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

第二百九十九章——後記(5)
上章 目錄 下章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第二百九十九章——後記(5)

既然日本的戰犯進行了審判,歐洲自然也不例外,遠東國際法庭也不是第一個國際法庭,而是歐洲的紐倫堡國際法庭。

二戰臨近結束時,如何處理罪孽深重的納粹分子在同盟國內部引起激烈爭論,有人主張活埋,有人主張不經審判就處決,最後主張進行公開、公平、公正審判的觀點獲得了勝利。用法律讓罪人服罪、以公正培育正義、以理性鞏固和平或許更為有效。設立國際軍事法庭的建議曾在同盟國內部引起激烈的爭論。蘇聯人認為,所有穿過納粹制服的德國人都應該槍斃,至少應該讓他們到西伯利亞服苦役。至於黨衛軍,也許活埋是個更好的方式。甚至連法治傳統悠久的英國也建議把第三帝國的主要戰犯不經審判就處死。英國政府認為,這些人在策劃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就給自己簽發了有罪判決書並送達了死刑執行令。

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羅伯特·傑克遜堅持必須舉行一次公開、公平、公正的審判,他尖銳地指出:“如果你們認為在戰勝者未經審判的情況下可以任意處死一個人的話,那麼,法庭和審判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人們將對法律喪失信仰和尊重,因為法庭建立的目的原本就是要讓人服罪。”這位雄辯的法官最終勝利了,歷史上第一個國際法庭也隨之誕生。

1945年8月8日,蘇美英法四國政府在倫敦正式締結了關於控訴和懲處歐洲軸心國主要戰犯的協定,透過了國際軍事法庭憲章。憲章共30條,對設定法庭的目的、任務及法庭的機構、管轄權等一系列問題作出明確規定。蘇、美、英、法四國簽署的《倫敦協定》和《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憲章》進一步規定,由四國各指派一名法官和一名預備法官組成國際軍事法庭,對無法確定其具體犯罪地點的納粹德國首要戰犯進行統一審判。

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開庭的時間距離二戰結束只有短短的6個月,納粹德國政權已經崩潰,但納粹的陰魂尚未散去。以法庭證據展示、辯論和判決或許更能挖掘歷史真相。當時的德國,納粹雖已戰敗,但民眾尚未從數十年的精神管制和理論荼毒中清醒過來;許多黨衛軍死硬分子雖然消失在人海中,但仍蠢蠢欲動,企圖伺機東山再起;納粹的精神遺毒仍閃爍在德國兒童不服輸的眼神中,隱藏在一些德國民眾的內心深處,或者披上民族主義的外衣;一些普通的德國士兵認為,自己雖然參與了戰爭,但只是作為一名德國公民履行自己保衛祖國的義務而已,不是犯罪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再也沒有什麼比審判,比法庭證據展示、法庭辯論和判決更能挖掘歷史的真相了。

1945年11月20日上午10時不到,3組辯護律師相繼走出電梯,魚貫而入600號房間———紐倫堡審判現場,一個精心準備的國際法庭。審判席上,4位來自不同戰勝國的法官端坐在那裡。前蘇聯的法官身穿褐色戎裝,美國、英國和法國的法官都是身穿黑色長袍。法庭內,厚重的灰色絲絨窗簾垂下來,遮住了紐倫堡深秋的天際,一排排的木頭長凳被漆成了深木色。這個法庭展現在全世界面前的氣氛,正如傑克遜法官所描述的,是“憂鬱的*”。

21名納粹戰犯被告坐在被告席上。旁聽席上擠滿了人,250名記者在現場飛快地記著筆記,全世界都在注視著這個審判。紐倫堡審判開始之前,希特勒和另外幾個高階納粹頭目自殺的自殺、失蹤的失蹤,到1945年11月20日,被同盟國認定的23名戰犯中,只剩下21人接受審判(其中一個患重病,不能到庭,最後只有20人坐上了被告席)。

審判過程中,作為原納粹德國二號人物,帝國元帥戈林的審判具有代表性。傑克遜法官的聲音響徹法庭,起訴書列舉的事實令聽者震驚,法庭展示的證據讓旁聽者落淚,納粹二號人物的辯白顯得無比蒼白。被同盟國認定的21名戰犯中,被認為罪孽最為深重的是納粹空軍元帥赫爾曼·戈林,他是臭名昭著的納粹秘密警察機構———蓋世太保(德語“國家秘密警察處”縮寫GESTAPO的音譯)的締造者。

“你犯有侵略罪。”傑克遜大法官洪亮的聲音響徹法庭,他的身後是雪亮的聚光燈。“我沒有罪。”納粹德國政權二號人物戈林叫嚷著。開庭後,由首席檢察官、美國大法官傑克遜首先宣讀總起訴書。傑克遜大法官的法庭陳詞堪稱歷史上最為重要的陳詞之一。第二天早上,他的語句就出現在全世界所有的報紙上。“我們力圖審判的這些罪惡曾是被精心策劃的、是極端惡毒的、是充滿破壞性的,人類文明無法容忍它們被忽視而不接收審判,更無法容忍他們再次捲土重來。”傑克遜繼續宣讀著證據和證詞,其中寫道,因為被懷疑攜帶“布爾什維克傳單”,3000名猶太人被集體殺害;他還引用了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報道,蓋世太保血洗華沙的一個猶太區時,把數不清的猶太人趕到簡陋的小屋子裡和下水道裡然後實施爆炸。緊接著,蘇英法等國起訴代表陸續發言,起訴書中所羅列的事實是坐在旁聽席上的德國人聞所未聞的,聽者無不為之震驚。

法庭在審判期間還聽取了倖存者的證詞,放映了記錄集中營慘狀的紀錄片。有組織的、殘忍的殺戮令人震驚,法庭中有的人落淚了。隨後,傑克遜法官宣讀了希特勒1939年5月23日的一段講話內容:“這是向東擴大我們的生存空間的問題,因此要併吞波蘭。不管這個理由是否站得住腳,畢竟,強者永遠是對的,我們要野蠻地達到我們的目的。”傑克遜用顫抖的聲音說:“人類文明的聲音在呼喊,面對這樣大規模的犯罪之時,現有的法律系統顯得多麼的滯後和無助!”

1945年10月18日,國際軍事法庭第一次審判在柏林舉行,自1945年11月20日移至德國紐倫堡城。經過216次開庭,於1946年10月1日結束。法庭對24名被告中的22人作了宣判。12人被判處絞刑。赫爾曼·威廉·戈林,納粹德國政權第2號人物,空軍總參謀長,國家元帥(處決前自殺)。約阿希姆·馮·裡賓特洛甫,第二任外交部長。威廉·凱特爾,陸海空三軍總參謀長,陸軍元帥。恩斯特·卡爾滕布魯納,第二任中央安全局局長。阿爾弗雷德·羅森堡,納粹黨思想領袖,東方佔領區事務部長。漢斯·弗蘭克,納粹黨司法領袖,波蘭佔領區總督。威廉·弗利克,納粹黨立法領袖,內政部長。尤利烏斯·施特萊歇爾,反猶刊物《前鋒報》主編。阿爾弗雷德·約德爾,陸軍總參謀長,陸軍上將。弗裡茨·紹克爾,衝鋒隊和黨衛軍將軍,勞工事務全權負責人。賽斯·英夸特,奧地利總督,荷蘭佔領區總督,希特勒死後任外交部長。馬丁·鮑曼,希特勒秘書,希特勒死後任納粹黨黨務書記(缺席的審判,很多資料都說他1945年就已經死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3人被判處無期徒刑。魯道夫·沃爾特·理查德·赫斯,國防委員會成員,納粹黨書記處負責人,希特勒第二繼承人。埃裡希·雷德爾,第一任海軍總司令,國防委員會成員,海軍名義總監。*·馮克,政府新聞總署和宣傳部負責人,德國經濟部長,戰爭經濟全權委員會負責人,德國國家銀行總裁。4人判處有期徒刑,巴爾杜·馮·席臘赫,全德青年領導人,駐維也納總督。阿爾伯特·施佩爾,軍備、軍需及軍火部部長。康斯坦丁·馮·紐賴特,第一任德國外交部部長,國防委員會委員,駐波希米亞—摩拉維亞“保護長官”。卡爾·鄧尼茨,潛水艇艦隊司令,第二任海軍總司令。希特勒臨死前指定的繼承人,希特勒死後任德國總統兼武裝部隊最高統帥。3人被宣佈無罪釋放,弗蘭茨·巴本,第一任德國總理,內閣副總理,駐奧地利、土耳其使節。耶馬爾·沙赫特,國家銀行總裁,戰爭經濟全權委員會成員。漢斯·弗裡切,宣傳部國內新聞司司長。3個組織被宣判有罪,分別是德國政治領袖集團;秘密警察和保安勤務處;黨衛隊。

此後所舉行的12輪審判廣義上也可以納入紐倫堡審判的範疇。它們全部由美國文職法官主持,起訴的主要是為第三帝國提供戰爭資源的人,如工業家、軍事人員、集中營看守和一些不太著名的戰犯。在後續的法庭審判中,超過5000人被控有罪,800餘人被判死刑,不過最終只有469名戰犯被執行。為了關押這些特殊的犯人,同盟國決定在西柏林建立一個專門的由軍隊管理的施潘道盟國軍事監獄,蘇美英法四國各指派一名監獄長進行管理,四國各派30名衛兵進行看守,相關經費全部由新成立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政府承擔。這是世界上關押成本最高的一所監獄,因為看守的數量遠遠超過犯人,從1960年10月到1987年,聯邦德國納稅人為此共付出2650餘萬德國馬克。

隨著歲月的流逝,監獄犯人因為去世或刑滿釋放日益減少。到1965年,能容納600名犯人的施潘道盟國軍事監獄只剩下了被判處無期徒刑的魯道夫·赫斯一人,看守他的則有4名監獄長、1個監獄牧師、17名文職人員、20名軍官、33名士兵和4名醫生,關押費用一天約一萬德國馬克。魯道夫·赫斯由此成為世界上享受待遇最高也是最孤獨的犯人。1987年8月17日,赫斯在施潘道監獄中自殺身亡。他的死,是個謎。赫斯死後,施潘道盟國軍事監獄立即被拆毀了。有關赫斯的絕密檔案存放在大不列顛反間諜機關的檔案館裡,編號為“密-5”。據說,這些檔案等到2017年才能解密。(未完待續)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我真不是魔神諸天新時代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宇宙級寵愛女配她天生好命劍仙三千萬都市國術女神
相關推薦
我可能是個好人肥妞二號完美變身記山寨太子妃漁夫的秘密終極至尊兵王女尊大佬的小嬌夫我是陰陽人(快穿)強制淪陷強制寵愛陰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