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弘治大帝

第二百二十四章 蒙古攻略(二)
上章 目錄 下章

弘治大帝第二百二十四章 蒙古攻略(二)

“汪大伴,此去日本,可有半年未見啊,朕甚是想念啊。”汪直進來之後,朱佑樘連忙上前拍著汪直的肩膀欣喜道。

這讓汪直進宮後,一直有些忐忑的心稍安,在這方面汪直可是受過不少的苦。

當年汪直受命朱佑樘, 去成化皇帝身邊聽命,一開始也是頗受成化皇帝信重的,只因汪直喜好武事,長期在外監軍,導致汪直和成化皇帝的關係越來越疏遠,最終被成化皇帝一擼到底,將其發配到鳳陽守皇陵。

若不是因為朱佑樘登基,汪直估計這一輩子就要和朱家的祖墳為伴了。

這一經歷讓汪直一直有種憂慮感, 畢竟人的感情是會慢慢變澹的, 宮中又不缺太監,若是因為長期不在宮內,導致皇帝與自己疏遠,作為一名太監,爭得再多的功勞也是枉然。

哪怕就是他的前輩,一直是汪直追趕的偶像叄寶太監鄭和,也是如此,當年太宗當朝之時,叄寶太監鄭和何等地位高權重,太宗時,鄭和領艦隊六下西洋。

但是等太宗逝世,仁宗即位,鄭和就被發配到了南京當鎮守太監,作為一位太監, 若是不能待在皇帝身邊, 就相當於被發配。

汪直此人,非常人,比一般的太監都不同,其他的太監都如深宮內妃嬪一般,希望長期待在皇帝身邊,得到皇帝的親近,汪直卻不是這樣,汪直希望得到皇帝的信重,而這份信重他希望是因為是自身的才華,才被皇帝看中,而非其他。

再加上汪直自身偏愛武事,所以他不太喜歡天天待在皇帝身邊,想要能外派,帶兵打仗,可以說汪直也算是太監中的異類。

作為一名太監,若是長期不在皇帝身邊,就會有被皇帝疏遠的風險,太監不是那些文官,太監的一切權力全部源自皇帝的信重,若是得不到皇帝的信重, 手中的權力就如手中沙,怎麼都握不住。

所以汪直一直出於矛盾之中,既喜歡得皇帝的信重在外領兵, 又喜歡可以不用在皇帝身邊固寵。

已經外出半年的汪直很是有些擔心,皇帝朱佑樘不再親近自己,雖然汪直從小看著皇帝朱佑樘長大的,也算是對皇帝朱佑樘知根知底。

但是不是有一句嗎?聖心難測,最是無情帝王家。

好在皇帝朱佑樘依舊保持著對汪直他的親厚,並無任何疏遠之意,這讓汪直內心不禁一暖。

“勞煩陛下掛念,臣此行一切順利。”見皇帝如此熱情,汪直也不由得有些激動。

“一切順利,那就好,大伴,朕看到你能平安歸來就是最大的喜事,至於其他的不值一提,說實話朕有些後悔讓你去日本走一遭,畢竟日本只是小事,若是因此讓朕失去了卿,這讓朕如何安心吶。”朱佑樘深情地感嘆道。

一旁的李東陽看到皇帝朱佑樘的真情流露,也不免有些欣然,皇帝果然如他所看的那樣,是個念舊之人,重感情,就是朱佑樘作為皇帝,身上閃耀的發光點。

說實話,李東陽其實也如劉健一般,他也是一個傳統的士大夫,對於皇帝的一些政策,還有舉措也很不贊同,比如說皇家開商行,開皇家銀行。

在這一點上,他同劉健的觀點是一致的,他也認為這是皇帝與民爭利,這不利於大明長期健康發展,雖然皇帝不在像上一任皇帝憲宗那樣,大肆發展皇莊,霸佔農田,也不在弄什麼傳奉官,但是皇帝卻做起了商人。

對於這一點,李東陽和劉健的意見,非常一致,都反對皇帝為之,但是李東陽又不同劉健,劉健是不管不顧激烈反對。

李東陽相對而言,反對的態度要溫和很多,而且他也看到了皇帝經商帶來的利處,所以他只是在一開始反對,後續保持了沉默,看看後續,畢竟皇家銀行,華夏幾千年以來都未曾有過,這是一個新鮮事物,且先看著。

再就是李東陽自認為皇帝朱佑樘是一個很有人情味的皇帝,這在皇室相當難得,作為一位皇帝尤為難得。這也是為什麼在朱佑樘還沒有登基的時候,朝中大臣一定要力保他。

叄歲看小,皇帝朱佑樘從小就表現出了仁厚一面,作為臣子,誰不希望在一位仁厚的皇帝手下幹活,那樣起碼不用擔心小命不保的問題。

皇帝朱佑樘不知道的是自己年少之時偽裝的知書懂禮,還有對於那些大臣的小恩小惠,竟然在關鍵時刻保住了他的皇位。

這些年,皇帝朱佑樘不管是出自什麼目的,裝也好,真心也罷,也許是因為有著後世的靈魂,總能不自覺地流露出平等視之,這讓那些一幹深受儒家思想教育的士大夫特別受用。

大臣們紛紛感覺自己這是遇到了百年難得一遇的仁宗皇帝,因為對於士大夫們來看,皇帝視他們為獨立人格,這就是莫大的恩遇。

說實話老朱家在這方面是做得不太好的,太祖就不要說了,簡直是殺人如麻的武夫,動不動剝皮充草,太宗和太祖比起來,也差不了多少,唯一有仁心的就是仁宗皇帝,可惜命太短,宣宗,雖然也稍微溫和一點,但是卻是標準的帝王家。

英宗更甚,竟然又開啟了廷杖,這簡直是將文官視為奴婢一般,堂堂士大夫,怎可在大庭廣眾之下,打屁股,簡直是有辱斯文,人格盡喪啊。

此時的文官還不是明末的文官,起碼的士大夫的羞恥心還是有的,不如後期的文官,膝蓋已軟,竟然以廷杖為榮。

朱佑樘這個將大臣平等視之的皇帝,這讓文官如獲至寶,簡直像後世屁民中彩票一樣,充滿了驚喜。

這就是為什麼成化朝的棉花宰輔“劉棉花”劉吉,一掃在成化朝的不作為,在弘治朝變得勇於任事起來。

劉健雖然與皇帝朱佑樘理念衝突嚴重,但也沒有說什麼辭官歸故里,為何?

一是因為皇帝的那些舉措,並沒有為皇室大肆攬財,而是一舉改善了大明百年越發困頓的財政困局,二是皇帝卻是對大臣不錯,加薪,還不亂殺人,跟沒有對文官打屁股。

而深受其中的汪直更是不堪,此時的汪直被朱佑樘拉著手,然後一番深情的話語,徹底讓汪直破防,頓時被感動得雙眼噙滿了淚水。

“陛下……”汪直有些語帶哽咽地說道:“臣何德何能,受陛下如此厚待?”

“大伴,你這是何話,想我們相識之時,朕還只是一位年僅六歲的稚童,因為大伴在宮內照拂,朕才能在這深宮平安長大,我們這十幾年的交情,可是什麼都換不來的。”朱佑樘繼續煽情道。

這些對於朱佑樘來說,就是看家本領,既然能說一些好聽的話就能讓自己的手下徹底甘心效死,這有何不可為?

此乃世上最賺錢的買賣,想想後世,別說想要一個人替你效死,就是讓他替你拼命工作,也得拼命砸錢就行,你若是給他們講情懷,簡直是耍流氓。

做皇帝就是好,稍微對下面的人說幾句暖心之話,關懷一二,就可以讓他們義無反顧地效死。

如此簡單操作,那些皇帝竟然不知為之,簡直是浪費。

“陛下……您放心,今後臣定當肝腦塗地。”汪直淚流滿面地說道。

看到汪直如此表現,朱佑樘知道自己煽情得差不多,正所謂過猶不及,於是開口道:“好啦,大伴,擦擦眼淚,告訴朕,此去日本,結果如何?”

“是,臣君前失儀,還請陛下見諒。”汪直趕緊擦掉眼淚開口道:“陛下,此次臣是真沒想到,此次日本之行是出乎意料地順利。”

見汪直說日本之行出乎意料順利,朱佑樘充滿了期待,也許這日本還真能給他提高點幫助,那是再好不過,對蒙古之戰迫在眉睫,能多點錢糧那就多一份把握。

“哦,快快道來。”朱佑樘充滿好奇地催道。

“是,陛下,我們此次到達日本,先去的地方就是陛下所說的,具有銀礦的出雲國,那裡果然不出陛下所料,真有一個巨型的銀礦山,具工部的官員說,就靠那一個銀礦,就可以為我大明每年提供一百萬兩白銀。”

每年可以提供一百萬兩白銀,一旁聽著的李東陽,也不免動容了起來,一百萬兩啊,這可是一筆鉅款,擱在以前的大明,可是大明二十分之一的稅賦,而且是每年都有如此產出。

這會李東陽突然極力贊同皇帝朱佑樘對日本用兵,就因為這一百萬,日本小國,出幾萬兵便能解決此國,所花費的軍費也許就只是幾十萬兩銀子,就是算他花費一百萬兩,但是以後的大明每年都能收穫一百萬,這是個穩賺不陪的事情。

大明的文官之所以不太願意對蒙古用兵,實在是因為對蒙古用兵是個勞民傷財的事情,勞心勞力對蒙古作戰,勝利了固然可喜,起碼解決了大明的大麻煩,要是失敗了,那對於大明可是有傷筋動骨之事。

因為蒙古草原對於大明來說實在是不值一提,大明真不缺那點土地,那地方又不能種糧食,那是草原,對於農耕的大明來說,就是雞肋,因為即便霸佔了,也守不住,守住無用,只會每年白白浪費巨大軍費。

但是這個日本卻不同了,若是真有那麼一座大銀礦,完全對其發動一戰,其實大明的士大夫其實很多時候也是功利主義,有利益的事情他們也會喜聞樂見。

李東陽知道,要是皇帝朱佑樘向朝堂釋出說日本發現了巨大的銀礦,朝中文武大臣絕對贊同他對日本作戰。因為打日本絕對比打蒙古省事多了,關鍵是收入巨大。

也許文武百官要是聽到這個訊息,為了打消皇帝攻打蒙古的想法,絕對極力鼓吹對日本作戰,大明士大夫的節操,那是得一分為二地看的,有時候他們能特別高風亮節,有時候他們又能為了利益節操滿地。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也是華夏之民的屬性,功利心,哪怕就是拜佛問神,華夏人也是帶著功利心去拜的,應驗則去拜一拜,若是不應驗,就會成為荒郊野寺,無人問津。

聽到汪直說發現了銀礦,朱佑樘一點都不覺得意外,因為日本出銀礦,只要稍微知道點歷史的都知道,後世鼎鼎大名的石見銀山,可不就在那。

“是在石見國發現的嗎?”朱佑樘澹定地問道。

朱佑樘這居深宮便知萬里之外的事,對於這一點,汪直和李東陽一下子就覺得皇帝朱佑樘有些莫測高深起來,難道是錦衣衛?

但是顯然不是,因為如今的錦衣衛直屬大佬就是汪直,連汪直事先都不知道的事情,不可能皇帝透過錦衣衛先知道了,難道說皇帝還有其他的密探組織?

亦或者說皇帝是生而知之者?

不管是哪種可能,此時的皇帝身上充滿了神秘。

“陛下聖明,卻是在石見國出現的,陛下,如今石見國那一縣之地已為大明所有,而且臣為了掩人耳目,將此城命名為‘銅城’。”汪直稟報道。

朱佑樘聽了汪直的話,點了點頭,說道:“嗯,很好,大伴,你考慮得很周全。”

“陛下,還有一件事情,臣私自為之,還請陛下治罪。”汪直說完,遞給了朱佑樘兩份紙狀。

朱佑樘一邊結果紙狀一邊開口問道:“到底幹了什麼,需要朕治罪於你?”

“那就是臣讓日本重新成為大明的藩屬國,而且為了避免日本反覆,讓日本立字約為媒。”汪直惴惴不安地說道。

說實話讓日本成為大明那種虛頭巴腦的藩屬國,朱佑樘還真興趣不大,因為朱佑樘對於日本還有更大的野心,若是讓他成為大明的藩屬國,今後反而不好用兵啊。

大哥打小弟,怎麼看,都有些有違江湖道義啊!

但是當朱佑樘看到汪直遞給自己看的兩份紙約,突然變得眼睛發亮,只見朱佑樘高興道:“李師,你也看看,看看朕應該治汪大伴何罪?”

李東陽也聽出了皇帝朱佑樘語氣中的怪異,嘴上說是要治罪,但是明顯卻沒有任何生氣的跡象,很明顯皇帝不是真的生氣。

當李東豔看到兩份紙約的條款後,也不禁變得喜上眉梢起來。

特別是日本的那份紙約,真是讓人怎麼看怎麼歡喜。

在這之前,大明人對日本可是不太歡喜,因為日本不太聽話,當初太祖皇帝要日本朝貢,日本竟然拒絕,簡直是不可理喻啊。

如今汪直竟然讓日本從此以後對大明稱臣納貢,世代罔替,這簡直算得上滅國大功了,可惜這個功勞竟然由一個宦官完成了,這讓李東陽有些難受。

再看到朝鮮那份協定,就讓李東陽有些蹙眉,朝鮮一直都是大明的藩屬國,而且朝鮮對於大明一向恭順,如今用武力逼迫朝鮮向大明進供白銀十萬兩,這實在是有違道義。

正所謂君子取財,取之有道,不可以行強盜行為。

但是汪直所為,明顯很得皇帝之心,李東陽這點眼力勁還是有的,於是他開口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汪內監立此大功,無異於滅國之功。”

“既然如此,李師,此事就交由明日早朝議一議。”朱佑樘開口道。

李東陽有些欲言又止,終究還是擔心道:“只是陛下,朝鮮之事,恐怕會引起朝中非議。”

朱佑樘自然知道大明這些士大夫身上很有些“又當又立”的特質,只見他澹定道:“無妨,明日一併交由早朝議一議,正好,朕也想借此事改一改我們大明的朝貢規矩。”

聽了朱佑樘的話,李東陽就知道皇帝朱佑樘對於朝鮮之事,事先定然是有所預謀的,看來皇帝是早有預謀,李東陽一直知道皇帝是一位注重實利,而不看重虛名的皇帝。

這種事情,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面就是不用擔心皇帝好大喜功,為虛名而胡亂為之,比如戰爭,比如像成化皇帝那般胡亂封賞。

有弊的一面,就是太過商人氣,什麼事情都講利,這有違聖人教化,這與儒家之道相去甚遠。

對於皇帝身上這一點,李東陽看在眼裡,卻糾結在心裡,有些時候喜歡皇帝的功利心,這樣的皇帝絕對不會胡亂揮霍國庫和內庫,有些時候又有些難受,開口閉口言利,此乃儒家門徒之不為也。

但是如今既然皇帝早有定計,李東陽也不會去激烈反對,這也是他與劉健截然不同的一面,另外一時刻的李東陽為什麼比劉健的際遇不同,也如兩人的性格不無關系。

而一旁的汪直聽了朱佑樘的話,卻又是一番截然不同的感受,在汪直看來這是皇帝朱佑樘力挺他的表現,這越發讓汪直決心對皇帝效死。

此時的朱佑樘當然不知道,他隨便的幾句話竟然又增強的汪直的忠心,他此時只知道,因為汪直的這一趟旅程,使他對蒙古之戰又增強了一分信心。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宇宙級寵愛女配她天生好命都市國術女神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劍仙三千萬特種兵之戰狼崛起諸天新時代
相關推薦
龍族:從血源歸來的路明非穿成反派後孃,我棍棒出孝子末日之災變時代大災變西遊:開局一棍子敲死唐僧召喚王者系統極品穿梭王者系統帶個王者系統闖異界我有億萬家財文娛,我真的只會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