷絕,恐怕這個聚會早就解散了。

要知道,他們上次聚會,可是在數年之前了。

而光濟第一次入會,更是在他前世尚未入道之時。

也正是從主持人手中得了一篇有關十二因緣的修行法門,光濟才能於末法時代有所成就,轉生至九州當中繼續修行。

此事背後所表現出的含義,委實不可思議。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諸天新時代宇宙級寵愛我有一座天地當鋪特種兵之戰狼崛起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劍仙三千萬我真不是魔神女配她天生好命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都市國術女神
相關推薦
雷淵修羅怪物餐廳無盡吸收龍嘯霸九天影后有家動物園我,錦衣衛,永鎮大明一萬年浴血兵鋒雲頂唐朝好舅子明末好國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