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這個吞金獸不好養

第兩百八十六章
上章 目錄 下章

這個吞金獸不好養第兩百八十六章

據傳在宣佈造車當晚,雷布斯的微信就炸了。

發來資訊的是各地要員和投資大佬,要麼想投錢,要麼邀請小米落戶。

甚至有使用者聽說造車事宜,都給雷布斯勇氣,只要小米敢造,他就敢買。

而且雷布斯也在內部說過, “我一說造車,就有人要投一百億美元。”

但雷布斯和其他汽車新勢力最不同的在於:儘管不少投資人的資訊湧進他的手機,小米還是決定造車不向外部資金開放機會,全部來自自有資金。

他說,“汽車和手機全部拉通,才能給米粉無所不在的智慧體驗。”

儘管小米當初創辦智能手機從一無所有, 有打敗諸多競爭對手成為後來居上者的典範,但造車不同於手機, 耗資巨大。

不少車企都曾因為缺錢而陷入危機,比如賈躍亭的樂視做的好好的,非要搞新能源汽車結果倒了,姚振華的寶能房地產做的好好的,非要搞新能源汽車結果也快倒了……

小米造車資金全靠內迴圈,能支撐多久?

而且對於小米造車,雷布斯還在延續小米手機的模式,造勢在先,真真假假,讓人捉摸不透。

而且合作名單擴到大半個汽車圈:北汽、長城、比亞迪、東風、長安、五菱、恆大汽車。

曾經雷布斯會見t市一把手後,輿論猜測小米汽車總部落戶t市,第二天,姍姍來識公佈T商註冊在首都。

但工廠落到哪個城市,至今並未給出答案。

對於造車新勢力,吉利集團掌門人李書福就曾毫不顧,忌地進行批評並斷言,“今後主導汽車產業的一定是汽車企業, 而不是網際網路公司, 有些企業不懂汽車,之所以造車是意在資本市場上圈錢,所謂造車新勢力就是一天早晚瞎忽悠老百姓。”

年初的時候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也曾炮轟新能源汽車,“很多人認為新能源汽車是風口,於是一窩蜂去投資,但是這個行業已經累積了一定的泡沫,最後可能既浪費錢,又產能過剩。”

除此之外,被問及小米造車,李斌更是這樣回應,“大家都要增長,汽車行業也不是贏者通吃。但是最後還是要拼產品拼服務,我們肯定不是拼流量。”

何小鵬直言,於機相汽車差別蠻大。他的觀點是,手機是快消品,最後裂變速度勐烈,但是汽車不是,最後很難裂變,或者需要更長時間, 而且兩者的供應鏈管理邏輯不同。

何小鵬做了一個假設對比,雖然沒有人實踐過,但汽車店裡賣手機和手機店裡賣汽車,能力模型、體系有巨大的差異。

前不久,在一個論壇上,比亞迪掌門人王傳福大談新能源汽車,並隔空喊話小米掌門人雷布斯。

王傳福表示,新能源汽車是風口,大家覺得市場十分大,成長速度非常快,都一擁而上闖進來。不過,新能源汽車是新生事物,有很多種路線,路線萬一歪掉了,就可能會賠錢又賠7時間。

他還順便調侃一波小米造車,比如說像雷總準備投一千個億。

關鍵是浪費你三年的時間,這三年時間要值多少錢?拿錢是買不到的,如果企業的戰略方向錯了,可能丟失五十億不算多,但是你丟失了三年的時間,這個是再多錢都換不回來的,很有可能就徹底掉隊了。

而且小米的計劃於今開始出車,第一年賣十萬臺,三年共賣九十萬臺。

所以在小米汽車上市前的這三年裡,時間將會是小米最大的敵人,因為計劃沒有變化快,放眼望去,小米早已被各方造車勢力所包圍——特斯拉、比亞迪、蔚來、小鵬、理想、哪吒、零跑、北汽、華為……

再按照當時投票來看,公佈投票的結果顯示,使用者希望小米汽車定位中高階,有媒體報道稱,小米汽車內部人士已經確認,其產品定位會包含兩個檔次:中端車型,價位為 15 萬-20 萬的 A+級車(L2+自動駕駛);高階車型,價位為 20 萬-30 萬的 B 級車(L3 級自動駕駛)。

按照這個思路,小米對標的企業包括小鵬,比亞迪、廣汽埃安等企業。

包括最近正在不斷進行品牌上拔的哪吒汽車。

車企對20-40萬區間可以說是又愛又恨,愛它的市場空間巨大,恨它競爭也異常激烈。

所以有人認為,小米不該從這個領域入手,但也有人認為,小米的戰略無比正確。

拋開對錯不說,這可能是小米當下最理性的決策。市場可以分為高中低三個階段。

小米肯定不能從高階入手。

首先從基因上來說,小米本身沒有造車基因,不管造車工藝還是生產品質,需要足夠多的時間去積累,但去年電動車銷量已經突破了10%的臨界點,後面幾年處於飛速發展期,沒有太多時間給小米去單獨沉澱。

蔚小理等企業普遍成立於2015年前後,真正交付基本都在2018年左右,彼時華國智慧電動汽車市場還沒有成熟,市場競爭還不夠激烈,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去打磨產品,供應鏈體系、經銷商網路等,並且消費者對高階車型的容忍度也很高。

但是小米今年交付的時間視窗,業內對其市場容量,預估是八百萬輛,彼時市場競爭已經非常激烈,如果沒有點真東西,很難獲得消費者青睞,反而會毀了品牌形象。

智慧電動汽車領域低端市場,暫且將其列為15萬以下的市場,這片領域沒有技術壁壘,此前堅持低端市場的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都逐漸沒有了聲音,並且15萬以下和高成本的智能化投入有悖。

排除下來,小米只能選擇中端領域入手。

所以小米目前的思路也比較清晰。價效比、大眾化、平民化……一直是小米的基因。

而現在,電動化技術已經相對比較成熟,包括,電池成本、快充,充電網路佈局等。小米完全可以不受電氣化技術限制,透過此前積累的軟體優勢,強化品牌的智慧基因,先在中端市場站穩腳跟,再圖後進。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是外界思考的一個問題是,2025年,小米是否會面臨較大的成本壓力?

目前看來,應該問題不大。智慧電動汽車的成本主要來自兩方面:電動和智慧。

2025年,電氣化技術已經相對成熟,相關的產業鏈配套已經逐漸成熟,這能最大化的迎合小米價效比優先的策略。

而在智能化層面,小米本身在手機領域積累了大量的軟體優勢,比如智慧座艙領域的語音控制系統,智能家居互聯等,可以直接拿來為其所用。需要大成本投入的就是自動駕駛方面,小米做的是兩手準備,一方面自建自動駕駛團隊,另一方面投資momenta等自動駕駛公司,並且前期也可以先採取供應商的方案。

小米汽車之前宣佈落戶首都經開區,涵蓋研發總部和銷售總部。之後,官方釋出訊息,小米汽車工廠落地首都亦莊新城(通州片區)馬駒橋智造基地(智慧製造基地),專案總投資預計 630 億元。

小米汽車整車工廠規劃年產量三十萬臺,分兩期建成,兩期產能分別為十五萬輛,今年首車下線並量產。

小米汽車最終落戶首都也在情理之中,小米集團總部在首都,相關產業鏈和配套資源都在首都紮根,汽車總部落在首都有利於協同管理,提升效率。

就當時的市場容量而言,30萬年產能有些保守。理想計劃2025年產銷突破160萬。

相較而言,小米汽車的產能還不到理想的零頭。但就小米自己來說,這個資料還算合理,小米作為一個新生品牌,上市第一年銷量期待值不大,30萬的產量肯定有冗餘。

即便不夠,這都不是大問題,比如後期如果小米的市場反饋比較好,現在有很多轉型困難的傳統企業,都在變賣工廠,小米可以直接接手,進行簡單的改造就能快速投產。

理想首都工廠就是接手的首都現代工廠。

不同於其他新生品牌,需要大費周章的進行品牌宣傳與建設。

前期剛成立的蔚小理基本都是這個思路,透過各種“驚人”言論來博眼球,其實都是出於營銷考慮。

小米不一樣,它本身就有強大的粉絲基礎,有媒體表示,據不完全統計,小米一共有四千萬粉絲,並且都是價效比的忠實擁護者,能夠形成自傳播效應。

此外,小米也不需要刻意進行品牌建設,其在手機領域積累的親民實用的品牌形象會直接復制到小米汽車身上,在使用者心目中,小米就是價效比的代名詞。

在渠道建設上,小米擁有一萬家小米之家。有訊息稱,依託於此,小米已經摸索出一套全新的線下零售商業模型,可以實現對小米之家數字化及標準化的管理。這一點可以參考華為嚴選的運營模式。

這能讓小米最大化的節約成本。

毫無疑問,小米在手機領域積累的優勢一定會反哺小米汽車。

吉利,蔚來紛紛進軍手機,就是為了提供更好的智慧座艙體驗,小米在這方面具有天然優勢。二者之間必然會打通。未來不排除小米專門針對自身汽車提供車機定製版手機,使用者可以透過一鍵切換,切換到車機模式,包括作業系統,UI,APP等都針對車機進行全新設計。

小米首款車型交付的時間節點是2025年,這剛好是自動駕駛落地元年。小米在智慧座艙方面可以透過手機的優勢進行互補,但在自動駕駛層面,小米規劃編制五百人規模,但媒體透露,其實際規模才剛剛過半。

小鵬,蔚來,理想的自動駕駛研發人員分別是1000、800、500的量級,相較而言,小米還要加速快跑才行。

小米也採取了企業擴張慣用的套路:收購。此前有訊息稱,小米5億美元收購了深動科技公司,後者是一家專注於提供高階駕駛輔助系統的感知、定位、規劃及控制算法,以及自動駕駛應用的全套軟體解決方案的企業。

當然,即便如此,自動駕駛還包含資料收集,演算法訓練等,小米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首先是小米在手機領域一貫的“堆料”策略,會完美復制到汽車領域。

2025年交付,對小米來說,是一個非常有利的時間節點。屆時,電動化技術會相當成熟,這會大大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有利於小米的價效比策略。

比如續航直接幹到800km以上,以小米15萬別的定位來看,這是一個非常有競爭力的資料,透過CTC技術增大電池的能量密度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在高壓平臺上,小米估計會直接上800V高壓系統;快充方面,小米投資了蜂巢能源,後者在去年宣佈了2023年可實現20-80% SOC快充時間10分鐘技術,也讓小米的快充技術充滿了期待。

另外,在電池使用上,純固態電池不太可能在2025年之前達到規模化量產,但半固態電池還是值得期待的。

還有智慧座艙,畢竟新晨科技參與了進去,眾所周知,新晨科技智慧最為牛逼,所以這是最值得期待的一個地方,小米手機和汽車的融合可以順著華為的發展路徑做一些預測,小米可以打通手機與車機的連線通道,小愛同學,智能家居都是值得期待的地方。

甚至粉絲猜測有沒有一種可能,手機可以直接呼叫車機的攝像頭,這些非常值得期待。

至於自動駕駛,可以從感知層,決策層和執行層來看。

感知層,如果不出意外,小米採用目前國內車企主流的“激光雷達+攝像頭”的感知融合方案。

小米本身也投資了激光雷達企業禾賽科技,並且現在小鵬P5的20萬級別的車型目前已經上車了激光雷達,等2025年,激光雷達的規模化量產會更進一步。

而又在決策層,小米採用供應商的整合方案,供應商的晶片,計算平臺,演算法等。

甚至還有包括透過電子電氣架構供應商進入域控制器時代!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諸天新時代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劍仙三千萬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女配她天生好命我真不是魔神食物鏈頂端的猛獸特種兵之戰狼崛起都市國術女神宇宙級寵愛
相關推薦
深度虛擬遊戲玩家逆鋒天驅大道真皮如斯晨曦之主厄運詛咒穿越異界,被詛咒人偶召喚了江山不若三千弦腹黑Boss火爆甜妻凰圖鳳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