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弘治大帝

第二百二十一章 返京之路過朝鮮
上章 目錄 下章

弘治大帝第二百二十一章 返京之路過朝鮮

汪直帶著龐大艦隊滿載而歸,在經過耽羅島時,經人介紹,才知道此島原來在太祖之時,竟屬於大明,如今如今卻是朝鮮在此設郡置縣。

這讓汪直聽到這個訊息,怎麼都不痛快。

小小朝鮮, 也不是那麼恭順嘛,若是真的恭順,為什麼要霸佔此島,據汪直瞭解的訊息,此島是絕佳的養馬之地,蒙古時期就在此養馬。

如今大明正打算同蒙古作戰,馬匹是必不可少的, 馬場那是有多少需要多少。這個朝鮮要是真的孝順就應該多貢獻馬匹。

而不是僅僅在言語恭敬幾句。

說起來汪直此人,這些年跟在皇帝朱佑樘身邊,思想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本汪直就是一個喜歡軍事之人,但是跟在朱佑樘身邊這麼多年,已經被朱佑樘洗腦,思想發生了質的變化。

如今的汪直,身上很有些大漢主義,就是認為大明乃天下之主,周圍的番邦小國,不能嘴上恭順幾句,需要言行一致,從心裡恭順大明。

就比如朝鮮,在大明那些儒士眼裡,朝鮮是藩屬國中的恭順典範,學習儒學,各種制度學習大明,朝貢不斷。

但是這些,在汪直看來, 都只是表面文章, 朝貢不斷,卻是每次給大明送些不值錢的東西,結果大明卻要回禮不少財物,簡直是賠本賺吆喝。

最關鍵的是朝鮮還侵佔了大明不少土地,之前在東北就是如此,要不是皇帝朱佑樘御駕親征女真部落,然後將朝鮮那些侵佔東北邊境之民趕了出去,大明還不知道被朝鮮侵佔了多少土地。

結果朝中那些大臣對此視而不見,認為東北荒蠻之地,被朝鮮一些無法存活之民在那討生活,也情有可原,反正那些都是荒蠻之地。

對於這些,汪直是不敢苟同,汪直特別喜歡皇帝朱佑樘說的一句話,叫做“大明雖大,但是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

每次想到皇帝朱佑樘說的這句話,汪直就有種熱淚盈眶之感。

所以對於朝鮮這種番邦之國,汪直是很有一種內心不痛快之感的, 所以這次返回大明的路線, 汪直改了一下,之前來的的時候走的是大小琉球群島,現在汪直打算經過耽羅島,在到朝鮮的都城漢城走一遭。

當汪直的龐大艦隊抵達漢城的時候,整個漢城都震顫了起來,一開始朝鮮以為是日本打過來了,不少不知情的小民嚇得跑出漢城。

整個漢城陷入一片慌亂之中,朝鮮國王李娎更是焦頭爛額,在朝鮮人的印象中,朝鮮唯一的敵人只有日本。如果有人說大明要來侵略朝鮮,這簡直是笑話,因為朝鮮自明太祖之時便被大明列為不徵之國,而且這些年大明也是如此做的。

再則這些年朝鮮一直事大與大明,而且向來恭順,從未有過任何違逆。所以此次這麼大的艦隊抵達朝鮮,只能是日本。

更讓朝鮮驚恐的是日本什麼時候有這麼龐大的艦隊,朝鮮竟然一點訊息都沒有,因為在朝鮮的印象中,如此龐大的艦隊只有大明擁有,而且也只有在明太宗在位之時,大明才有如此龐大的艦隊,之後,大明再也沒有像樣的艦隊。

就在朝鮮國王李娎等人一籌莫展之際,汪直艦隊已經安排使者前往漢城交涉了。

畢竟朝鮮不同於日本,在日本,汪直可以不管不顧一頓炮火,先打了再說,在朝鮮,他實在找不到理由朝漢城開炮。

因為這些年朝鮮從未違逆大明,大明讓他們派兵相助,前往剿滅女真部族,朝鮮也沒有二話,便派兵相助。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雖然汪直對於耽羅島被朝鮮霸佔,但是那個是太祖之時,答應朝鮮,送與朝鮮的,太祖的意志,汪直也沒有辦法糾正。

所以雖然汪直對於朝鮮心裡非常不爽,但是表面文章也要做一做,否則回大明之後,那幫文官估計要把他噴死,到時候皇帝朱佑樘都不一定保得住他,畢竟在法理上,汪直不佔理。

所以到了朝鮮,汪直也只能使用懷柔政策,動用軟刀子,再露一露武力。

當汪直派遣的使者到達漢城內之後,朝鮮人才知道這支龐大的艦隊竟然是大明的艦隊,這讓朝鮮大吃一驚,朝鮮對大明可一點都不陌生啊,他們也知道大明新皇登基,很有一番振作之舉,但是沒有聽說大明要重建水師艦隊啊。

但是不管怎麼說,既然是大明的艦隊,應該不是來對付朝鮮的,因為朝鮮人實在找不到大明要攻打朝鮮的理由,要知道,去年朝鮮還有派兵配合大明新皇攻打女真部族呢。

“上使,不知使者駕臨我們朝鮮,實在是有失遠迎,還望上使恕罪。”朝鮮王李娎安排的迎接使,上來姿態放得極低。

不低不行啊,這大明竟然派如此龐大的艦隊跑到朝鮮都城門口,這是多少年未曾有過的事情。

朝鮮國王李娎不免在內心反省自己,難道是大明發現了自己最近不在有對大明事大之心?難道國中出了叛徒,將自己平時隨口之言傳到了大明?李娎越想越可能,就朝中東班那幫人的尿性,向來崇拜大明的儒學興旺,向大明告密簡直是理所當然之事。

朝鮮國王李娎越想越心驚,越想越害怕。

汪直安排的使者名為汪和,也是一名太監,不過出自朝鮮,精通朝鮮語,只見汪和,冷冷道:“我們家督主,剛剛從日本而來,打算經由你們朝鮮回到京師,路過此地,剛好順便來見一見你們朝鮮國王。”

王座上的李娎聽到使者竟然說的是朝鮮語,原本以為會好溝通一些,但是沒想到的是此人,神情冷淡,這李娎提著的心更是上提了一格。

“上使,不知道此次出使日本的我大明哪位督主?”朝鮮安排的禮部接待金中旭小心詢問道。

“我們督主乃皇帝身邊近臣,西廠廠公。”汪和傲然道。

“原來是西廠廠公親至,據瞭解廠公乃當今陛下之潛邸舊臣,是陛下的左膀右臂。”金中旭恭維道。

“那是自然,我們家督主乃當今陛下手下第一近臣,此次艦隊總帥也是我們家督主,這可是艦隊第一次遠行,說起來你們朝鮮還要感謝我們督主。”汪和傲然道。

“哦,不知上使此話怎講,等見到督主,我們也好感謝一二。”金中旭接著說道。

“你們是應該好好感謝我們督主,你們朝鮮之前不是一直和日本不對付嗎,經常害怕日本侵襲你們的海疆,從今往後,你們都不用擔心此事會發生了。”汪和得意道。

“哦,真的嗎,不知道廠公是如何解決的,日本人向來桀驁不馴,不服王化,不可能僅憑幾句話便聽從廠公之言吧?”金中旭問道。

“呵呵,對付日本這種不聽話的番邦之國,我們督主說了,唯有大炮讓他們服從。”汪和殺氣騰騰地說道。

聽了汪和那殺氣騰騰之語,整個朝鮮王庭一片寂靜,大明這種行事風格大大出乎了他們的意料,在朝鮮人的印象之中,大明向來是以理服人的。

“你們不知道吧,從今往後,日本世代將為大明之藩屬國,不可違逆,這可是在他們的京都白紙黑字簽署的協定,今後大明在日本駐軍五千,日本每年向大明朝貢白銀十萬兩。”汪和繼續得意地炫耀道。

這又是一個重磅炸彈,大明竟然在日本駐軍,這完全不是之前的朝貢體系啊,之前大明從未曾有過在藩屬國駐軍之舉措。

“不知廠公駕臨我們朝鮮所謂何事?我們也好提前做好準備。”金鐘旭小心的問道。

“也沒有什麼大事,就是我們督主路過你們朝鮮,剛好,這支艦隊乃我們陛下新建之艦隊,我們督主就是想讓你們國王見識一番。”汪和笑道。

“這……我們王最近身體有恙,實在不宜遠足,不如由小臣替我們王走一趟吧。”金鐘旭解釋道。

“哼,怎麼你能替代你們國王,還是說你想當朝鮮王,我們總督說了需要你們國王親自觀摩。”汪和不客氣地說道。

王座上的李娎頓時心墜谷底,這大明擺明了是要誇耀武功啊,而且如此肆無忌憚,簡直蠻夷之舉啊,想到這,李娎就覺得特別委屈,朝鮮一向對大明恭順,大明怎可如此對待朝鮮?

“怎麼,是需要我們督主親率大軍,帶上百門大炮來到你們漢城來見你們王嗎?”汪和說完抬頭斜視了一眼王座上的汪和。

既然汪和的話說到這個份上,李娎還有他手底下的東西二班文武大臣都知道,此次已經毫無迴旋之餘地,一時彼此相互對視著,頗有點不知所措。

“上使,既然是面見廠公,總需要我們朝鮮上下準備一二,否則失了禮數,其他番邦之國會取笑之,我們朝鮮乃番邦小國,別人也許不會說什麼,就恐怕會說大明如今不注重禮也,還望上使理解一二。”朝鮮國王李娎開口道。

汪和聽了李娎的話,頓時陷入了沉默,這種關於禮節的問題,其實他也不是很懂,他也怕失禮,到時候鬧笑話。

畢竟當今天下禮法大於天。

於是汪和開口道:“既然如此,也好,我給你們兩天時間,到時候我希望上下能夠親自海邊面見我們督主。”

“前車之鑑,你們一定要引以為戒,日本就是因為長久不去向我們大明朝貢,惹惱我們陛下,結果我們督主對著他們京都一頓炮火,如今日本的京都已經成為了一片火海。而且日本已經割讓出雲國給我們大明,如今日本的出雲國成為大明在日本的貿易之城,你們好自為之吧。”汪和說完,便回到了海邊艦隊駐地。

……

“諸君,你們認為此事該如何?”朝鮮國王李娎開口詢問左右。

“王上,這絕對不是大明陛下之所為,如此蠻夷之舉,定然是那個西廠廠公汪直所為,汪直,何許人也,乃一介閹人,不知禮數,好武事。”禮部官員金鐘旭率先開口道。

看來朝鮮對於大明的情況也是非常瞭解的,知道西廠廠公是汪直,而且對於汪直這個人也特別瞭解。

“金鐘旭,你是何居心,如今大明已經兵臨城下,到了此時,你還替大明說話,你乃我們朝鮮之叛徒,國賊。”西班出列一位武將開口指責道。

此人名叫崔成武,是后妃黨,平日裡對朝鮮國王的小心思一清二楚,他知道如今的朝鮮國王對大明似乎不太恭順,想要拜託大明對朝鮮的束縛,於是此人便跟隨朝鮮國王的意志行事。

“崔成武,你才是奸邪小人,竟然誤導王上,汪直此人向來喜怒無常,在大明,也是出了名的桀驁不馴,文臣中多有對他不服者,但是這些年來他一直主持西廠,屹立不倒,何也,就是因為大明皇帝陛下信重與他,此次我們若是違逆與他,定然招致他的不喜,若是引起他發怒,我們的都城將也如日本的京都一般,成為一片火海。”金中旭反駁道。

“哼,一片火海,這誰信,大明之人向來喜歡說大話,大明的火炮,我也曾見識過,我可不曾見過,大明的火炮有如此威力,再說了我們京師也有數萬大軍,隨後只要王上頒發勤王令,十萬大軍朝夕而至,區區兩萬人,簡直不值一提。”崔成武不屑道。

聽到崔成武的話,金中旭越發著急起來,他也知道崔成武乃后妃黨,向來善於揣度上意,他的話多少有王上的意思,若是王上執意要與大明開戰,這簡直是取死之道,朝鮮如何能抵擋大明的攻擊,簡直是以卵擊石。

“陛下,前往不要聽從崔成武這武夫的一派胡言,如今大明兩萬大軍已至都城腳下,我們勤王之師,能?不能及時趕到,為未可知,即便勤王之師趕到,抵擋住了此次攻擊,但是今後能抵擋住大明的十萬眾,二十萬眾?大明可是泱泱大國,擁有軍隊上百萬,我們朝鮮為什麼要與之為敵,實乃不智。”金中旭規勸道。

被金中旭這麼一勸說,朝堂之上大本分的官員都有些意動,是啊,大明如此強大,朝鮮為什麼要與之為敵,安心做他的番邦小國不好嗎?

“簡直天真,這是你不想與之為敵,就可以不與之為敵的嗎?如今是大明兵臨城下,並且威脅我王,正所謂,主辱臣死,如今我王遭受如此奇恥大辱,你們竟然無動於衷,你們還是朝鮮人嗎,你們還是我王之臣子否?”崔成武勃然大怒道。

“不是說汪直此人,桀驁不馴,而又喜怒無常,也許此次乃他個人之舉,我們是否可以派使者前往大明京城,控訴此事,大明向來注重禮節,如此野蠻之舉,大明絕對不會做,相信大明皇帝也不允許此事發生。”其中一人突然插話道。

“對啊,如此行徑,絕非大明皇帝本意,一定是汪直這個不知禮的閹人所為,我們完全可以去大明京師控訴此人的蠻橫無理。”接著又有人附和道。

“就怕遠水救不了近火,派使者前往大明京師,這一來一回至少需要一個多月,就怕到那時汪直已經架起大炮對我們京師一頓轟炸,那是京師已成一片火海。”金中旭出言反駁道。

“金中旭,你還說你不是叛徒,你就巴不得我王前往汪直帳下受死?”崔成武憤怒道。

“我看是你在惡意挑撥我們朝鮮和大明的敵對之意,汪直雖然要我王親自去見他,也許只是他的虛榮心作祟,希望我王向他低頭,僅此而已,我相信汪直再桀驁不馴,也不敢貿然對付我王,我王乃大明親自冊封的朝鮮國王,類比大明親王,堂堂大明親王,他敢殺之?”金中旭對於崔成武可一點都不怵。

因為金中旭此人出自金家,乃朝鮮千年大家,別說崔成武一介靠裙帶關係上位的武夫,就是當今的王上李娎,如果金中旭不涉造反大罪,都不能拿他如何。

“金中旭,你輕飄飄的地說一句,相信汪直不會如何,你如何得知?難道你是汪直的心腹?即便汪直不殺我王,若是折入我王,到那時又乃他何?”崔成武繼續反駁道。

“主辱臣死,此次王上要是去面見汪直,本人定當陪伴左右,而且本人保證不讓王上受到半點侮辱,吾雖乃一介儒生,但是區區在下,為了王上,也可以做到,匹夫一怒血濺五步,讓汪直知道儒生不可辱,朝鮮國王不可辱。”金中旭鏗鏘地說道。

聽到金中旭那視死如歸的聲音,整個朝中大臣不得不佩服他的氣節。

接著金中旭跪地向朝鮮國王乞求道:“王上,朝鮮乃小國,萬不可與大明為敵,此乃取禍滅亡之道,懇請我王,慎之,戒之。”

聽了金中旭這像臨別死諫之語,王李娎知道自己必須開口,,否則他將成為史上有名昏君,而金中旭則會成為朝鮮歷史上有名的諍臣。

於是李娎開口道:“金卿所言極是,去見一見汪直也好,本王也不相信汪直真敢殺吾。”

最終在李娎一拳定音的話語中結束了這場朝會,於是朝鮮國王決定向汪直低頭,親自去面見汪直。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宇宙級寵愛女配她天生好命都市國術女神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劍仙三千萬特種兵之戰狼崛起諸天新時代
相關推薦
龍族:從血源歸來的路明非穿成反派後孃,我棍棒出孝子末日之災變時代大災變西遊:開局一棍子敲死唐僧召喚王者系統極品穿梭王者系統帶個王者系統闖異界我有億萬家財文娛,我真的只會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