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超級音樂大師

第三百零二章開始(3)
上章 目錄 下章

超級音樂大師第三百零二章開始(3)

法蘭克帝國自查理曼大帝去世後陷於四分五裂。www.tsxsw.com從9世紀至10世紀間,法蘭西和德意志等地區戰禍不斷,人心不安,許多人產生了厭世思想。與此同時,修道院的經濟實力則日益雄厚,一些修道士已和世俗建主一樣腐化墮落,本尼狄克修道制度處於渙散松馳的狀態,於是,教會中開始興起了克呂尼派改革運動,使修道主義再度高漲。不過,克呂尼改革派不僅想改革修道制度,而且還試圖利用教會的經濟實力,左右分裂動盪的政治局勢。

910年“虔敬者”威廉在法國東部離馬肯不遠的克呂尼建造了一座隱修院,它規定只接受教皇保護,不受其他任何主教和世俗權力的管轄,它的土地不受一切侵犯。它要求修士遵守嚴格的禁慾主義的本尼狄克會規。克呂尼修院的建立在教會引起很大反響。在第一二任院長伯爾諾(910—927在任)和奧多(927—942在任)的熱心推動下,許多修道院都起而仿效,整頓改革,當時在羅馬的阿文亭山上也建立了一座代表克呂尼派思想的聖瑪利亞隱修院。到10世紀中葉,克呂尼派運動已由法國發展到義大利、德國、英國、西班牙等地。這些克呂尼派修道院均聽命於克呂尼修道院長的命令,凡屬克呂尼派修道院的院長也均由克呂尼修派道院院長任命,實際上形成了一個以克呂尼修道院為首的克呂尼修道院系統,成為一種宗.教勢力和政治勢力。

隨著克呂尼派勢力的日益增強,其改革目標已不僅僅侷限於修道制度的改革。在克呂尼修道院長奧蒂羅(994—1048)在任期間,為了扼制封建領主之間、修道院和封建領主之間以及修道院之間經常為經濟利益發生的武裝衝突,提出“上帝的休戰”口號。規定從星期三早上到星期一早上紀念教堂受難,期間一切暴力行為將受教會嚴厲懲罰,但並未得到真正的實現。同時,克呂尼運動還普遍地反對神職人員的腐化行為,堅決抵制當時教會中盛行的用金錢等卑鄙手段謀取教會神職的“西門主義”和破壞神職人員獨身生活。為娶妻納妾做辯護的“尼古拉主義”,積極整頓教規,嚴格戒條,強調神職人員必須過禁慾生活,反對教會世俗化,也反對封建主控制教會以及神職人員家族把持教權和教產。以防削弱教會的力量。克呂尼派試圖透過這些改革提高教會地位,增強同世俗統治者爭權奪利的實力。

克呂尼運動開始時,多數人並不反對君王委任神職人員,但到11世紀中葉,克呂尼派人士則把君王委任神職看做與平信徒委任神職一樣是買賣神職,認為君王篡奪了神職敘任權。試圖奪回敘任權,增強教皇權力。然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三世(1039—1056在位)期間,他對選立教皇的控制權正處頂峰。長期以來,教皇選立由諸侯們操縱,11世紀上半葉,曾出現過三個羅馬教皇並存的局面。1046年亨利三世率軍進入羅馬。一併廢掉三個教皇,但相繼任命的二個教皇均被毒死,最後任命一個克呂尼派神職人員登上教皇寶座,稱利奧九世(1049—1054在位),從此改革派掌握了教廷實權。利奧九世大力推行克呂尼改革,對教皇的直接顧問樞機主教團進行重大改組,撤掉了不同情改革的羅馬人,從其它西方國家委任了一批克呂尼派親信,其中有三個非常重要而有影響的人物,這就是霍姆伯特、白人休哥和希爾德布蘭。然而。利奧九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羅馬也並未得以真正實現,他死後,繼任的教皇繼續前任的主張。1056年亨利三世去世,年僅4歲的亨利四世繼位,改革派又乘機發動了教會擺脫皇權控制的運動。這就是中世紀著名的“主教敘任權之爭”,在這場爭奪戰中,希爾德布蘭是一位最有力的主導者和實幹家。

正當拜占庭帝國處於外患的同時,帝國內部也在經歷著一場由教廷保羅派農民發動的巨大風暴。隨著帝國戰事的連連失敗和領土的大片喪失,一方面,軍事費用急劇上升,國庫空虛,國家向廣大自由農民徵收各種名目的賦稅日益增多,致使廣大群眾無法忍受沉重的負擔。另一方面,軍事貴族、皇族和皇帝卻沉溺於享樂腐化,教會的財富經歷代皇帝賞賜及他人捐獻,並透過巧取豪奪和大量依附農民投獻也在不斷增加,僅土地一項,東派教會已佔有全國土地的三分之一,使教會中的神職人員和修道院中的上層人士的生活也十分腐化奢侈,而皇帝和一些大貴族因支付空虛,則覬覦著教會的財產。在這種社會背景下,8世紀初教廷保羅派奮起反對維護現存社會制度的正統教會,要求簡化宗.教儀式,摒棄奢侈,取消聖像崇拜,廢除教會的教階制度和修院制度,反映了被壓迫者改變世俗和宗.教不合理狀態的願望。這些主張迅速得到廣泛支持,小亞細亞的農民和城市平民紛脫離正統教會,要求廢除聖像崇拜。於是,持保羅派主張的廣大群眾趁穆斯林圍攻君士坦丁堡之際,掀起了大規模的聖像破壞運動。

4世紀時,由於大批異教徒皈依教廷,崇拜聖像,聖物和聖地的風氣開始流行。君士坦丁大帝就提倡聖物崇拜,以後在深受希臘文化影響的東方教會中,聖像崇拜之風日盛,甚至成為一種聚斂財富的手段。8世紀時,修道院遍佈帝國全境,擁有大量土地與財產,享有免稅,不服兵役等特權,直接影響了帝國的經濟收入,而這時期對外軍事連連,國庫更加空虛。在這種局勢下,強有力的皇帝利奧三世(717—740)試圖以查士丁尼的精神統治教會,控制教會的財富。以加強帝國的中央集權。因此,他利用、支援並強制推行了這場反對聖像崇拜的運動,軍事貴族也投入了這場破壞運動。726年利奧三世下令:廢除教堂和修院內的一切聖像及聖物,收歸國有,並塗去牆上的聖畫。遂引起宗.教叛亂。皇帝出動軍隊強制執行廢除聖像的詔令,鎮壓了反抗者。對此,教皇格列高利三世(731—741在位)於731年在羅馬召開會議,將一切反對聖像崇拜的人革除教籍,並停止交付拜占庭國庫的貢金。利奧三世則把全部西西里及義大利南部地區劃出教皇管轄區之外做為報復。君士坦丁五世(741—775在位)進一步實行聖像破壞政策,754年他主持召開了君士坦丁堡宗.教會議。宣佈聖像崇拜就是偶象崇拜,強制廢除聖像,使很多修院變為兵營,大批修士被迫還俗,大量教產收歸國有。還把主張供奉聖像的最有影響的人物大馬士革的約翰開除出教廷會,將聖像破壞運動推向高.潮。上述一系列措施有力地打擊了教會過份膨脹的勢力。加強了軍事貴族的政治經濟實力。

780年年幼的君士坦丁六世即位,皇太后艾琳(780—802執政)攝政,帝國的政策發生了變化,她反對聖像破壞運動,於787年在尼西亞召開了第7次主教公會議,羅馬教皇也派代表出席了會議。會議譴責了754年君士坦丁堡宗.教會議是褻瀆上帝的異端,下令恢復聖像。這次會議上神性不能離開物質世界。物質世界可能成為接近上帝的中介的思想取得了勝利。不過,會議並未恢復和發還一切被封閉的修院和教產,對於西西里島和義大利南部的歸屬問題也避而不談。同時由於艾琳不承認法蘭克帝國皇帝查理曼於800年的加冕,因此,教皇雖派使節出席了會議,但對決議持保留態度。802年艾琳被廢之後,聖像崇拜問題又幾度出現逆轉。在聖像崇拜之爭持續了100多年後,終以所謂“神像的完全勝利”而結束。在整個鬥爭過程中,羅馬教會始終站在聖像崇拜一邊。

在聖像崇拜之爭的過程中,有值得一提的一位人物和一段史實。這就是大馬士革的約翰(約700—753)和穆斯林佔領區教廷的“頌歌”創作活動。大馬士革的約翰一直是聖像崇拜的熱烈擁護者,他從教堂論的角度論證了聖像崇拜的合理性。認為教堂作為道成肉身的人是有形象的,如果承認教堂的人性與神性結合在一個位格中,那麼,敬拜教堂的影象與敬拜《福音書》是一樣的。《福音書》裡用文字描繪教堂的形象。而聖像不過是用繪畫來描繪教堂的形象。他因此被君士坦丁五世開除出教會。在佔領區,由於穆斯林實行宗.教寬容政策,因此在耶路撒冷的教會中,早禱儀式開始用“頌歌”代替經文讚美詩,大馬士革的約翰和音律家科斯馬斯就是最著名的頌歌作者。整個8世紀間在為穆斯林佔領的安提阿和小亞細亞地區,頌歌創作十分繁榮,第7次公會議後,君士坦丁堡也一度成為創作中心。

東西方教會由於地理、政治、尤其是文化傳統方面的種種差異,逐漸在歷史的沿革中形成了兩派,這兩派長期以來圍繞著教會的最高統治權不斷發生衝突,使雙方的裂痕一次次加深,終於導致1054年雙方徹底決裂。

從公元325年尼西亞主教公會議以後,東西兩派之間的爭執和仇恨雖然表現形式不同,但一直圍繞著一個中心問題,即“誰是教廷會的首腦?”451年查爾西頓公會議提出,君士坦丁堡主教與羅馬主教具有同等地位,對此,羅馬教會拒絕接受。長期以來,羅馬教會自認為聖徒彼得所創,以正統地位自居,並提出“彼得優越論”來論證羅馬主教是普世教會的當然領袖。482年因《赫諾肯提諭》公案而導致“阿卡西烏分裂”,東西方斷絕往來達36年之久。6世紀末羅馬教皇格列高利一世取得羅馬城的統治權,與世俗君主分庭抗禮,自尊為“上帝眾僕之僕”,位在眾主教之上。726年東羅馬帝國皇帝利奧三世發動聖像破壞運動,羅馬教皇堅決反對。並進而支援皇帝的敵人。為此,皇帝剝奪了羅馬教皇對義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島的管轄權,導致教皇與皇帝的決裂,轉而尋求法蘭克人的支援。9世紀西派教會偽造《伊西多爾教會集》,向東方教會提出種種要求。東西兩派在“和子”句糾紛案中互相譴責。互相攻擊,使矛盾更加尖銳。

圍繞著君士坦丁堡牧首問題,東西雙方又展開了一場激烈混戰。842年年幼的拜占庭皇帝米歇爾三世(842—867在位)即位,皇太后狄奧多拉攝政。為擺脫母親控制,長大後的皇帝於858年廢黜了其母任命的君士坦丁堡牧首伊格納提烏斯,任命平信徒佛提烏。為了使沒有神品的佛提烏的牧首地位合法化。米歇爾三世寫信邀請羅馬教皇尼古拉一世派特使來參加宗.教會議。861年教皇使節帶著教皇親筆信參加了會議。教皇在信中再次強調羅馬教皇在整個教廷會中的首腦地位,並以歸還西西里等教區作為同意佛提烏擔任君士坦丁堡牧首區牧首的合法性的條件。會後,教皇發現拜占庭帝國根本無意交還西西里等教區,便於863年召開羅馬宗.教會議進行報復,開除了佛提烏教籍,承認伊格納提烏斯為君士坦丁堡牧首區牧首。東西雙方互相玩弄權術。勾心鬥角,翻.雲覆.雨,使鬥爭越演越烈。

為爭奪摩拉維亞國和保加利亞國新教區的控制權,東西兩派進行了長期鬥爭,這一時期鬥爭也達到白熱化程度。摩拉維亞國君主為抵制德意志封建主和教會勢力的侵入,希望得到拜占庭帝國的支援,拜占庭帝國對此求之不得。自從失去了安提阿、亞歷山大里亞和耶路撒冷三大教區以後。拜占庭帝國試圖向西面巴爾幹半島發展自己的勢力。因此,863年便派遣修道士西里爾和美多迪烏兩兄弟前往傳教,他們以希臘字母為基礎,創造了斯拉夫字母,把傳教書籍也譯成斯拉夫文,對當時的傳教事業和當地的斯拉夫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為此,德意志封建主於870年策動政變,推翻了摩拉維亞親拜占庭君主,將拜占庭帝國的傳教士關進監獄並繼而驅逐出境,由德意志教會控制了摩拉維亞教會。這場爭奪勢力範圍的鬥爭以西派勝利告終。隨後雙方為爭奪保加利亞國又展開了激烈衝突。

拜占庭帝國利用“和親”和武力兩種手段,使保加利亞國承認拜占庭帝國的宗主權。當時的保加利亞國王波里斯也想利用教廷統一各部族,因此便下令全國皈依了教廷。但拜占庭帝國得寸進尺的要求,促使保加利亞國企圖擺脫其控制。一直窺探事態發展的羅馬教皇趁機開始了策反工作。866年波里斯國王為擺脫拜占庭帝國和東派教會的控制,決定承認羅馬教皇在教廷會中享有至高無上的首席地位。君士坦丁堡牧首佛提烏(810—8.95)大怒。立刻指責羅馬教會犯有6項異端罪行,如在《信經》中加入“和子”句,星期六齋戒、大齋期喝牛奶、吃奶油和乳酪、要求神職人員獨身,只准主教行使堅振禮等。867年拜占庭帝國皇帝米歇爾三世在佛提烏鼓動下,召開君士坦丁堡宗.教會議,開除羅馬教皇尼古拉一世(858—867在位)的教籍。868年佛提烏被新任皇帝巴塞爾一世撤去牧首職務,伊格納提烏斯(799—877)重任牧首。羅馬教皇約翰八世要挾他將保加利亞教會劃歸羅馬教會管轄,否則撤其牧首教職。伊格納提烏斯在皇帝支援下斷然拒絕,東西矛盾更加尖銳。870年教皇拒絕保加利亞國王波里斯提出的在保加利亞設定大主教座堂的要求,使波里斯絕斷與西派教會的往來,再次同拜占庭帝國恢復關係。877伊格納提烏斯去世,佛提烏再任君士坦丁堡教會牧首。教皇乘機再次提出對保加利亞教會的要求,遭到拜占庭皇帝和佛提烏的拒絕。因此羅馬教會於881年再次詛咒佛提烏。884年波里斯在君士坦丁堡教會中做修士的兒子西緬即位,把東派教會的組織制度在全國推廣。東西兩派幾經較量,終以東派勝利而告終。至此兩派的裂痕已無法彌合。

11世紀,羅馬教皇聯合諾曼人和日爾曼人,並引諾曼人進入義大利南部。企圖擠掉拜占庭帝國在這一地區的勢力。於是任命羅馬教會教士為義大利南部西西里島主教,並慫恿諾曼人禁止該地東派教區行使希臘禮儀。君士坦丁堡牧首區牧首米歇爾.色路拉裡烏斯(1043—1058在職)大怒,一方面也往那裡派遣主教與之對峙,下令拜占庭帝國境內所有行使拉丁禮儀的教會一律採用希臘禮儀;另一方面於1053年寫信給羅馬教皇利奧九世,譴責了羅馬教會的種種異端罪行。如在聖餐中食用無酵餅、吃動物的血等等。教皇寫信予以回擊,指責君士坦丁堡牧首區牧首濫用“普世牧首”稱號和在拜占庭帝國境內對待西派所屬教會的種種做法,再次強調羅馬教會及其主教高於一切教會及其主教。1054年教皇利奧九世派霍姆伯特和洛林的弗里德里希二位使節攜信前往君士坦丁堡,遭到米歇爾.色路拉裡烏斯拒絕。於是,使節把絕罰色路拉裡烏斯的“教皇通諭”放在索菲婭大教堂的聖壇上以示決裂。色路拉裡烏斯即刻召開宗.教會議予以反擊,宣佈羅馬教皇及其使節是瀆神的人。他們象野豬一樣從黑暗的西方來到聖城誣衊真理,並革除了利奧九世的教籍。至此,教廷東西兩派終於正式徹底分裂。

1054年東西兩派教會分裂不久,教皇利奧九世去世。1056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三世去世,年幼的亨利四世即位,其母艾格尼絲攝政。克呂尼派乘機開始了教會擺脫皇權控制的運動。在主教敘任權問題上教權與王權展開了一場較量。

1057年教皇斯蒂芬九世即位(1057—1058在位),支援樞機主教霍姆伯特撰文《反神職買賣三書》,宣稱平信徒授任的神職無效,實際是對皇帝有神職敘任權的否定。不料教皇突然去世,引起一場危機。羅馬教會的幕後主持者希爾德布蘭力挽狂瀾,在他的指揮和策劃下,召開克呂尼改革派樞機主教會議。選舉佛羅倫薩主教格哈德為教皇,稱尼古拉二世(1058—1061在位)。為擺脫德皇和羅馬貴族的控制,尼古拉二世依照希爾德布蘭的策略,與義大利南部的諾曼人結盟,取得義大利北部最強大的封建主的支援,遂與德皇展開正面交鋒。1059年尼古拉二世在羅馬召開會議,頒佈了由霍姆伯特起草的教皇選舉法,明令平信徒不準授任神職,規定教皇只能由樞機主教團選立,教皇人選不一定限於羅馬城的神職人員。如遇特殊情況,選舉地點也不一定限於羅馬。會議對皇帝和世俗政.權在教皇選舉中的作用隻字不提,實際上等於否定了他們的權力。教皇選舉法規雖歷經修改,但仍是至今還在沿用的一個最古老的成文法規。正當新法規定實施之際,教皇於1061年去世。改革派理論家和樞機主教霍姆伯特也去世。在希爾德布蘭主導下,亞歷山大二世(1061—1073在位)繼任教皇。他繼續擴大教皇權勢,強令買賣神職的大主教苦修補贖,干涉德皇亨利四世的婚姻,反對亨利四世任命米蘭大主教,並將亨利四世的幾位親信開除教籍。

1073年在舉行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殯葬時,改革派首領希爾德布蘭被人們象暴動一樣抬到“帶鎖鏈的聖彼得教堂”的教皇寶座上,擁立為教皇,稱格列高利七世(1073—1085在位)。他畢生致力於實現“教權高於皇權”的目標。任教皇前歷任羅馬教廷的要職,成為羅馬教會的幕後主持者,以縱橫捭的才能與謀略立下了汗馬功勞。任教皇后,正值亨利四世忙於鎮壓國內農民起義和大貴族叛亂,無暇他顧之際,因此,格列高利七世趁機逼迫他在紐綸堡的教皇使節面前向教皇亞歷山大二世悔罪,答應今後服從教皇。1075年格列高利七世召開羅馬宗.教會議,釋出《教皇敕令》,重申禁止平信徒授任神職,宣稱只有教皇具有任免主教,制定新法規。設立新教區的權力,只有羅馬主教堪稱普世主教,有權廢黜皇帝,羅馬教會永不犯錯誤,教皇永不受審判等等。1075年亨利四世解決了國內危機。於是迅速改變了對教皇的態度,對《教皇敕令》表示異議,再次委任米蘭大主教。他利用法國和德國數千名主教和神父反對關於買賣神職和神父結婚的禁令,於1076年1月24日在沃爾姆斯召開會議,猛烈斥責格列高利七世,否認他有教皇權力。樞機主教“白人休哥”帶頭控訴教皇的罪行。倫巴第全體主教也跟著反對他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格列高利七世對此予以反擊。1076年2月22日他召開宗.教會議,頒佈了中世紀最著名的教皇法令,宣佈革除亨利四世的教籍,取消他在德國和義大利的統治權,解除臣民對他的效忠誓言,這是前所未有的教皇權威的顯示。亨利四世寫了一封措詞尖刻的信作為回答。宣稱教皇是偽修士,應滾下教皇寶座,永受詛咒。但亨利四世沒有統一的德國做後盾,德意志的貴族和大多數修士都趁機起來反對他。1076年10月德國貴族在特里布林召開大會,宣佈如果亨利四世的教籍一年內不得恢復,就要廢黜其帝位,並決定1077年2月在奧格斯堡舉行會議與教皇共商德國的政治和宗.教問題。亨利四世陷於巨大的危險。面對強大的反對勢力,被迫屈辱地哀求格列高利七世幫他掙脫困境,撤銷絕罰令。教皇拒絕一切要求,堅持要在奧格斯堡會議上解決這些問題亨利四世走投無路,決定採取忍辱負重的方法得到教皇的敕免。為了能在教皇參加奧格斯堡會議之前見到他,1076年的隆冬季節,他穿過阿爾卑斯山,在教皇去往德國的必經之地義大利北部等候。格列高利七世因不明德皇的來意,慌忙躲進卡諾莎城避難。亨利四世在城堡外披氈赤足等候了三天,請求寬恕。終於1077年1月28日得到教皇敕免,隨後返回德意志。這件事史稱“卡諾莎事件”。

亨利四世透過苦肉計獲得教皇敕罪得以保住皇位,這對於教皇而言無異放虎歸山。亨利四世回國後,努力穩定政治局勢,重新聚集起支援他的王公貴族和主教力量。那些反對他的人對教皇的信任大大降低,驚恐地也都投到他的麾下,一些堅持廢黜他的貴族與主教則推選魯道爾夫公爵為皇帝。格列高利七世於1080年3月召開羅馬宗.教會議,再次廢掉亨利四世的教籍和帝位。然而,重振起來的亨利四世針鋒相對,於同年6月在布利克森召開宗.教會議,宣佈廢黜格列高利七世,推選其死對頭拉文納教區大主教威伯特為教皇,稱克雷門三世(1080—1100在位),形成羅馬城兩個教皇對峙的局面。10月魯道爾夫戰死,亨利四世的地位空前穩固。他決心除掉格列高利七世,1081年率軍進入義大利,圍困羅馬城達兩年之久。格列高利七世被迫向諾曼人求救,援軍未到,羅馬城已被攻破。教皇克雷門三世在聖彼得大教堂為亨利四世舉行了皇帝加冕禮。5月諾曼人軍隊進入羅馬,德軍北撤。

1099年帕斯卡爾二世(1099—1118在位)繼任教皇,為爭奪主教敘任權與亨利五世發生尖銳矛盾。1110年亨利五世進軍羅馬,迫使教皇讓步。1111年雙方達成協議,皇帝放棄主教敘任權,教皇放棄政治和經濟權益,然後,教皇為亨利五世加冕。這個協議遭到德國主教們的激烈反對,他們拒絕交出自己的政治經濟特權。教皇被迫撤毀協議,德皇大怒,下令囚禁教皇和樞機主教,強迫教皇為他加冕,並交出象徵授任神職權力的權杖和權戒。然而,教皇迫於克呂尼改革派的憤怒抗議和強大壓力,又於1112年3月召開羅馬宗.教會議,撤回協議。9月又在維也納宗.教會議上開除了亨利五世的教籍,再次重申平信徒無權授任神職。對此,亨利五世再次率軍進入羅馬,驅逐了教皇帕斯卡爾二世,另立卡裡克斯託斯二世(1119—1124在位)為教皇。

皇帝與教皇之間長期爭奪主教敘任權的鬥爭,逐漸使雙方認識到,再繼續下去不僅誰也無法取得絕對勝利,而且對各自的統治都會產生不利影響。同時十字軍東征的成果也使雙方無心再戰。而把視線移向了富庶的東方。一些教會領袖人士也先後撰文論證教會和國家都有敘任權,國家授與世俗權力,教會授與宗.教權力。這種原則在英國已經開始實行。因此,1122年亨利五世與教皇卡裡克斯託斯二世終於達成妥協,簽定了沃爾姆斯宗.教協定。根據協定。德意志的主教和修院院長由神職界按照法規選舉產生,選舉時皇帝可臨場監選,有爭議時,皇帝可同省都主教和其他主教協商解決。皇帝放棄主教敘任權,交出了權杖和權戒。教皇則承認皇帝的世俗敘任權。實際的結果是,在德國主教和修院院長的任命需由皇帝和教會雙方批准才有效。在其它地區皇帝的敘任權則大部分崩潰。‘

1198年教皇英諾森三世(1198—1216在位)即位,提出了“教皇是世界之父”這一歷任教皇所迫求的最高世俗目標,伴隨著十字軍東征,將教皇權勢推向了發展的頂峰。在教會內部,英諾森三世完全按照專.制皇帝集權觀念處理教會事務。他認為,主教的職責就是協助教皇管理教會。面對十字軍東徵中矛盾重重的西歐世俗君主無力對付教皇的局勢。他大權獨攬,隨意按照自己的意志任免和調動主教和修道院長。在與皇權之間的關係上,英諾森三世以公元800年利奧三世為查理曼舉行加冕禮為根據,堅持教皇有權決定皇帝和國王的人選。他宣稱、教皇是“使徒彼得的繼承人”的提法還不能表示教皇的真正地位,教皇應該是“真正的上帝的代理人”。

教皇權力直接來自上帝,一切世俗君王都應臣服於教皇,堅定宣揚“教皇權力至高無上”的觀念。抱著這種觀念。他慫恿十字軍攻佔君士坦丁堡,並在巴爾幹至小亞細亞建立起十字軍的王國。在處理西歐事務方面,當德皇亨利六世死後,貴族集團為爭奪皇位,使德國政局陷入混亂之際,英諾森三世趁機挑起內戰,從中謀利。當奧托四世1209年由教皇加冕登上皇位後,撕毀與教皇私下達成的“擴大教皇領地”的協議,並進軍義大利,教皇毫不猶豫地廢黜了奧托四世。於1212年另立腓特烈二世(1212—1250在位)為德意志皇帝,德國政局完全落入英諾森三世之手。趁此時機他進一步擴大教皇權勢,干預西歐各國內政,迫使法王腓力二世、萊昂國王阿爾聿斯九世,葡萄牙國王桑喬一世、波蘭國王拉季斯拉夫等先後臣服。當英王約翰拒絕教皇任命的斯蒂芬.蘭頓為坎特伯雷大主教時。英諾森三世宣佈廢黜英王,並以組織十字軍相脅。英王被迫屈服,自認教皇附庸,同意每年向教皇納貢。隨著英王的臣服,教皇的權勢達到頂峰。

英諾森三世還多次組織十字軍東征拜占庭,擊潰東正教會,鎮壓法國南部的異端阿爾比派,侵略波羅的海沿岸的斯拉夫人。兵鋒所至,教皇勢力隨之擴張,對各國人民徵收名目繁多的教會捐稅,並開始大量銷售贖罪卷,使大批財富不斷流入羅馬。此外,英諾森三世還積極支持託缽修會的建立和發展,宣傳“清貧福音”,試圖克服教會中滋生的腐朽傾向,瓦解異端運動,從精神上解除人們對教會的不滿情緒。為鞏固羅馬教會的權威地位,英諾森三世還修訂了教法規。

1216年英諾森三世去世,教皇洪諾留三世(1216—1227在位)即位。1220年腓特烈二世由教皇加冕稱帝,他全力建立中央集權,鎮壓義大利北部的封建主叛亂,削弱貴族和教會權利,引起義大利北部貴族和教皇的聯合反抗。隨後兩任教皇格列高利九世(1227—1241在位)和英諾森四世(1243—1254在位)與腓特烈二世之間進行了長期鬥爭。1243年教皇英諾森四世討伐腓特烈二世失敗,逃往法國,依靠法王重建教廷。1248年,腓特烈二世被義大利城市聯軍擊敗,二年後去世。從此,德意志霍亨斯陶芬王朝走向沒落,德國分裂為許多各自為政的封建諸侯領地。從11世紀中葉開始到13世紀上半葉為止,歷時200年的教俗之爭使教權對皇權取得了重大勝利,英諾森三世將之推向頂峰。然而,從13世紀中葉英諾森四世依靠法王重建教廷起,教皇便開始逐漸落入法王之手,教皇權勢也隨之開始一步步走向衰落。

進入11世紀以後,西歐人民普遍處境悲慘,絕大多數農民淪為農奴,各種賦稅徭役日益增多,封建剝削和壓迫日益深重,再加上連續的荒年,更使農奴的生活苦不堪言。他們強烈渴望擺脫困苦,解除重負。對於統治階級而言,當時西歐土地已被封建主瓜分完畢,為了滿足日益澎脹的生活**,封建主們除向農民加重負擔以外,都渴望著向外擴張,另闢財源。統治集團之間連綿的兼併戰爭,使一部分人日益強大,而另一部分人則逐漸衰落,衰落的封建主也企圖尋求出路。不僅如此,當時的西歐各國普遍實行長子繼承制,除長子外,其他兒子幾乎一無所有,這樣,在統治集團內部就形成了一個沒有財產,又渴望財產、土地和農奴的騎士階層。這些武裝騎士靠著刀劍發財致富,他們或為大封建主的武裝侍從,或打家劫舍,因此也企望能開闢一條生活出路。而隨著西歐城市的興起,貿易日漸發達,大量東方的貴重商品開始經由義大利運往西歐,這既大大刺激了封建貴族的物慾,又他們從東方找到了攫取土地和財富的希望。上述種種狀況都成為十字軍東征的社會世俗基礎或經濟物質原因。因此,在農奴渴望解脫苦難,封建貴族渴望獲得財富的社會背景下,當教會宣佈,參加十字軍東征的負債農民和城市貧民可免付欠債利息,出征超過一年可免交賦稅,農奴遠征可以獲得人身自由,號召人們向富裕的東方進發時,東征便成為一條擺脫困境的出路,得到了熱烈的響應。(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9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劍仙三千萬都市國術女神諸天新時代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真不是魔神宇宙級寵愛女配她天生好命我有一座天地當鋪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相關推薦
修仙從種紅薯開始深夜學園電影藝術大師從前有位藝術家長生不老混都市讓我們從音樂開始吧異界小吃店穿梭奇幻的科技大亨我變成了一隻劍齒虎學園都市之雙重間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