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東周列國傳奇

第一百零九章 穰苴掌兵
上章 目錄 下章

東周列國傳奇第一百零九章 穰苴掌兵

齊景公一下失去了三個勇士,心裡很鬱悶。晏平仲對他說:“我尋訪到一個人,比他們三個都厲害。此人姓田,名穰苴,是個能文能武的全才。他現在正隱居著。”

齊景公口氣埋怨的說:“那你為何不早點推薦給我?”

晏平仲說:“有才能的人出來做事,不僅要選擇君主,也選擇同僚。原先公孫捷那些人得勢,穰苴這樣的人就不會入朝。”

齊景公覺得晏平仲的話裡帶有偏袒的味道,心生疑慮。他表現冷澹,以不置可否的態度,既不說接納,也不說拒絕。

晏平仲見齊景公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便不敢再說下文了。事情就這麼擱置起來。事有湊巧,一個月後,邊關來報,晉國人派兵來侵擾邊境,已經攻佔了邊界上的兩座小城。同時燕國的軍隊也在南下,準備和晉國合兵一處,向齊國進攻。

齊景公對晏平仲說:“原先有公孫捷他們,這種事情可以交給他們去辦。現在他們都沒了。只有你去想辦法了。”

晏平仲說:“主公,請田穰苴出山吧。”

齊景公說:“事情交給你。只要能退敵兵,你想用誰就用誰。趕緊去辦。”

於是,晏平仲把田穰苴請到了臨淄,並推薦給齊景公。

齊景公見田穰苴高額長臉,目光炯炯,頜下長須飄然,且談吐之間,思路清晰,頗有見識,當即大喜——古人重相貌,就是在選官用人方面,相貌也能起到作用。田穰苴相貌堂堂,自然給了齊景公一個先入為主的好感。

不過,僅有相貌是不夠的,晏平仲把田穰苴推薦來,不是叫他做一名普通將軍,而是想讓他掌管齊國兵馬,這是一個關係到一國之存亡的職位,不可不慎重。

齊景公對田穰苴進行了一番拷問。他從用兵的問題開始問起,田穰苴對答如流,且說的頭頭是道。齊景公接著又問治國之策,田穰苴提出了他對於富國強兵的思路,他說:“要富國,先富民;要富民,先愛民。要給百姓更多的休養生息的機會。”

齊景公點頭稱讚。田穰苴又說道稱霸的事情——這是齊桓公之後齊國歷代君主最關心的事情。齊景公自然也很關心。

田穰苴說:“欲圖霸業,不可不戰。但不可多戰。若非必要,寧可不戰。然而戰,必傾全力,務求必勝。”

齊景公說:“這個當然了,誰不是這麼想的?”

田穰苴說:“一軍之強,在於四者:一曰將有能;二曰兵要練;三曰聽號令;四曰獎軍功。將有能,是所謂懂戰策;兵要練,是所謂能搏殺;聽號令,是所謂紀律嚴明,行止有度,擊鼓則人人奮勇,鳴金則勒馬止步。獎軍功,是所謂賞罰分明,有功者加官進爵,賞錢給地,獲罪者按律治罪,不分親疏。如此治軍,軍可戰,戰可勝。”

齊景公笑道:“穰苴果然知兵。看來,晏子的眼光不錯。”

他們越談越起勁,從上午一直談到太陽偏西。最後,齊景公認定田穰苴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將才,於是當即任命他為齊國大將,並命令他帶兵去迎擊晉國和燕國之來犯。

田穰苴執掌兵權後,連續幾日在軍營中整頓軍務,但卻遲遲不提出徵的事。齊景公派晏平仲把他叫來,問道:“田將軍準備多日,為何還不出兵?”

田穰苴說:“主公,實不相瞞。齊國軍隊紀律鬆懈,我又是個鄉野之人,一下子執掌了兵權,將士們未必心服。我怕一旦上了戰場約束不了軍隊。”

齊景公說:“軍情緊急,寡人不能等你慢慢訓練好了兵馬再去抵禦敵國。晉、燕之敵也不會等你。”

田穰苴說:“倉促迎敵,必有隱患。”

齊景公問:“那你說,咋辦?你還需要什麼?寡人儘量助你一臂之力。”

田穰苴說:“請主公派個能幹又信得過的人來做監軍,協同我一起號令軍隊。只有做到令行禁止,方可取勝。”

齊景公笑道:“這個容易。我把賈莊派去。”晏平仲在一旁想說話,齊景公抬手制止了他,繼續說:“沒人敢得罪賈莊,有他幫你治軍,號令一定能行。”

晏平仲在一旁看到齊景公委任了賈莊,只是微微搖頭。但是齊景公已經做了決定。他也就不好反對了。

賈莊這個人因為善於逢迎,深得齊景公信任。他也因此變得驕傲自大。除了晏平仲等幾個老資格的重臣以外,一般人,他都不放在眼裡。

賈莊應了差事,當日便到營中報了到。他與田穰苴約定,明日正午在軍營中集合,一起帶兵出征。

到了第二天,田穰苴早早等在軍營中。臨近正午時,賈莊卻沒有出現。田穰苴看看日頭,心中焦急。他在指揮臺上轉悠了一陣,忽然下令,叫人在校場中間豎起一根竹竿,以測量日影,同時派傳令兵去叫賈莊前來。

傳令兵趕到賈府時,只見賈莊正在席上大吃大喝。原來,賈莊的親朋好友聽說他要出征,便紛紛跑來送行,賈莊設宴招待大家,結果這一喝便忘了出征的事情。傳令兵傳了田穰苴的命令,賈莊端著酒說道:“就去,就去。你先回去告訴田將軍,我就來了。”

但是傳令兵一走,賈莊卻叫人倒酒,並舉起酒樽邀大家共飲。有人提醒賈莊,為何還不走?賈莊說:“一個鄉下人,不懂規矩。他一叫我就走,好像我是他的手下。那怎麼行?來來來,繼續喝。”

傳令兵回來報告說,監軍馬上就到。田穰苴下令叫兵馬列隊。將士們都以為監軍一到就開拔,所以都打起了精神,整齊列隊。但是等來等去,始終不見賈莊前來。這一下,將士們焦躁起來,有人交頭接耳,怪話不斷。田穰苴眉頭緊鎖,又派傳令兵飛馬去催。

傳令兵再次出現時,賈莊發火了,他覺得田穰苴這是故意給他難堪,於是把傳令兵轟了回去。然後繼續喝酒。他一直喝到日影西斜的時候才醉醺醺的坐著馬車往軍營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此時,田穰苴已命令兵馬原地休息,士卒們三五成群的坐在地上等候。一見賈莊的馬車馳入軍營,士兵們紛紛站起來。有人小聲議論道:“看這回他怎麼收場?”有人說:“肯定沒事,新統帥不敢拿他怎麼樣。”

田穰苴走上指揮台,重新下令軍隊集合。賈莊下了馬車,晃晃蕩蕩的走上臺來,見田穰苴滿面怒氣,先上前作揖,笑道:“今天要出征,幾個親戚朋友前來送行,喝了點,晚來了一步。”

田穰苴說:“身為將領,一旦奉命出征,就應該撇開家;一旦上了戰場,就該不顧性命。如今敵軍都打到家門口了,主公急的寢食不安,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我們。我們怎能懈怠?哪有閒工夫喝酒?”

塔讀@

賈莊陪著笑臉說:“日子沒耽擱,不過是晚了點,將軍不必小題大做。”

穰苴說:“我兩次派人去催促你,而你卻毫不在乎,分明是誠心違抗軍法。假如人人都像你這樣,軍隊怎麼約束?臨陣衝殺,安能不敗?別以為主公抬舉你,你就可以凌駕於軍法之上。”

賈莊臉一沉,說道:“田將軍初掌兵權,將來你我少不了還要同朝為官,相互通融是免不了的事。將軍就不要太較真了吧?”

穰苴大怒,轉頭叫道:“軍法官何在?”

軍法官應聲跑來。穰苴問:“論軍法,將士不按規定時間到軍營報到的,該怎麼辦?”

軍法官大聲答道:“稟將軍,斬!”

穰苴一指賈莊,喝叱說:“綁了。斬!”

穰苴的衛隊中竄出幾個人,不由分說就把賈莊綁了出去。賈莊的一個手下趁著混亂跑了出來。他一出軍營,便向營寨外的齊國軍士借了一匹馬,飛也似的向宮中奔去,把訊息報告給了齊景公。

齊景公聽說田穰苴要斬賈莊,來不急細問,當即派了一個叫做梁邱據的親信,拿著節杖去救賈莊。

梁邱據出了宮,一路打馬飛奔。到了軍營門口也不停頓,直接就衝進了大門。守門的軍士見梁邱據的馬車上豎著國君的節杖,知道是宮中的信使,不敢攔他。梁邱據就這麼橫衝直闖的到了校場的點將臺下。

穰苴早就看的一清二楚,他等梁邱據手持節杖、氣喘噓噓的跑上臺來,不待其開口,便厲聲叫道:“軍法官,在營中馳騁,該當何罪?”

軍法官高聲回道:“稟將軍,斬!”

梁邱據聽到一個斬字,大叫起來:“我奉主公之命而來。有節杖為證。事情緊急,故而馳騁。請將軍寬恕我。”

穰苴問:“主公差你來,什麼事?”

梁邱據說:“主公叫我傳話,將軍可治賈莊違令之罪,但罪不至死。”

穰苴冷笑說:“主公把軍隊交給我,我要為國家負責。軍隊有軍法,任何人不得凌駕於軍法之上。莫說賈監軍,就是你,我照樣要治你的罪。”

梁邱據臉色大變,哭喪著臉求饒說:“主公令急,我才衝撞了軍法。我不是故意而為啊,請將軍饒恕。饒恕。”

穰苴說:“既然這樣,我可以給你通融一下。”說完,他便叫士兵們把梁邱據的馬車拆了,把拉車的馬斬了。梁邱據在一邊看得心驚肉跳,不敢多言。

不多時,執法的軍校來報,賈莊已經斬了。梁邱據只好向穰苴道了別,扛著節杖,步行回去覆命。

穰苴當著全軍將士的面斬了賈莊,拆了梁邱據的馬車,並斬了他的馬,眾將士為之震驚。大家見他天不怕地不怕,執法嚴峻,鐵面無私,沒人敢違抗命令。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穰苴下令,兵馬開動。只見營中令旗揮動,齊國大軍就浩浩蕩蕩的出征了。

晉國這次騷擾齊國邊境,其實是一次試探性的軍事行動。他們聽說齊國損失了三個勇士,想試探一下齊國的虛實。而燕國純粹是跟著來湊熱鬧的。因此,當田穰苴的大軍迅勐而來的時候,晉、燕兩國趕忙撤了兵。這兩國的將軍們也都知道,像齊國這樣一個數一數二的大國是惹不起的。田穰苴才不管敵軍退不退呢,他是初次掌兵,第一次出征,自然立功心切。於是他趁著敵軍退卻,勐追勐打,晉、燕兩國兵馬抵擋不住,一路上丟盔棄甲,望風而逃。田穰苴繳獲了不少旗幟和戰車,還抓了一批俘虜。首戰告捷。

晉、燕兵敗後,兩國的君主的頭腦也冷卻下來,他們算是真正領教了齊國的不好惹。於是都派出使臣來向齊國道歉。齊景公大為高興,正式拜田穰苴為大司馬,掌管齊國兵馬。此後人皆稱之為司馬穰苴。

此後,齊國文有晏平仲,武有司馬穰苴,兩人配合默契,把齊國的軍政大事管理得很好。齊國出現了穩定發展的局面。尤其是軍隊的組織紀律和戰鬥力等方面大有提升。

中原諸侯驚歎於齊國的變化,又紛紛向齊國靠攏。齊國的威風又起來了。從這兒以後,晉國的勢力就不如齊國了。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宇宙級寵愛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劍仙三千萬女配她天生好命都市國術女神諸天新時代
相關推薦
大明:我,朱棣,開局揚言奪嫡!大象無形曾國藩神女傳之重返道界帝道異界行我的天道世界阿呆尋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