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一個人的明末

第20章:張獻忠
上章 目錄 下章

一個人的明末第20章:張獻忠

勳陽位於陝西、湖廣、四川和河南之間,西起終南山東端,北至伏牛山,南至荊山,東南到桐柏山,境內多山而道路險阻,在大明初年被封禁起來不允許百姓進入耕種。明朝中葉之後,荊襄、河南人丁繁衍,土地不足,而且貪官汙吏苛捐雜稅讓大批民眾成為流民,他們冒險進入勳陽地區,在刀耕火種之餘,用打獵和採集手段維持,重新開墾土地,這裡沒有官府沒有苛捐雜稅,成為一片巨大的桃花源。到了明英宗時期,勳陽的流民已經高達150萬之多。

沒有官府的管束,雖然省卻了苛捐雜稅,但是也給野心家提供了發揮的空間。成化年間,勳陽接連爆發兩次大規模民變叛亂,朝廷費了很大心裡才鎮壓下去,從此在這裡置郡縣,設立勳陽府。崇禎年間,因為這裡屢屢成為流寇肆虐的戰場,因此,朝廷將湖廣的襄陽府、河南的南陽府以及勳陽府組成了一個單獨的勳陽扶治,設立巡撫總轄。

勳陽地區雖然山巒起伏,但是由於漢水等河流流過,所以土地肥沃,灌溉充分,真可謂是山間江南。

遠近聞名的八大王張獻忠,此刻騎在他的雪蹄青鬃馬上,看著田野間正在收割的麥子心懷大暢。今天一早見天朗氣清,陽光明媚,張獻忠沒有事,率領一隊親兵出門射獵,射得幾隻大雁,幾隻野雞和兩隻兔子。返程時從山上看到山間平原裡鬱鬱蔥蔥的莊稼,趕緊下來轉轉。

張獻忠是去年八月在南陽被左良玉擊敗,還負了傷,因此有些喪氣,加上熊文燦頻頻招誘勸降,因此今年正月進軍到勳陽谷城之後,面對四面八方官軍的圍剿,張獻忠終於下定決心投降,在谷城受撫,接受朝廷副將的官銜。

雖然投降,但是張獻忠與朝廷之間有著巨大的裂痕和不信任。崇禎八年,張獻忠率軍攻陷鳳陽,除了照常的擄掠之外,還砍光大明皇陵的幾十萬株松柏,拆除了周圍的建築物和太祖皇帝出家的龍興寺(又名皇覺寺),然後掘了朱家的祖墳,這可是不共戴天之仇。再加上這些年因為張獻忠而死的督撫大臣總兵大將不知凡幾,大明朝從上到下想要他張獻忠命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就說這次投降,大明上下都反對,皇帝最信任的楊嗣昌、湖廣總督方孔炤等人全都反對,但是由於皇帝急迫的想要解決流寇的問題,所以勉強接受了張獻忠的投降。

雖然有皇帝的詔令,但是張獻忠及其部下都知道這只是朝廷的權宜之計,一旦緩過手來,肯定要秋後算賬,這在大明朝都是有傳統的。

因此,投降之後,對於熊文燦裁軍的命令,張獻忠堅決拒絕,除去一萬八千名老弱去屯田之外,剩下的一萬一千名精兵人不散營兵不卸甲,日日操練不輟;對於熊文燦徵調兵馬去剿滅其他流寇的命令,張獻忠也是能拖就拖能扛就扛,始終未出一兵一卒;不僅如此,張獻忠推行屯種、強取糧稅、採購戰馬、打造兵器,其積極準備再次造反的動向傻子都能看得出來。

在這些工作當中,張獻忠最為重視的就是屯田,軍無糧不穩,轉戰各地多年的張獻忠深深的知道糧食對於軍隊的重要性,錢有時候很有用,但是有的時候既不能吃也不能穿,還真沒有什麼用。而糧食不一樣,只要要糧食在,張獻忠就有信心軍心不散。

四萬人的軍隊全靠谷城一帶支援,即使是全都榨乾了也不夠,更何況張獻忠也不敢去掠奪谷城居民,怕鬧出事來,因此只好靠自己屯種,散出一萬八千人在白沙洲屯田,一方面是為了應付朝廷,另一方面也確實是急需糧食。

張獻忠是非常重視的,每到節氣定要視察屯田,播種、鋤草、施肥到現在的收割,每次張獻忠都要趕到田間地裡視察監督,興致上來了甚至脫下皮靴挽起褲腳下田裡勞作一番。

此番所過之處看到田間眾人都喜氣洋洋的收割,心裡大為高興。擔負著四萬西營將士的生計,不操心勞苦是不可能的。

跟在其身後的義子張可望見義父心情很不錯,上前說道:“義父,看這收成,我們西營可以打一百多萬斤糧食,再加上徵用的二十多萬斤,足夠我們西營吃上三個月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張獻忠撫髯而笑,像是想到什麼突然問道:“那個狗官兒的怎樣?”

張可望明白這說的是熊文燦派來的監軍張大經,當即輕蔑一笑說道:“這狗官,每日裡就知道與義父送的幾個侍妾飲酒作樂,這都三個多月了,除了義父相邀,就從未見出過府門的,哈哈哈!”

滿意的點點頭,又問道:“那個軟縣令呢?還在告老子的刁狀?”

所謂軟縣令是指谷城縣令阮之鈿,乃是監生出身,在張獻忠在谷城安頓下來之後,被同鄉劉若宰推薦出任谷城縣令,他倒是一眼看穿了張獻忠的緩兵之計,屢屢向上封陳述,建議儘早發兵攻打,可惜熊文燦就是不聽。

說起這個,張可望也是恨恨的說道:“這個龜兒子,聽說新來了總理,立即又上書勸其發兵剿滅我西營,我買通了他的書吏,這是他信的抄錄件,大差不差。”

張獻忠接過信一看,頓時氣炸了肺,信中將張獻忠最近的動態說的一清二楚,斷言張獻忠必反,顯然這位軟縣令並不軟,最近也沒有閒著。

“那小總理接到信如何回應的?”張獻忠沉聲問道。

“哈哈哈”張可望大笑,甚至差點兒從馬背上摔下來。“我的人跟著那信使到了襄陽總理衙門前,結果那守門的門官兒聽說是個縣令的信使就叫左右轟出去了。那信使掏遍全身也只有一兩銀子,那門官這才讓他等著,結果一直等了十天,差點兒餓死了都沒等來小總理的召見,聽說這位總理忙著設卡收稅,忙著開礦賺錢,哪有空理這個?我的探子看著信使實在等不下去了才回來的,信也沒有投出去,回來後這軟縣令就一病不起了!在床上天天大喊我死了、我死了、義父你必反等話語。”

“啊?哈哈哈!”張獻忠這才轉怒為笑,“龜兒子的,老子就知道,這大明朝從上到下爛透了,全他娘的是狗官!”

“行嘞,可望兒,過兩天你仔細挑些禮品,去打點一下這個小總理,好歹也是總理,也不好厚此薄彼!”

一匹快馬馳來,接近隊伍被親兵攔下,檢驗過令牌之後被帶到張獻忠面前,“稟大帥,總理衙門來使,軍師請你回去!”

張獻忠和張可望對視一眼,真是說曹操曹操到啊!

快馬回到白沙洲駐地,軍師徐以顯迎上來,說道:“剛剛快馬來報,五省總理劉重元派來了使者,帶來了他的軍令。使者坐船已到太平店,約莫一個時辰就能到谷城,請大帥去谷城接令。”

徐以顯乃是本地的秀才,自負才高八斗以諸葛亮自曠,然則多次鄉試皆名落孫山,看張獻忠非池中物,乾脆一咬牙投奔了張獻忠,教以兵法打造兵器,深得張獻忠的器重,短短數月已提升為軍師。

“哦,這小總理,終於想起我老張了!怕也是熊老兒一樣想榨點兒錢財吧!”

兩人商量不出什麼名堂,還是決定走一步看一步。為防萬一,張獻忠帶著三百親兵快馬疾馳,不過半個時辰就進了谷城。

途徑北門,張獻忠招來助守北門的守備王二勇,問今日城內可有異常,王二勇答並無任何異常,張獻忠這才安然進城,直抵監軍衙門所在。當初,為了防止朝廷對其不利,張獻忠平時總是住在白沙洲,同時在谷城四門各安排了數十名精兵,以監視朝廷的動向。

進了衙門稍等一會兒,監軍道張大經才打著哈欠從堂後走出,看到張獻忠高興地說道:“張將軍倒是來的快,果然是忠誠謹慎啊!”

張獻忠鄙夷的看了一眼,打著哈哈同其寒暄了幾句。張獻忠造反之前,其實家境不錯,曾經做過延安府的捕快,也曾經做過邊兵,因此既熟悉明軍的軍陣戰術,也相對瞭解大明官場內情。其投降後,即以劫掠所得大肆賄賂熊文燦以下大小文武官員,因此,雖然言其必反的官員不少,為其說情的也不老少,其中最重要的就有這位監軍道張大經。

過了一會兒,谷城縣令阮之鈿也拖著病體過來了,進來之後,見到張獻忠和張大經在那兒打得火熱,更是氣的直咳嗽。

直到晌午時分,一名年輕的文官穿著藍色官袍在縣主簿的引領下走進監軍衙門,自我介紹是五省剿賊總理麾下幕僚林景元,奉總理之命前來谷城向副將張獻忠傳達軍令。出示了總理的令旗之後,林景元居中而立,張獻忠、張大經在前、阮之鈿在後跪下接令。

軍令說道:東虜再次寇邊,京師有警,招四方大軍入京勤王。接皇帝聖旨及兵部軍令,五省總理率左良玉、陳洪範、尤世威、尤世祿四總兵,以及張獻忠、劉國能等部北上京畿勤王。總理軍令張獻忠於五日內整理精兵一萬,八日內赴襄陽接受點閱,準備與左良玉所部一起北上。剋期到達,不得有誤;如有延遲,軍法從事。此令!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劍仙三千萬都市國術女神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我有一座天地當鋪特種兵之戰狼崛起諸天新時代宇宙級寵愛我真不是魔神食物鏈頂端的猛獸女配她天生好命
相關推薦
最後一個鍊金師法神降臨我有一顆黑洞網遊之炮臺法師玄幻:開局我能無限合成護國戰神紀元黎明重生之八神太一精靈之我是小精靈次元太一證道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