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返回

爭霸三國,開局先偷孫吳的家

第二三九章 越國公
上章 目錄 下章

爭霸三國,開局先偷孫吳的家第二三九章 越國公

涼州平定,丁寬掌控的諸州聯盟體系,已經掌控了絕大多數的大漢版圖,依然被諸侯所掌控的,只剩下呂布盤踞的幷州、袁紹佔據的冀州和袁術掌控的河東、河內二郡,而丁寬當年與袁紹約定的十年休戰之約,也基本到期了。

河內原本的諸侯是張楊,只是在丁寬注意力轉向南方之時,不肯消停的袁術,卻驅逐了張揚,佔據了河內,獲取了兩郡之地,而張楊敗於袁術之手,只好灰熘熘回去幷州,託庇在呂布的治下。

這十年來,丁寬主要是在平定南方,從交州、荊州、益州,然後才北上拿下涼州,對袁紹和袁術兩兄弟,一直是武力壓制,並沒有正面的進攻。

雖然之前有十年停戰之約,但袁紹、袁術兩兄弟也不肯坐視丁寬不斷擴張勢力,即使沒有與丁寬決死一戰的勇氣,小動作倒是真沒有斷過。

袁術的勢力範圍與丁寬之間隔了一條大河,河東距離洛陽極近,袁術幾次陳兵大河北岸,也嘗試過渡河攻擊,但都被丁寬的兵馬擊敗。

河東一郡之地,要支撐袁術麾下的幾萬人馬,還要供奉漢室小朝廷的諸多官員,維持一個基本的體面,早已把民間財富搜刮殆盡。大量河東民眾,不堪袁術的無盡壓榨,紛紛偷偷渡過大河,逃到了丁寬的治下。

人口減少,錢糧不足,又打不過丁寬、呂布二人,袁術只能驅趕了張楊,佔據河內,憑藉兩郡之地,苦苦支撐。好在佔據河內之後,袁術的領地與袁紹聯結了起來。

雖然兩兄弟素來不睦,但有丁寬的威脅在,兩兄弟也只好捐棄前嫌,重新結盟。袁紹比袁術富庶了很多,袁術錢糧不足,就只好派出楊彪代表漢室朝廷,出使袁紹去求助。

楊彪與袁家本就是姻親,漢室朝廷的存在,也是二袁能夠對抗丁寬唯一的憑藉,即使袁紹對袁術再不滿,也只能不斷接濟些錢糧,幫助袁術勉強維持局面。

袁紹同樣不願意坐以待斃,這些年來,冀州與幽州、渤海、青州、兗州的邊境,小規模的戰事其實從沒有中斷過,尤其是丁寬十幾萬大軍攻取益州之際,袁紹更是糾集了五萬大軍,想要一舉奪回渤海郡,卻再次敗在南皮城下,被攆回了漳水西岸。

袁紹手下的兵馬其實並不少,為了應對丁寬的壓力,冀州在邊境和主要城池駐守的兵馬,加起來也有十多萬人,要是真的發發狠,湊出個二十萬人馬,也能辦的到。

袁紹的麾下也不是沒有能人,無論是託庇在冀州的曹操,還是冀州本土的沮授、審配,都有領兵之能。只是袁紹治下派系林立,互相爭權。有主戰的剛強一派,也有主張隱忍待機的軟弱一派,在丁寬不主動進攻之下,兩派互相攻訐不斷,一直無法達成共識。

袁紹本就是外寬內忌的性子,真正信任的謀士一直是那些喜歡玩陰謀詭計的許攸、郭圖等黨人之流,主戰的冀州本土謀士,沮授、審配、田豐都是經常剛直犯上,還喜歡攬權主事,時常掃袁紹的面子,並不被袁紹所喜。至於曹操曹孟德,更是被袁紹所猜忌,乾脆投閒置散,給了個虛職應付。

丁寬正是看透了袁紹多謀寡斷的性格,才敢於一直放著袁紹存在。其實丁寬對冀州早已完成了戰略包圍,駐紮在幽州、渤海、青州、兗州的兵馬,一直都有緊密的聯絡和協同,掌握著戰略的主動權。

丁寬在冀州邊境同樣佈置了十幾萬大軍,卻一直是以防守為主,很少主動發起進攻。在袁紹嘗試進攻的時候,丁寬麾下反擊雖然凌厲,但卻始終控制這一個度,就是不想逼迫袁紹破釜沉舟,傾力一戰。

十年時間,丁寬不止在武力上平定交、荊、益、涼,而且內政改革方面也在持續的推進,攤丁入畝也已成功推廣到治下全部州郡。

隨著流民獲得妥善的安置,過渡性的屯田體系,已經重新透過編戶齊民、按戶授田等手段,轉化為常規的自然農業形態。

雖然沒有了屯田直接供給的錢糧,但攤丁入畝之後,稅賦徵收更為簡單明瞭,偷逃稅賦的現象被廣泛遏制,加上農書和各種農業科技的推廣,水利工程的建設,丁寬治下的財政體系已經重新進入了良性的迴圈,對地主豪強士人大族,在財政經濟上已經完全沒有任何的依賴。

最重要的是,十年時間,丁寬一直在潛心推廣的新教育體系,終於茁壯成長起來,這些新教育體系培養的人才,源源不斷的補入了諸州聯盟的官員體系,自下而上逐漸替代經學士人的地位,使得丁寬的官員體系,能夠真正擺脫對經學,以及經學體系培養出的傳統士人的依賴。

儒家經學提倡的以德治國,並沒有被丁寬徹底否定,但也不再是官員選任的唯一標準,丁寬沒有提出“唯才是舉”的口號,但在官員升遷、委任、考察的過程中,卻不斷新增各種技術性的考量,使得丁寬的官員體系,潛移默化的在從以德為標,向德才並舉轉化。

劉表雖然繼承了太傅之位,成為了丁寬擺在前臺的第二塊招牌,但劉表的日子,相比於他的前任馬日磾,卻是難過了許多。

馬日磾在任之時,丁寬手下極度缺乏治理人才,只能依賴傳統的經學士人來掌控行政官僚體系,馬日磾成為了丁寬與經學士人之間的緩衝墊,除非特殊的情況,丁寬對於地方文官的任用,都放手給了馬日磾掌管。

但劉表接任之時,丁寬自己培養的人才已經開始大規模進入官員體系,丁寬要用這些新式人才,替代傳統經學士人,自然就要不斷加大對官員任用的插手力度。

馬日磾是丁寬的合作者,還是擁有一定程度的獨立權力的,但劉表卻真的只是丁寬放在前臺的一塊招牌,即使表面的權勢與馬日磾彷彿,但實際上已經淪為了橡皮圖章,實際權力被丁寬的嫡系,荀悅、荀或兩兄弟徹底架空。

劉表也算有自知之名,作為失敗的諸侯,能夠保有身家性命,已經是得天之幸,作為繼任馬日磾的牌位,能夠獲得表面的光鮮,更是意外之喜,哪裡還會在乎真實權力被架空,很是認真的在前臺配合丁寬演起了戲。

只不過,劉表的年紀在這裡,生老病死之事難以逃避,公元207年,就在韓遂入洛陽不久,丁寬的第二塊招牌劉表病逝,丁寬為了安撫人心,將劉表的幼子劉琮收為了親傳弟子,以此向外界宣示劉表家族可以繼續獲得人身保障。

劉表死後,羽翼豐滿的丁寬再不用重新樹立臺前的招牌,也不需要再設立太傅的官位,而是自己接掌了洛陽的所有文武大權。

不僅如此,經過諸多朝臣的提議,演完三辭三讓的戲碼,丁寬終於不再只擔任驃騎大將軍的職位,而是晉位為公。

關於丁寬的晉位,在丁寬的嫡系之中還有一番爭論,有部分激進的下屬,提議丁寬直接晉位稱王。在稱王與稱公的事情上,爭論的十分激烈。

大漢有一項眾人皆知的政治傳統,“異性不王”。丁寬要代漢自立的心思,雖然已經不算什麼秘密,但丁寬此時還不想過於激進,與荀攸、荀或、賈詡、郭嘉、程昱等諸多謀士密議之後,丁寬最終還是沒有貿然稱王。

無論是稱王還是稱公,其實都是要自立諸侯國了,立國就要取國號,但國號並不是隨便取的,按照普遍接受的習慣,國號最好是繼承春秋戰國諸侯的國號,以示淵源流長,地位高貴。

丁寬對此到沒有什麼反對意見,丁寬是揚州丹陽郡人,先秦之時,丹陽郡為越國統屬之地,因此丁寬晉位為公,就繼承了越國的國號,稱為越國公。

值得注意的是,丁寬晉位稱越國公,並沒有上書給漢室朝廷,也沒有請求漢天子的冊封。

丁寬先是親自祭祀了洛陽城外的東漢諸皇陵,又前往長安祭祀了前漢諸皇帝陵,迴歸洛陽途中再次祭祀黃帝陵。諸番祭祀完畢,丁寬才在大河岸邊,祭祀天地,正式晉位稱公。

丁寬晉位越國公,但洛陽城中的皇宮仍然保持原樣,沒有進行任何大規模的興建,依然用一片圍牆圈住之後,閒置在那裡。

丁寬稱公並沒有向河東的漢室朝廷請旨,這實際上已經是顯示了丁寬與漢室朝廷的真正分裂。把控漢室朝廷的袁術雖然對此異常的不滿,但也不敢公然與丁寬撕破臉。

袁術與楊彪一番密議之後,居然玩起了騷操作,為了顯示漢天子仍然是天下共主,二人居然以漢室朝廷的名義,對丁寬下了一封詔書,對丁寬的越國公進行追認式的冊封。

同時為了減少丁寬稱公的影響,漢室朝廷在給丁寬下冊封詔書的同時,又下了三封近似的冊封詔書給袁術、袁紹、呂布三個最後的諸侯。

因為這三人佔據的地方原本都屬於晉國的地盤,三家分晉之後又建立了趙魏韓三國,漢天子乾脆封袁術為韓國公、封袁紹為魏國公、封呂布為趙國公。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種騷操作,不外乎是要強行把袁術、袁紹、呂布三人抬升到與丁寬平等的地位,而漢天子仍然能夠象周天子一般,繼續做天下名義的共主。

至於原本歷史上的魏王曹操,在這個時空,已經淪為寄人籬下的小人物,根本就沒有任何人關注了。曹操雖然一度佔據了兗州,成為了一方諸侯,但被丁寬驅逐,投了袁紹之後,已經退出了諸侯的行列。

漢室朝廷的騷操作,是被丁寬悍然稱公逼迫出來的應對,但這種應對卻顯得極為軟弱,在士人之間卻是大大失分。周天子雖然在春秋時期仍然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但春秋戰國的主角卻是各諸侯國。

漢室朝廷分封四位諸侯國公,其實已經是走上了周朝的老路,諸多仍然心懷漢室的士人,也不得不搖頭嘆息,無奈接受大漢天下註定要被終結的現實。

袁術和袁紹一直在與丁寬對抗,都欣然接受了來自漢室朝廷的冊封。但幷州的呂布,接到詔書的時候,卻陷入了深深的糾結。

呂布是極重名利之輩,漢室朝廷送來的冊封詔書,讓呂布心中有一種揚眉吐氣之感,但心中爽過之後,呂布卻也陷入了擔憂之中,不敢輕易接受這道冊封。

呂布出身邊遠的九原,被丁原帶到了洛陽之後,才登上中原爭霸的舞臺,其後先殺丁原、再刺董卓,逃出長安後四處投奔以求安家之所,與曹操爭奪兗州不得,最終又被丁寬攆回了幷州。

以呂布的悍勇和高傲,對於縱橫中原、又被趕回邊鄙之地,心中是有強烈不甘的。但把他攆回幷州的是誰?是中原諸侯中,未逢一敗的丁寬。

呂布初入中原,正是丁寬在校場之上幫他揚名天下。呂布自詡武藝高強,但丁寬麾下諸多勐將的武藝他也是親自較量過的,這些人單打獨鬥,呂布是一個都不怕,但丁寬麾下的勐將太多了,呂布乖乖退出兗州,就是深感雙拳難敵四手,根本無法與丁寬爭雄,才無奈退走。

呂布的中原之行,丁寬就像一座大山一樣,使得驕傲的呂布只能活在陰影之下。但呂布對丁寬又無法恨起來,在中原折騰了六七年,幾乎所有的中原諸侯,呂布都接觸遍了,唯一給予呂布真心尊重的,只有一個丁寬,其餘的諸侯莫不把他呂布看作邊鄙武夫。

呂布無奈退回幷州之後,遠離了中原的紛爭,獨霸了幷州,倒也曾經恣意稱王了一時,但很快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雖然中原諸侯沒有人來與他爭奪幷州之地,但呂布卻要依靠貧瘠的幷州,獨立對抗境外的胡人和鮮卑。

鮮卑人被丁寬擊敗,遠離了幽州和平州地域,甚至有一段時間不敢再入侵中原,但草原上惡劣的生存條件,又逼使他們不得不再次南下掠奪。

幽州和平洲是丁寬的勢力範圍,鮮卑人不敢再靠近,劫掠的目標,自然就放在了幷州和涼州,尤其是幷州,更是鮮卑人南下劫掠的重點區域。

呂布很能打,並不懼怕鮮卑人,但幷州並不富足,錢糧緊張,人口稀少,呂布率領麾下兵馬左衝右突,與鮮卑人多番鏖戰,也只能維持一個各有勝負的平衡之局,一直不能真正的擊敗來犯的鮮卑人。

呂布武勇善戰,麾下兩萬幷州鐵騎在面對鮮卑人時,為了守衛家園,也是不懼生死,願意一直追隨在呂布的身邊,但面對鮮卑人的不停騷擾劫掠,呂布的兵馬數量不夠,並不能建立完整堅固的邊防線,只能不斷的四處救援,時間久了就難免無奈和厭煩。

這種無奈和厭煩,直到丁寬擊敗公孫瓚,徹底佔據幽州之後,才有所改觀。在丁寬的授意之下,幽州兵馬不但主動幫助幷州協防,共同對抗鮮卑人,還經常給幷州支援錢糧物資。

正是有了幽州的支援,呂布在幷州才得以逐步擺脫戰略的被動。這十年,丁寬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內部和南方諸侯之上,但對塞外胡人卻並沒有放鬆,幽州兵馬雖然沒有與幷州正式結盟,卻給予了呂布巨大的支援。

呂布的日子終於好起來了,現在漢室朝廷居然要給他封公,國公是那麼好當的嗎?丁寬雖然一向名聲不錯,對於那些失敗的諸侯很少趕盡殺絕,但封公之後可就不一樣了。

另外兩個封公的人選,袁紹、袁術兩兄弟與丁寬幾乎就快成死敵了,未來這二人一旦失敗,丁寬還會那麼寬容嗎?呂布讀書雖然不多,但春秋戰國的很多故事還是知道的,諸侯國之間的戰爭,那就是真的是滅國之戰了,一旦戰敗,諸侯國的國君有幾個能夠有好下場?

能夠與丁寬、袁紹、袁術並列國公,對於呂布來講,固然是巨大的榮耀,但一旦稱了國公之後,恐怕就會成為丁寬的真正敵人。

面對這個冊封,呂布那叫一個糾結,呂布的麾下沒有特別出眾的謀士,好友張楊也不是見識深遠之輩。為了這個冊封之事,呂布放下身段,專門去拜訪了太原的王家和郭家,這兩家是太原最大的士族,也是呂布唯一能想到的問計之地。

太原王家出了一個王允,憑藉王允的關係,一向與呂布較為親厚,但王允死在長安之後,對太原王氏的打擊極大,已經不敢輕易參與這種天下大事,一直語焉不詳,不敢輕易給出建議。

太原郭家,與丁寬卻是一直交好,當年丁寬遊歷幷州就與郭家建立了密切的聯絡,如今丁寬大勢已成,郭家自然就極力勸說呂布拒絕冊封,以免與丁寬交惡。

呂布原本猶豫不絕,其實就是有拒絕的打算,只是國公之位太誘人,他才捨不得放棄,而糾結不已。被郭家一頓說服教育,呂布終於下定了決心。

下定決心的呂布,不但嚴詞拒絕了漢室朝廷的冊封,而且透過幽州的聯絡渠道,正式向丁寬提出了加入諸州聯盟的請求。

丁寬對於呂布的投靠,自然是喜出望外,現在可不是當年天下局勢混亂的時候,當年呂布也表示過要投入丁寬麾下,但丁寬對呂布的反覆無常心有顧忌,沒敢收留他,但現在大勢已成,丁寬兵強馬壯,人才濟濟,也不再需要擔心呂布能夠如何反覆,自然就欣然接納呂布的投效。

呂布作為漢室朝廷四位諸侯冊封人選之一,不但拒絕了冊封,還主動投靠了另一個諸侯丁寬,其影響力是極其巨大的。

這不僅再一次打擊了漢室最後的權威和尊嚴,也使得天下大勢徹底明朗起來。

丁寬已經幾乎統一漢室朝廷原本所屬的領土,唯一剩下的袁紹和袁術,佔有的土地只剩下了小小的一塊,還被丁寬的勢力徹底包圍了起來,可以說已經完全沒有了反抗之力。

天下再沒有人看好漢室和二袁的未來,剩下唯一的懸念,不過是丁寬何時動手,消滅二袁,用什麼樣的方式代漢稱皇罷了。

上章 目錄 下章
本站推薦
都市國術女神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宇宙級寵愛劍仙三千萬我有一座天地當鋪女配她天生好命食物鏈頂端的猛獸諸天新時代我真不是魔神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相關推薦
這個惡毒女配我當定了[快穿]快穿:惡毒女配倒計時穿越眾裡的敗類鬥破大陸洪荒打工人,只想早日退休養老穿越之食魂戰將玄幻:被迫入贅,我成為全系魔法師白衣為甲人生的底線遙望幽夢