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唐風

(十二)
上章 目錄 下章

唐風(十二)

他此語一出,寧知遠立時明白,在揚州時,李德裕便常在與他閒談時經常提起佛宗坐大一事,每次念及朝廷戶口越來越少,固然是安史之亂使得關中河北殘破,卻也與佛宗坐大,大量的廟產蔭庇著數百萬計的農戶,這些農戶只向寺廟繳納所得收入,而寺廟卻不必向朝廷上交賦稅。

如此這般惡性循環,佛寺勢力越來越大,官府越來越畏首畏尾,而越來越多的農戶投身佛寺,全天下的廟產如同滾雪球般,越來越大。

“殿下,是要等李德裕上書滅佛,咱們也藉機動手麼?”

李忱沉吟道:“不然,此人久有滅佛之意。只是今上是個信佛的,未必能答應他所請。他雖說現下是持筆宰相,其實陛下這個人根本無心政事,李德裕能力到底如何,他是絕不關心。現下信重任用,不過是仇士良等人拼命推薦,李德裕又是世家出身,在皇帝面前儀容舉止都很得體,這才能安穩做定了宰相。若是他以為自個真的是讓皇帝真心信任,可以為所欲為,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見寧知遠聽的發呆,李忱悠然道:“於今之計,咱們一是等長安亂起的訊息,若是穎王即位,他是一心要做明主,對李德裕很是信任,到那時咱們率先滅佛,李德裕必定大加支援,穎王也不會立時為難於我。”

寧知遠知道他所言是實,卻不由嘆道:“國家戶口越來越少,比之開元天寶之際,不過三分之一,收入亦不過當年一半。朝廷用度卻每日增加,不思儉省。江南嶺南淮南,到處饑民遍野,而那些和尚坐食無事,口言經義,卻難華衣美食,思之令人痛恨!李太尉要滅佛,我是一千一百個贊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忱嘿然一笑,向他道:“知遠,這你便有所不知了。其實李德裕痛恨佛宗,與他自身的出身亦有絕大的關係。李家雖然不算傳統的山東士家,亦不是關隴武將世家,卻也是百餘年來的顯赫世家。其曾祖、祖、父,都曾在朝為官,待到其父李吉甫時,已經位至宰相。大唐官俸極其豐厚,數代下來,李家不貪汙受賄,亦不需要*,卻已經成為富貴之極的大家族。李家與各地世家,或是與佛寺或是皇家相同的待遇,便是不需向朝廷繳納賦稅。佛宗勢力未漲之前,破產的農民多半是投身於世家大族門下,以求溫飽。甚至中產之家,不堪朝廷賦稅過重,亦是直接將全部家產土地,奉送世家,以得庇護。因其所故,是以不論朝官如何清廉,只需幾代為官下來,家資亦是不斷增長。待佛寺勢力大漲,對待佃戶又比世家寬厚的多,兩相比較,願意寄身佛寺的農戶越來越多,相形之下,各世家大族的利益越來越小,威勢大減。如此這般,世家們能不著急滅佛麼?”

他長篇大論,說到這裡,已經是口幹舌躁,見寧知遠一臉不信,便知道此人在李德裕身邊久了,對李德裕的為人和才幹很是敬服,委實難以相信李大人這樣的正人君子,竟然是為那樣的理由來滅佛。

“知遠,我來問你,李德裕平時行止為人如何?”

“平常沉默寡言,每一發言,必中要害;為人坦蕩大方,手頭闊悼,待下屬極其親厚。自己也是很在意儀容風度,愛修飾,行事說話,都極有朝廷大員的風範。”

“知遠,你看人只看表面,太過實誠。”

見寧知遠一臉迷茫,李忱笑道:“其實李德裕的家財也不是天下掉下來的,他經常宴請下屬,使費無度,在川西節度任上,不但不如尋常節度那樣發財,還倒貼了不少家財。其實不過是希圖進階入朝為相,是以寧願如此行事。你道他那麼大方,沒事喜歡把家裡的錢拿出來讓大夥用麼。”

“殿下此言,臣不敢贊同!”

“知遠,我來問你,你可知道李德裕是怎麼與楊欽義交好的?”

“李相對宦官從不如尋常朝官那樣,無理排斥。雖然也不會刻意結交,然則他自身風度儀範令人敬服,在淮南節度任時,那楊欽義正好是監軍,兩人共事多年,自然會有些交情。”

“哈!”

李忱仰頭一笑,向寧知遠道:“知遠,你當真太書生氣。你可知道,那楊欽義要離開淮南監軍之前,與李德裕卻有一段故事。李德裕崖岸高峻,雖然並不有意排斥宦官,卻也絕不會折節下交。與楊欽義共事多年,不過是點頭之交,又何來的交情?直到這楊某人有一天奉調回京,聽說是任樞密使,李德裕先命人擺滿了一床的金銀玉飾,命人去請那楊欽義。待他一至,李德裕便笑道:與將軍共事多年,未曾好生結交,這些許禮物,還請將軍收下。那楊欽義也是高品宦官,卻也不將這些財物放在眼裡,既然他送,便也大大方方收下。”

寧知遠聽到此時,只覺得難以置信,不由向李忱道:“殿下,既然說那楊欽義並不在意,難道就憑一床金銀,就買得他與李德裕如此深厚的交情?”

“嘿,事情並沒有完。那楊欽義原本以為即刻回京,誰料後來出了岔子,京中有人作梗,將他的樞密一職給了旁人,還是讓他在淮南做監軍。此人到也光棍,心知人家送禮,不過是因為他要入京為樞密,此時既然去不成長安,便合當將錢財送還。於是請來李德裕,要將禮物還他。卻聽那李德裕言道:將軍把德裕當什麼人了?送將軍禮物,不過是因為仰慕將軍為人品性,豈有其它?再者說,哪有將送出去的禮物收回的道理。他此言一出,楊欽義大是感動,覺得李德裕為人如此大方,又並不排斥他宦官的身份,兩人的交往這才多了起來,待後來此人成功回京,任神策中尉時,便向仇士良大力保舉李德裕。李德裕與仇士良一派宦官的交情,便是由此而來!”

“原來如此!”

李忱見寧知遠一臉震驚,卻又掉轉口氣,向他道:“其實李德裕為人方正是實,不過朝局發展到這個地步,北司的實力遠遠大過朝官的南衙,士大夫有心要做點事,也非得宦官支援不可。李逢吉等人如此,李德裕又怎麼能免俗?依我看來,此人很有能力手腕,若是遇著信任他的明主,還是能做一番事來出來的。”

兩人談談說說,一路往州衙折回。李忱說的興起,又將京城內錯蹤複雜的各派關係剖析給寧知遠聽,待到最後,方向他笑道:“知遠,今晚與你說這些,就是要點醒於你。”

寧知遠早知他做事如此,絕不會與自己當真閒聊。當即便向他問道:“殿下是要差遣臣做事,臣自然遵命。”

李忱嘿嘿連聲,站在原處,前後左右繞了一圈,將寧知遠盯的全身發毛。寧知遠與他熟不拘禮,立刻向李忱道:“殿下,有話直說,這樣看人,實在教人難受。”

此人面若冠玉,唇紅齒白,身材修長適中,再加上絕佳的讀書人氣質打扮,當真是翩翩美少年。與李忱一路行走,雖是深秋季節,卻也是額角鼻尖微沁汗珠,若是喜好男風的人見了,還當真是歡喜的不得了。

大唐時,凡貴人官員,都有包養孌童的習慣。此種男男之事,在中國到也算是有優良傳統,並不讓人反感牴觸。雖不似古希臘斯巴達那樣,把男女之愛當做邪惡和下流,當時的達官貴人,卻也為身邊有清秀漂亮的男子相伴而感到極有面子。

因其所故,中唐之時販賣嶺南小童至中原為人孌童,甚至成為一樁極嚴重的破壞大唐治安及根基的大事。多少士大夫著書述文,嚴加痛斥,卻是怎麼也剎不住這股歪風。

寧知遠年幼時,就因眉清目秀,險些遭人販賣,此時年長,雖知李忱並不喜好男風,甚至很是牴觸厭惡,卻也被他不懷好意的眼神盯的心中發毛。

李忱卻不知道他竟然是擔心這個,他咪眼瞧了半天,終於滿意點頭,向寧知遠笑道:“知遠,你的氣質風度,真是沒有話說!這些事,若是交給知雨那樣的人去辦,只有給我辦砸了。從今日起,你除了公務外,要經常到漢州城內城外,還有下屬五縣走動,與各地的豪門世家多相交結。”

“是。想來殿下要以他們為助力?”

李忱搖頭道:“助力什麼的,也無所謂。他們又不會出錢出糧,我要他們助什麼。你只需與他們多加溝通周旋,不能使他們抱做一團與我為難。其間分化挑撥也好,拉攏利誘也罷,總之要這些世家豪門曉得,漢州是我李忱的天下,不聽我的,便是自尋死路!”

見寧知遠點頭稱是,李忱又道:“漢州的戶口,依我所查,最少向朝廷隱瞞了一半以上,嘿嘿,想來全國各地,土地戶口要麼是在世家手中,要麼是在寺廟名下。知遠,行路難矣,難於上青天哪!朝廷法度敗壞百年以上,川西向來是守成有餘而進取不足,就算是我得劍南三川,想以此地為立足之基,以為不敗,實在是自尋死路耳。”

他先是黯然搖頭,繼而又笑道:“時局如棋,咱們落了後手,還需振奮精神,努力去做。我竟在此學婦人做無聊之嘆,當真可鄙。”

此時兩人已行至州衙門前,李忱立身側門階前,向寧知遠道:“知遠,明日咱們去勘查流民懇荒一事,這些人是我的立身和用度之本,馬虎不得。”

寧知遠佇足原地,向他躬身一禮,再抬頭答應時,卻見李忱身影已經遠去,在燈光裡越來越難以看清,他呆立片刻,只覺心頭一陣茫然。與此人自幼相識,原以為相知甚深,待到此時,才突然驚覺,原來此人智計心思,其實不但遠在自己之上,便是葉知雨與其相比,亦是遠遠不如。

他心中一陣惕厲警覺,環顧左右,只覺一陣陣冷風迎面撲來,連忙裹緊身子,往自己住處返回。

這一夜,風聲不住拍打著他的視窗,令他覺得房中冷意襲人,大唐敬宗寶曆十一年的冬天,顯然是即將到來了。(未完待續)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都市國術女神我真不是魔神女配她天生好命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宇宙級寵愛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劍仙三千萬諸天新時代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本书作者其他书
謀明 大魏王侯 大明1617 躍馬回明 調教大明 清明上河圖 新中華再起 回到明朝當太子 錦衣為王 如畫江山
相關推薦
土豪的末世生存大魏王侯如畫江山新中華再起清明上河圖調教大明躍馬回明謀明劍神重生帶系統無敵劍神重生玄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