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大唐西域少年行

第一百一十章:碧波盡染英雄血(十七)
上章 目錄 下章

大唐西域少年行第一百一十章:碧波盡染英雄血(十七)

“稟告特勤,朱邪盡忠忽率大股兵馬逼近素葉水北岸,意欲渡河!”

接二連三的壞消息令猶豫不決的忽都魯痛下決心。

“撤!父汗當年告我,要壯士斷腕;妹妹也講過當斷則斷的道理。既然唐軍已至,多留無益。”

“諾!”蘇魯克松了一口氣,功虧一簣固然令人遺憾,可若將汗國復興的希望毀於一旦,那才是最蠢的選擇:“某去安撫將士,準備撤兵。”

“退之前,我們得用戰車、梢砲給唐軍點下馬威,免得被其小覷。”

“自當如此!”蘇魯克心領神會。

薰風拂寒甲,晨曦透暖光。

“有勞高副使襄助!”杜環與段秀實拱手施禮。

“共紓國難乃某輩之責。”高舍屯搖手道:“吾本就猶豫是否插手碎葉戰事,無奈兵微將寡,若非兩鎮兵馬趕來,突騎施人豈會輕易撤兵。”

“副使過謙了!”段秀實瞥了眼杜環:“突騎施人兵強馬壯,遠超某所料,若無河中兵馬,恐怕嚇不跑忽都魯。”

“吾家小郎君就是愛胡鬧。”杜環撫額苦笑,在其身後,碎葉城大雲寺的浮屠塔,在晨光中剪出一道美麗的側影:“朱邪盡忠和謀剌邏多也該到了,某等進城再敘。”

“吾奉命進京勤王平叛,不敢延誤行程。”高舍屯見碎葉戰局已定,拱手辭別,上馬之際,他忍不住回身低聲道:“某去長安,不知何時才能返回磧西,阿史那節帥志向遠大,還望諸君多多留意。”

“志向遠大……”杜環心中冷笑連連:“謀剌思翰一回弓月城,就驅逐素葉居商號,封鎖道路。然小郎君早在磧西諸城埋了數不清的眼線,豈不知葛邏祿小牙的兵馬潛伏南下,逼近素葉河谷;李定邦奉命造訪沙陀部,意欲借道;阿史那暘率軍潛入費爾干納盆地,埋伏在拔汗那國中。忽都魯,汝恐難以想到,若非小郎君顧念伊月小娘子,及時傳遞訊息,突騎施人將死無葬身之地……”

“差點忘了,杜長史、段兵馬使。”高舍屯去而復返:“某離開颯秣建時,聽來往大食的商人言,白衣大食國都大馬士革正遭黑衣大食圍攻,艾布·穆斯裡姆麾下的呼羅珊軍乃攻城主力。一旦白衣大食被滅,呼羅珊軍必將調頭東進,不可不防。”

“高副使憂國憂民,乃吾輩之楷模!”段秀實滿懷敬意施禮道。

“多謝高副使!”杜環也叉手拜道:“據素葉居傳來的訊息,因中原板蕩,回紇、吐蕃等部蠢蠢欲動,康居軍赴京之路未必太平,也望高副使珍重。”

“唉,好端端的,怎麼鬧成這般田地!”高舍屯嘆息不已,懊惱離去。

“走,會會謀剌邏多去!”杜環抬頭望向熟悉的碎葉城。

“杜長史莫急。”段秀實向南指了指,杜環回頭一看,只見晨曦之中,數名騎士手持河中軍牙兵旗,奔騰而來。

“來的好快……”杜環雖早有所料,但阿史那暘出現的還是比他想象的還要早一點。

露布星火馳,紛至天子墀。

“……兒臣聞:黃帝興涿鹿之師,堯舜有阪泉之役,雖道高於千古,猶不免於四徵……鋒刃所加,流血漂杵;弩矢所及,轍亂旗靡。史賊棄甲曳兵而走,我軍逐北者,二十裡。自午至申,經若干陣,所有殺獲,具件如前,人功何能!天功是

賴!兒臣璘頓首謹言。天寶十四載五月初三,江陵大都督府掌書記李白上。”

勤政務本殿中,端坐御座之上的李隆基聽到史思明兵敗如山倒,面露喜色:“江淮安則國用足,國用足則賊可定,永王之功,與天齊高!”

“陛下聖明!”殿內群臣紛紛跪拜祝賀。

“王正見身死,素葉軍近乎全軍覆沒,平盧叛軍攻佔青密二州,永王竟好意思露布告捷。”跪拜在地的李泌腹誹不已:“更糟的是,朔方軍在雲州城下遭遇偷襲,西退百餘里。叛軍高秀巖部騰出手來,隨時可能西進關中或南下雁門關。大好局面,毀於一旦,孰之過也!”

李泌一腔憤懣,但他明白,聖人不遺餘力宣揚永王之功,自然是為了壯朝廷之威名,定天下臣民之心。只是如此大張旗鼓,與當年恩寵盛王如出一轍……

“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李泌心中暗歎一聲,恨不得歸隱山林,可國是如蜩如螗,如沸如羹,豈能一走了之:“平叛之戰,步步驚心,也不知霨郎君何日才能返還長安……”

永王露布告捷同時,向聖人上了一道奏章,斥責素葉軍使王霨不遵軍令,肆意妄為,擅自追擊,致使素葉軍墜入叛軍圈套。為營救素葉軍,北庭軍損失慘重,都護王正見中箭身亡,若非江陵軍及時趕到,王霨也將陷入敵手。

李泌當然清楚永王信口雌黃,更知道高力士已將通濟渠之戰原原本本報於聖人。但聖人對永王奏章所言全盤接受,下詔痛斥王霨之罪,褫奪其河東軍兵馬使兼素葉軍使之職,念其年少無知,且為忠烈之後,留其從五品官階,命其將王正見靈柩安葬在太原後,回京思過。素葉軍倖存將士,悉數編入江陵軍,聽從永王調遣。

身在華州大營的太子對聖人責罰王霨的詔書毫無疑義,僅提議北庭副都護元載知留後事,統領在中原的北庭兵馬,繼續堅守南陽,得到聖人認可。

不過據李泌所知,通濟渠之戰結束後,北庭軍的王勇、蘇十三娘,素葉軍的李晟、南霽雲、雷萬春、劉驍、李達和倖存的素葉軍士卒皆消失得無影無蹤,王霨身邊只剩盧杞、柳蕭菲及數名義學學員。

盧杞雖有功名在身,卻毅然辭官。柳蕭菲、薛雅歌等學員按大唐律法,只是王霨的僕從,本就沒有官身,自然要跟隨王霨。永王收到麾下的,唯有監軍王珪一人,而王珪本就是以江陵大都督府判官之職兼素葉軍監軍,永王其實一兵一卒都沒撈到手。

而在永王告捷露布抵達長安之前,長安西郊的同羅蒲麗已率素葉鏢局的人手夤夜向西,西郊莊園內空蕩蕩的,彷彿從來沒人住過。真珠郡主阿伊騰格娜也隨之而去,面對宮中的責問,駐守西郊的沙陀部葉護骨咄支一問三不知……

“……突騎施部望風而逃,碎葉之圍遂解。葛邏祿上下感叩天恩,徵發控弦之士五萬,為陛下前驅,擒殺安賊。俯首懇請陛下賜素葉郡主為葛邏祿可敦,葛邏祿將世世代代為陛下鎮守西陲。臣阿史那暘、高舍屯、杜環、段秀實、謀剌邏多頓首謹言……”

“素葉郡主和親!?難怪露布寫的質樸無文,果然不是杜環的手筆。”突如其來的訊息令李泌內心波瀾起伏:“貴妃娘子自縊身亡,王正見戰死沙場,再無人能為小鴛鴦遮風避雨了……”

“五萬騎兵!”聖人按

著扶手站了起來:“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我大唐幅員萬里,忠貞之士恆河沙數,何愁叛賊不滅!”

“陛下聖明!”群臣再拜。

“傳旨,封素葉郡主阿史那霄雲為素葉公主,擇良日下嫁葛邏祿葉護謀剌邏多。”

“霨郎君,風雨如磐,你將如何應對呢?”李泌蹙眉長思,憂心忡忡。

大唐君臣全神貫注平叛戰事之時,兩千裡外的河湟谷地,一支黑壓壓的吐蕃軍隊正悄然向北行進。主將恩蘭·達扎路恭駐馬溪畔,極目遠眺,他彷彿看到,山巒疊嶂、雲霧繚繞的北方,一座險峻的城堡巍然屹立……

疏鍾平野闊,青柏夕霏凝。

五月初七黃昏時分,華州城外王忠嗣墓園內,儀衛森森、旌旗如雲。

太子李亨獨自一人立於墳前,雙目含淚:“忠嗣兄,某終於能來看你了。吾與汝一同長大,在某眼中,汝才是某之親兄長。當年吾得居東宮,汝領四鎮節度,何等融洽。”

李亨舉起酒杯,將醇酒緩緩倒於地上:“可惜,忠嗣兄,汝為何不能聽吾之勸,非要在石堡一事上觸怒聖人,致使官爵被削、身陷囹圄、橫死漢東。”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某推心置腹,為何屢屢有人忘恩負義?”李亨抬眼望向東南,他這幾日反覆翻閱王珪的密信,逐字逐句推敲,卻仍琢磨不清王正見之死,究竟是李璘的無心之失還是有意為之。

王正見雖是太原王氏長房嫡系,卻從來都不是東宮一黨的心腹,只是前些年權相李林甫逼迫太緊,東宮才俊凋零,李亨不得已將死馬當做活馬醫,對王正見頻頻拉攏,不惜讓建寧王屈尊迎娶王正見的庶女。

王正見對東宮還算恭敬,但在朝堂爭鬥中,卻並未始終與李亨同進退,甚至縱容兒子王霨屢次三番破壞東宮的謀劃。故李亨對王正見之死並不是特別在意,且他早已打算用更聽話的元載取而代之。

王正見死不足惜,李亨在意的是北庭軍、素葉軍的精兵強將。經過數年朝爭的驚濤駭浪,李亨深深明白,唯有掌握兵馬,才能爭奪大位。從太宗皇帝到當今天子,莫不遵循此道。

故而對於江淮戰事,李亨期望的是大勝叛軍、進逼東都;收復洛陽後,將王正見明升暗降,調入華州大營;攫升元載為都護,徹底掌控北庭雄兵。

而今睢陽之戰雖勝,卻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慘勝,王正見戰死、北庭軍元氣大傷、素葉軍片甲不回、平盧軍佔據青州密州,李亨身為天下兵馬元帥,威望因之受挫,收復東都的大計也不得不遷延。

而從王珪密信看,北庭軍、素葉軍的傷亡本是可以避免的……

“殿下,節哀。”李靜忠躡手躡腳走上前來:“睢陽一戰大勝叛軍,建寧王妃臨盆在即,良娣也有了身孕,東宮近日喜事連連,殿下切不可沉於哀傷。”

“喜氣盈門之日,愈哀故人之逝。”李亨淚如雨下:“忠嗣兄,汝早聽吾言,何至於陰陽永隔!兄長之子,吾必厚待之,即便頑劣,某亦包容一二。可若其一再再錯,兄長可別怪某無情……”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

長安建寧王府內,大汗淋漓的王緋手攥錦被,疼痛難忍。即將為人母的她還不知道,自己的父親已葬身通濟渠畔,自己的丈夫正面臨痛苦抉擇……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女配她天生好命諸天新時代宇宙級寵愛食物鏈頂端的猛獸都市國術女神劍仙三千萬特種兵之戰狼崛起我真不是魔神
相關推薦
領主大鬧歷史三千年洪荒之冥河一劍洪荒論道我紅雲不請自來原來我是絕世大佬騎士學院夢幻工業大亨我的警花老婆呂布:總有謀士想害我三國:認賊作父,我比呂布還猛三國:呂布小舅子,開局坑了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