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

第三百章——後記(6)
上章 目錄 下章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第三百章——後記(6)

作為一個法庭,紐倫堡國際法庭自然也有著自己的審判原則。原則一從事構成違反國際法的犯罪行為的人承擔個人責任,並因而應受懲罰。原則二國內法不處罰違犯國際法的罪行的事實,不能作為實施該行為的人免除國際法責任的理由。原則三以國家元首或負有責任的政府官員身份行事,實施了違反國際法的犯罪行為的人,其官方地位不能作為免除國際法責任的理由。原則四依據政府或其上級命令行事的人,假如他能夠進行道德選擇的話,不能免除其國際法上的責任。原則五被控有違反國際法罪行的人有權在事實和法律上得到公平的審判。原則六違反國際法應受處罰的罪行是:一,計劃、準備、發起或進行侵略戰爭或破壞國際條約、協定或承諾的戰爭;二,參與共同策劃或脅從實施上述第1項所述任何一項行為的。

在紐倫堡審判期間,世界公眾密切注視著紐倫堡的動向。對德國首要戰犯的審判人心大快。但是,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對少數首要納粹分子的無罪開釋或重罪輕判,受到了人民群眾的反對和世界輿論的指責。柏林25萬工人舉行罷工抗議。漢堡幾千市民集會,要求國際軍事法庭將沙赫特等人判死刑。法共《人道報》認為,“釋放巴本等人等於邀請希特勒匪徒重新開始活動”。法國抵抗運動中的猶太人聯盟致函國際法庭,抗議釋放沙赫特等3人。奧地利政府要求紐倫堡國際法庭將開釋的巴本、沙赫特及判處20年徒刑的席臘赫引渡給該國,以便對這些侵略奧地利的戰犯重新審判。

實際上,紐倫堡審判不僅僅讓普通民眾都感到十分震驚和憤怒,就讓那三個被宣佈無罪釋放的人都覺得自己在做夢,什麼個情況,自己居然被釋放了??而且還是無罪?!!雖然自由只有一步之遙,但是這三個人思來想去,覺得還是監獄更安全點。比如之前提到過的沙赫特,就很自覺,說他自己非常懼怕德國的民眾,實在是覺得是無處容身,還是讓我繼續待在監獄裡吧。

紐倫堡審判是歷史上第一次對侵略戰爭的組織者、陰謀者、煽動者和計劃執行者進行的國際審判,開了將戰犯押上國際法庭接受法律懲處的先河。這次對戰犯的指控是以指導戰爭行為的公認的國際法和國際慣例為依據的,它作為國際刑法史上第一案例將永載史冊。紐倫堡審判雖然清算了納粹體制,達到了暫時的目的,但紐倫堡法庭最理想的目標——使戰爭成為非法,為審判侵略戰爭提供一個國際法庭——引起了持續到今天的爭論。然而,無論如何,紐倫堡是國際關係法上的一個里程碑,它為當代世界留下了一套處理戰爭問題的行為準則。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紐倫堡審判,是對二戰期間的納粹戰犯進行的審判,是對邪惡的審判,對正義的伸張。但是,近些年來,隨著國際關係格局的變化,卻開始出現了一些不好的苗頭。2014年3月3日下午,聯合國安理會召開了4天內的第3次烏克蘭問題緊急會議,俄、烏和歐美各方就烏克蘭國內的人權狀況進行了激烈辯論,俄方指控烏克蘭極端民族主義勢力正在侵犯人權。在此背景下,烏克蘭常駐聯合國代表尤里?舍格耶夫突然在會後搬出了二戰時期的烏克蘭民族主義舊事來指責俄羅斯。他聲稱,二戰時期的烏克蘭民族主義者、據信與納粹德國合作的斯捷潘?班傑拉,在紐倫堡審判中遭到了不公正對待。紐倫堡審判是二戰後國際社會對納粹勢力進行的一系列清算。

“俄羅斯對尤里?舍格耶夫的褻瀆性言論極為憤怒!”俄羅斯外交部昨天(4日)發出這樣措辭嚴厲的宣告。舍格耶夫是烏克蘭常駐聯合國代表,他做了什麼讓俄國人如此憤怒?原來,在3日的聯合國安理會烏克蘭問題會議後,舍格耶夫聲稱要否定確認反法西斯戰爭勝果的紐倫堡審判,要為二戰時期的烏克蘭納粹分子正名。包括班傑拉在內的二戰時期烏克蘭民族主義者與納粹德國關係密切,被控幫助納粹進行種族屠殺,烏克蘭如今的反對派與這些納粹分子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絡。

雖然二戰勝利了,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獲得了勝利,並且進行了東京審判和紐倫堡審判,對戰爭罪犯進行了審判,但是也使得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之間僅有的維持同盟關係的條件也不復存在,兩大陣營之間的對抗,也緊隨而至。就如同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國共第二次合作不久就從暗中對抗變成了明中的對立和熱戰,蘇聯和西歐、美國也進行了對立和對抗,那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冷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經濟、軍事實力急劇膨脹,成為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強國。與此同時,蘇聯力量也逐漸強大,國際地位大大提高,東歐一些國家在蘇聯的影響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再加上蘇聯推行大國沙文主義,在歐洲極力擴張自己的勢力,美蘇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西方國家提出了用除直接武裝進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行動來遏制共產主義,一場“冷戰”(ColdWar)在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之間展開。而標誌著冷戰開始的,則是英國首相丘吉爾的“鐵幕演說”。

鐵幕這個詞,出現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當時法國總理克列孟梭在眾議院宣稱:“要在布爾什維克主義周圍裝上鐵幕”。1946年3月5日,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在美國富爾頓城威斯敏斯特學院的演說中(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鐵幕演說”)運用“鐵幕”一詞之意而首先公開使用,攻擊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用鐵幕籠罩起來”。此後,西方國家(資本主義國家)用“鐵幕國家”來蔑稱社會主義國家。

從波羅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的裡雅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降落下來。在這條線的後面,坐落著中歐和東歐古國的都城。華沙、柏林、布拉格、維也納、布達佩斯、貝爾格萊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亞——所有這些名城及其居民無一不處在蘇聯的勢力範圍之內,不僅以這種或那種形式屈服於蘇聯的勢力影響,而且還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強的高壓控制。只有雅典,放射著它不朽的光輝,在英、美、法三國現場觀察下,自由地決定它的前途。

這是丘吉爾演說中最著名的一句話,正是這句話,使得演講得到了“鐵幕演說”的名頭。丘吉爾這一演講和所使用的“鐵幕”一詞,立即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蘇聯方面反應強烈,斯大林說,丘吉爾“現在採取了戰爭販子的立場”;美國朝野也受到強烈震撼,杜魯門很高興。但在美國國會中出現了若干激烈的敵對言論,認為丘吉爾是想把美國引向“最恐怖的戰爭”,讓英國漁翁得利。丘吉爾的鐵幕演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西方政界一位最有身份的人對蘇聯進行的最公開、最大膽的指責,這也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對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開始“冷戰”所發出的最初訊號。有不少專家認為,丘吉爾的鐵幕演說揭開了長達40多年冷戰的序幕。“鐵幕”一詞儘管不是丘吉爾的首創,但經他這麼一用,從此便成為戰後國際關係中有關東西方對抗的專有名詞。當然,丘吉爾發表如此言辭激烈的演說,並非一時心血來潮,而是當時國際形勢、英國的利益和丘吉爾的*情結使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新的世界格局已見分曉,大英帝國風光不再,淪為二流強國;美國取代英國,轉而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力主在全世界發號施令;蘇聯作為社會主義國家不僅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而且在世界範圍內也只有它有實力向美國叫板。儘管美、英、蘇在二戰中曾經是一致對敵的盟友,但隨著戰爭的結束,由於彼此間利益的衝突,它們之間的摩擦不斷升溫。

在東歐、中東、希臘、土耳其等地,美國、英國和蘇聯更是爭鬥得異常激烈。美國在戰後世界新格局中的一舉一動總是受到另一強國蘇聯的制約,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也在形成之中。因而,美國政府正在制定著如何對付蘇聯的決策。此時英國惟有的希望是爭取美國輿論,尋求美國支援,重建歐洲均勢。丘吉爾的富爾頓演說是當時美國總統杜魯門精心安排的傑作。杜氏意在利用丘吉爾這位著名的“*鬥士”投石問路。丘吉爾在演說中不僅充分表達了英國的意願,同時也道出了美國想說而不便公開說的主張,適應了杜魯門政府的需要。經過輿論界的一番哄炒之後,美國當權集團儘管感到同蘇聯公開決裂的時機尚未成熟,民眾還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即使政界領導人也有意見分歧,但是,散佈蘇聯擴張和威脅的論調開始在美國輿論界佔據了上風。(未完待續)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我真不是魔神諸天新時代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宇宙級寵愛女配她天生好命劍仙三千萬都市國術女神
相關推薦
我可能是個好人肥妞二號完美變身記山寨太子妃漁夫的秘密終極至尊兵王女尊大佬的小嬌夫我是陰陽人(快穿)強制淪陷強制寵愛陰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