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輪迴之帝國曆史

第三百五十章 再改(下)
上章 目錄 下章

輪迴之帝國曆史第三百五十章 再改(下)

就像前面說過的,東這個人其實並不太在意朝廷官員隊伍的擴大,至少是合理的擴大。

漢制的確簡單,不過它建立在更簡單的社會生產和分工基礎上。當古代的中國社會發展後,這種簡單已無法適應朝廷管理天下的需要,所以才會出現“三省六部”制。

宋代存在的主要問題,後世所公認的是:它在唐制的基礎上,又設立了許多的官職,這就造成了朝廷中不僅機構和官員越來越多,且官職紊亂、讓官員無所適從。比如《宋史》中的評價就是:“居其官不知其職者,十常八九。”

所以,認為應當進行調整或裁撤的,並不僅僅是東,還包括了很多行朝的大臣,比如陸秀夫和文天祥等人。

但行朝在景炎五年的改制中,除了恢復了漢制中的丞相主掌朝政、採用了郡縣制之外,對後來產生重要影響的另一個舉措,就是取消了“中書”和“門下”兩省。

實際上,自唐代的後期,原先“三省”中的中書、門下兩省,就已經開始名存實亡。

元代以“中書省”掌國政,它的“中書省”其實就是過去的“尚書省”。而所謂的“尚書省”,則隨著忽必烈等人的性子,想設就設,想撤就撤。“門下省”甚至直接沒了。

明代朱元璋開始時模仿元朝也設立了中書省,但在胡惟庸一案後,他不僅取消了中書省、甚至連丞相也不設,只保留了各部尚書之職。到了明仁宗時期,才開始逐步確立“內閣首輔制”。

至於宋代,雖保留了“中書”和“門下”兩省,可基本上只能算是擺設了。

東曾經對此也琢磨過,他得出的結論是:“中書”、“門下”兩省的消亡,除了有很多帝王喜歡獨攬大權這個因素外,也是與隋唐“中書省掌制令決策,門下省掌審議封駁,尚書省掌執行”的這種設計,所存在的某種缺陷有關的。

因為朝廷的“制令決策”,應從治理天下時實際面對的問題和需要出發,而真正對各地情況比較瞭解的,反而是負責具體執行的“尚書省”。

尚書省的下面不僅有六部、二十四司,還有各州、縣的官員,他們顯然比高踞朝堂之上的“中書”和“門下”兩省,對各地的情況要更瞭解。

故此,“制令決策”的真正需求,來自“尚書省”;如何“制令決策”、或者說“令”和“策”的具體內容,也應由它來提出。

這樣來看,“中書省”就的確沒有了存在的必要。

同樣的道理,“門下省”對於“制令決策”的“審議封駁”,其原本主要出於這樣兩個目的:

一是為了防止帝王決策有誤;

二是對“制令決策”中的相關內容進行稽核。

它們原本確實非常必要。因為就算是英明神武的李世民,他也不敢說對大唐帝國所有的事都瞭解,客觀上需要有人來協助和把關。

但問題是,“門下省”的這個“審議封駁”,也要求必須瞭解各地的實情。不瞭解實情肯定無法進行有效、合理的審議。

可“門下省”同樣沒有尚書省瞭解情況。如果帝王問起,相對來說,還是尚書省的官員能說得更明白;尤其是遇到新情況、新問題的時候。

這就是“中書”和“門下”兩省逐漸衰落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東並不否認過去“門下省”職能上的必要性,因為這體現了一種更嚴謹的治國理念。只不過他把目標轉到了“御史臺”。

在他看來,只要恢復秦制中的“監郡御史”,朝廷中就能多了一個獨立瞭解下情的渠道。

各郡的“監郡御史”自樣能瞭解當地的情況,只要對他們提出要求、且所反饋回來的資訊足夠,就可以讓朝廷的御史臺瞭解到各地的實情。這樣,御史臺就有了對朝廷的“制令決策”進行“審議封駁”的資格。換句話講,就是它完全可以承擔過去門下省的職能。

正是出於這種考慮,所以他才授意夏士林重建御史臺,使之獨立於朝政之外,且將其垂直延伸到各郡、縣。

在東的評估中,朝廷的刑部和大理寺也需要進行改動。

這是由於,刑部過去所掌管的,既有“追命奸盜”,又有刑法、獄訟、赦宥等等之類的事。它存在的問題,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執法權與審判權不分。”

而朝廷大理寺的職能中,也有“斷案”、“治獄”權。這就出現了一定的重複。

此外,即便是後世的中國人,也大多知道“縣太爺斷案”這回事。但這個事,它實際說明了另一個事實:中國古代的“父母官”在地方上的權力很大,基本上集當地的治理權和司法審判權於一身。

因此,東就對刑部和大理寺的職責重新進行了一個劃分。

他覺得,刑部完全可以重新定義為一個治安部門,其職能應更明確地集中到維持大宋的民間治安上來。

而大理寺則可以視作是這個時代的最高法院。將來可以透過它,在各郡、縣都設立一個“判院”,由大理寺直接派人擔任“判事官”。這樣,就能夠很方便地建立起大宋的三級審判制度。

……

不過他的這個“文稿”交到吏部後,就真的讓趙樵內心裡揣揣了。

因為在這個文稿上還有這樣幾句話:“刑部及各地屬下,今後只負責擒盜捉賊,判案則交給各地判事院和大理寺。判事院和大理寺不涉政事與各地治事,只掌判案。判事官判案,只依據大宋律法。”

“御史臺御史中丞、大理寺寺正,其位在丞相之下,但高於尚書。”

在趙樵的眼裡,如此一來,朝廷就等於是形成了新的“三公”。

有了“新的三公”也並沒有,問題是現在的御史中丞是楊亮節,讓他成為“三公”之一,趙樵從心底裡就不舒服。

趙樵為官,其實和蘇景瞻一樣,走的是科舉考試的正經仕途之路。而楊亮節是因楊淑妃的緣故,由恩蔭制才進入的朝廷。這裡面的不同,是他們這些人始終不太看得起楊亮節這個國戚的主要原因之一。

過去楊亮節仗著自己是國戚喜歡攬權,可經歷了賈似道擅權誤國一事後,所有人就都對他產生了一種警惕。故此後來行朝中的人共同將他擠出了朝堂。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等老楊又出了“賣糧資敵”一事,趙樵等人就愈加對他鄙視。

現在竟然要讓他成為“三公”,且位居朝廷眾位尚書之上,這就讓趙樵不得不懷疑,當初某人讓他的“閉門思過”,是不是在弄“薄懲厚賜”的把戲。

當然,趙樵也不是不知道,御史臺現在真正掌事的是夏士林。可不問清楚,他內心裡總覺得像有個東西堵在那裡,所以他又跑來見了陸秀夫。

當下,陸秀夫終於放下了文稿,輕嘆道:“為了朝廷的官制,說陛下殫精竭慮並不為過。”

儘管這些書稿中的內容陸秀夫早已經看過,但再看之後他仍然覺得,姑且不論可行與否,僅僅是拿出這麼一個朝廷框架的大綱,說這人是天縱英才也不為過。

不過他真的是太抬舉某人,因為很多東西某人也不過是借鑑的後世。

他看了一眼有點耐不住趙樵,輕聲說道:“你難道現在還不清楚,御史中丞這個位子,終究是夏士林的。現今朝廷中也只有他,才有這個資格。”

聽了他所言,趙樵怔了怔。他知道自己還是急了點。

趙樵自然也不是不清楚這樣一個事實:雖然由於楊淑妃的緣故,楊亮節也進入了朝堂,但臨安陷落之前,夏士林就曾是朝廷的刑部尚書、及籤書樞密院事。那時候的他,在朝中地位不僅比楊亮節、甚至是比他趙樵還要高。

夏士林是行朝之中少有的至今仍“沒有”得到重用的人之一,但他真的比很多人都有資格來擔任將來的御史中丞之位。

陸秀夫當然知道趙樵跑來想說的是什麼。

原先他也有點奇怪,何以像夏士林這樣的行朝元老竟然沒有得到重用,還屈居於楊亮節之下?

只不過經歷了當初文天祥為相一事後,他已經知道,有些事還要再耐心地等待。而且他也不是心中就沒有絲毫的預感。

當楊亮節閉門思過、夏士林領著御史臺的人開始忙碌時,他頓時了然於胸了。至少他非常清楚一點:在楊亮節手上,新的御史臺不可能成型。

陸秀夫對御史中丞將來僅次於丞相的提法,並無任何的抵觸情緒。畢竟當初漢制中的三公之一就是御史大夫。

他感興趣的是某人將過去的大理寺也拔到和御史臺同樣的高度。在這件事上,他曾從某人的嘴裡聽到這樣的說辭:

“老師,斷案需要對朝廷的律法非常瞭解,但不是沒一個縣令、郡守都能夠做到這點。這就在很多時候,於他們治地容易出現判案不公,更不用說有些官員還從中收受賄賂。想要改善這種情況,最好就是將治權和判案權分開,在各郡縣單獨設立判院,派去專門的判案官,由他們來斷案。”

“如果有人對判案官的所判不服,應當允許他們到上一級、即郡判院要求複審。極刑則一律要經大理寺複核。這樣就應當能夠改善過去的情況。”

……

在陸秀夫的看法中,這就是一種新的分權。只不過此時他嘴裡說出來的,卻是另一件事。

“你知道陛下心目中的大理寺寺正,是何人嗎?”他向趙樵問道。

聽到他詢問,趙樵微微點了點頭。

這時候,他們的內心都出現了一個人的名字,那就是徐宗仁。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都市國術女神食物鏈頂端的猛獸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宇宙級寵愛我真不是魔神諸天新時代女配她天生好命劍仙三千萬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相關推薦
農門長姐種田忙,空間千億物資心不慌別慌!農門肥妻她有物資空間網遊之橫行霸盜橫行蘭言之約我的異能可以篡改倍率全球高武:刷怪成神,我打穿了人類禁區十九世紀就醫指南精靈寶可夢之夢境行者逆時空成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