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東周列國傳奇

第一百零五章 漁大夫
上章 目錄 下章

東周列國傳奇第一百零五章 漁大夫

伍子胥對闔閭說:“楚王(公子珍)逃亡在外,楚國各地的殘留勢力還在活動,這些人時刻想著復國。要徹底滅掉楚國,就得把楚王找出來治罪。”

闔閭也正在擔憂這事,於是他便命令伍子胥帶一支軍隊,專門去尋找楚昭王的下落。

伍子胥帶著兵馬四處轉悠了半個多月,連楚昭王的影子都沒有找到。不過,他卻發現囊瓦的去向。有人告訴他,囊瓦逃到了鄭國。伍子胥想,囊瓦在鄭國,弄不好楚昭王就跟他在一起。伍子胥曾經在鄭國待過,他知道鄭國早已疲弱不堪,就憑他手上這些兵馬,足夠打敗鄭國。於是他決定向鄭國進兵。

促使伍子胥去打鄭國的還有一個原因。當年,他曾經和太子建一起在鄭國避難,太子建上了晉國人的當,居然異想天開的準備做晉國人的內應,幫助晉國顛覆鄭國,結果被鄭國人給殺了。伍子胥由此開始了他的逃亡。伍子胥想起這件事情就氣。

有了這兩個理由,伍子胥覺得,不滅鄭國心裡就不舒服。剛好,他的兵馬又在靠近鄭國的位置上,他也懶得闔閭彙報來了,自己便率兵去了鄭國。

幾天後,伍子胥的兵馬闖過了虎牢關。吳國兵馬突然殺來的訊息讓鄭國朝野一片慌亂。鄭定公趕緊召集朝議,商量對策。

鄭定公說:“單單一個楚國,咱們就打不過。吳國居然把楚國給滅了,那不是比楚國還厲害?這可怎麼辦?”

鄭國的大臣們面面相覷,都不說話。實際上,所有人都發矇,不知道說什麼。

鄭定公見大家都不說話,繼續問:“我們跟吳國無冤無仇,他們為何要打咱們?”

一陣沉默後,有個大臣站出來分析了一番。他說:“主公,臣以為,伍子胥是為囊瓦而來。這囊瓦是楚國令尹,聲名狼藉。當初他來的時候,我就覺得此人會惹火,現在看來,果然不錯。伍子胥必然是為了這個人而來的。臣以為,只要把囊瓦獻給伍子胥,他就有可能會退兵。”

這話提醒了鄭定公,他說:“多半是為了這個人。這樣,先把囊瓦抓了。作為將來和伍子胥談判的一個籌碼。同時加緊備戰。實在不能求和,只好迎戰。吳國人已經過了虎牢關,現在派人去晉國求援已經來不急了。咱們得自己想辦法。”

大臣們一片附和,事情就這麼定了。散朝後,鄭定公派人把囊瓦抓了,關進了大牢。

囊瓦在牢裡待了兩天,他思前想後,覺得難逃此劫,唯有一死了之。囊瓦想:“伍子胥連楚平王的屍骨都不放過,一定不會放過他。與其活著受辱,不如自行了斷。”於是他就在牢裡自殺了。

鄭定公得知囊瓦自殺的訊息,十分惱火。這一下,他連談判的籌碼都沒有了。憤怒之下,鄭定公下令責罰獄卒。然後派使臣拉著囊瓦的屍體到吳國軍營,請求伍子胥退兵。

不料,伍子胥拒絕講和。伍子胥想,我既然打進了鄭國,乾脆就一口氣把它滅了。因此他打發走了鄭使,便下令,兵馬繼續向鄭國都城滎陽攻擊前進。

這下鄭定公和朝臣們慌亂了,派人求救,已經來不急了,伍子胥已經殺到了家門口。大臣們分成兩派,一派主和,一派主戰。雙方爭吵不休。主戰派提議,動員全國軍民與伍子胥決一死戰。

鄭定公猶豫不定,他下了一道模稜兩可的命令:“誰能叫伍子胥退兵,給予重賞。”

這道命令以告示的形式公佈出去,貼在滎陽城的四門之上。告示貼出去三天,無人來揭。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到了第四天,一個打漁的年輕人把告示揭了。士兵將他帶來見鄭定公。鄭定公見他身穿短衣,腳上一雙草鞋,手裡還拿著一把划船的擼,心想,此人是來玩笑的。但他轉念又想,現在已經到了走投無路的時候了,管他真假,只要他願意去說情,不妨試一試。於是他便問了起來。

“你是做什麼的?”

“江上打漁郎。”

“就你這樣,有何能耐叫吳國退兵?”

“君侯莫要小看人,各人有各人的招。”

“你需要多少兵馬、戰車?”

“君侯,小人不需要那些東西,就憑手中這把木槳,料定能叫伍子胥退兵。”

“呃,這可不是說著玩的。事關國家存亡,不是兒戲。”

“君侯不妨讓小人試試。萬一不成,也對國家無害。萬一把事情做成了,那就是我們鄭國之幸,百姓之福。”

“你既然這麼有把握,明日我派使臣帶你去吳國軍營。”

第二天一早,鄭國使臣便帶著打漁郎去了吳國軍營。通報後,一行人進了吳軍大寨。打漁郎剛入轅門,便唱了起來:

吳江邊,蘆葦蕩;

追兵急,怎過江?

渡船人,操木槳;

七星文,寶劍上,

說圖報,恩義長。

嗚呼,家翁已逝歲月往;

嘿呵,將軍今來是天意。

伍子胥聽到歌聲,心中驚詫,禁不住想起了當年之事。那是他和公子勝剛剛過了昭關的時候,他們一路疾行,來到一條大河邊上。此時後有薳將軍的追兵,前有大河阻擋。正在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時候,蘆葦蕩中搖出一條小船。船上老漁翁將他們渡過了河。臨到下船之際,伍子胥和公子勝跪在甲板上謝恩。

老漁翁笑道:“將軍不必客氣。你的畫像貼在昭關門上,我們都看到了。聽說你父兄被殺,身負大仇,我們都同情你。你和這位小公子趕緊走吧。”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伍子胥並不起身,而是一扭身拉過自己的包袱,從中抽出一個用黑布包裹著的長條形的東西。他將那東西橫放於自己面前,三下五除二的展開。原來是一柄青銅劍。

老漁翁一見那劍,禁不住心中吃驚,眉毛一跳。只見那劍鞘黑幽幽的,上面凋著紋飾、鑲嵌了寶石,即便夜色朦朧,寶石的微光依然清洗可見。伍子胥左手握住劍鞘,右手輕輕一抽,那劍身就現出了一截,真可謂寒氣逼人。老漁翁下意識的擺手問:“將軍,你這是要幹什麼?”

伍子胥嗆啷一聲把劍插入劍鞘,對老漁翁說:“我也不隱瞞身份了,我就是伍子胥。這把劍是楚王賜給家父的。其上鑲有寶石,劍鞘上四顆,劍柄上三顆,至少能值一百兩金子。我再沒有值錢的東西了,這把劍就送給老人家吧。”說著,他便雙手托起劍,遞給老漁翁。

老漁翁往後退了一下,說:“那告示上說,拿住你,獎糧食五萬石,還可以封為大夫。這個不比你這一百兩多嗎?”

伍子胥說:“老人家,我已身無分文,只剩下這把劍了。他日我若富貴,必當厚報。”

老漁翁呵呵一笑說:“將軍小看我了。我若貪圖酬報,你就渡不過這河了。我聽人說了,將軍乃忠良之後,所以敬你。我救你根本沒想到回報的事情。將軍,請收了劍,趕緊上路吧。不要耽擱了。”

伍子胥在那一刻百感交集,真不知說什麼好,他納頭再拜。公子勝也跟著跪下,向老漁翁連連磕頭謝恩。伍子胥拜了三拜,說道:“老人家,好歹留個姓名給我,讓我至少有個念想。”

老漁翁說:“江上打漁翁,留什麼姓名?不必啦。”

伍子胥想到這裡,暗自問道:“難道來的是當日那老漁翁的後人?”

果然,當打漁郎來到伍子胥的中軍帳中時,他所說的情況正是當初伍子胥和公子勝在江邊遇到老漁翁時的情景。伍子胥又想起了臨別前,他和老漁翁說的話:

“老人家,這江湖浩蕩,我將來在哪裡來找你?”

“我打漁為生,四處飄蕩。我也說不清楚我將來會在哪裡。”

“那不行。救命之恩,沒齒難忘。如果我活著,將來一定要回來報恩。請老人家務必給個記號,讓我能找到你。”

老漁翁說:“你若實在想找我,就記住這把木槳吧。這手柄上有一個記號,見到這個記號,就如同見到我。”

伍子胥用手摸了摸那個刀刻的記號,牢牢記在了心中。然後,他和公子勝向老漁翁磕了頭,匆匆上了路。

伍子胥想到這裡,便叫打漁郎把木槳拿過來。伍子胥拿過槳,往手柄上一模,心中不禁一顫——果然是當年老漁翁的木槳。他激動的問了起來:

“這木槳沒錯。老漁翁怎麼沒來?”

“家父已經去世了,我是他兒子。”

“哦,遺憾啊。怪我命不好呀。”

“將軍為何這麼說?”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我要報仇,仇人死了;我要報恩,恩人又死了。真是恩仇兩難報啊。這不是命嘛?”

“將軍,不是還有我嘛。”

“哦,對了,還有你。你說吧。要什麼,要錢,要官,還是其他什麼的,只要我能辦到,我都答應你。”

打漁郎說:“我只有一個要求,就是想叫將軍撤兵。當年,家翁渡將軍過河後,擔心被楚國人發現,就流浪到了鄭國,還是靠打漁為生。這些年來,我一直把鄭國當做家。將軍如果把鄭國滅了,我就算是亡國奴了。所以我請求將軍能撤兵。”

伍子胥問:“你就這個請求?”

打漁郎說:“就這個。沒別的。”

伍子胥撓了撓頭皮,遲疑一下,然後說:“好吧。當年你父親送我一份‘救命’之禮,我今日就還你一個‘救國’之禮吧。你救了鄭國,鄭伯一定會重賞你。你將來也就衣食無憂了。”

打漁郎趕緊跪下磕頭,口中連連稱謝。伍子胥送了些錢財給打漁郎,並派人將他送回鄭國。臨行前,伍子胥特意交代手下人,一定要告知鄭定公,他之所以撤兵,全是看在打漁郎的情面子上。

第二日,打漁郎在伍子胥的人護送下到了鄭國都城滎陽,當差的軍校把伍子胥決定撤兵的意思轉告給了鄭定公,又把事情的原委說了一遍。鄭定公先是大喜,接著陷入沉默。稍停片刻,他說:“我不是不信伍將軍,只是這事有點蹊蹺。我明日親自去吳國軍營,親自向伍將軍請降。請你回去轉告伍將軍。”

那軍校說:“伍將軍特意交代過,這個打漁郎是他的恩人,請鄭伯務必信守前言。”

塔讀@

鄭定公笑道:“這個自然。他救了鄭國。我自當重謝。這個意思也請你轉告給伍將軍。”

吳國軍校允諾而去。他一回到軍營便去彙報。彙報完,他帶著疑惑問:“將軍,我給鄭伯說了,你要退兵。他還要來投降。這是什麼意思?”

伍子胥笑道:“他是對我們不放心。畢竟,這個事情太巧了。他擔心其中有詐。”

軍校也笑了,說道:“鄭國肯定是被楚國、晉國打怕了。他根本不相信我們是仁義的。”

伍子胥說:“且看明日,我料定他會來。”

當夜無話,到了第二天,鄭定公帶著幾個大臣和打漁郎,在衛隊的保護下,向伍子胥的大營疾馳而來。到了營門口,鄭定公就下了馬車,然後帶著眾人步行而入。才到吳軍的中軍帳前,伍子胥便笑呵呵的迎了出來。他先向鄭定公施禮,說道:“鄭伯親自前來,可見交好之誠意。我伍員有言在先,說撤兵,就撤兵,決不食言。”

鄭定公也還禮說:“我來,就是想親眼見一見伍將軍,將軍可真是快意恩仇之人吶。我真心佩服。願意和吳國結盟。”這說,他又回頭對一個大臣說:“獻上。”

鄭國大臣捧著一個精緻的木匣,上前一步,恭恭敬敬的獻給伍子胥,並說:“伍將軍原道而來,鄭國貧弱,區區薄禮,不成敬意,請將軍不要嫌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伍子胥接過禮盒,轉手遞給手下。然後對鄭定公說:“鄭伯,我們締約吧。請!”

鄭定公立刻眉開眼笑,跟著伍子胥就進了中軍帳。其餘的鄭國大臣也緊隨其後,魚貫而入……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伍子胥撤兵後,鄭定公兌現了他對打漁郎的承諾。他本想給打漁郎封個什麼官,但打漁郎目不識丁,也不敢去做官。鄭定公便把遠離鄭國都城的江邊的一小塊山地封給了打漁郎。從此,打漁郎就做起了地主。鄭國人都很感激那位打漁郎,稱他為“漁大夫”。

這件事情後,民間有傳言,說伍子胥性情剛烈,恩怨分明,有恩必報,有仇必報,是條好漢。這個傳說在一定程度上衝澹了伍子胥對楚平王掘墓鞭屍的惡名。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宇宙級寵愛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劍仙三千萬女配她天生好命都市國術女神諸天新時代
相關推薦
大明:我,朱棣,開局揚言奪嫡!大象無形曾國藩神女傳之重返道界帝道異界行我的天道世界阿呆尋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