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唐風

(十一)
上章 目錄 下章

唐風(十一)

大唐之時,皇帝自認是道教始祖老子後人,凡是天下的道士女冠,都算是皇家親戚。在中唐之前,皇帝多半只通道人,練丹修仙,冊封天下聞名的修真道人為朝廷命官,在太極宮門的長生院中,供奉著眾多知名的道人。

中唐之後,佛教因為其教義比之道家更容易讓百姓接受,輪迴轉世之說,比之打氣練丹更讓人覺得合乎情理。況且佛家經典經過玄奘法師等大德高僧的轉譯傳播,比那些要麼是玄之又玄的哲學理論,要麼就是斬雞頭,灑狗血的道門法統,要完善與嚴謹的多。

自憲宗元和年間迎佛骨後,敬宗寶曆九年亦在長安迎入佛骨,至京中名剎安放。

李忱在元和年間年紀幼小,不曾出門觀看盛況。寶曆年間迎佛骨時,他排列親王班列之內,與皇帝一起至勤政樓恭迎佛骨。

數千名禁軍在道路兩旁維持秩序,長安城內沿途的百姓無不出門跪前,門前香案陳列,燃香默禱。自城門至佛寺前,一路香菸繚繞,霧氣蒸騰。

除此之外,京城之外三百裡間,道路車馬,晝夜不絕,無論富人官紳,或是普通百姓,或行車,或赤足,皆往長安城內來拜佛骨。自皇帝至庶民,納獻金銀物品,廣造浮圖、寶帳、香輿、幡花、幢蓋陳列,一次佛骨迎將下來,不但朝廷府庫為之一空,就是百姓多年辛苦所得,亦都化做香燭,燃燒成灰。

李忱對佛家經典奧義到並無反感,只是眼見天下寺廟無數,僧人數十萬計,廟產豐富,僧人華衣美食,庇護破產農民,不納朝廷賦稅,收入不入國家而成廟產,任國家越發貧弱,僧人卻腦滿腸肥,勢力越發龐大。再有大唐時佛家有在家出家一說,無數貴人富豪求得度碟,將家產田莊算做廟產,長此下去,只怕中華將成為佛國,一切進取與武勇的精神,必將消失。

西川之地,佛門勢力雖不如關中等地那樣強盛,卻也是壓過道門,成為與官府、世家並立的一大勢力。

唯有漢州前任刺史堅信道術,甚厭佛宗,在位十餘年來,漢州城外雖然廟宇遍地,城內卻只有幾家道觀。李忱對他的為官治政之道很是鄙夷,唯有此事,倒是在私下裡盛讚過多次。

此時他與寧知遠一路行來,此時天色已經黝黑一片,五六個親信護衛早已將燈籠點起,點點燭火照亮著李忱四周的道路,待接近玉真觀時,那道觀內外均是燈火通明,大殿階下的長明燈將道觀正殿與大門四周照的雪亮。

李忱遠遠看去,只覺這道觀四周人影幢幢,誦經聲此起彼伏,與四周民宅的黑暗沉靜,有著鮮明的對比。

他向寧知遠微微一笑,道:“如此景像,知遠幼年時想必熟悉的很。”

寧知遠苦笑一聲,答道:“殿下,又拿臣來取笑。”

他雖然如此抱怨,卻也不由得感慨道:“臣幼年時,天下道觀均是繁盛,只是這十幾年來,道觀越發冷落,佛法越發昌盛,佛寺香火遠超道觀。嘿嘿,若不是今上亦欲長生,忍不住詔令天下道士會練丹者齊聚長安,只怕天下士民,都快忘了咱們道門啦。”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李忱聽的一笑,知道此人雖然現下是朝廷命官,正五品下的漢州長史,童年的記憶卻很難全數消除,這麼多年來遊走四方,看到佛門勢力大漲,道門越發衰弱,心裡有些吃味,卻也是人情之常。

正欲再取笑於他,卻聽不遠處有人斥道:“你們是什麼人?這個光景在道觀門前喧譁吵鬧,不怕扭送官府治罪麼!”

李忱止住幾個欲上前分說的侍從,自己大聲答道:“這位道爺,咱們是路過的行商,白天有事要辦,晚上才有空到觀裡來隨喜,添些香油錢。若是時辰不便,咱們回去就是。”

那人聽得他所言“添香油錢”,早就喜不自勝,連忙急步小跑,到李忱身前,一見各人的衣著打扮,便知道非富即貴。當下不敢怠慢,連忙稽首問安,連聲道:“這位客官但請入內,貴客臨門,咱們請還請不到,又哪裡有往外推的道理!”

李忱見他面黃無須,一雙三角眼直往自己的腰間玉飾上瞟來望去,忍不住噗嗤一笑,卻是想起葉知雨來。此人若不是自己招用,只怕也是在天下隨意某處的道觀中,做這樣的營生勾當。

當下吩咐幾句,便人賞了這人幾個銅錢,此人的態度立時又是大變,殷勤隨侍在旁,正道觀正門而入,一路直入大殿。

在這道觀外面,眾人還覺得燈火輝煌,在燈光的對映下,大殿四周仿似金光燦然,香菸火燭茵茵氳氳,極有氣派。待行得近前,才發現院內的青石路面早就坑窪不平,藉著大殿前的燭光,隱約可見大殿四周野草從生,四周的牆壁石灰脫落,入殿之後,各式法器陳設均是破敗陳舊,與適才在道觀外所看到的景像,當真是天壤之別。

見李忱凝神皺眉,聞訊而來的道觀主持害怕這幾個天上掉下來的肥羊掉頭離去,連忙拼了老命上前奉承逢迎,大讚李忱幾人面相非凡,將來必定大富大貴,蔭及子孫。

李忱哪有精神聽他閒扯,原本只是想隨意閒逛,此時這道觀內上下數十人早就被他們驚動,一個個竄將出來,圍繞左右侍候,唯恐一個侍候不周,便惹怒了這些財神大爺。他知道難以將這些人攆走,心中原是不悅,待聽到這道觀主持言說觀內廟產菲薄,難以維持,李忱知道其意,便向人吩咐道:“拿兩緍錢來,為玉真觀添香油。”

道觀上下無不大喜,當下各人又抖擻精神,湊上前來,各式新奇馬屁層出不窮,不住往李忱身上招呼。

李忱自幼在宮廷長大,論起在馬屁學上的造詣,這些道士自然是瞠乎其後,無可比擬。他含笑聽了片刻,便打斷各人的話頭,向那主持問道:“這漢州城內,並無佛寺,諾大一個州城,不過兩家道觀,按說應該香火鼎盛,廟產充足,怎麼弄到這個地步?”

他見一眾道人面露難堪之色,心道:“凡事還是要講經營,看你們一個個獐頭鼠目,就是有信徒也要落跑,要講包裝的嘛!”

心中如此腹誹,臉上卻是做關切狀,直等著那主持答話。

“貴客有所不知,城內固然是沒有佛寺,出漢州方圓二十裡內,卻有大小佛寺七八家,還不論漢州其餘五縣的寺廟,算起來,整個漢州佛寺二十餘處,道觀不過四五幢,還都是香火慘淡,難以維持。”

其餘的道士亦七嘴八舌道:“不知道百姓們中了什麼毒啦,好好的中土神仙不信,跑去拜外國禿頭!一年辛苦賺幾個大錢,全扔在功德箱裡,真不知道是中了什麼邪!”

“還有將土地田產全數算做廟產,只怕死後當牛做馬,禿頭的話也信,可真是太蠢!”

“看那些傢伙,一個個頭戴綾羅,身著細絹,哪有出家修行的樣子!偏生這些愚民蠢婦都奉做活神仙一樣,真是氣殺人。”

李忱眼見這些道士們越說越是氣恨,兩眼渾欲噴出火來,心中只覺大樂。其實在道教在形式上的衰落不可遏止,雖然後世明朝皇帝亦是通道,卻仍是無法阻止其頹勢,至得李忱生活的時代,名山多佛寺,道觀卻是稀少,大半都是旅遊景點存留於世香火鼎盛的更是寥寥無已。

他此時無心參與這些教派之爭,只隨口敷衍這群道士幾句,便欲離去。

眾道士眼見這夥財神不過放下兩緍銅錢,便要離去,一時間心中大急,那主持擠眼皺眉,向李忱道:“貴客稍待,咱們還有些特產,要奉與貴客們。”

李忱心中讚道:“不錯,香火少,弄些特色產品出來,到也是生財之道。”

他停住腳步,向寧知遠笑道:“想必是什麼開光的玉器,法寶,咱們不拘買上幾個,也算是給他們面子。”

寧知遠與這些道人有香火之情,雖然無可不可,卻提醒李忱道:“今兒一出手已經是兩緍錢,傳回內衙,九姑娘該著急啦。”

李忱一時省悟過來,此時各處的用度都是很多,自己大手大腳慣了,竟然仍是出手豪闊,他心中大是後悔,卻是苦於脫身不得。

正躊躇間,卻只覺一陣胭脂香氣襲來,不由得心中大奇,向寧知遠道:“這到奇了,道觀內怎麼有女人香氣。”

兩人回頭轉身,只見大殿偏門處燭火搖動,五六個身著道裝,頭戴法冠的道人踩著碎步一搖一擺,迎上前來。

李忱正看的發呆,待這群道人稍近一些,卻發覺是一群妙齡女子,皆是容顏秀麗,雖然未曾濃裝盛抹,一襲道袍卻仍是掩不住體態風liu。

他與寧知遠正看的發呆,卻見適知引領他們進門的那道人湊上前來,向他們諂笑道:“幾位貴客,庸脂俗粉見多了,咱們這女道士卻是沒有見過吧?若是客人們有意,可以到觀外別院,隨意挑選侍寢。”

李忱原本也是看的發呆,不知道這群女道士此來何意。待那道人點明,才知道所謂的“特產”原來就是這些女道人相陪侍寢。

他到也稍許動心,這女道士們的制服誘惑到也動人。只是眼見寧知遠臉色鐵青,只怕再耽擱下去,這位長史大人要立刻下令派人前來查抄。

連忙推辭不迭,又拉著寧知遠奔逃出去,直待跑出一箭之地,李忱方大笑道:“知遠,想不到他們竟鬧出這種把戲!也罷,明天便吩咐人來,將這道觀封門了事。”

寧知遠痛心疾首,向李忱道:“如此下去,道門衰亡必不可免。其實道門中大法微妙,精深處不在儒家之下,若是就這麼毀了,也著實讓人痛心。”

又向李忱苦笑道:“看來佛門昌盛強大,其勢再難阻擋。”

李忱微笑搖頭,向寧知遠道:“其實不然。咱們不但能讓這些和尚們不再得意,還能大撈特撈,以充使費。”

見寧知遠一臉疑惑不解,李忱又笑道:“如何著手,還不能急,這得看長安的風聲再說!”(未完待續)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都市國術女神我真不是魔神女配她天生好命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宇宙級寵愛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劍仙三千萬諸天新時代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本书作者其他书
謀明 大魏王侯 大明1617 躍馬回明 調教大明 清明上河圖 新中華再起 回到明朝當太子 錦衣為王 如畫江山
相關推薦
土豪的末世生存大魏王侯如畫江山新中華再起清明上河圖調教大明躍馬回明謀明劍神重生帶系統無敵劍神重生玄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