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超級音樂大師

第三百章 開始
上章 目錄 下章

超級音樂大師第三百章 開始

玉蘭市,教堂。吞噬小說 www.tsxsw.com

看著窗外閃耀著淡淡光芒的結界,以及不遠處飄蕩的白色光團,約翰遜原本凝重的神情也不禁稍微輕鬆了一些。不管是誰,估計都沒有想象到,原本以為的一個很輕鬆的任務,竟然會演變到現在這樣的情況。

有著一絲的平靜,但是片刻之後,想到那一絲絲的不詳之感,讓他的神情不禁再一次的凝重了起來。這樣的不詳也許在一般人眼中什麼都不算,畢竟人吃五穀雜糧,什麼樣的想法都有,有的時候自己嚇自己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作為優雅之狐的約翰遜卻從來不會輕易的否定自己的直覺,從覺醒之後,因為這樣的直覺已經讓他躲避過太多的劫難,甚至在當初步進入教堂,即將要成為正式成員之前的最後一次戰鬥都沒有現在的不詳感覺。

要知道號稱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異能者組織,教堂的門檻也不是誰都能夠邁入的。除了那些真正的大佬之後,剩下的人想要進入到教堂,那麼就需要一次次的廝殺,真正存活下來的人才是真正教堂的成員,剩下的人也已經成為了骷髏。

教堂的制度其實跟一般的殺手制度並沒有太大的不同,除了戰鬥的級別更高,裡面天才更多之外,也沒有任何的不同。能夠從殺戮之中走出來,也許約翰遜的攻擊力不是最強的,實力也不是罪厲害的,但是保命的手段絕對是其中最強大的。

而他之所以可以存活下來,就是因為覺醒之後的感應能力,或者說是一種預警的能力。他知道那些人可以招惹,那些地方不能去,那些事情不能做,在前一段時間,他就有著這樣的預警。

但是現在這一次的預警卻是最強烈的,甚至比當初考核時候的九死一生還要強烈,甚至就連他的腦海之中都出現了一絲聲音,死定了,不要抵抗了。

這樣的預警是從來就沒有出現的,但是現在,這樣的情況出現在了他的腦海之中。他,好像沒有任何的辦法了。

即便是將教堂賞賜下來的防禦聖物,聖十字架徹底展開也是一樣。聖十字架就是外面窗臺上掛著的巨大銀色十字架,這在一般普通人眼中也許只是用來賜福普通人的一種聖物。但是只有進入到主教的級別之後才會知道,這件聖物除了賜福之外,更主要的還是防禦。

吸收周圍的各種能量儲存到十字架之中,除了一部分散發出去給普通人進行一些治癒之外,剩下的能量全都儲存了下來,在需要的時候可以一次性最大限度的釋放,當然,更主要的功能還是進行防禦。

雖然因為來到華國的境內,所以這個十字架不是最頂尖的,但是只要展開加上裡面帶著的能量,抵擋C級主教的攻擊都不會有任何的問題,更何況裡面還有著更深的一個隱藏手段。

這個手段就是面前漂浮的潔白能量光團,這個能量光團可不只是給普通一種福利,教堂雖然想要拉攏普通人,但是也絕對不會做這樣的事情,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能量光團,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在必要的時候,這些能量光團可以強行抽離普通人的生命能量然後補充到十字架之中。

這樣一來,十字架不但防禦力更加強大,甚至這些生命力也可以反饋到使用者本身,讓使用者的生命力更加強悍。而這,也是一些年老的主教補充生命力的方法之一。

在這樣的一個小地方,能夠抵擋一般的C級高手,那麼這樣的實力絕對已經算是相當的不錯,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在將十字架徹底的開放之後,約翰遜的不詳預感並沒有一絲一毫的減弱,甚至更加的強盛了起來,隱約間,他甚至感到了死神站在了他的身邊,正在用鐮刀切割他的脖子一般。死亡,近在咫尺。

“約翰遜,我已經聽從你的吩咐向著最近的主教傳遞了你的請求,我想主教大人很快就會來臨!”

就在約翰遜胡思亂想的時候,身邊慢慢的走過來一道身影,高大的身材,俊朗的五官以及耀眼的金髮,來人耀眼的好像神話之中的太陽神一般。

並沒有太過在意對方的外表,達到了現在的程度,如果真的想要改變自己的相貌,那麼完全可以用勢能一點點的調整,甚至比整容還要方便。所以,只要自己願意,異能者是沒有真正醜人的,而俊美的人自然也就不算什麼。

所以約翰遜只是點了點頭:“我知道了,辛苦你了,愛德拉!”

如果說約翰遜是明面上的這一次領導者的話,那麼愛德拉就是這一次整個教堂力量的領導者。這一次的他不但領導著教堂的十字軍小隊,甚至也可以調動所有的教徒。所以說,兩人的身份其實並沒有所謂的高低之分。

愛德拉隨意的搖了搖頭:“你是這一次的負責人,只要是你的吩咐,我們不會不遵從,只是我有點好奇,既然已經將聖十字架展開,為什麼還需要通知主教大人!這麼通知了一次,即便是我們順利的完成了任務,肯定也不會有太高的評價,我們想要晉升主教的話,可能已經很難辦到了!”

這也是他們過來的原因,一旦完成這一次的任務,他們兩個負責人有很大的可能晉升主教。雖然教堂內部主教很多,但是一個可以掌控一個城市甚至是一個國家的主教依然是不少教徒的最終目標。而現在這個可能出現在他們兩人面前,自然也想要努力的拼搏一下。

這何嘗不是約翰遜過來的原因,只是他也沒有想到,這一次在他看來簡單的任務,竟然會有這麼多的波折,甚至有著死亡的威脅。這樣的情況自從他進入到教堂之後,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出現過了。

有著教堂的庇護,尤其是教堂現在的實力,他們到哪裡都會被封為上賓,也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才慢慢的低估了這樣的一次任務,從而陷入了這樣的一次絕境之中。

雖然事情還沒有發生,但是約翰遜從來不會否定自己的感覺,既然已經有了不詳的預感,那麼未來肯定有著不詳的事情發生,只是要看什麼時候會發生罷了。

當然,這樣的事情他自然不會跟面前的愛德拉說。愛德拉跟大部分的教堂成員一樣,驕傲,自大,雖然他會聽從自己的建議,但是如果將自己的想法說出去的話,那麼對方肯定會率先出擊,這樣就完全的打亂了他的部署,現在的一切還是要等到主教大人來才可以。

“愛德拉,我的夥伴,呼喚主教大人降臨自然有著我的想法,不過你放心,即便是主教大人降臨之後,那麼我們這一次的考核評價也不會低,因為這一次我們抓到了真正的大魚?”約翰遜現在只想要穩住對方。

“大魚?你找到了位面通道?”這是他們真正的任務,所以約翰遜說有大魚的時候,他就想到了這個事情。

強壓住心中的預警,約翰遜做出一副自信的表情:“是與不是等主教大人降臨之後自然有分曉,現在就請讓我們一起靜靜等待吧!”

愛德拉倒是不懷疑約翰遜在騙他,神情也慢慢的有了一絲的欣喜,如果真的發現了一個位面通道,那麼即便是有主教的降臨,他們的獎勵也不會太低,最後一個主教的位置還真的沒有太大的問題。

“幹的好,我的夥伴,那麼就等著主教大人的降臨吧!”拍了拍約翰遜的手臂,愛德拉帶著愉悅的心情走回了自己的臥室。

看著愛德拉的背影,約翰遜原本自信的神情也暗淡了下來。

“主教大人,希望您能快點降臨吧!不然……”

感受到心中更加劇烈的預警,約翰遜在胸前畫上一個十字架,低聲的禱告了起來。

………………

樓頂,吳零並不知道教堂的一切,他也不知道約翰遜竟然會這麼的警覺,他才剛剛的出手,對方竟然就有了一定的預感,甚至還已經通知了更強大的主教前來,一個主教的到來,這絕對會對吳零的計劃有著一定的衝擊。但是現在吳零卻不知道這些,所以他正在一點點的實施自己的計劃。

牽著小盈盈的手,吳零淡淡的說道:“小盈盈,哥哥帶你去吃好吃的!”

聽到吳零這麼說,原本玩弄勢能的小盈盈也回過神來,跳躍道:“好啊,哥哥,好吃的在哪呢?”

吳零微微一笑,一揮手,一道透明的能量從他的手中浮現,向著下面寧靜的院落飛去。隨著這一道道透明的能量落到教堂中的人身上,原本淡然的小盈盈也不禁激動了起來。

“好吃的,好吃的,好多好吃的!”看著下面的教堂,小盈盈好像看到了人世間最美味的東西一般。

吳零微微一笑,小盈盈是食夢者,而食夢者,食的是夢,其實更是靈魂。

靈魂一詞按原意是指呼吸,生命,早在原始人中就已產生,在宗.教和神話中得到廣泛流行。自西方哲學產生起,靈魂又成為哲學家們普遍使用的重要概念,靈魂不僅歸屬於生命之物,而且常被賦予宇宙萬物;不僅如此,靈魂還被哲學家們賦予了神聖的性質,成為“神靈”,甚至還被有些哲學家與宗.教或迷信的神混同起來,從而使靈魂蒙上了一層神秘的外衣,他們的靈魂說程度不等地具有宗.教和神話的色彩。從泰勒斯開始,整個前蘇格拉底哲學,沒有一個哲學家不把靈魂作為自己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希臘哲學的演進,關於靈魂的各種學說也越來越豐富多彩。從蘇格拉底起,哲學家們更是自覺地用靈魂的特性、功能、作用來解釋論證自己的本體論知識論和政治lun理學說,這在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哲學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現。亞里士多德對於靈魂說在自己知識體系中的重要性有著非常清楚的表達,他在批判總結前輩思想家的靈魂說並提出自己的靈魂學說時,明確地將靈魂說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他說:“所有的知識都是應受尊重和珍視的。就知識的精確性,或就知識的物件崇高和奇妙而言,有的知識更值得尊重且更有價值。就這兩方面來說,我們有理由把研究靈魂的學問置於首位。眾所周知,關於靈魂的知識對於真理的推進,尤其是對自然的理解有著巨大的貢獻,因為在某種意義上靈魂是動物生命的本原(原理)。”

根據亞里士多德的總結,希臘哲學家們將兩種特性或功能歸之於靈魂:一是引起事物運動的原因;二是產生認識和感知的能力。儘管哲學家們對靈魂的具體解釋存在著諸多分歧,但都用運動、感覺和非物質性這三個標誌來論述靈魂的特點。靈魂的這些特殊功能和基本特點,決定了它在哲學的產生形成和演進發展中的特殊作用。

我們從西方出版的哲學史著作和有關專著中看到,西方學者往往把希臘哲學家們的靈魂說歸之於“心理學”。這樣歸類實在太狹隘了,因為靈魂說決不限於心理學。這種歸類反映了他們看待靈魂說的視界、思路存在著嚴重的缺陷,阻礙了人們對靈魂說乃至對整個西方哲學的正確理解,因為我們很難把希臘哲人們的靈魂說限定於某一類知識學科。就柏拉圖而言,他特別注重靈魂說的形而上的意義。

沒有靈魂說就沒有理念論。靈魂說是柏拉圖的本體論、知識論乃至社會政治lun理說的重要論證依據。柏拉圖的靈魂學說主要體現在他的《美諾篇》、《斐多篇》、《國家篇》、《斐德羅篇》、《泰阿泰德篇》、《蒂邁歐篇》等對話中。對於亞里士多德來說,靈魂說的內容就更加豐富複雜了。關於靈魂的學說應是他的自然哲學的一部分,也是他的第一哲學不可或缺的部分,無論是本體論還是知識論都與靈魂學說有關。亞氏的靈魂說又與他的政治學lun理學等實踐學科密切相關,這些研究人的生存、行為的學問在某種意義上正是以靈魂說為基礎的。亞氏的靈魂說貫穿於他的思辨哲學和實踐哲學,既有經驗的考察和事實的材料,也有理論的分析和論證。亞氏關於靈魂說的論著除了專著《論靈魂》之外,其他各種著作幾乎全都涉及靈魂說。從現代的知識分類來看,亞氏的靈魂說涉及多門學科,除了上述理論的和實踐的幾門之外,他的修辭學、美學以及各種技藝也都涉及靈魂說。

靈魂與身體的關係是哲學家們靈魂觀的首要問題,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靈魂是否必須依存於身體,二是靈魂與身體何者優先、何者更重要。柏拉圖主張,靈魂和身體是相互分離而各自獨立存在的實體,而且靈魂是永恆不朽的。這與理念和具體事物相分離而獨立存在以及理念的永恆性是一致的、密切相關的,柏拉圖正是用這種靈魂說來論證理念論的。他指出,人的靈魂先於身體而存在,而且對理念早已有所認識(知)。但是,當靈魂投生到人體以後,由於受身體的干擾或玷汙,就把原有的理念知識暫時忘記了。要重新獲得那些原來具有的識,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所謂學習,就是把那些生前已經知道而現在忘記了的知識重新“回憶”起來。

回憶說建立在靈魂與身體相分離的二元論基礎上,又是以靈魂永恆不朽為前提的;反之,靈魂的回憶也證明了靈魂的不朽。靈魂回憶和靈魂不朽是相互論證的,國內學術界對此已有較充分的認識。但是,柏拉圖又從靈魂“自身運動”的角度論證和闡述靈魂的不朽,學術界對此關注不夠。他斷言:“一切靈魂都是不朽的,因為凡是永遠處在運動之中的事物都是不朽的。”那些被其他事物推動的事物會停止運動,也會停止生命;而那自身運動的事物只要不放棄自身的性質就決不會停止運動。而且,自身運動的事物是其他一切被推動事物運動的源泉和第一原理,它既不可能被產生也不可能被毀滅。因此,自身運動者一定是不朽的。而自身運動正是靈魂的本質的定義。如果“自身運動者是靈魂”這個論斷正確的話,必定可以這樣推論:靈魂不生不滅。

必須注意的是,柏拉圖在這裡所說的靈魂,不僅指“人的靈魂”,也包括“神的靈魂”。柏拉圖所謂的靈魂,實際上就是“運動”和“生命”的原則。這裡的運動不僅是一般的物理意義上的運動變化,更重要的是自身具有的主動和能動力量。

柏拉圖以神話故事的方式描述了靈魂在整個宇宙中的執行。如果靈魂完善,羽翼豐滿,它就在高天飛行,主宰全世界;如果靈魂失去羽翼,就向下落,與身體結合,成為可朽的生靈。神駕著飛車在天上飛翔,可朽的生靈也追隨神靈。在天上執行過程中,靈魂憑理智看到了正義本身、節制本身和真正的知識。這些知識與變化和雜多的物體無關,是關於真正存在的知識;靈魂正是靠這些知識來滋養自身。但是,靈魂中的非理智的東西不斷生阻,致使許多靈魂時升時降,很難見到真正的存在或只能見到一部分;更有許多靈魂沒有能力隨神高飛,他們困頓於下界的紛擾,互相碰撞、踐踏,羽翼損傷,墜落地面,投生為人,分為九等,這九個靈魂等級的區分是不可抗拒的命運。從靈魂不朽到靈魂投生,柏拉圖又論述了靈魂輪迴的思想。他指出,在靈魂投生身體的過程中,凡依照正義生活的以後會獲得較好的命運,而不依正義生活的命運較差。每個靈魂要用一萬年才能回到他原來的出發地,但如果靈魂在千年一度的執行中連續三次選擇了真誠地追求智慧的哲學生活,那麼,到三千年結束時,這樣的靈魂就可恢復羽翼,高飛而去。其他的靈魂則在第一生終了時接受審判,或下地獄受罰,或因正義上天。到一千年終了時,這兩批靈魂都要回來選擇下一輩子的生活。這時,人與獸類可以相互轉換,只有見過真理的靈魂才能投生為人。在靈魂輪迴中,“回憶”和理智都起重要作用。柏拉圖把靈魂看作獨立自存的實體,這個實體是複合的,其中理智是最重要的,是靈魂的本質、本性之所在。因此,所謂靈魂不朽,實際上是理性不朽,即理性靈魂不朽;靈魂的非理性東西是可朽的。作為認識功能的靈魂,主要也是理智的作用,靈魂的回憶是理智的運作,是再現理智先天得到的知識。從現代科學的眼光來看,柏拉圖的靈魂不滅和回憶說顯得很荒謬,具有宗.教和神秘主義色彩。但是,我們不應簡單地把它們等同於宗.教上的靈魂說和輪迴說。柏拉圖的學說是建立在這樣一個信念之上的:在生滅變化之中必定有不變不滅的實體,靈魂和理念就是這樣的實體。靈魂的不朽和精神的常存與理念的永恆是同等的。正因為有這類東西的存在,人一到這世上他的生命就被靈魂所左右,他的精神之中潛在有關於理念的知識,只要運用理性就可將其變為現實的知識。柏拉圖的靈魂說是在告訴人們,理念論是可知的,這可知憑藉的是理智(理性),而理智歸屬於靈魂,理念和靈魂是相通的。靈魂不僅與超感知的理念相通,也與可感事物相關,因為靈魂的結構是複合的,不是單一的理性,還有非理性。

亞里士多德建立起了以實體(本體)為核心的第一哲學(形而上學),他的靈魂觀與他的本體(substance,實體)、生命、質料與形式、潛能與現實等學說相關,他正是在這些關係之中來界定靈魂的;反之,他也用靈魂說來支撐、論證、解釋他的第一哲學。亞里士多德批評柏拉圖的理念論,也反對像柏拉圖那樣把靈魂看作與軀體相分離而獨立存在的實體。他主張,“靈魂和軀體不能分離”,靈魂依存於軀體,寓於軀體之中。每一靈魂都有自己特有的軀體,任何軀體都有自身獨特的形狀或形式。與此相連,他也反對靈魂轉世、靈魂輪迴說。

亞氏強調靈魂不能獨立於軀體,但又認為靈魂是本體。他解釋說,本體有三種意義:作為質料,作為形式,作為質料與形式的結合。質料是潛能,形式是現實。自然物體有的有生命,有的沒有生命;有無生命的區別就在於有無靈魂。有生命的自然軀體必定是本體,這種本體是形式與質料的結合體,軀體本身是質料,它的形式就是靈魂,靈魂本身也是本體,是“作為潛在地有生命的自然軀體的形式”這一意義上的本體,這種本體也就是現實性,“靈魂就是潛在地具有生命的自然軀體的頭等現實性”。靈魂是有生命的軀體是其所是的本質,它是原理意義上、定義意義上的本體。軀體不是靈魂的現實,相反,靈魂是有生命的軀體的現實。如果說眼睛是生命體,那麼視覺就是眼睛的靈魂,也就是眼睛在定義意義上的本體,是眼睛之為眼睛的本質,如果視覺沒有了,眼睛就不成其為眼睛了。

亞氏雖然主張靈魂依存於軀體,卻又把靈魂提到原因、本體、本質、形式、現實的高度,靈魂顯然優於高於軀體。他指出:“靈魂在最首要的意義上乃是我們賴以生存、感覺和思維的東西,所以,靈魂是定義或形式,而非質料或基質。”

“靈魂是有生命軀體的原因和本原”,具體而言,靈魂是在三種意義上作為生命軀體的原因和本原:軀體運動的來源,軀體的目的,整個生命軀體的本質(本體)。首先,事物的本體(本質)就是事物存在的根據,對生命體而言,靈魂正是他們的存在和他們的生命的原因或本原。其次,靈魂也是目的意義上的原因,因為自然活動像理智一樣,總是為著某一目的,靈魂合乎自然地為生物提供了這樣的目的,所有自然軀體都是靈魂的工具(器官),動物軀體和植物軀體一樣,都是為其靈魂而存在。再次,靈魂也是位移運動的原因,狀態變化和數量變化也由於靈魂所致,因為感覺就屬於狀態變化,而沒有靈魂就不可能有感覺;生滅也是,沒有營養就不可能有生滅,而沒有靈魂就無所謂營養。亞氏雖然沒有像柏拉圖那樣把靈魂看作脫離軀體而獨立存在的本體,但靈魂作為生命軀體的形式意義或定義意義上的本體,也就是使生命體成其為某個生命體的原因、本原、本質,仍然給予靈魂以高於軀體的地位和作用。據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他在本體論上強調形式高於優於質料的。

關於感覺和思維的本性、地位、作用等既是與本體論密切相關的認識論的重大問題,同時也是靈魂說的重要內容。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在感覺問題上存在著重大分歧。柏拉圖將感覺歸之於身體,排除在靈魂之外;亞里士多德則將感覺既歸於身體也歸之於靈魂,但與靈魂的思維(理性)部分區分開來。柏拉圖輕視貶低感覺,但還是承認感覺在求知過程中的一定的地位和作用的,可以說是一個啟發、一種誘因,是引起、促進“回憶”的刺激因素。但是,感覺到的具體事物與透過回憶達到的事物“本身”(理念)是兩個根本不同的東西。前者是相對的、變化的,後者是絕對的、永恆不變的。這就是說,感覺和知識畢竟是兩回事。柏拉圖把思想、知識、智慧、真理歸之於靈魂,把感覺與身體聯絡在一起,在主張淨化靈魂時,強調要擺脫感覺與身體的干擾。他指出,事物的許多屬性尤其是共性、一般,如同與異、相似與不相似、榮耀與恥辱、善與惡、存在和有用等等,都不能被感知,只能憑藉心靈透過反思和比較才能達到的。因此,知覺不能認識真理和實在,它們不是知識。

但是,柏拉圖又把心靈比作“蠟板”和“鳥籠”。蠟板說是將我們的心靈比喻為一塊蠟板,看到、聽到、感覺到、意識到的東西印在蠟上,留下印記,就好像用印章戒指蓋印。柏拉圖用蠟板的比喻將記憶引進認知過程,分析了包括記憶在內的各種認知和感覺的情況,試圖解釋錯誤的判斷既可來自知識和感覺的配合錯誤,也可來自知識本身。這表明,柏拉圖並沒有把感覺從認知領域完全排除出去。所謂鳥籠說,是把每個人的心靈比作包含著裝有各種鳥類的籠子,“鳥”則比喻知識。人在嬰兒時期鳥籠是空的,後來他得到知識,便將它們一片片裝進鳥籠,他就學到了或發現了知識。再從籠子裡取出知識,如果是傳遞出去,稱為“教”,而別人從他那裡得到知識,稱為“學”。如果一個人捉錯了他想要捉的知識,就好像本想捉鴿子卻錯捉了斑鳩,這樣他就會作出虛假判斷;如果他捉到了他想要捕捉的知識,那他就沒有犯錯誤,是正確地進行了思維。顯然,鳥籠說和蠟板說都承認了知識可以來自外界,知識可以後來才得到;也肯定了知識可以傳授和學習。這些觀點表明,柏拉圖雖然否定感覺是真正的知識,但並不全盤否定感覺。

亞里士多德十分重視感覺和經驗,充分肯定感覺的意義和作用。他指出,沒有感覺動物就無法生存,靈魂就無法思維。他以人們喜愛使用感覺來說明人的求知的本性。亞氏對感覺的重視是與他重視個體、重視對個體的特殊認識相關的。亞里士多德也不像柏拉圖那樣把感覺排除在靈魂之外。他認為,動物所具有的最重要的屬性如感覺、記憶、情感、慾念、**等等,既屬於靈魂又屬於身體,而這些屬性或者是與感覺一起出現,或者是透過感覺而引起的。因此,感覺是一切動物所必定具有的屬性,或者說動物之為動物都必然擁有感覺。感覺對於動物是保護性因素(工具、手段),它們使動物能事先有所感知,從而避開有害的致命的東西,並追求食物。對於還具有理智的動物來說,感覺能使他們更好更加完善,因為感覺能使他們明白許多不同質的事物,靈魂中的思辨知識和實踐知識正是由此而產生的。擁有感覺會使靈魂和身體更好;沒有感覺,靈魂就無法更好地思維,身體就無法更好地存在。沒有感覺就不可能擁有靈魂和進行判斷的心靈。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值得注意的是,亞氏又認為,感覺器官在接受感覺物件時並不接受物件的質料,而接受物件的形式。“感覺是指這樣一種能力,它撇開感覺物件的質料而接受其形式,正如蠟塊,它接受戒指的印跡而撇開鐵或金,它所把握的是金或銅的印跡,而不是金或銅本身。”這與亞氏關於事物的形式高於質料的觀點是一致的。亞氏的感覺論不僅有心理學、生理學的意義,也具有重要的認識論和本體論的意蘊。

柏拉圖將感覺排除於靈魂之外,又比較明確地區分靈魂的理性部分與非理性部分,提出了“靈魂三部分”之說,即人的靈魂包含著支配人的行為的三個原則,它們是理智、激.情和**。理智能進行思考和推理,控制思想活動;**的本性是貪婪,是非理性的,與各種滿足和快樂相伴;激.情是介乎理智和**之間的第三者,是人們用來“感受憤怒”的,它是“理智的天然輔助者”,是理智的盟友,但若它被不良教育所敗壞就會與**結盟而反對理智。在這三者之中,理智是最高的,應該由它起領導作用,讓激.情服從它協助它,一起去監管**,加以控制。要使人的靈魂的這三個部分彼此友好和諧,“各司其職”,也就達到了人的正義。

這也就是說,靈魂按其本性是理性的,**對抗理性而沉溺於物慾享受,是違反靈魂本性的行為。理性與**之間的關係,實際上也是靈魂與身體的關係。理性支配靈魂,靈魂就能統攝身體,是為正常;反之,**支配靈魂,身體就會毀壞靈魂,是為反常。柏拉圖還對靈魂三分說作了一個十分生動的靈魂馬車的比喻。這個比喻一方面說明人的靈魂內部理智與**之間的衝突和鬥爭,理智必須戰勝、制服**,靈魂才是高尚的,才能有真正的愛,才能認識到美和善本身;另一方面也說明人的靈魂支配著身體的活動,而身體對靈魂的影響也是透過靈魂內部的**的作用才發生的。柏拉圖強調靈魂高於身體是就靈魂的本性是理智這點而言的,這與他關於理念高於可見事物、知識高於意見的思想是一致的。

亞里士多德將靈魂中用來思維的部分與靈魂中感覺的部分明確區分開來。他將前者稱為靈魂中的“心靈”部分,“我所說的心靈是指靈魂用來進行思維和判斷的部分”,也就是“理性靈魂”。心靈和思維物件相關,心靈能接受物件的形式,並潛在地和物件(的特性)同一,但不是和物件本身同一;心靈只是某種能力,此外並無什麼自己的本性,所以在沒有進行思維時心靈並不是任何實際現實的存在,認為心靈和身體混合在一起是不合理的,心靈也不具有什麼器官。把靈魂看作“形式的居所”倒是好的想法,當然這是指理智靈魂(思維)而不是整個靈魂,這裡說的形式也是指潛在的而不是現實的。靈魂的感覺能力有賴於軀體(感官),但心靈的思維能力是與軀體相分離的。

那麼,心靈怎樣進行思維或思維怎樣產生出來的呢?亞氏對此只有一些模糊籠統的說法。他認為,“思想在心靈之中就像在一塊沒有被現實地書寫的寫字板上的字一樣”。心靈被比喻為一塊寫字板(白板),心靈進行思維活動就好比在寫字板上書寫一樣。當然,所謂書寫不是現實意義上的。按亞氏的看法,在物件不包含質料的情況下,思維和被思維是同一的,因為思辨知識和這種知識的物件是同一的;在包含質料的情況下,每個思維物件都只是潛在地呈現的。有質料的東西不會有心靈存在於其中,因為只是就這些東西能與質料分離而言,心靈才是潛在地屬於它們的,但心靈是可以成為思維物件的,“心靈自身就是思維物件,就像其他思維物件一樣”。這種以自身為思維物件的心靈就導致主動或能動理性的觀點。

亞氏進一步分析心靈與事物、與思維的關係。他指出,各類事物如同整個自然一樣,我們從中都可發現兩個因素:一是質料,一是作為製作者的原因。兩者的關係好比技藝與它的質料一樣,在心靈中也可以發現同樣的情況。一方面,心靈是使萬物得以生成的東西(類似於質料);另一方面,心靈製作萬物(類似於製作者的原因),是像光線一樣的一種積極肯定狀態,在某種意義上,光線使潛在的顏色變為現實的顏色。這後一種意義上的心靈是可以分離的、不承受作用的、純淨的。就其本質意義(本性)而言,這樣的心靈就是現實性。因為積極主動者總是優於消極受動者,本原總是優於質料。現實的知識與其物件是同一的,就個體而言,潛在的知識在時間上先於現實知識,但就作為整體的全人類而言,潛在的知識並不在時間上先於現實的知識。

心靈並不是此時能認知(思維),彼時不能認知(思維)。心靈一旦脫離了它的在場的條件,它就僅僅只是它所是(本質)的那個樣子,而且唯有這才是不朽的和永恆的。這樣的心靈不承受作用,沒有這樣的心靈就不可能有思維;消極被動的心靈是可滅的。西方學者一般將亞氏關於心靈的這些並不很清晰明確的思想解析為關於主動理性和被動理性的看法。類似於質料的心靈是被動理性,而類似於製作因的心靈是主動理性。兩者之間的重要區別在於被動理性要受身體和物件的影響,不能分離出來獨立自存,因而是可毀滅的;主動理性則可不受身體和物件影響,可以分離出來,因而是永恆不朽的,這個永恆不朽只是指它的“所是”或本真的是或本質而言。亞氏把主動理性看作高於、優於被動理性,乃至把主動理性與神等同起來。所以,亞氏的第一哲學以神學為歸宿,(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本站)訂閱,打賞,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劍仙三千萬都市國術女神諸天新時代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真不是魔神宇宙級寵愛女配她天生好命我有一座天地當鋪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相關推薦
修仙從種紅薯開始深夜學園電影藝術大師從前有位藝術家長生不老混都市讓我們從音樂開始吧異界小吃店穿梭奇幻的科技大亨我變成了一隻劍齒虎學園都市之雙重間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