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這個吞金獸不好養

第兩百八十二章
上章 目錄 下章

這個吞金獸不好養第兩百八十二章

不同的境界會有不一樣的時空概念,這在佛經和一些民間傳說中都有論及。

民間常有“天上一日,人間百年”的說法。而在佛經中,這樣的記載非常多,比如在佛經中記載,忉利天的一天相當於人間的一百年,而兜率天的一天相當於人間的四百年。

從佛學的角度來看, 時間的相對性是太平常不過了。

對於禪定中發生的時間變慢現象,我們還可以從科學的角度來進行分析。

前面說過,人腦在思維的時候,會產生放電現象,這就是腦電波形成的原因。

意識的活動越激烈,腦電波的頻率就越高,也就是說, 電子釋放或吸收光子的頻度越大。

在自然情況下,每份光子的速度和能量都是恆定的,電子與光子之間反應的頻度就與電子的運動速度直接相關。

而電子的運動速度主要表現在電子圍繞原子核的繞核運動上,當電子的繞核運動速度快,吸收或放出光子的頻度也大。

而電子的繞核運動速度,直接表徵了時間的快慢。在一個系統中,如果整個系統內電子的繞核運動速度都變慢,那麼這個系統的時間相對來說就會變慢。

如果我們拿一個正常運轉的時鐘放在這樣的系統中,由於組成時鐘的所有原子的電子繞核運動速度都變慢,在宏觀上看來,時鐘的指標運轉也會變慢,因此反映為時間的變慢。

但這種變慢,只有在兩個系統的對比下才能看得出來。

假如有人和時鐘一起呆在這樣的系統中,由於人體自身的系統也在變慢,意識的活動和反應與時鐘的變慢節奏相一致,所以在這樣的系統中,人並不能感知到時間是變慢的。

當我們有了這樣的認知,相對論中的一些佯謬也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了。

我們首先來看“鐘慢尺縮”效應。相對論告訴我們, 當一個系統相對另一個系統高速運動時,高速運動的系統中, 會發生時間變慢,空間縮小的現象。人們對此現象提出了多種解釋,然而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對此,首先要說明的是,相對論的“鐘慢”效應已經被許多實驗所證實。

如,在太空中執行的衛星,需要依據相對論原理來調整時間,否則衛星裡的時間會與地面時間發生偏差。所以,對於把“鐘慢尺縮”效應解釋為觀測效應或計算結果的說法,可以認定是錯誤的。那麼,“鐘慢尺縮”是如何發生的呢?

假設一個系統在以接近光速運動,這個系統中的原子、原子核、核外電子同樣要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運動。我們知道,電子總是在原子核外作繞核的圓周運動。當原子核在以接近光速運動時,電子依然要作繞核運動,但由於電子的運動速度受到光速這一絕對速度的限制,因此,在電子同樣跟隨原子核在高速運動的同時,繞核運動的速度必然減慢。

在整個系統中,電子的繞核運動變慢,宏觀的表現就是系統的時間變慢。假設電子與原子核同樣以光速運動,那麼電子的繞核運動就將停滯,整個系統的時間也就停滯了。

因此,當系統在高速運動時,電子的繞核運動速度會變慢,從而引起了“鐘慢效應”,這一效應是真實發生的效應,並不是所謂的觀測效應。

同樣的原理,也可以解釋“尺縮效應”發生的機制。

我們知道,電子具有的能量越大,電子的軌道半徑也越大。

當電子的繞核運動速度變慢時,說明電子的能量變小了,相對而言,電子的軌道半徑也會變小。當整個系統的電子軌道都變小的時候,宏觀上就表現為空間的縮小。所以同樣一把尺子,如果放在這樣的系統中,相對於靜止系統來說,其尺度一定是縮小的。

可以設想,如果電子與原子核同樣以光速運動,那麼電子與原子核間的繞核運動停滯,事實上,電子與原子核的概念都將不存在,空間的概念也就隨之瓦解。這就是“尺縮效應”形成的機制。

應該說,尺縮效應也是真實的效應,但與鐘慢效應不同的是,尺縮效應無法測量。

我們設想,在一個高速飛行的宇宙飛船中,作為觀測主體的人,自身的尺度在與飛船內的尺子和整個飛船的空間在同步“縮小”,由於這種同步性,觀測主體無法感知到空間的變化,因此也就不會認為尺子或空間在縮小。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當飛船返回地面,飛船系統又和地面系統保持一致,尺子仍然回覆原來的長度,地面上的觀測者同樣無法判斷尺子是否曾經發生過“尺縮”的現象。因此,儘管“尺縮效應”是真實效應,卻是無法觀測到的真實效應。

這種同步“縮小”卻無法觀測到的現象,與19世紀的科學家彭加勒提出過的一個思想實驗所說的道理是一樣的。這個被命名為“夜間倍增”的思想實驗說的是,假如在夜間,大家都睡著的時候,所有的東西都增大了一倍,醒來的時候,人們能夠感覺得到嗎?

結論是,我們無法察覺。

同樣的道理,若是我們處在一個“倍縮”的空間中,我們自己也是無法感覺到這種差別的,尤其是當光速也在“倍縮”時。

在相對論中,沒有提到“光速”也會變化,但我們從佛學的角度看,高速運動的系統中,不僅會出現“鐘慢尺縮”效應,同時也會出現光速變慢的效應。這是因為,在一個高速運動的系統中,人的意識會相對變慢,而分別識的速度對應於光速,所以在這樣的系統中,光速自然也會變慢。

我們再看看前面提到的關於相對論的一些佯謬,看看從新的視角出發,能不能得出較圓滿的解釋。首先看光速絕對性的佯謬,在前面提到的未來警匪太空槍戰的故事裡,警察發射的激光束,在匪徒看來,會以怎樣的速度從匪徒的窗前飛過呢?如果以運動的相對性原理出發,警察發射的激光束,僅比接近光速飛行的飛船快一點,那麼在匪徒的眼裡,鐳射應該以非常緩慢的速度從眼前飄過。

但依據相對論的光速絕對性原理,光在任何參照系的運動速度都是恆定的,所以光依然以絕對光速從匪徒的眼前飛過。兩個原理似乎給出了相互矛盾的結論,那麼,問題出在哪呢?

在這個故事中,警察與匪徒的飛船都在以接近光速的高速度在飛行,在警匪各自的系統中,系統內的電子繞核運動都發生了變慢的現象,警察與匪徒的身體、腦電波的頻率、以及意識同樣發生了變慢的情況。

前面說過,分別識生滅的速度對應於現象世界中的光速,在高速運動中的警察和匪徒由於意識活動變慢,相當於分別識變慢,因此,在警察和匪徒眼裡的光速也就變慢了。

當激光束從匪徒眼前飛過時,鐳射的確僅以較慢的速度超過匪徒的飛船,但由於匪徒的意識活動變慢,在匪徒看來,鐳射仍然是以“光速”在運動,只不過匪徒眼裡的光速,已經不是在靜止時,或者說,在匪徒的分別識沒有變慢以前時的光速了。

這種警匪在太空發生高速追擊的情況,我們可以想象為是發生於一部被慢放的三維電影中。對於警察與匪徒來說,他們自己意識不到一切節奏已經變慢,只有系統外,或者說,在三維電影外的人才能夠判斷出,這個系統內的一切已經變慢了。

在警察與匪徒看來,一切都沒有變化,時間、空間、光速等等一切都和靜止時是一樣的。如果要檢驗一切都曾經變慢,正如前面所說,可以用警匪系統內的鐘錶變慢來加以驗證。但是,對於空間縮小以及光速變慢這兩個效應是無法被測量到的。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原本考驗人們邏輯思維的光速不變原理,其實應該理解為是光速相對不變原理。即光速是相對於某一個系統內部而言的光速不變。從佛學的觀點看來,光速不變是相對於觀測者而言的。對於不同的觀測者,可以有不同的時間、空間、光速等概念。

而對同一個觀測者來說,不同的運動狀態以及不同的禪修狀態,都可以體驗到不一樣的時間與空間。只有基於這樣的理解,相對論中的光速不變原理與運動的相對性原理之間才不會有矛盾,同時基於這種矛盾的佯謬也可以得到合乎邏輯的解釋。

我們運用以上原理來看基於相對性原理所引發的雙生子佯謬。

雙生子佯謬主要是基於運動的相對性原理,即,運動是相對的,如果我們採用不同的參考系,那麼對運動就會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哥哥乘坐飛船在外太空旅行,相對於弟弟是高速運動。

但哥哥同樣可以認為是弟弟在相對於自己在高速運動,這兩種看法,依據運動的相對性原理,都是可以的。

但實際上,當雙生子相遇時,只可能出現一種結果,要麼哥哥比弟弟大九歲,要麼弟弟比哥哥大九歲,或者兩人還是一樣的年齡,也就是說,相對性原理在實際運用當中是要受到限制的。那麼,實際上,是哪種情況會發生呢?

實際上,我們判斷是誰在作高速運動,不需要用另一個參考系作對照。如前所分析,高速運動的參考系中,電子繞核運動會變慢,這種變慢是相對於該參考系之前的狀態而言的變慢。

以作太空旅行的哥哥為例,哥哥的運動狀態由在地球時的靜止,加速至高速運動狀態,在這一過程中,在哥哥的系統內,所有的電子繞核運動都變慢了。

因此在哥哥的系統中,實質性的發生了時間變慢現象,而這一現象的發生與選誰作為參照系毫無關系。系統時間的變慢只與系統本身的狀態變化有關。同理,弟弟由於一直在地球,運動狀態始終沒有變化,所以,對於弟弟來說,時間沒有發生變化。

很顯然,在弟弟經過十年的時間後,與哥哥在地球上再次相遇,會發現哥哥比自己年輕九歲。這一幕,會真實的發生,並不存在佯謬。

但是,在哥哥看來,也並沒有佔到時間上的便宜。在哥哥的系統中,一切都是以變慢的時間在執行,包括飛船、哥哥的身體、腦電波以及哥哥的意識。

因此,在哥哥看來,的的確確是只過了一年的時間。從這點上可以看出,所謂的時間、空間等等,僅僅是電子的不同運動頻率在我們意識當中的反映,這種微觀的變化在宏觀上就體現為不可思議的時間變化。

從佛學的角度來看,一切的變化其實僅僅是分別識的變化,所謂的運動,也僅僅是分別識所形成的幻象。分別識速度越慢,相應的電子繞核運動速度即會變慢,從而引起一系列的相對論效應發生。

因此,從究竟上來看,一切變化都是分別識的幻象而已。

運用以上的原理,所有的相對論佯謬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

這些無法合理解釋的現象之所以稱為佯謬,事實上是因為我們主觀的感覺與現象之間發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這種矛盾的根源就在於,我們習慣於用數學上的技巧去理解這些現象,比如在考慮運動的相對性時,總是習慣於選取一個參考系作為標準,卻從沒想過,人的思想意識,本身就與運動狀態息息相關。

因此,對各種效應的解讀,必須以觀測者自身的狀態作為標準。而實際上,只有以自身的狀態作為參照,才可能對所有佯謬現象作出合理的解釋。

綜上從佛學角度對自然科學領域的一些認知,我們可以得到時間、空間以及光的概念都是基於運動的觀念才形成,而運動的觀念來源於觀測者的分別心。

也就是說,時間、空間以及光等所有現象都是基於分別心生滅所產生的幻象。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諸天新時代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劍仙三千萬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女配她天生好命我真不是魔神食物鏈頂端的猛獸特種兵之戰狼崛起都市國術女神宇宙級寵愛
相關推薦
深度虛擬遊戲玩家逆鋒天驅大道真皮如斯晨曦之主厄運詛咒穿越異界,被詛咒人偶召喚了江山不若三千弦腹黑Boss火爆甜妻凰圖鳳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