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三國志之大白天下

第二百四十六章 拜問鬼神
上章 目錄 下章

三國志之大白天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拜問鬼神

何白於青州安撫人心的成效似乎不大,到底是後世人對於古代皇帝於百姓官吏心中的威望理解不透。縱是後世取消了帝制達上百年之久,然而國民又豈會真的就把皇帝給忘卻掉。

特別是後世透過影視的傳播,國民對於皇帝一詞並不陌生。相對於君臣相敬相得的漢人帝皇,國民反而淡漠。相對於君臣相處如奴侍主的大清皇帝,國民反而追之若鶩。可見無論是在何時,人心之中的奴性都永難消除。比如在後世如果國家重興跪禮,想必國民在反對無效後,也會默然接受吧。

東萊王若在青州,青州吏民雖依附自已,但危急之時,未必不會改立東萊王為主。東萊王既去,則青州吏民頓時如喪考妣,彷彿沒有了主心骨。在強顏歡笑之餘,任拋不開心中濃濃的憂慮。

成章見何白心中煩悶,於是勸說道:“主公,有江東太平道老神仙於吉道人,返回琅琊故地重遊,偶聞我北海國大興醫道,救病治人,於是前來探訪,居於城南數十裡外的一處精舍小屋。我偶聞之後,時常前往求教。使者若有不解之處,也可去拜訪之。”

何白一怔,於吉,這可是三國中有名的人物啊。孫策為了殺他,自已都喪命了。能讓三國歷史的程序發生變遷,這於吉也算是一大能人了。

對於宗教,何白別無反感之意。只要不拿宗教為晃子來騙錢害命,謀奪政權。何白都是能夠容忍的。

畢竟此時的生產力不足,世人對天地的瞭解不夠。有極端的宗教信仰,可能會讓人覺得很可怕,敬而遠之。但是,一個沒有任何實質信仰的民族,卻是最可悲、最可怕的民族。

信仰是心靈的嚮往、也是一種自律的體現!比如國人對上天的代表皇帝保持忠誠之態,未必就不是一種信仰。也許近時的困難可用宗教的手段來解決,以宗教來沖淡世人對皇帝的敬畏。

何白於是欣然前往,讓成章在前引路,趙雲隨侍,一起望城南方向而去。一路上,只見有無數百姓忙碌的耕種著。東萊王的離去,對城池中的吏民有影響,但是對於這些城池之外的山野小民是沒有區別的。

他們只知自何白到後,北海百姓的日子是一天天的好過起來。如今家家有餘糧,人人有新裝,更開始飼養家禽家畜,為已增加肉食了。他們才是何白最重要的支持者。

何白在刺殺事件之後,也曾盛駕出行過。一路有無數的百姓跪拜,感激何白給他們帶來的美好生活。這讓何白十分不習慣,於是就出的少了。如今有趙雲隨侍,何白只帶了二十名侍衛同行,百姓不知,倒也沒有引起亂子來。

趙雲看了北海的民生之後,不住點頭,相較冀州各地,青州百姓無益是活在盛世之中。看何白待民果真如自言那般,沒有半分的虛假。青州果真是仁政之地也。

何白指著田地中的不識作物問道:“他們種的是小麥嗎?”

成章拜道:“正是小麥。”

漢代的小麥與後世不同,都是高株種,何白初時還以為是高梁呢。自何白專注農耕之後,這才發現,小麥如今居然還不是國家的主要食物。國家的主食是粟米,也就是小米,而小麥與豆子只是輔食。

漢時中國人屬於食粒者,就如後世南方人,不習慣吃麵食之類,多吃一粒一粒的米飯。小麥與豆子都是一粒粒的整個煮著吃。要知小麥與豆子煮著吃,特別是豆子,這口感可不好。所以食麥飯豆羹在此時還是屬於辛苦樸素的像徵。

於是何白在北海開展石磨工程,將小麥與豆子各自研磨,製成包子、饅頭、燒餅、油條、豆漿及豆腐等物,向外界大力推廣。令北海吏民歎為觀止,原來小麥與豆子還有這般多的吃法。

於是大小石磨頓成家家必備之物,令王當所主管的工匠營中無用的石匠也大為吃香。而小麥與豆子這等在秋收欠收時的補種輔食,其地位也逐漸向主食靠攏。

原本只是春耕秋收的一季粟米收成,也逐漸的向著多面耕種收成而去。比如冬小麥與夏豆的複種輪作,特別是豆類根部有豆瘤根菌,能幫助土壤增肥,這可是農家肥與後世化肥所不能及的。

去年末,城南這一塊萬畝地是第一次以冬小麥為主的種植方法。如果能成,那麼傳統的輪作休耕之法必會大為改變,這糧食的產量也會預計增加到四成以上。

在漢和帝元興元年,全國統計有戶九百二十三萬七千餘戶,口五千三百二十五萬六千餘人,墾田七百三十二萬餘頃。輪作休耕,以每畝平均收成三石的糧食產量,除去佔三、四成的稅收,每人平均一天只有一斤半的糧食。剛好夠吃。

如果按增產最低四成計算,稅收又只有田畝的六稅一,那麼人均就有兩斤六兩的糧食食用了。加上自家種植的蔬菜,飼養的家禽家畜,最初級的溫飽是滿足了。能在亂世之中,三五年內達成青州百姓的溫飽生活,何白也足感自豪了。

行了半日,來到於吉所居左近,只見小青山雲霧環繞,小橋流水人家,有點閒雲野鶴,隱士所居之地。何白望見山下有小院一座,以籬笆環護,院中有瓦房數間,造型優美,的確是此時的精舍。

只是籬笆之外,有精製馬車十數輛,何白見了不由眉頭大作。此時的馬車就等於後世的百萬豪車,能用精製馬車的,不是巨賈,也是北海的要員。一群要員在此時來於吉居處。怎會令何白爽快。

何白縱馬上前,在外等候的僕奴本要上前阻止,當見到何白的面目時,頓時大驚,慌忙拜倒。何白問道:“這麼多人,有誰在裡面?”

有人拜道:“回稟使君,是江東來的於老神仙。”

何白不奈的問道:“我是問爾等主人是誰?”

“我家主人是張子布……”

何白一聽,不由呵呵了,原來上到張昭、孫邵、邴原,下到各曹大吏,北海的各個大吏都來了啊。不過管寧、王脩、彭璆等人卻沒來。

何白強忍怒氣,推開院門,撞入院中。以張昭的北海丞身份,政務煩多,今日又不是沐休日,卻跑來找個神棍。看來歷史中孫策大怒,強行斬殺於吉也不是無因。

孫策對張昭的信任更甚於已,有三分之二的屬臣去見於吉,然而張昭卻不考慮主君的感受,維護他的統治,還一意的為神棍說話,卻非人臣之道。張昭等臣屬是不能殺,那就只能殺於吉了。

何白向前走了幾步,又頓住了,改為慢步上前,靜聽屋中傳出的話語聲。只聽多是一些虛幻的道家術語,也有養生、練氣、餐霞的一些問題,只是沒有治國之語。

何白不禁冷哼一聲,吟道:“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屋中之人聽了一怔,轉頭見是何白站在院中,頓時驚愕了。再一思剛才的詩意,更是驚得漢如雨下。此詩在李商隱處是指自已懷才不遇和對帝王不務正業的不滿。

在此時,卻是借嘲諷漢文帝不務正業來指責張昭他們,身為主君的自已時時關心天下蒼生。身為臣下的張昭等人,不但沒有賈誼的能力,反而卻掉了個個,翹班問起鬼神之事了。古人常言無明主,此時有了明主卻無賢臣。

眾人紛紛奔出屋舍,在何白面前拜倒。此事的確是他們不對,加上又是君臣之屬,他們也不好多做辨駁。張昭等人的心思沒有管寧、王脩、彭璆等人堅定,沒有那種不論成敗,也誓死追隨之心。所以才來尋問鬼神之事,以消心中的憂慮。

只見於吉雖滿頭華髮,老態龍鍾,但氣色面貌卻十分精神。身披鶴氅,手持藜杖,步伐輕便,不似百歲老人。

於吉緩緩上前微微拜道:“原來是青州何使君當面,張國丞,王功曹,邴五官椽等賢士向老道尋問鬼神之事,乃是欲助使君溝通上天,祭祀鬼神,以保佑萬民,祈求風調雨順。只有問得明白,才能促進蒼生之福祉。”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何白沒有理會於吉,只淡淡的說道:“回去後,我可令人將王仲任的《論衡》賜予諸位,雖然《論衡》中的錯誤不少,但至少它的立意還是正確的。爾等皆是在職官員,心中只需有百姓蒼生,不可有鬼神之屬。如果棄職閒居,無論成仙還是成神,我都不管你們。現在卻是要專注於本職之事。”

張昭以北海丞之職,行青州別駕之權,在何白麾下可算第一大吏,如此重用又怎會輕棄。只得向何白拜道:“喏,主公,我等知錯了。”

接著,何白又轉身問於吉,道:“素聞於道人得傳至聖賢書《太平清領道》一百七十卷,加上年歲已有百歲,想必對此書是深通了。吾今年二十七歲,沒讀過幾卷道書,也不以官身欺你。你如能說通於吾,並在學術上駁倒吾,吾可拜你為師,令太平道在青州地界奉為正道。你如駁不倒吾,吾就將以煽惑人心之罪將你誅之。”

於吉大驚,拜道:“老道平日不慕虛名,潛心修道,閒時也多曾醫人疾病,惟務代天宣化,普救萬人,未曾取人毫釐之物,安得煽惑人心?”

“哦?你且說說,平日是如何治病的?”

“平日燒香讀道書,製作符水以治病。”

何白不由冷哼道:“教病人叩頭思過,因以符水飲之。得病或日淺而愈者,則雲此人通道。其或不愈,則為不通道。這不過是一種心理暗示罷了,小病癒者是你之功,大病不愈者是其不通道矣,反正與你無關。說來說去都是一個信與不信的問題,信則有之,不信則無。聽天由命,並非符水之功。”

“我且問你,你每年醫治幾人?其中治癒幾人,又治死幾人?心中可有數否?自炎黃時起,世人以草藥治療已病,數千年來,華夏名醫輩出。然純以符水治病受人敬仰的先聖諸賢有誰?庸醫利用草藥都不能令世人全愈,更何況是符水。”

“這……”於吉遲疑了,能在史書留名的,哪個不是有真才實學的,方士如何能上史書。(未完待續)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宇宙級寵愛我真不是魔神特種兵之戰狼崛起都市國術女神我有一座天地當鋪諸天新時代劍仙三千萬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女配她天生好命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相關推薦
我是萬界大反派我,超級大反派,女帝給我當舔狗病弱陰沉大反派被我親懵了都市無敵大反派山海三國志魔幻三國志漢末三國志遊戲之三國志神秘復甦之白色領域NBA之我的隊友是納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