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唐風

(十四)
上章 目錄 下章

唐風(十四)

李忱以包含天下,冀望千年的期盼,向寧知遠長篇大論,講述自己在耕戰上的見解。半響之後,只見寧知遠兩眼發直,面色呆滯,便知道此人與葉知雨不同,身上留有太多的書生意氣,聽到自己的論述,並不是解剖話意分析是否有可操作性,而是心神激盪,隨著自己的話語而激動渴盼。

他連聲咳嗽,將正在神馳萬里的寧知遠咳醒,見他還是迷迷瞪瞪模樣,李忱又是好氣,又覺好笑,心道:“讀書讀多了,果然有傻氣。知遠其實智慮不在知雨之下,一犯起書生意氣來,整個人都成傻子啦。”

正在腹誹,卻聽寧知遠猛然叫道:“殿下,適才所謂的耕戰之說,當真是精采非常。然則,各保、裡、鄉,都如同當年五斗米教那般,成立協社,守望相助,有病、貧、婚喪嫁娶皆出資相助,其實並不妥當。”

李忱大感興趣,向他問道:“喔,請知遠詳細說來!”

“殿下,天下農人凡家中有事,本來便會互相幫忙,以眾人之力,幫扶一家,自然輕鬆許多。以殿下之說,成立協社,不過是將散漫無序之事加以組織。看以更有好處,其實不過徒加滋擾,將自覺自為之事,變成官府強迫,用意雖好,安知無人從中貪墨,或是以助人而增長自身的聲望,或是將資財剋扣,以肥親朋為先?”

“以官府監查,農人亦可自行查舉,則無此弊端。”

寧知遠苦笑搖頭,答道:“殿下自幼生長宮室之中,不知天下事難為矣。設想的再好,總歸會有人在其中搗鬼,若想滴水不露,難於登天。裡正之中,或是家族勢雄,或是自身孔武有力,總歸有人是眾人之首。殿下若將這些事交與裡正辦理,時間久了,必定弊端從生,難以維持。”

“依知遠之見,該當如何?”

“殿下可知櫃坊?”

“這個自然知道。商人在外行商交易時,在異地貨物出手後,將得到的貨物錢財,存於當地櫃坊,待回鄉之後,以憑據在本地的櫃坊將錢取出。櫃坊幫商人減低運轉的費用和風險,而商人則交錢給櫃坊,讓櫃坊從中得利,如此兩便。”

這櫃坊實因大唐商人的腳步遍佈天下而產生,從長安到西域,少說也得走半年以上,在西域出手貨物後,便有大量的錢帛難以處置。若是隨身攜帶,一來很是不便,二來也很怕被盜賊搶走,存在西域的櫃坊內,回到內地州府,則拿著憑證往當地的櫃坊取錢,很是便當。

這櫃坊,便是大唐的銀行。

寧知遠見李忱眉頭緊皺,似有領悟,便向他笑道:“便是如此了!於其讓農人成立協社,收取錢財,徒生弊端,不如讓櫃坊參於此事,農人只需按期存入少量銅錢,遇著災荒貧病,則可以從櫃坊得到資助。櫃坊由商人掌握,聚資生息,官府只監查櫃坊,則萬事皆詣矣。”

他這一番論述,其實是將後世的保險公司與銀行合併,到確實比李忱以合作社會雛形的協社構思,又高出一籌。

只是當時的商品經濟並不是很發達,很多時候,物資的匱乏並不是區區櫃坊可以解決。後世的保險公司或銀行可以利用大量的資金迅速生利,有許多生財之道。現下的櫃坊不過只是以商人投放資金,收取費用來賺錢,本身的保證金並不足以讓它擔負起自身無法應對的大量的需求。

一旦某地發生災害或大規模的瘟疫,則以櫃坊的必然無法支援。櫃坊與協社不同,有半官方的背景,若是發生意外,只能使官府的信用受到損傷。在封閉和保守的農民眼中,一樁事物如果違諾過一次,則終身無法相信。

不過這樣複雜的財務問題,解釋給寧知遠聽,只怕他一時也難以明白。李忱低頭想了一回,方向他微笑道:“知遠所慮,到確實有些道理。只是櫃坊來行此事,還是有些不便。不過,可以成立保社,由官府管理,並不準保社拿錢生利,只是保管眾人的錢財,官府每年亦投入錢帛入內,這樣,可以庶已解決農人之難,而不必多生滋擾。”

“如此也好。”

李忱雖然將寧知遠說通,自己卻喟然一嘆,心道:“何其難也!”

又想:“不過不管如何,官府不能將農人置之不理才是。國家收取賦稅,原本便是要善撫黎民,歷代的官府,卻將收稅視做天經地義之事,卻將自身的責任推的乾淨,好象農民天生就是最底層的牛羊,只配被人魚肉,當真混賬。每遇災荒,或是國家有大亂,中華大地必定是屍橫遍野,戶口銳減,至得明朝,以億萬人口卻擋不住十幾萬的蠻族,便是因為官府與百姓脫節,國家與庶民全然不相干。如此這般,又怎能指望全國的力量統一凝聚起來,爆發出應有的力量。”

此時天地之間昏黃一片,朔風凜洌,李忱眼見著螻蟻般在田野中奔忙的數千流民,只覺眼前又酸又熱,忍不住向寧知遠道:“自我而起,一定要讓大唐的農人不必如此辛苦,亦不至於忍受貧病飢餓之苦!”

寧知遠大是感動,向李忱一揖到底,鄭重道:“殿下有此宏願,臣必定竭力相助,縱是九死而不悔。”

就在李忱滿懷激情與信心,一心要再創大唐盛世之時。京城長安的政治氛圍,卻也如同漢州的天氣一般,充滿著壓仰,與徹骨的寒意。

宰相李德裕清晨絕早起身,用過早飯後,便直奔光祿坊的坊門而去。他滿腹心事,一事難眠,起的卻是比平時早了許多,此時坊門四周漆黑一片,並未開啟。

他身邊簇擁著眾多的家人僕從,還有數十名金吾仗衛,張弓搭箭,負責保衛他的安全。

此時坊門未開,李德裕騎於馬上,安然自若,那些禁軍衛士們卻是忍耐不得,一個個破口大罵,說那些把守坊門的裡正與把守坊門的更卒不識大體,竟然敢阻住宰相的去路。

李德裕知道這些禁軍士兵驕縱慣了,除了本屬的長官和宦官,當真是什麼人都不放在眼裡。自己身為宰相之尊,他們竟也敢喧譁吵鬧。他本欲不理,卻又見幾個士兵竟然手持長槊,以包鐵的槊底直擊坊門,吵嚷下令,讓那幾個更卒開啟坊門。

“住手,國家自有法度,時辰未至,決不準開坊門。爾等再敢胡鬧,本相一定知會金吾將軍,窮治爾等之罪。”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悻悻然將幾個士兵止住,眼見那幾張驕橫粗蠻的臉孔並不服氣。李德裕喘口粗氣,本欲再痛罵幾句,卻又害怕有失宰相風度,也只得作罷。

他盯著那些個鮮甲鮮亮,手中兵器擦的油光發亮的士兵,心中鄙夷道:“淮南兵,一個打你們十個。更別提河北強兵了!”

這些話雖然很是解恨,只是實在不符合他帝國宰相的身份。李德裕只得咽口唾沫,將這些惡毒的話語收回。

又稍待片刻,眾人隱約聽到耳中有喔喔雞鳴之聲,稍頃過後,自太明宮起,太極宮、興慶宮而起,各坊門處的鼓樓都開始擊鼓報時,各人知道,大唐帝國新的一天,又將開始。

“國勢如江河日下,唯有長安,卻安如磐石。”

李德裕聽著長安城內密如雷鳴的鼓聲,眼見前方的光祿坊門漸漸開啟,他振作精神,向自己的坐騎猛揮一鞭,向各人道:“今日要至宣政殿中朝,不可遲誤,快些跟來!”

他一馬當先,急速奔行,好在光祿坊離皇城很近,帶著眾人直穿朱雀大街,過朱雀門,繞道太極宮前再往北行,便至大明宮外。

唐人並沒明清那麼極端的皇權統治,要賞賜什麼紫禁城騎馬,李德裕以宰相之尊,自然是長驅直入,便是尋常的中書舍人,門下侍詔,均是騎馬而入。各人齊聚在宣政門外,等候皇帝的召見。

皇帝召對宰相和重臣,在宣政殿資詢決斷國事,原是大唐帝國的政治傳統。自今上登位以來,成天遊樂無度,不但含元殿的大朝次數寥寥無已,便是宣政、紫宸二殿的中朝召對,亦是鮮見。

其實當今皇帝李湛今日召會群臣,原本是突發奇想,想到自己自被宦官慫恿服丹以來,已經多日不曾召見大臣,國事如何,全然無知。

他雖然是荒嬉頑劣,卻也知道大唐國勢漸漸不妙。不但國庫如洗,就是以前一直豐裕的皇家內庫,亦是漸漸宣告不支。他雖然不擔心大唐天下會敗亡在自己手中,卻對內廷用度都無法支援感到不爽。

加賦自然是行不得,天下流民甚多,百官早就多加勸諫,皇帝現下打的主意,就是如同當初德宗皇帝那樣,向長安商人聚集的東西兩市,去“借”。

當時朝廷苦於吐蕃和藩鎮兩邊夾攻,連江南漕運都不得不中止,帝國的用度到了無法維持的地步,德宗無奈,只得往長安市中搜刮,以強迫的手段,借得八十萬緍的銅錢,足足開銷了兩月,李湛對國庫的運作全無興趣,只是想到可以弄到幾十甚至過百萬的銅錢,可以支援他半年左右的開銷,心中不覺意動,乃至決意召見群臣,商議此事。

他難得早早睡下,吩咐內侍們早些將他喚起。又令仇士良、楊欽義等高位宦官前來,陪同他一起上朝。

這些宦官對朝臣有絕大的威壓作用,讓他們來,一來可以讓朝官們不敢胡亂說話,二來廷議一旦透過,便可以讓他們下令北門六軍與各級宦官們立刻往東西兩市借錢。皇帝相信,在禁軍們的刀槊逼迫下,商人們會知道如何取捨的。

李湛滿含著弄到錢的希望睡下,睡夢之中,好像又在揮霍享樂,年輕而蒼白的臉孔上滿是笑意。

及至清晨,雞人們報時之後,從內侍將他喚醒,李湛精神飽滿的跳下御榻,吩咐道:“更衣,擺駕宣政殿!”(未完待續)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都市國術女神我真不是魔神女配她天生好命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宇宙級寵愛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劍仙三千萬諸天新時代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本书作者其他书
謀明 大魏王侯 大明1617 躍馬回明 調教大明 清明上河圖 新中華再起 回到明朝當太子 錦衣為王 如畫江山
相關推薦
土豪的末世生存大魏王侯如畫江山新中華再起清明上河圖調教大明躍馬回明謀明劍神重生帶系統無敵劍神重生玄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